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有多大

2020-12-05 搜狐網

  從1995年起,日本漢字能力鑑定協會都要組織一項年度性活動,向全國徵集一個適合該年度日本世態的代表性漢字,用以表現該年度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影響。2008年,被挑中的是「變」字。 資料圖片

  日本文化審議會國語組1月27日審議通過「新常用漢字表」試行方案,新增「虎」、「熊」、「鹿」等191個常用漢字,刪除了不常用的5個漢字。修訂後的新常用漢字表共收錄2131個常用漢字。這是日本時隔28年再次修訂常用漢字表。

  日語中的漢字與中國的漢語漢字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字體系,它是為表達日語而使用的文字。它對日本語言、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日語已成為血肉相連、不可分割的整體。

  從地緣上看,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從歷史上看,中日兩國文化的交往源遠流長。但是,中國人和日本人在思維方式、價值觀、文化觀、哲學觀等方面又大相逕庭。這究竟源自何處?筆者認為,它們與文字、語言、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字又是語言的載體。文字是語言的一部分,語言就是文化,三者須臾不可分離。中國的漢字自公元四世紀前後傳到日本後,很快就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並形成了獨特的文化。

  漢字在日語文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漢字詞又是日語詞彙中的主流。明治維新前後,受歐美等國的影響,創立了現代日語語言學。從這時起,系統地、科學地研究日語文字詞彙才真正開始。但是,這百餘年的日語文字詞彙研究,主要局限於漢字及漢字詞本身的研究上,如漢字的演變、漢字的構造、漢字詞的使用、漢字詞的特點等方面。從語言文化學的角度系統地闡述兩者關係的研究則相對滯後。由於語言文字既是傳播的工具又是思維的工具,闡明三者的內在聯繫對於了解日本人、日本民族、日本人的思維方式、文化習慣有可供參考的價值。

  漢字——語言學習的難點

  因世界各語言的特點不同,學習和掌握它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據日本學者石黑修的統計,學習各語言所需的時間分別為:義大利語2年、德語3年、英語5年、日語則要8年。日語的難度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日語學習的時間之所以最長,其主要原因是日語文字表記中使用了大量的漢字。

  眾所周知,英語字母為26個,俄語也只有33個。日語的平假名、片假名、羅馬字姑且不論,光常用漢字就有1945個。諸橋轍次撰寫的《大漢和詞典》收錄漢字50,292個(包括異體字)。除此之外,漢字的書寫(個別字達到30餘畫,如:「鬱」),漢字的讀音(有的竟達十幾種之多,如:「生」)也是學習語言的一大難關。

  綜觀當今世界的各個領域,無論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還是技術信息、尖端科學,無一不是以語言為媒介的。語言學習的時間越短,花費的精力越少,就越有利於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日語中的漢字確實是語言學習的一大障礙。

  有鑑於此,日本近代開始的國語改革實質是文字改革,而文字改革的核心是漢字改革。早在德川幕府時期,日本的新井白石等知識分子已經意識到歐美等國的文字數量要遠遠少於日本。但真正點燃日語改革這一導火索的是被稱為日本「現代郵政制度之父」的前島密。明治維新的前兩年,他向幕府的最後一個將軍德川慶喜建議,「應廢除漢字」。自1868年的明治維新開始,以福澤諭吉、西周等為代表的文學誌士痛感,如不限制漢字,使文字簡單化,日本將永遠落在歐美列強的後面。當時的文部大臣,早年曾留學英國的森有禮甚至宣揚「漢字是惡魔」。被美譽為「憲政之神」的尾崎行雄更加露骨地說,「漢字是世界上最壞的文字」。 1946年3月,日本讀賣新聞發表了「廢除漢字」的社論。

  可是,日本漢字的使用狀況又是如何呢?1981年,日本以內閣總理大臣吉田茂的名義公布了允許使用的「當用漢字」1850字。1981年,日本政府以內閣總理大臣鈴木善幸的名義正式頒布了「常用漢字 」1945字,外加人名用字284字。據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的調查,日本報刊雜誌使用的漢字為3200字。1990年版日本JIS漢字(日本工業標準)中共收入漢字6355字。日本文字改革的結果是,漢字沒有減少反而大幅攀升。它從一個側面告誡人們,漢字對日本語言、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

  漢字——聯繫日本文化的橋梁

  公元四世紀前後,漢字傳入日本。由於漢字的輸入,日本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字。同漢字一起傳入的中國文化提高了日本社會的文明程度、極大地豐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據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的調查,由漢字構成的漢語詞彙已佔日語總詞彙量的半數以上,它遍布日本社會的各個角落。

