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滿田疇地生金——涵江區下好「三農」先手棋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

2020-12-09 莆田新聞網

  在涵江莊邊、梧塘各茶園裡,隨處可見茶農採摘夏茶的忙碌身影。

  方家鋪子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趕製訂單。

  □本報記者 蔡玲 通訊員 林亦霞 文/圖

  第一季度,涵江區又引進並落地了12個現代農業項目,總投資額達5780萬元;正在洽談或開展前期工作的現代農業項目4個,計劃總投資額3.06億元,有力促進了涵江現代農業提速換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涵江區穩住農業基本盤,下好「三農」先手棋,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涵江區委區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問題為導向,以服務為抓手,幫助涉農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把疫情帶來的損失轉化為提高「三農」工作的動能,積極依靠科技支撐、釋放改革活力,在繼續促「六穩」的同時,努力抓好「六保」,持續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堅持問題導向 著力紓困解難

  農業興則基礎牢,農企旺則動力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涵江區委區政府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抓好農業生產,關係老百姓「米袋子」「菜籃子」「錢袋子」問題,必須提早部署、精準施策、加倍努力,才能穩住基本盤,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

  涵江區成立了領導機構,明確工作目標和具體任務,各部門分工協作,並調整應急領導小組,充實人員,設立綜合協調、市場供應、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小組,建立蔬菜、生豬等農產品穩產保供機制,設立種植業、畜牧業、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專班,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全區農產品穩產保供。

  「基地建設怎麼樣?」「惠農政策了解了嗎?」「相關部門組織到田間地頭指導的專業技術人員是否幫到你們?」……進田間、問生產、謀發展,近段時間,涵江區主要領導主動靠前服務,先後到江口鎮、梧塘鎮、大洋鄉等調研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釋疑解惑、增添底氣、堅定信心,要求各級各部門科學精準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全力實現農業生產良好局面。

  在今年的春耕備耕工作中,涵江區統籌安排全區農業生產年度計劃、產業結構和生產布局,制定了2020年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下達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5.6萬畝,產量2.28萬噸的生產任務,各鄉鎮分解落實到村到田。同時,組建7支由科級幹部帶隊、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服務組,分片包鎮深入各農場、生產經營企業等,開展「直奔現場、直達一線、靠前服務、靠前指導、靠前監督」農業生產服務活動,劃定最低聯繫頻次和調研會商次數,建立問題清單報送匯總、問題同步解決、跟蹤落實督查、年度考核等機制,通過現場解決、協調解決、轉辦解決等方式,確保服務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有效帶動全區糧食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全區早稻種植面積16835畝、玉米750畝、大豆2720畝、早甘薯780畝,中稻播種量約25700公斤,蔬菜種植面積達1.08萬畝,比增8.2%;第一季度生豬出欄量1.74萬頭,比增8.57%,季末存欄量4.3萬頭。

  激活發展潛力 加速滿產超產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推動新一輪加快發展的中堅力量。特別是農業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基地,既保障市民「菜籃子」,又關係農戶利益。涵江區把促進龍頭企業發展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突破口來抓,全區現有的20家農業龍頭企業已由「全面復工復產」邁向「達產滿產超產」,正千方百計地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補回來。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梧塘工業園區的方家鋪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在2000多平方米的潔淨車間,休閒食品、南北乾貨、雜糧等13個無菌無塵潔淨車間一片繁忙,15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滿負荷運轉,80多名工人埋頭熟練分揀、包裝,趕製訂單。車間外,載滿貨物的叉車從倉庫中有序開出,與貨車無縫對接。不一會兒工夫,貨車一輛接著一輛駛出園區,奔向全國各地。

  該公司生產經理黃仙金告訴記者:「公司從2月底開工時的2條生產線,幾天時間便迅速滿產生產,僅在涵江的工廠日均產量可達4萬多包,這要感謝涵江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鼎力相助。」不久前,方家鋪子再次拓寬銷售渠道,入駐網絡平臺100多個,日均銷售量達4萬多包。今年3月,該公司與中糧集團合作,投入100多萬元購買自動化設備生產糖類產品。眼下,在相關部門的幫扶下進行新一輪技改,將擴建3萬平方米的廠房。

  方家鋪子是涵江區扶持龍頭企業增產增效的一個縮影。今年,涵江區制定了農業產業增產增效行動重點企業名單,並建立農業企業「白名單」滾動認定製度。列入「白名單」的農業企業貸款按照《莆田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工作方案》執行,疊加享受省、市、區惠企政策;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在境內外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或成功掛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將一次性給予獎勵50萬元。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質量認證和品牌建設,符合相關標準的,在原有補助標準上,每家企業有效期內獲證產品按「補助標準」給予增加一倍獎勵補助。此外,鼓勵農業企業開展、參與省外、省內、市內優勢農產品宣傳展銷活動,符合條件的在原有獎勵基礎上,每家分別增加獎勵1萬/次、0.8萬/次、0.5萬/次。

