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笑傲天下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五千年歲月中,最不缺的就是中華兒女的激情熱血和愛國情懷。面對外族入侵,無數的民族英雄挺身而出,無論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還是「但願海波平」的戚繼光都是我們中華歷史上最璀璨的一頁。而最讓我熟知的民族英雄,莫過於南宋著名的愛國將領,「中興四將」之首的嶽飛。他的傳奇故事被代代傳頌,他的愛國精神被世世弘揚,可是在如今,卻有人用新的觀點來證明,嶽飛已經不算是民族英雄,甚至提議要將他移出課本。
嶽飛是河南湯陰人,出生在一個農家,父親早逝,孝順的嶽飛和母親艱苦維生。後來拜山西武術大師周同為師,學習武藝軍略。在周同病逝後,嶽飛更是每月都會祭拜,這種尊師重道的行為廣為稱讚。
出山後的嶽飛投身軍旅,可是沒過多久就發生了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俘北方,整個中原大地陷入一片動蕩。這個時候嶽飛想要出去保衛家國,收復河山,卻又擔心母親沒有人照料。嶽母看出了嶽飛的顧忌,於是便在他身後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告訴他先有國才有家,要以國家民族為重。嶽飛這才下定決心,抗擊金兵,組建嶽家軍,收復大宋河山。
在這之後,嶽飛先平內亂,痛擊楊么等流寇。再抗外敵,抵禦金兀朮的入侵。在牛頭山設伏大敗金兀朮,成功收復建康,讓金軍第一次北撤,也讓世人銘記了「嶽家軍」的威名。 就這樣「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名聲傳遍了整個中國大地,卻讓宋高宗趙構起了疑心。嶽飛打著「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一直堅持著敵後作戰,不斷的收復失地。讓宋高宗心神難安,若是迎回二聖,那他這個皇帝往哪放?於是在金人的賄賂下,秦儈的陷害下,宋高宗連下十二塊金牌召嶽飛回京。
都說沒有悲壯結局的英雄,難以被世人銘記,嶽飛也難逃冤死風波亭的那一刻。縱橫天下、無人能敵,縱收復河山、驅除韃虜又能如何?可惜「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卻無法滅,未能直搗黃龍是他的遺憾,壯志未酬身先死是他的無奈,但他無悔,只因背上用血淚鐫刻下的「精忠報國」。
或許在現在民族團結和民族統一的層次來看,抗擊金兵的嶽飛確實不算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因為在當今的民族大統一的環境下,金人也是中華民族之一,嶽飛抗金只屬於民族內部矛盾,但是對於當時宋人來說,嶽飛無疑是最偉大的民族英雄,而這樣值得歌頌和學習的英雄人物如果要移出課本,筆者認為會是我們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種遺憾和損失。
參考文獻:《宋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