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從火熱現實生活中汲取創作營養

2020-12-18 河北新聞網

近百位青年文學工作者探討河北省文學創作如何貼近現實、抒寫時代,尋找突破創新的途徑與方向——

從火熱現實生活中汲取創作營養

好作品從何而來?日前,在石家莊舉行的第四次河北省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上,來自全省各地近百位青年文學工作者匯聚一堂,交流創作經驗,剖析面臨問題,共同探討河北省文學創作如何貼近現實、抒寫時代,青年一代如何突破創新的途徑與方向。

「要想寫出好作品,真正需要的是對人和生活的理解」

人民群眾火熱的生活是文學創作的不竭源泉。

「只有深入生活現場,才能發現問題和細節,體悟老百姓的心聲,挖掘到鮮活獨特的故事。」憑藉《尋找平山團》獲得第六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的青年作家程雪莉介紹說,十多年前,為了創作《夢想家園——河北省新農村走筆》,她歷時三年,穿行在燕趙大地的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克服重重困難,走訪了100多個村莊,新作面世後廣受好評,被基層讀者讚譽為「新時期的農民調查」。程雪莉說:「報告文學作家更需要扎紮實實、默默無聞地行走、記錄、思考和報告,努力抵達生活和歷史的前沿。」

青年作家孟昭旺結合自己的小說創作感受,講述了腳踏實地的生活與豐富厚重的經驗對於寫作的重要意義,「剛開始我們也許可以靠才華,靠自己的一些生活經歷寫作。但寫到一定程度,就會覺得儲備遠遠不夠,迫切需要用心挖掘身邊的生活寶藏,從火熱的現實生活中汲取創作的營養。」

青年評論家金赫楠坦言,許多青年作家和她一樣,從學校畢業後直接進入單位工作,缺少對基層生活,尤其是對農村生活的了解和體驗,「所謂修行在人間,無論小說、散文還是詩歌、評論,要想寫出好作品,真正需要的是對人和生活的理解。」

「我們在享受時代賦予的機遇的同時,也應該主動肩負起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

文學與時代從來都密不可分。近年來,作家如何突破個體生活和個體經驗的局限,與具體的時代生活發生聯繫,是文學界普遍關心的話題,也是本次青創會青年作家熱議的話題。

來自邢臺的青年作家徐廣慧頗有感觸地說:「我以前曾固執地認為寫作是為了發出自己內心的聲音。但當我深入基層採風,尤其是創作中篇小說《一朵花的名字》時,看到鄉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存困境,突然感到自己的命運與人民群眾的命運是息息相通的,我們的寫作不僅僅是為自己,更要契合這個時代。」

報告文學作家楊輝素對記者講述了自己最近的一次採風經歷。平山縣黃連溝村由於地處太行山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昔日是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自從2016年來了扶貧工作組,黃連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暢通了,村容村貌變美了,全村人正卯足了勁兒奔向幸福的新生活。這讓楊輝素深受觸動,報告文學《一朵美麗的「蓮心」》也由此誕生。「這次採風也更堅定了我為時代和人民抒寫的決心和信心。」

何常在是河北省網絡文學作家中的佼佼者,其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速度」背後風雨歷程的新作《浩蕩》正在阿里文學連載。他表示:「在用文字抒寫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方面,網絡文學作家也不能缺位。我們在享受時代賦予的機遇的同時,也應該主動肩負起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

「青年作家應該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

創新是文學的生命,是藝術進步的動力。如何保持創造性,是所有青年作家都面臨的重要課題。

「青年作家應該有銳氣,要勇闖陌生領域,拓展自己的文學世界。」青年評論家王文靜談到,青年作家寫作應該有態度、有立場。「我們既要敢於做表揚家,也要敢於做批評家,要勇於在寫作場域中體現自己作為青年的特質。」

張敦的小說常常以極具藝術感染力的敘述,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在戲謔與嚴肅之間,探尋細微的人性光輝,建立起一個屬於個人的豐繁的文學世界。他從自己的創作經驗和閱讀視野出發,坦言青年作家尤其是河北青年作家,創新性還不夠,「缺乏創新精神的作家很難契合這個時代的特質。青年作家應該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勇於嘗試,勇於冒險。創新是文學永恆的存在。」