  全區龍頭企業規模穩步擴大。今年,紅太陽精品公司計劃投資2.6億元,新建廠房、研發中心等;天林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新增茶葉種植基地500畝;松嶺生態農業公司新增茶葉種植面積120畝……

  科技精準服務 培育特色產業

  「琉璃葉底黃金簇,縴手拈來嗅清馥。」初夏,走進白沙鎮,果農們一邊採摘枇杷,一邊樂開了花。白沙鎮澳柄村果農李金清更是按捺不住心中喜悅:「我園子裡的枇杷是專家前不久幫我技術改良的新品種白梨枇杷。這些不同成熟期的品種配置,能使枇杷享鮮果供應期長達半年以上,而且肉厚、汁多、味甜,市場價能比以前翻3倍呢。」

  做大做強做優農業產業,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旺盛活力,是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一直以來,涵江區把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精準服務「三農」工作的長效機制,把科技特派員打造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和鄉村振興的先鋒隊,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

  枇杷是我市的四大名果之一,涵江區積極對接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投入150萬元,流轉土地40畝,整理遷種枇杷1200棵,建立起新品種枇杷基地,通過栽培技術的更新換代,促進品質特優的新品種枇杷生產。同時,以點帶面,向各村逐步推廣種植,促進枇杷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可吸引1800名農村年青勞動力回鄉創業,努力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鄉村全面振興。

  第一季度,涵江區又引進並落地了12個現代農業項目,總投資額達5780萬元;正在洽談或開展前期工作的現代農業項目4個,計劃總投資額3.06億元,有力促進了涵江現代農業提速換擋。

  立足優勢謀特色,遍地栽滿搖錢樹。接下來,涵江區將瞄準短板,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相關焦點

