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四川省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年-2030年...

2020-12-11 四川省人民政府

解讀《四川省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年-2030年)》

  • 2012年04月23日 00時00分
  • 來源: 四川日報
  • 【字體:

  《四川省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年-2030年)》出臺

  2011年—2015年

  重點遏制草原退化、溼地萎縮、沙化加速、汙染加重、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

  2016年—2020年

  擴大生態治理範圍,基本解決區域突出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

  2021年—2030年

  全面實現區域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生態產業良好發展,城鄉環境清潔優美

  省政府近日印發《四川省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年-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確定了未來20年我省青藏高原區域環境保護的「三步走」目標。

  阿壩、甘孜和涼山的34個縣、617個鄉鎮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規劃對以上區域實施功能分區,劃分為生態安全保育區、城鎮環境安全維護區和其他地區,實施相應保護措施。

  保育生態安全

  修復草原、溼地、水生態服務功能

  生態安全保育區,將實施多項措施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2011年起,我省牧區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使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禁牧封育、草畜平衡等獎勵資金,充分調動牧民保護草原積極性。

  在若爾蓋草原溼地生態功能區,將通過溼地封育、填溝保溼、退牧還溼等工程措施遏制溼地退化;禁止發展破壞溼地水源涵養功能的產業,禁止侵佔溼地開發草場,禁止泥炭開發。

  生態安全保育區將建設珍稀特有水生魚類生態廊道,改善水電建設對魚類生境的梯級阻隔,並劃出禁止建壩的受保護河段。

  三州地區將新建一批自然保護區等法定保護區域,加強保護大熊貓、藏羚羊等特有珍稀物種種群。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內,加大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物種棲息地。

  保護城鎮環境

  環境敏感區域嚴控城鎮建設範圍

  規劃提出,嚴格控制環境敏感區域的城鎮建設範圍和人口,建設清潔優美的城鄉環境。

  規劃將康定和馬爾康的城市規劃區以及59個節點城鎮,確定為城鎮環境安全維護區。區內將儘快解決高氟、高砷、苦鹹、汙染水及局部嚴重缺水農牧地區8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到2020年全面實現農牧區飲水安全。

  重點控制我省與雲南、西藏交界地區礦產開採、冶金類工業汙染,在雅礱江等江河源頭地區禁止新建造紙、皮革、印染、化工、冶金等項目,加強有色金屬冶煉廢水治理。

  限制資源開發

  建立「誰開發誰負責恢復」機制

  為最大限度減少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規劃確定了「保護在前、開發在後」的原則,將逐步完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健全資源開發「誰開發誰負責恢復」的政策機制。

  規劃在功能分區中特設其他地區,即水能資源保障區和礦產資源預留區。這些地區的礦產、水能等資源開發條件較好,科學合理地開發不會對區域生態系統產生較大破壞,但對破壞生態、汙染環境、沒有解決好群眾利益的項目不予立項。

  水能資源保障區內,對金沙江、雅礱江、岷江、大渡河已建在建的水電基地以及省級水電集群建設工程所毀損的土地,進行復墾和生態修復。(記者 劉宇男)