從事詩歌和童話寫作的青年作家吉葡樂,就如何提高作品的辨識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優秀的作品應該具有極強的辨識度,我自己在寫作時常常會反思這一點。在創作童話時,我很少用已有的模式,比如小魔女、妖精、巫婆,這種角色很少出現在我的作品中,我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童話角色。在創作童話《木頭人》時,我調動童年玩『木頭人』遊戲的生活經驗,設計了水孩子的形象,因為他在冬天會被凍住,就像木頭人一樣不能說話不能動。藉助文字的想像,我可以重新體味兒時遊戲的快樂。我想,這也是一種創作的有益途徑。」

相關焦點

  • 從火熱的時代汲取創作營養
    前幾天得到消息,去年參與創作的反映當代上海工人生活的現實主義話劇《大風有隧》獲得了「第34屆田漢戲劇獎·劇本一等獎」。《大風有隧》去年六月在上海大劇院隆重上演,得到社會廣泛關注。作為這部話劇的策劃人和編劇之一(另一位編劇是陳小玉),我為上海能有這樣一部反映一線工人工作與生活的作品感到欣慰,也為上海隧道對這部話劇的創作與演出作出的貢獻由衷感激。《大風有隧》是一部從上海隧道工人火熱的工作和生活中汲取營養創作的話劇,也是一部謳歌奮鬥人生的作品。上海隧道的成長與發展,以及它背後這座城市的繁華與時尚,其實就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一個縮影。
  • 從生活中汲取營養 打造「笑中帶淚」喜劇
    從生活中汲取營養,以情動人,打造「笑中帶淚」的喜劇,是創作的關鍵。 「喜劇夢之隊」助陣 每組主創都卯足了勁 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以時間為軸,截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以來的7個重要事件。作為「姊妹篇」的《我和我的家鄉》,從空間入手,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故事。
  • 讓現實生活為軍事文藝創作注入靈魂
    以火熱的現實生活為源泉、以現實主義方法為創作傳統自始至終都是軍事文藝創作所堅持並遵循的文藝觀。這一觀念深深植根於軍事文藝創作的靈魂深處,在各個藝術門類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現實主義像一面旗幟標示著軍事文藝始終如一的精神內涵:反映現實生活、關注民族命運、弘揚時代精神。
  • 法學研究應從史學中汲取營養
    原標題:法學研究應從史學中汲取營養 編者按 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並多次引用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強調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 警惕文藝創作中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日益深入,社會價值取向漸趨多元化,在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和文藝理論評論研究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其一,思想上臣服於「西方中心主義」的話語霸權,把中華文化傳統等同於專制、落後、野蠻、非理性,進而否認中華文化傳統向現代文明發展的可能性。
  • 朱生嶺:從馬克思主義經典哲學中汲取理論營養
    朱生嶺:從馬克思主義經典哲學中汲取理論營養   朱生嶺 2013年08月28日10:26  來源:解放軍報 在把握馬克思主義階級觀中堅定群眾立場,切實回答和解決好「為了誰」的問題 「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
  • 從深研戰例中汲取指揮營養
    原標題:從深研戰例中汲取指揮營養  在當前相對和平、遠離實戰的環境下,各級指揮員不僅要練帶兵打仗真本領,還必須重視研究戰史、解剖戰例。   戰例蘊涵的指揮營養最多,拿破崙潛心研究亞歷山大、漢尼拔等著名戰將戰例,從而在歐洲戰場上所向披靡。
  • 故宮院長王旭東:教育能夠從文化遺產中汲取營養和力量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演講中表示,人文是永恆的,教育一定是從過去走向今天,面向未來。教育一定能夠從文化遺產中汲取營養、汲取力量。圖為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發表演講。以下是演講實錄:2020年1月8日,是我從敦煌到故宮博物院上任整整9個月的時間。
  • 朱建平:從生活中汲取寫意花鳥的創作靈感
    同時這些年建平兄面向大自然,拜大自然為師,在自然與生活中,吸取新鮮的生活養料;面向自己的內心,發掘真正的情感動力,這是一條藝術的大道。他這些年走過很多名山大川,用手中畫筆,為百花寫照,為百鳥傳神,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他還積極吸取同時代畫家的優秀成果,也善於吸取現代藝術的有益營養,吐故而納新,建平兄在他的寫意花鳥畫裡顯現了具有現代意蘊的審美情趣,傳統與現代在他的畫作中自然而又和諧地融於一體。