  • 下好農村人居環境先手棋 打造鄉村振興「綠色引擎」
    南川網訊(記者 鄧的)連日來,我區各級各部門圍繞陳敏爾書記調研南川指示精神,結合工作實際抓好貫徹落實,表示要著力推動鄉村振興,下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手棋,堅持以人為本、道法自然,列出規劃負面清單,保護好優良生態,助推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綠滿田疇地生金——上高縣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紀實
    四月初,上高處處天藍地綠、鮮花吐豔。在田野,農機歡騰,青秧含笑;在湖面,木舟犁浪,魚蝦跳躍;在工廠,機器轟鳴,香味四溢。一股股現代農業發展的熱潮撲面而來。  改革創新:為現代農業提供強動力  先看一組數字:上高縣生豬、糧食等大宗農產品連年豐產豐收,糧食總產連續4年穩定在6億斤以上,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6515元增至2015年的13730元,年均增長13%,成功實現「五年翻番」。
  • 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 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 8月11日,貴陽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生態移民局)召開局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全省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全市經濟運行分析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下半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下半年,全市「三農」系統將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決戰三季度,決勝全年度,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堅決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加快推動全市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分析找準問題短板及時解決,精準掌握重點經營主體的運行情況,招大商、招好商、安好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壯大產業規模,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 我市持續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下好「五步先手棋」 不斷實現...
    我市持續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下好「五步先手棋」 不斷實現創新突破 2020-10-17 0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圍繞」 實現「三個提升」 長春著力下好「促投資、抓項目」先手棋
    總投資200億元的長春國際影都項目,已完成項目用地圍擋、場地平整、施工暫設等施工建設,「金膠捲」展示中心已於6月27日對外開放;總投資11億元的長春經開光電信息產業園項目,正進行主體結構部分施工;吳太集團醫藥產業園二期項目已完成項目前期手續辦理,正進行樁基礎工程施工……年初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的嚴峻考驗
  • 金書秦:建設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以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針對《建議》提出的「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金書秦認為,應從全域、全要素、全方位三個維度做好鄉村振興,要破除「三農不重要」的錯誤思想,跳出農村講農村、跳出農業講農業,下好鄉村振興這盤棋,必須走好建設新型工農城鄉關係這關鍵一步。
  • ...山果」的喜悅——懷化市以超常規力度下好教育扶貧先手棋紀實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③「山果」的喜悅——懷化市以超常規力度下好教育扶貧先手棋紀實湖南日報記者 肖軍 懷化日報記者 楊玉捷校園內一張張孩子們朝氣蓬勃的笑臉,折射出懷化以超常規力度下好教育先手棋,「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堅定決心和累累碩果。「為了『山果』,我們一起加油幹」——一書激起千重浪作為「五省通衢」的懷化,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傳統。書通二酉膾炙人口,龍興講寺名揚神州,教育是這片熱土最大的傳承和希望。
  • 如何下好象棋(先手棋篇)
    那麼怎麼下出第一手棋呢?首先要知道都有哪些先手棋。當頭炮威力巨大,是象棋大多數棋都愛下的布局,簡單直接,立意明確,對準對方的陣營的中兵,瞄準對方的老將,可以說是堂堂正正的一場正面戰。從而,紅中炮開出,雙車佔肋叫殺,逼黑方出將,在棄車砍士,先棄後取,照將吃炮,重炮殺棋。紅方可以說是步步先手,招招致命,一氣呵成直到勝利。這樣的棋局構思大膽,結構縝密從分發揮了當頭炮先行之力的威力。
  • 大安:下好「先手棋」 逐夢「綠富美」
    ,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力促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一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農村正蓬勃興起。做強「主業」,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大安市在尊重農業農村發展規律、因地制宜、符合政策規定的前提下,緊密結合大安實際,突出大安特色,通過樹立「網際網路 」思維,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提升產業的附加值,高標準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農業連年豐收。
  • 黨課|如何深刻理解「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二、正確認識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不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推動「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 【地評線】南方網評: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以「農交會」為新的契機,在產銷對接上再加強,在品牌化打造上再發力,在補齊短板上再用功,就能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讓農業農村現代化「健步如飛」。此次展會是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必將吹響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衝鋒號,開啟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徵程。  產銷無縫對接,讓農產品從「田間地頭」飛向「百姓餐桌」。「農交會」是屬於廣大農民的盛會,服務「三農」是題中之義。
  •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全省「三農」工作的實施意見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適應國內外複雜形勢變化對農村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切實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走高質量發展路子,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做大做強鄉村特色產業,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全面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
  • 發展精細農業 建設精美農村 培育精勤農民——走廣東特色「三農...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廣東要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在今年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上,省委書記李希提出牢牢扭住「五個振興」,以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養精勤農民為主攻方向,進一步抓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打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組合拳述評①丨下好城鄉「雙驅」先手棋
    「當頭炮」落在「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上,這是基於我省客觀實際下出的一招先手棋。我省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連續19年和35年居全國各省區第一、杭甬兩個「萬億級」城市雙核驅動,為此奠定了雄厚基礎。 這一招,既是消費提振的「加速器」,也是投資擴張的「催化劑」。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將持續釋放城鄉消費活力、投資需求潛力,必將成為我省構建新發展格局持久穩定的動力源。
  • 下好可持續發展「先手棋」 東風有限打算這樣幹
    從年底廣州車展上各大車企依舊賣力地推出新車,到一眾摩拳擦掌的新玩家。從中央到各地陸續出臺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措施,到覆蓋全球1/3人口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蓋章生效……無論對於企業還是消費者來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一道道必答題,都值得深思。
  • 農村發展大有可為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農村發展大有可為
    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河南是農業和人口大省,在鄉村振興、現代農村農業發展這個巨大的空間大有可為,下好鄉村振興這盤大棋,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習近平對河南今後的發展寄予厚望,語重心長地指出,河南是農業和人口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做好「三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 河南「三農」工作如何幹?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廳長解讀「省委...
    這份名為《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簡稱「省委一號文件」)的文件,出臺於我省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攻堅衝刺階段,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成為今明兩年我省「三農」工作的路線圖和任務書。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還有哪些硬任務?一號文件透露出哪些利好?
  • 後小康社會推進農業農村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具體來說,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現代化,日益要求發揮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推進農業提質增效、節本降險的積極作用,幫助農業更好地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誰來養豬,如何養豬」等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難題(姜長雲,2016);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作為現代農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其培育創新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結合打造本土化、區域化、都市圈一體化的農業供應鏈,加強區域農業生產性服務網絡建設
  •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 培育農業農村新動能
    宗錦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並明確了相關具體要求,這標誌著黨的「三農」理論和政策又一次創新發展。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指出,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 胡春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胡春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是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農村貧困人口累計脫貧9348萬,剩下的551萬農村貧困人口也將如期全部脫貧。但也要看到,「三農」發展面臨不少新矛盾新挑戰,農業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增加,供給保障能力仍需進一步鞏固,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仍然薄弱,農民增收速度放緩。必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有效克服各種風險挑戰,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