亞歷山大燈塔同古薩金字塔一樣,是世界公認的古代七大建築奇觀之一,也是埃及文明的象徵。它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它亦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公元前330年,雄才大略、戰功赫赫的亞歷山大大帝攻佔了埃及,並在尼羅河三角洲西北端即地中海南岸,在一座小漁村一拉克提斯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即亞歷山大城。這是座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在以後的100年間,它成了埃及的首都,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重要的一個國際轉運港,是地中海沿岸的避暑勝地。
亞歷山大港最北端、距亞歷山大海岸約一千米的地中海內,有一座與陸地相平行的法羅斯小島,在遠古時代,這個島嶼曾是大陸的一部分。島長2600米,寬40500米。島嶼的東端為一長230米、寬200米的整塊巨石。託勒密一世時,修築了一座全長為1300米的人工橋。把大陸與小島連接起來,形成「工」字形東、西兩港,東港為主要出入港。人工橋建成後,便在巨大的巖石上修建了燈塔,這就是高立在島嶼上的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法羅斯燈塔。據說: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個夜晚,月黑風高,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駛入亞歷山大港時,觸礁沉沒了,船上的皇親國戚及從歐洲娶來的新娘,全部葬身魚腹這一悲劇震驚了埃及朝野上下,有鑑於亞歷山大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險,埃及國王託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處修建導航燈塔。經過40年的努力,一座雄偉壯觀的燈塔豎立在法羅斯島的東端。
它立於距島岸7米處的巖石上,人們將它稱為「亞歷山大法羅斯燈塔整座燈塔高達117米,塔分四層(四大部分),全部以純白色大理石砌成,縫隙用熔化了的鉛液澆鑄,堅如磐石。第一層是方形結構的四角柱,高55.9米,由底層往上逐漸縮小,裡面有300多個大小不等的房間,用來做燃料庫、機房和工作人員的寢室;第二層是八角形結構,高18.30米,每面有精美的雕刻;第三層是圓形結構,上面是用8米高的8根圓柱支撐的圓形「燈」體;第四層是雕像,矗立著8米高的海神波塞冬的站立姿態的青銅雕像。海神手託一個大銅盤,內放柴油,日夜火焰沖天,聰明的設計師還採用反光的原理,在塔內裝有金屬巨鏡。用鏡子把燈光反射到更遠的海面上,以指引航船。塔內有螺旋石級通往燈室,塔體外部有通道盤旋至塔頂,馬車可將燃料一直送到頂層,燈的燃料是橄欖油和木材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筆記中這樣記載著:「燈塔是建築在三層臺階之上,在它的頂端,白天用一面鏡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導船隻。
據說燈光能照射到56千米外的海道那麼遠,並具有防衛和偵察敵人的功用。還有一種說法,燈室內裝有透明的水晶石或玻璃鏡,作用類似今日的望遠鏡,能遠眺接近海岸的船舶。有人甚至稱此鏡為「魔鏡」,說它的光芒可射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它照到哪條船,哪條船就會立即燃燒起來。這座膾炙人口的燈塔給人們以無限的想像空間整個燈塔的面積約930平方米。這座無與倫比的燈塔,夜夜燈火通明,兢兢業業地為入港船隻導航,它給舵手帶來了一種安全感。
可以想像2000多年前亞歷山大港的繁榮景象:海灣中百舸爭流,翻牆如雲;在高聳雲霄的燈塔導航下,一艘艘看臘式的海船正鼓帆進港當亞歷山大燈塔建成後,它當之無愧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在今天也相當於現代的一幢40層高的建築物!它的設計者是希臘的建築師索斯查圖斯。1500年來,亞歷山大燈塔一直在暗夜中為水手們指引進港的路線。後來新的統治者遷都開羅,燈塔開始失修,956年、1303年及1323年的3次大地震摧毀了這座古代世界的建築奇蹟。
這座亞歷山大城的忠誠衛士,這頂亞歷山大城的王冠,就這樣消失了。1480年,埃及國王瑪姆路克蘇丹為了抵抗外來侵略,保衛埃及及其海岸線,下令在燈塔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城堡,並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埃及獨立之後,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館。很多人不敢相信,2000多年前人類能夠造出那樣龐大的燈塔,因此許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海洋學家不斷追尋燈塔的蹤跡。1978-1979年,美國和埃及的考古專家歷盡艱辛,在當地年邁巫師的幫助下,從城東海港的水下找到了燈塔的遺骸。經過大規模的清淤、發掘,漸露端倪,證明歷史上記載的亞歷山大燈塔絕無誇大不實之詞。雄偉壯觀的法羅斯燈塔,體現了希臘後期文化的風格。千百年來也一直是人們心中的希望之塔,嚮往美好未來的不朽的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