責任編輯: 陳利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鄭度出席國新辦《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度出席發布會,並就青藏高原科學考察與生態文明建設、高原生態補償等問題回答了現場記者提問。  鄭度指出,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大量的、長期的科研探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系列成果,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提供了紮實的科學依據,對促進區域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科學基礎。
  •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 高地是區域發展重大布局
    張賀全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是加快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部署,是構建區域發展格局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一項重大制度性安排。    建設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是完善區域發展體系的重要布局。青藏高原因為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和重要生態地位,其生態環境對全國乃至全球有重大影響。獨特的自然稟賦決定了青藏高原主體區域的西藏、青海在全國的戰略地位。必須充分認識到它們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 甘肅劃分五大生態保護區域
    根據《甘肅省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甘肅省進一步將試驗區細分為河西內陸地區、中部沿黃河地區、甘南高原地區、南部秦巴山地區、隴東隴中黃土高原地區等5大區域,並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態保護建設和補償機制。
  • 《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解讀:從「吃幹榨盡」到...
    當前,我國水土資源約束日益趨緊,農業面源汙染加重,農業生態系統退化明顯,水土資源管理、生態補償等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在眾多期待中正式發布,著力讓現代農業發展插上可持續的翅膀。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對規劃作出了解讀。
  • 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
    現將《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規劃基期為2015年,中期目標年為2020年,遠期目標年為2030年。到2020年,空間規劃體系不斷完善,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和環保制度得到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全面劃定,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水平得到提升;到2030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更加完善,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差異化績效考核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
  •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青藏高原的物種繁衍在逐步恢復。
  •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上海市2009年-2011年環境保護和建設...
    為持之以恆,進一步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特制訂《上海市2009年-2011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即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圍繞本區域水體汙染和富營養化問題,開展生態系統調查、生態演化研究、水華監控、預警系統建設、農業面源汙染治理適用技術開發、生態系統退化機理及修復理論與技術等研究。三、大氣環境治理與保護(一)實施原則以汙染減排為主線,以機動車汙染控制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大氣汙染治理。
  • 【環境保護】環境保護部《「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解讀
    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短板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解讀《「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5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做好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確立了頂層設計、戰略方向。編制實施《規劃》,就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結合工作實際落實為生態環境保護的施工圖。
  • 八公山總體規劃(2016-2030年)開始公示了!
    會議指出,為進一步保護和開發八公山風景名勝區,我市制定了《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6-2030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細化優化設計方案,合理設置道路,注重生態保護,嚴控宅基地的批准、建設和管理,外圍建設要預報市規委會,努力打造景觀優美、生態健全、環境優良、功能齊全的風景名勝區。
  • 東莞2016至2030年城市規劃 10大區域享"特區政策"
    東莞2016至2030年城市規劃 10大區域享"特區政策" 全市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全市總面積的50%以內,約1233平方公裡;中心城區城鄉70%以內,約156平方公裡。全市城鎮化率90%。東莞將堅定製造業強市發展方向,推動製造業升級發展與生態環境相融合,努力爭創中國製造樣板城市。在珠三角融入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經濟持續發展、生態優美怡人、交通安全便捷、生活舒適方便、社會和諧穩定。這裡將成為「國際製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
  •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廣漢等5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批覆》解讀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廣漢等5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批覆》解讀   2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廣漢等5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批覆公布,四川再添廣漢、江安、巴中、雅安市和西昌5個地方,要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 《景德鎮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解讀
    市域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包括:分析區域發展條件和制約因素,提出區域城鎮發展戰略,確定資源開發、產業配置和保護生態環境、歷史文化遺產的綜合目標;預測區域城鎮發展水平,調整現有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分工和空間布局,確定重點發展城鎮;原則確定區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設施的布局;提出實施規劃的措施和有關技術經濟政策的建議。
  • 達州市未來二十年將打造現代山水生態名城
    10月11日,四川省政府批覆了《達州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未來20年,達州城市綠化將在創建省級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綠化面積、優化綠化布局、提高綠化檔次,打造現代山水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態城市。
  • 烏海市近期建設規劃(2016-2020年)——烏海市「十三五「建設規劃
    第一章   總則第1條   規劃編制目的《烏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年)》於2008年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始編制,並於2011年5月23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覆實施。規劃範圍為《烏海市總體規劃(2011—2030年)》所確定的規劃區範圍,總面積1754平方公裡。第3條  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2.《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6年)3.《近期建設規劃工作暫行辦法》(建規【2002】218號)4.
  •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
    為了社會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國防安全,國家在青藏高原啟動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和民生工程項目。在交通運輸方面,擬在青藏高原規劃建設川藏與滇藏鐵路、川藏高速公路、南亞陸路環線大通道;在商貿旅遊方面,計劃依託樟木、吉隆、普蘭和亞東口岸建設,在喜馬拉雅南坡拓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實施「一帶一路」在南亞的建設;在水能開發方面,規劃建設跨界河流——雅魯藏布江中下遊河段梯級水能基地,規劃總裝機容量達 8 000 多萬千瓦;在國防和邊境安全規劃上,擬加強邊民生活設施建設和精準扶貧;在山區城鎮村莊發展規劃方面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積極開展青藏高原科考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支持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開展相關科學考察,先後在青藏高原東北邊坡的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四川、甘肅等地,以及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拉薩河流域中部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野外綜合考察
  • 對《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的解讀
    昨日,國務院下發《關於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原則同意《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總體規劃》指出,我市的定位為福建省省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 省政府批覆《湖北省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
    8月15日,從湖北省水利廳獲悉,湖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湖北省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原則同意《全省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
  • 地球的一半|青藏高原上的網圍欄錯了嗎?
    這十年,足跡踏遍了高原每一寸土地,從祁連山下到三江之源,從金銀灘到年寶玉則,從納木錯到獅泉河,從夾貢嘎雪山到岡仁波齊,踏歌而行,一路追尋高原的滄桑。這十年,目睹了高原經濟的騰飛,也看到了卓有成效的青藏高原生態工程發揮的生態安全屏障作用,也體會到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給高寒草地保護提出的新挑戰。
  • 青藏高原:地球上最潔淨的地區之一
    這裡還是我國溼地面積最大的區域。「這裡是值得中華民族慶幸和感激的地方。」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政策法規處小呂對我們說,「青藏高原具有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巨大高度,2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面積,居於大氣對流層最活躍處,以自己強大的熱力和地形動力作用,深刻影響著東亞大陸、南亞次大陸、中亞與西伯利亞廣大範圍內的天氣和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