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話從來不虛,因果報應是個複雜的關係,它有時候不會立即報,甚至會經歷多生多劫,因緣一旦具足,果報立即現前。報應可能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佛教中有句話: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有因必有果,善惡終有報。人有命運,富貴生死都有定數,凡夫很難逃得過定數。可是學佛的人不一樣,學佛人懂得因果、懂得懺悔業障、懂積功累德,就算生活一時不順,經過自己行善積德、懺悔業障,一段時間後也會迅速改觀。生活在這個世間,難免有磕磕碰碰,都免不了受人欺辱,也會有意無意的傷到別人,但是有三種人不要去傷害,一旦傷害,輕者會背上因果關係,重者會得到現世報,破財損運,遭遇不順。
第一種、陰德厚重的人,不要去傷害。
何謂陰德,在《了凡四訓》積善之方中,講到了「陽善」和「陰德」。為善被人知,為陽善。為善人不知,為陰德。現在大部分人只能做到陽善,也就是帶著想被人表揚性質的行善。很少有人能做到行善不留名。而「陽善」只能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陰德的能量遠遠大於陽善。
所以陰德厚重的人,做到好事特別多,必有龍天善神護佑,如果無意中傷害到陰德厚重的大善人,現實中會招到眾怒。想做一個真正有福報之人,就要懂得行善積陰德。
第二種、對自己有恩的人,不要去傷害。
大恩之人萬不可傷,中國自古以來,講到恩典,兩個人恩最大,一個是父母,養育之恩。第二個是老師,教導之恩。此外在人生的旅途中還有很多幫助過我們的人,寧願傷害自己,千萬不要傷害他們,因為這些人,冥冥之中你已經欠他們很多,如果你再傷害他們,會欠他們的更多。因果的規律誰也躲不開,恩人的恩德要報。一旦傷害人恩人,惡果也非常嚴重。
我們要做一個感恩的人,感恩我的父母生養了我的色身,孝養父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感恩我的師長傳授了我的知識,老師是給我們慧命,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學術,老師教導的,恩同父母,不能不敬。感恩社會大眾讓我衣食無缺,感恩宗教信仰成就了我的法身慧命。
第三種、持戒的修行人,不要去傷害。
對於持戒的修行人,不管他以前如何,現在已經是心平持戒,潛心修行,這些人身體周邊都存在一些清靜之氣,也就是是佛家常說的法體護身,包括任何正法宗教的修行人和在家居士,一旦傷害到這些人,會遭到因果的懲罰。相反以善心對待他人,自己的福德也是無量無邊。
有個一這樣的故事,一位風水大師走了很多路口渴了,找到一戶人家,急忙討水喝。一位老太太,讓他在門外等著。大師等了很久,心生抱怨。終於水拿來了,不料盛滿水的碗裡撒了很多米糠,而且水十分燙。這位大師心想這家主人故意折磨,心腸真壞,但因口渴,只能忍氣吞聲,只能吹散米糠,一點點喝。喝完後,大師假裝好心,給這家人看風水,布局對這位老太太的子孫百害而無一利。
又過了若干年,這位大師因事又路過此處,沒想到這裡花紅柳綠,一片吉祥。大師實在困惑,於是又主動見主人,並告知當年自己所做之事,心懷內疚。老太太微笑著說,看你氣喘籲籲走了很多路,馬上喝水,對身體有害,讓你等會,是為了平息你的氣息。喝涼水也傷身,因此換上開水,加上米糠,是希望你慢慢喝。大師聽了也十分羞愧。從此,他放棄了再看任何風水,專注於自身的修行。
因為,他終於明白,比風水更大的,是一個人的善心,比法更大的是因果。願天下人,常行好事,常說好話,常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