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5年
重點遏制草原退化、溼地萎縮、沙化加速、汙染加重、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
2016年—2020年
擴大生態治理範圍,基本解決區域突出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
2021年—2030年
全面實現區域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生態產業良好發展,城鄉環境清潔優美
省政府近日印發《四川省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年-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確定了未來20年我省青藏高原區域環境保護的「三步走」目標。
阿壩、甘孜和涼山的34個縣、617個鄉鎮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規劃對以上區域實施功能分區,劃分為生態安全保育區、城鎮環境安全維護區和其他地區,實施相應保護措施。
保育生態安全
修復草原、溼地、水生態服務功能
生態安全保育區,將實施多項措施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2011年起,我省牧區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使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禁牧封育、草畜平衡等獎勵資金,充分調動牧民保護草原積極性。
在若爾蓋草原溼地生態功能區,將通過溼地封育、填溝保溼、退牧還溼等工程措施遏制溼地退化;禁止發展破壞溼地水源涵養功能的產業,禁止侵佔溼地開發草場,禁止泥炭開發。
生態安全保育區將建設珍稀特有水生魚類生態廊道,改善水電建設對魚類生境的梯級阻隔,並劃出禁止建壩的受保護河段。
三州地區將新建一批自然保護區等法定保護區域,加強保護大熊貓、藏羚羊等特有珍稀物種種群。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內,加大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物種棲息地。
保護城鎮環境
環境敏感區域嚴控城鎮建設範圍
規劃提出,嚴格控制環境敏感區域的城鎮建設範圍和人口,建設清潔優美的城鄉環境。
規劃將康定和馬爾康的城市規劃區以及59個節點城鎮,確定為城鎮環境安全維護區。區內將儘快解決高氟、高砷、苦鹹、汙染水及局部嚴重缺水農牧地區8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到2020年全面實現農牧區飲水安全。
重點控制我省與雲南、西藏交界地區礦產開採、冶金類工業汙染,在雅礱江等江河源頭地區禁止新建造紙、皮革、印染、化工、冶金等項目,加強有色金屬冶煉廢水治理。
限制資源開發
建立「誰開發誰負責恢復」機制
為最大限度減少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規劃確定了「保護在前、開發在後」的原則,將逐步完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健全資源開發「誰開發誰負責恢復」的政策機制。
規劃在功能分區中特設其他地區,即水能資源保障區和礦產資源預留區。這些地區的礦產、水能等資源開發條件較好,科學合理地開發不會對區域生態系統產生較大破壞,但對破壞生態、汙染環境、沒有解決好群眾利益的項目不予立項。
水能資源保障區內,對金沙江、雅礱江、岷江、大渡河已建在建的水電基地以及省級水電集群建設工程所毀損的土地,進行復墾和生態修復。(記者 劉宇男)
責任編輯: 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