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金庸先生筆下,哪門武功最為知名,恐怕還得首推「降龍十八掌」。這門神功不說家喻戶曉,但看過金庸先生小說,或者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人,應該都知道。
在金庸先生小說中,「降龍十八掌」第一次出現,是在《書劍恩仇錄》中,也就是說,金庸先生第一部小說中,這門武功便已經出現了。
「降龍十八掌」乃是丐幫絕學,與「打狗棒法」合稱「丐幫兩大絕技」,在最初的版本中,本是丐幫第十八代幫主洪七公從《易經》中悟出來的。在後來的版本中,改成了丐幫歷代相傳的絕學,本有二十八招,後由丐幫第九代幫主喬峰與其義弟虛竹刪減、濃縮,變成了十八招。
金庸迷們在論武時,說到第一劍法、拳法、內功等,常常會有不同意見,但要是說到第一掌法,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降龍十八掌」,可見這門武功,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
那麼號稱「金庸筆下第一掌法」的「降龍十八掌」,到底有何厲害之處呢?第一掌法的稱號,是否名副其實?
要說金庸先生筆下厲害的掌法,那還真有不少,除了「降龍十八掌」外,還有「鐵掌功」、「黯然銷魂掌」、「玄冥神掌」等非常厲害的掌法,甚至「劈空掌」、「落英神劍掌」等掌法也是非常不錯的。而「降龍十八掌」能蓋過這些掌法,到底有何厲害之處呢?
一、招式簡明,返璞歸真。
一般而言,高深的武功都是變化多端,精妙絕倫的,例如古墓派的「玉女素心劍法」,丐幫的「打狗棒法」,裘千仞的「鐵掌功」,黃藥師的「落英神劍掌」等武功。不過並非所有的武功都是如此,「降龍十八掌」便招式簡單,平平無奇,全憑內勁取勝,楊過所創的「黯然銷魂掌」也是如此。
歐陽克心想:「老叫花武功卓絕,可是腦筋不大靈,只顧得傳授徒兒爭面子,卻忘了我便在旁邊觀看。「凝神看他傳授郭靖掌法,但看他比劃的招數,卻覺平平無奇;……(新修版《射鵰英雄傳》)
「降龍十八掌」的招式平平無奇,關鍵之處全在運勁發力,是以洪七公敢當著歐陽克的面傳授郭靖。
「降龍十八掌」一共十八式,分別是亢龍有悔、飛龍在天、見龍在田,鴻漸於陸、潛龍勿用、利涉大川、震驚百裡、或躍在淵、雙龍取水、神龍擺尾、突如其來、時乘六龍、密雲不雨、損則有孚、龍戰於野、履霜冰至、羝羊觸藩、笑言啞啞。
「降龍十八掌」只有十八招,無甚變化,招式簡明至極,其精要之處,全在運勁發力。也就是說,這門掌法在招式上是沒有破綻的,因為破解招式沒什麼用,相當於返璞歸真,無招勝有招。
「降龍十八掌」的精要之處,全在運勁發力,至於掌法變化卻極簡明,否則以梁子翁、梅超風、歐陽克三人武功之強,何以竟讓郭靖將一招掌法連使許多遍,卻仍無法破解?……(新修版《射鵰英雄傳》)
郭靖和洪七公對敵時,基本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招式,就是把「降龍十八掌」從頭到尾一遍遍的打出來,不管敵人來招是虛是實,只管一掌過去,讓其避無可避。
二、有餘不盡,有勝無敗。
「降龍十八掌」是一門內勁外發的外功,全憑勁強力猛取勝,招招須用真力,也就是說,這門掌法非常耗勁力。既然耗勁力,那必不長久,但「降龍十八掌」卻並非如此,這便涉及到了這門掌法的第二個特點,有餘不盡,有勝無敗。
「降龍十八掌」的第一招「亢龍有悔」,是這門掌法的根本,關鍵之處在於一個「悔」字。所謂「亢龍有悔,盈不可久」,因此這一掌打出去,要留有餘力,有發必須要有收。打出去十分力道,就要留下二十分力道。天底下任何事情到了頂點,接下來便會往相反的方向衰退,這就是盛極必衰的道理。「降龍十八掌」根源於《易經》,講究「泰極否來,否極泰來」。
「亢龍有悔」的道理,就是還沒到頂,便預留退步,這便是有餘不盡,有勝不敗。
