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涵江莊邊、梧塘各茶園裡,隨處可見茶農採摘夏茶的忙碌身影。
方家鋪子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趕製訂單。
□本報記者 蔡玲 通訊員 林亦霞 文/圖
第一季度,涵江區又引進並落地了12個現代農業項目,總投資額達5780萬元;正在洽談或開展前期工作的現代農業項目4個,計劃總投資額3.06億元,有力促進了涵江現代農業提速換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涵江區穩住農業基本盤,下好「三農」先手棋,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涵江區委區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問題為導向,以服務為抓手,幫助涉農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把疫情帶來的損失轉化為提高「三農」工作的動能,積極依靠科技支撐、釋放改革活力,在繼續促「六穩」的同時,努力抓好「六保」,持續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堅持問題導向 著力紓困解難
農業興則基礎牢,農企旺則動力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涵江區委區政府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抓好農業生產,關係老百姓「米袋子」「菜籃子」「錢袋子」問題,必須提早部署、精準施策、加倍努力,才能穩住基本盤,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
涵江區成立了領導機構,明確工作目標和具體任務,各部門分工協作,並調整應急領導小組,充實人員,設立綜合協調、市場供應、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小組,建立蔬菜、生豬等農產品穩產保供機制,設立種植業、畜牧業、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專班,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全區農產品穩產保供。
「基地建設怎麼樣?」「惠農政策了解了嗎?」「相關部門組織到田間地頭指導的專業技術人員是否幫到你們?」……進田間、問生產、謀發展,近段時間,涵江區主要領導主動靠前服務,先後到江口鎮、梧塘鎮、大洋鄉等調研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釋疑解惑、增添底氣、堅定信心,要求各級各部門科學精準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全力實現農業生產良好局面。
在今年的春耕備耕工作中,涵江區統籌安排全區農業生產年度計劃、產業結構和生產布局,制定了2020年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下達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5.6萬畝,產量2.28萬噸的生產任務,各鄉鎮分解落實到村到田。同時,組建7支由科級幹部帶隊、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服務組,分片包鎮深入各農場、生產經營企業等,開展「直奔現場、直達一線、靠前服務、靠前指導、靠前監督」農業生產服務活動,劃定最低聯繫頻次和調研會商次數,建立問題清單報送匯總、問題同步解決、跟蹤落實督查、年度考核等機制,通過現場解決、協調解決、轉辦解決等方式,確保服務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有效帶動全區糧食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全區早稻種植面積16835畝、玉米750畝、大豆2720畝、早甘薯780畝,中稻播種量約25700公斤,蔬菜種植面積達1.08萬畝,比增8.2%;第一季度生豬出欄量1.74萬頭,比增8.57%,季末存欄量4.3萬頭。
激活發展潛力 加速滿產超產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推動新一輪加快發展的中堅力量。特別是農業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基地,既保障市民「菜籃子」,又關係農戶利益。涵江區把促進龍頭企業發展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突破口來抓,全區現有的20家農業龍頭企業已由「全面復工復產」邁向「達產滿產超產」,正千方百計地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補回來。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梧塘工業園區的方家鋪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在2000多平方米的潔淨車間,休閒食品、南北乾貨、雜糧等13個無菌無塵潔淨車間一片繁忙,15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滿負荷運轉,80多名工人埋頭熟練分揀、包裝,趕製訂單。車間外,載滿貨物的叉車從倉庫中有序開出,與貨車無縫對接。不一會兒工夫,貨車一輛接著一輛駛出園區,奔向全國各地。
該公司生產經理黃仙金告訴記者:「公司從2月底開工時的2條生產線,幾天時間便迅速滿產生產,僅在涵江的工廠日均產量可達4萬多包,這要感謝涵江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鼎力相助。」不久前,方家鋪子再次拓寬銷售渠道,入駐網絡平臺100多個,日均銷售量達4萬多包。今年3月,該公司與中糧集團合作,投入100多萬元購買自動化設備生產糖類產品。眼下,在相關部門的幫扶下進行新一輪技改,將擴建3萬平方米的廠房。
方家鋪子是涵江區扶持龍頭企業增產增效的一個縮影。今年,涵江區制定了農業產業增產增效行動重點企業名單,並建立農業企業「白名單」滾動認定製度。列入「白名單」的農業企業貸款按照《莆田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工作方案》執行,疊加享受省、市、區惠企政策;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在境內外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或成功掛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將一次性給予獎勵50萬元。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質量認證和品牌建設,符合相關標準的,在原有補助標準上,每家企業有效期內獲證產品按「補助標準」給予增加一倍獎勵補助。此外,鼓勵農業企業開展、參與省外、省內、市內優勢農產品宣傳展銷活動,符合條件的在原有獎勵基礎上,每家分別增加獎勵1萬/次、0.8萬/次、0.5萬/次。
全區龍頭企業規模穩步擴大。今年,紅太陽精品公司計劃投資2.6億元,新建廠房、研發中心等;天林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新增茶葉種植基地500畝;松嶺生態農業公司新增茶葉種植面積120畝……
科技精準服務 培育特色產業
「琉璃葉底黃金簇,縴手拈來嗅清馥。」初夏,走進白沙鎮,果農們一邊採摘枇杷,一邊樂開了花。白沙鎮澳柄村果農李金清更是按捺不住心中喜悅:「我園子裡的枇杷是專家前不久幫我技術改良的新品種白梨枇杷。這些不同成熟期的品種配置,能使枇杷享鮮果供應期長達半年以上,而且肉厚、汁多、味甜,市場價能比以前翻3倍呢。」
做大做強做優農業產業,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旺盛活力,是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一直以來,涵江區把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精準服務「三農」工作的長效機制,把科技特派員打造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和鄉村振興的先鋒隊,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
枇杷是我市的四大名果之一,涵江區積極對接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投入150萬元,流轉土地40畝,整理遷種枇杷1200棵,建立起新品種枇杷基地,通過栽培技術的更新換代,促進品質特優的新品種枇杷生產。同時,以點帶面,向各村逐步推廣種植,促進枇杷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可吸引1800名農村年青勞動力回鄉創業,努力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鄉村全面振興。
第一季度,涵江區又引進並落地了12個現代農業項目,總投資額達5780萬元;正在洽談或開展前期工作的現代農業項目4個,計劃總投資額3.06億元,有力促進了涵江現代農業提速換擋。
立足優勢謀特色,遍地栽滿搖錢樹。接下來,涵江區將瞄準短板,持續用力,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