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詞叫「舐犢情深」,意思是「就像老牛舐犢那樣,父母對子女也無比慈愛」,這個成語用動物之間的血緣感情推及到了人類這種高級動物的身上——
然而你知道,有多少父母,在恨自己的孩子嗎?
有的媽媽直接表示厭惡和後悔:
「我非常討厭自己的孩子,很後悔生了她」
「如果有後悔藥,我肯定吃了不生孩子」
有的人發洩著過激的言語:
「她是垃圾的孩子,想把她扔進河裡或者垃圾桶裡。」
有的由討厭孩子已經變成對自己的厭惡:
「我聽她講話就忍不住想嘔吐,抱著馬桶一邊吐一邊哭」
有人因為教育問題完全崩潰,一面厭惡自己,一面恨著孩子:
父愛母愛說起來很偉大,但是在面對瑣碎的生活時,又難免碎裂成玻璃片。
這似乎是個很暗黑的話題,很多人不敢想也不敢問:人類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嗎?永遠嗎?難道就沒有一刻是恨自己孩子的嗎?
當然,人的情緒是有即時性的,或許在這一刻的回答是普通的發洩情緒,但為人父母,都知道這件永恆的、最難的、永遠24小時無休的工作,幾乎是世界上最難的,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流露出自己的怨懟、失望和痛苦都很正常。
然而論跡不論心,是比想法更重要的做法,有些人也許不會說出自己「恨孩子」的話,但是已經用他們的行動表現了冷漠和扭曲。
有的人喜怒無常,動輒打罵,完全不知尊重和愛護是何物;
有的人身為人父,完全沒有盡到自己生養的責任,在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中永遠缺席,而且從來不感覺到愧疚,甚至有變態對孩子痛下殺手,釀成慘劇;
有的人口口聲聲說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完全將他們看作自己的附庸,好像他們沒有獨立人格也不會思考,永遠用控制和強迫代替愛,用專制和決斷代替溝通……
曾經豆瓣上有一個「父母皆禍害」的小組,在裡面發帖的人也許極端,但多多少少都受到過心靈上不可磨滅的傷害,甚至受傷害的人紛紛交流著「差點被父母殺掉」的經歷。
這個小組存在了10年,裡面滿滿的都是血淚和傷痛,後來由於過於負能量已經被封禁。雖然心靈垃圾場沒了,但是我們不難從微博輿論、社會新聞、以及生活組裡的各種吐槽帖看出,很多中國孩子,苦父母久矣。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莫過如此了,明明是世界上最親、最血脈相連的人,現在卻變成了敵視的雙方。
首先,希望所有「恨孩子」的父母明白一件事:
你們是未經允許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所以無論如何,你們都沒有恨他或她的資格。
這也就是說,既然選擇了為人父母,那就有了終身無法逃脫的責任。沒有任何人能保證孩子一出生就是美好的性格、完美的表現、省心的表現,這就像抽盲盒一樣,既是驚喜,也是挑戰。如果孩子不夠好,就應該用教育糾正、用愛感化,這是為人父母的起碼職責,既然選擇了這個身份,就要永遠對這個身份負責。
當然我們也知道,氣是難免的,痛苦的過程也很不好受,但即使要發洩,那目標也不應該是孩子。不要把「孩子鬧得我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作業如何教都教不會」當作恨孩子的理由了,you deserve it。
其次,恨孩子的根源,到底是在恨誰?
比起恨孩子本身的「煩」,有更多的媽媽的恨是朝向另一半的。喪偶式育兒數不勝數,父親在家庭教育中長期缺位,很多母親被迫承擔了大量的生活壓力和親子責任,壓力大到甚至會將人壓垮。雖然我們感同身受表示同情,但是因此把氣撒在弱小的稚子身上,只能發洩自己的無能狂怒。
還記得西安孩子小天嗎?
小天的媽媽是單身母親,離婚後一個人帶著小天生活,但是因為生活不順加上無人幫忙,媽媽脾氣非常火爆,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拿小天出氣;
可憐的小天被送進了救助站三次,身上布滿刀傷、淤青、抽打的痕跡,然而即使這樣,小天仍說自己「想媽媽,哪怕打我也願意呆在她身邊,要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
母親選擇了暴力,而孩子選擇了母親。
比起恨孩子,還不如去問另一位家庭成員多索取一些關心,畢竟成人有選擇的餘地,但是孩子沒有。
以及,很多人「恨孩」的根源,就是他們永遠想不明白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生孩子。
為了讓一個新生命來看看這個世界嗎?為了增添自己的人生體驗嗎?因為喜歡可愛的人類幼崽嗎?
既然想要擁有玫瑰的嬌豔,那伸手摘花時候就不要怕被刺傷,因為正反都是相輔相成的,就像養孩子一樣,擁有了快樂的瞬間,那背後的辛苦也是必經之路。
最怕的就是根本不喜歡孩子,卻陰差陽錯生了孩子以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承受不來——這就太晚了。
這種人既對父母的責任一無所知,又拒絕承擔任何的義務,對自己人生沒有規劃,對家庭責任看得太幼稚,結婚是被迫,懷孕是意外,經濟條件不充裕,情感支持給不到,孩子出生不上心,別問,問就「我恨孩子,因為他毀了我整個人生」。
自己還是無法成熟的巨嬰,就不要再把悲劇帶給下一代了,你以為被你恨的孩子不恨你嗎?
如果暫時想不通為何要生育,完全可以把要孩子的時候推遲一些;能承受未來無子生活的夫妻,丁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在此,真誠希望熱愛勸婚勸生的七大姑八大舅住嘴,多專注自己的事情少評價別人的人生,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那被恨的無辜孩子也會少一些。
*《蝴蝶效應》男主角最終穿越回胚胎,用臍帶勒死了自己
就怕一個人經不住勸,在催婚催生中糊裡糊塗地要了孩子,痛苦萬分地帶著恨將他帶大,一邊索取感恩,一邊自我感動地覺得自己不易,傷盡他們的心,最後還怪孩子不知道感恩……這才是真正代代相傳的悲劇。
也許兩代人之間的齟齬都是很難彌合的矛盾,但是家庭的問題永遠要帶著愛紓解,而不是靠發洩來消極應對。
人生沒有後悔藥,「無能狂怒」是世界上最沒有用的事,成年人要對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負責,更要對自己的子女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