『亢龍有悔』的道理,乃是還沒到頂,便預留退步。這才是有勝無敗的武功。武功有勝無敗,夠厲害了吧?就算真的要敗,那也不妨,咱們留下的後勁還是深厚得很。……(新修版《射鵰英雄傳》)
「亢龍有悔」是「降龍十八掌」的根本,而「悔」字,便是這門掌法的精義所在。
這招亢龍有悔,是降龍十八掌的根本,只要懂得這招,餘下十七招就並不為難了。……(新修版《神鵰英雄傳》)
「亢」字是極高、極強的意思,此時威勢已經到了頂點,而「悔」字,是要知道「剛強之後,必有衰弱」,因此要提前預留退步,也就是有餘不盡,這才是「降龍十八掌」的精義。
降龍二十八掌』的精義,乃是『有餘不盡』四字,一掌之出,必須留有餘力。不管對方擊來的拳掌如何剛猛有力、勢若雷霆,我總之應以一招行有餘力。……(新修版《天龍八部》)
「降龍十八掌」擊敵三分,留力七分,未到頂峰,便事先留有退步,做人做事也是同理,凡事留有餘地才好。這便是這門掌法的精義所在,既強力出擊,又留有餘力,當然,也不能一味的留力,沒有力道發出去,也是不行的,這才是真正的有餘不盡,有勝無敗。
三、至剛至柔,巔峰絕詣。
「降龍十八掌」是一門至剛至柔的掌法,輕重剛柔隨心所欲,是武學中的巔峰絕詣,是金庸先生筆下最厲害的武功之一。
這降龍十八掌可說是武學中的巔峰絕詣,當真是無堅不摧、無固不破。雖招數有限,但每一招均具絕大威力。……新修版《射鵰英雄傳》
「降龍十八掌」雖然招式簡明,無甚變化,但十八招首尾貫通,正符合《易經》「泰極否來,否極泰來」的道理,從高到低,在從低到高,往復循環。
郭靖把十八掌一學全,首尾貫通,原先的十五掌威力更加大增。……(新修版《射鵰英雄傳》)
從至剛中生出至柔,正是《易經》中老陽生少陰的道理,這也是物極必反的道理,「降龍十八掌」練到最高境界是剛柔並濟,至剛至柔。掌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輕重剛柔隨心所欲。
洪七公搖頭嘆息,說道:「我這掌力要是能發不能收,不能輕重剛柔隨心所欲,怎稱得上是天下掌法無雙的『降龍十八掌』?」……(新修版《射鵰英雄傳》)
按照金庸先生小說中境界的描述,陰陽互濟、剛柔並濟、隨心所欲,已是最高境界,例如武功秘籍《九陰真經》,號稱「武學中的最高境界」,總綱最高境界是陰陽互濟;人物張三丰,武功已經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乃千古未有之奇才。
「降龍十八掌」掌力剛柔並濟、至剛至柔,輕重剛柔隨心所欲,武學中的巔峰絕詣名副其實。
四、結語
綜合上述,「降龍十八掌」招式簡明,平平無奇,無甚變化,精要之處全在運勁發力,十八招首尾貫通,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循環往復。這門掌法雖然招招須用真力,極耗勁力,但它的第二特點,便是發勁時留有餘力,有餘不盡,有勝無敗。這門掌法剛柔並濟、至剛至柔,掌力輕重剛柔隨心所欲,乃是武學中的巔峰絕詣。可見「天下第一掌法」名副其實。
「降龍十八掌」根源於《易經》,講究「泰極否來,否極泰來」的道理。這門掌法的道理,便是還沒到頂峰便預留退步。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做事皆是如此,須留有餘地才好,像喬峰、洪七公、郭靖等大俠一樣。
「降龍十八掌」是一門代表正義的武功,剛猛無比,無堅不摧、無固不破,可用來懲惡揚善,光明正大,問心無愧。但發勁時卻又留有餘力,則是存了一絲善念,而這一絲善念則是對於生命的憐憫,即便是惡人,他的生命也是值得憐憫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綺羅堆裡埋神劍,簫鼓聲中老客星。堅持原創,我是卓爾不是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