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通過「24小時」的加長版故事,帶領大家一同領略了大唐的長安盛景。
《長安十二時辰》劇集截圖
但要說古都盛景體驗,怎能錯過北宋都城呢!
今天就來帶大家走進12世紀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領略北宋全盛時期都城的生活面貌。
寧靜鄉村篇
這裡是汴京城外的東南遠郊,田野稀疏,河渠縱橫,古木新柳,生機盎然。
道路四通八達,直通城區,卻少了幾分繁鬧喧囂,自有一派寧靜自得的詩情畫意。來這裡遊玩,一定不能錯過以下幾點。
巳正 踏青花轎
清明節組隊出行,往往既為掃墓也為春遊。女眷坐轎,官人騎馬,一路柳色青蔥,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
這轎子可是很有說法,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清明節都城人出郊,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墳。」有機會可要體驗一番。
當然,趕路的客商就另當別論了。對他們來說,騎驢才是更好的選擇。
午初 農家景致
到遠郊一遊,自然不能錯過質樸親切地農家景致。房前黃牛悠然,屋後菜田廣袤,感興趣的話,你還可以和農家主人商量體驗一下打水澆地、擔料施肥。
傳說隋煬帝主持開鑿運河時,不僅號召在堤壩上種植柳樹,還親筆賜予柳樹以國姓「楊」,所以才有「楊柳」的說法。
午正 隋堤煙柳
北宋時期,河邊可以常見到被砍掉樹冠的楊柳,這不僅有利於減少病蟲害、促進老樁重發新枝,也可進行堤壩加固。古木蒼勁,新枝青翠,隋堤煙柳自有其獨特風採。
汴河風光篇
汴河是條人工開鑿的河流,汴京外城西水門入城後,自內城水門,橫穿宮城前州橋、相國寺橋,出內城水門後再向東南一路前進,出外城東水門。
河中船舶往來,絡繹不絕;橋面人群摩肩擦踵,川流不息;岸上店鋪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這一天的熱鬧,沿著河流開始。
從正對船碼頭入城的第一條街道開始,城市漸漸注入元氣。因靠近碼頭,是剛入城的客人與挑夫苦力們常常光顧的地方。
(北宋)朝廷把國家的糧食儲備庫集中設在汴河一帶,岸邊的卸貨工人也只多不少,所以大多數店鋪以經營小吃為生。畢竟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嘛。
未初 第一條「商業街」
據考證,一些門口酒旗上寫著「小酒」的地方,是河邊常見的小酒館。宋朝的酒分為「小酒」和「大酒」,大酒醇香價高,小酒散賣便宜,河邊的常客們,還是更喜歡便宜的小酒。
未正 碼頭漕船
發達的汴河水運對汴京商業的繁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錄汴河:「運東南之糧,凡東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焉」。
據說每年從江浙經汴河運往京師的糧食就有六百萬石。河邊的碼頭上時不時就能見到這種「形制圓短」的漕船,載重能有一萬石(約五百噸)。
正是造船技術的雄厚實力,才成就了這樣龐大的航運規模。
申初 虹橋飛跨
遠處那座規模宏敞、狀如飛虹的木結構橋梁,概稱「虹橋」,正名「上土橋」。它是汴河上水陸交通的匯合點,直接連接了汴河的兩岸,是汴河上最熱鬧的一架橋。
橋頭有專門負責在賣家和買家之間撮合生意、做中間商賺差價的「牙人」,長及垂地的衣袖,就是他們最大的辨識特徵。
申正 登橋過河
虹橋的橋面十分寬闊,至少有八米寬,這也就保證了其能夠容納的行人數量。橋面兩側有不少個體戶和攤販搭起竹棚、支起遮陽傘擺地攤賣貨,小吃、日用雜貨應有盡有。
即便如此,轎子和馬匹還能在橋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裡順利通行。汴京一百五十萬的人口數量,在這座人頭攢動的虹橋上得到充分體現。
酉初 汴河飛渡
虹橋的橋身呈弧形,中間沒有橋墩和橋柱,遠遠望去,如一道彩虹橫跨在汴河兩岸之間,可以順利通過體積規模較大的貨船與客船。但虹橋下水流湍急,船隻來往穿梭中,免不了擁擠與驚險。
繁華都城篇
自虹橋到城門的這一段路是汴京城的交通要道,街邊兩側的店鋪主要是餐飲業與相關的服務行業。
通過城門入城後,便能見到汴京的非凡氣象:豪華氣派的店鋪,喧囂熱鬧的人群,集中堆積的貨物……都市風光一覽無餘。
酉正 城門高樓
內城的城門樓為單簷廡殿頂,簷下有三層鬥拱,木結構部分均為紅色。城門樓是城中最高大的建築物,氣勢宏偉,華麗非常。
除此外,這裡也是人流構成最為複雜的地段:過路的商隊,城內外的居民,行乞的流浪者……川流不息的人群裡,上演著世間百態。
戌初 車水馬龍
《東京夢華錄》載:「尋常出街市幹事,稍似路遠倦行,逐坊巷橋市,自有假賃鞍馬者,不過白錢。」
但出行乘坐轎子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同在街上的行人們,則是忙閒不一,苦樂不均。
城中的交通工具有轎子、駝隊、牛、馬、驢車、人力車等諸類,運輸車輛有串車、太平車、平頭車等諸種,這車水馬龍的景象中,倒映著汴京城的繁華。
城中除七十二家「正店」外,其餘稍小的酒店都被稱為「腳店」。正店是經過政府許可,可以自行釀酒的大型酒樓,城中這家酒樓「孫羊店」就代表了北宋盛極一時的酒樓文化。
戌正 商鋪林立
孫羊店前歡門高大,綴滿了繡球、花枝等飾物,門前的燈箱上寫著「正店」二字。
緊靠著孫羊店有家肉鋪,門口有一群人圍著說書藝人在聽書,遠處的綢緞店、香鋪以及大大小小的商鋪鱗次櫛比……一派繁華景象。
亥初 趙太丞家
趙太丞家十分特別,因為這是一家醫院。
門外豎立著幾塊大廣告牌,寫著「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門裡有櫃檯,櫃檯上有疑似藥單的紙張,還有疑似算盤的長方形物件。屋裡有兩位懷抱小孩來看病的婦女——這是一家兼營看診與賣藥的醫院。
堪稱北宋社會「百科全書」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
長卷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構圖採用鳥瞰式全景法,描繪真實,概括集中;全畫採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一氣呵成。在人物多達500餘人的畫面中,穿插了各種情景細節,生動有趣,意味無窮。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
另一本非常規的《筆記 清明上河圖》,共包含兩冊,一冊為《清明上河圖》的解讀「筆記」。
每一個人物 都不能放過
通過手繪的方式對《清明上河圖》的細節進行分析解讀,並輔以文字歷史說明,從細節延伸到更為廣闊的歷史空間。
來自: 故宮書店 《汴京「十二時辰」:北宋生活體驗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