  • 合川:汲取知識營養 做自強自立人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苟勇5月12日 ,合川區三匯鎮匯南社區的殘疾人聚在一起,開展"第三十次全國助殘日"讀書活動,號召廣大殘疾朋友多讀書,不斷從書本中汲取知識營養,做自強自立的人。讀書活動中,社區助殘志願者向參加活動的殘疾朋友講述了潼南區殘疾菜農梁志平身殘志堅的創業故事,鼓勵大家要勇敢面對、堅強生活。隨後,來自社區的殘疾朋友開展讀書比賽,朗讀喜歡的篇目,抒發了他們對閱讀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反映出殘疾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同時,合川殘聯還向大家發放了政治、經濟、文化和殘疾人健康等方面的書籍和助殘政策宣傳資料。
  • 尹華凱:切實在基層鍛鍊中汲取營養積累經驗增長本領
    尹華凱:切實在基層鍛鍊中汲取營養積累經驗增長本領 2020-08-20 10: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推進理論創新
    原標題: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推進理論創新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既需要緊緊「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也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這是因為: 第一,傳統文化是土壤。
  • 願所有的人都能從書中汲取營養
    在看書時,爸爸總是捧著一本軍事書坐在沙發上,孜孜不倦地看;媽媽和我總是圍著一本小說或文學書或燒菜的書……津津有味地看、讀、探討、鑽研。討論時,先討論我和媽媽看的書,再討論軍事書,軍事,總讓我們的討論達到高潮。這幾天,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腦筋急轉彎精選大全》,我可樂壞了!每天晚上都要捧著厚厚的它,給爸爸媽媽猜題。
  • 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營養和力量
    原標題: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營養和力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
  • 從《習近平用典》一書中汲取豐富營養
    此次,由人民日報社組織編寫的這部《習近平用典》,旨在對習總書記著作、重要講話和文章引用典故進行追根溯源,對其現實意義進行解讀,幫助廣大領導幹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理解總書記的思想精髓,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當前實踐相結合的一本好教材。 追溯力量之源。
  • 邱有昆:年輕幹部要學會從「基層」中汲取「營養」
    年輕幹部要迅速成長,就要把為人民服務的「主戰場」放在基層,學會從基層一線中汲取「營養」,進一步強化基層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和作風磨鍊,在工作崗位上履職盡責,在幹事創業中擔當作為,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做黨和人民的「貼心人」。加強基層政治歷練,在基層一線把準方向,守好「初心」。
  • 李章惠油畫創作:繪事如人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面對大自然完成的,他更喜歡河南寒冬臘月的景象,常常在寒風中面對自然進行創作。在黑與褐色的自然面前章惠更有創作熱情,他以豐富的想像力和浪漫情懷沉浸在繪畫之中,以超現實的手法表現。他的「工整」不是教條主義,而是發自內心的對繪畫的敬畏,其執著於繪畫的每一細節的推敲與研究,是為了作品彰顯質與量感,使作品有高古的氣息。
  • 青浦工業園區:汲取「四史」營養,助力園區更快更好發展
    青浦工業園區:汲取「四史」營養,助力園區更快更好發展 2020-12-14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引導大學生從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選送的《淮海戰役中的馬大娘》、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選送的《邵淦溪》等節目也獲得優異成績。「第八屆傳承弘揚徐州歷史文化,展示新時代大學生風採」系列活動組委會秘書長郭琪表示,此次「風採徐州」主題故事演講比賽,通過組織大學生深入了解徐州歷史文化,認真整理、挖掘和講述徐州名人故事、紅色故事、戰爭故事、抗疫故事、創業故事等,引導大學生從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堅韌不拔、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愛國愛家、向上向善的民族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犧牲精神
  • 在生活中汲取創作的養分,這就是演員柴碧雲
    但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何其困難,但柴碧雲在多年的演繹經驗中,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感受角色。「看懂劇本之外,對於角色,我一直要求自己感同身受,如果真的無法感同身受,我會從周圍同齡人身上找感覺,去找生活中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