  日語的外來語原本是用片假名書寫的。漢語詞彙來自中國應屬外來語,可是,至今仍然用漢字書寫。這種情況在其它任何語言中是不可想像的。另外,日本人還利用漢字的結構和特點創造了平假名、片假名及「和製漢字」。漢字可謂日本文字的基礎。回顧日本兩千年來的文明史,所有的歷史文獻、文學作品、科技資料等,無一不是用漢字或漢字與假名共同記載的。可以說,漢字構成了日本文化的核心,漢字已深深浸透到每個日本人的血液之中。語言文字是現在的人們與過去的人們乃至將來的人們思想交流的工具。廢除了漢字就等於割斷了歷史、隔斷了過去的日本文化與今日日本文化的聯繫。況且,語言文字又是與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血肉相連的。它是千百年來歷史積澱自然形成的產物,並不因政府部門的一道命令立即消失。日本的文字改革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從音節的種類看,英語約3000個,漢語是411個,如果算上四聲的聲調約為1644個。日語的音節只有103個(一說為117個)。日語音節數量少、結構單一(絕大多數為元音)造成了大量的同音異義詞。如果沒有了漢字,這些詞語根本無法區別,勢必造成日本語言的極大混亂。

  具備最起碼語言知識的人都知道,造詞能力極強的漢字是日語的一大優勢。要求廢除漢字的呼聲最早起於明治初年,但是,這些人恰恰忘記了,正是由於漢字的造詞功能,才使得歐美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學技術被源源不斷地引進日本社會。這一時期產生的漢字詞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經濟、教育、法律、天文、地理、科學、藝術、醫學等方方面面,其中的絕大多數如今已成為日語中的基本詞彙。日本現代化的資本主義工業是以漢字作媒介的。確切地說,如果沒有漢字就沒有日本的現代化。而伴隨新事物的不斷湧現,漢語詞彙也在逐年增加。就連歷來日本的年號無一不是用漢字來表示的,如明治、大正、昭和、平成等。試想,如果取消了漢字,這些事物又該如何表示呢?

  中國的漢字是記述漢語的文字,日本的漢字是記述日語的文字。其實,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者說,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漢字。漢字是表意文字,確切地說是表詞文字。它具有「形·音·義」三要素。一字一音一詞是漢字的最大特點。用它來表示漢語,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可是,用它來表示性質(這裡主要指語法功能)完全不同於漢語的日語時,各種弊端隨時顯現出來。就如一個人穿著不合體的衣服,走起路來總是不協調。千百年來,為了使漢字能有機地融於日語之中,日本人做了不懈的努力。如創造了平假名、片假名、振假名、送假名、羅馬字,用日語的讀法來讀漢語的詩歌,以及限制漢字的數量及寫法等。如今日語中的漢字已經完全日本化了,它與日語已經有機地融為一體。漢字的改革如果措施得當,必定會促進語言的發展,相反,日本語言將變得千瘡百孔、不倫不類,甚至走向死胡同。

  日語中的漢字難讀、難寫、難認,是語言學習的一大障礙。為此,進行諸如限制漢字的數量、簡化漢字的寫法、規範漢字的讀音等改革無疑是必然的、正確的。但是,廢除日語中的漢字又是萬萬行不通的,因為漢字對日本語言、日本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

相關焦點

  • 漢字的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有多大?學習漢字是必須要做的
    韓國和越南的文字中,不管是發音還是字形都與漢字有相似的地方,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韓國跟朝鮮深受中華民族的文化影響,在很早以前甚至屬於中國的分支國家。甚至在二戰結束之前,兩國都還是以漢字為基礎進行文化的傳播記載。所以說,韓國跟朝鮮如果張對本國文化進行更詳細更深入的進行了解的話,就必須對漢字有一定程度的研究。
  • 日本的歷史文化深受中國影響,中國的漢字,在日本隨處可見
    鴨江風情 局部駐留日本多年,我一直從事著中國水墨畫教學及日本繪畫藝術的研究工作。研究日本文化時發現,日本的文化理念很有特殊性。山居圖 67cm×17cm 紙本設色 2016年查閱日本國的歷史文化由來與發展,應該受到中國很大影響。
  • 唐朝對日本的影響有多大,一首唐詩就改變了日本文化
    中國文化發展的最為繁榮的時期,盛唐絕對是名列前茅。 盛唐文化璀璨的猶如一顆明珠,不僅照亮了國人,也影響了世界。 尤其是與唐朝相鄰的日本,為了學習唐文化,先後向唐朝派送遣唐使十幾次,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世界歷史罕見。
  • 日本古代大量引進漢字,影響深遠,日學者:中國是日本文化的源頭
    在日本大大小小的街道上,隨處都可見到寫著漢字的招牌。日本人十分喜歡漢字,用漢字寫書法也是日本最為高雅的文化活動之一。在日本人的交流過程中,大量的漢字佔據了無可替代的角色。如果沒有漢字,日本的文化必將斷代。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最近,日本學者笹原宏之的作品《日本的漢字》出中文版,作者談道,在日本,漢字的形態豐富多樣,有廣為流傳的錯字,有無人看懂的「幽靈文字」,有特定階層使用的語相文字,也有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個人造字,還有廣告招牌上的藝術字……日本漢字學家通過大量的數據統計、資料搜集和田野調查,以具體而微的案例進入,探討日本文字中的「漢字問題」。
  • 從日本漢字看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日本是我國臨邊的由小島組成的國家,日本與中國一直有著十分長久的文化聯繫,早在百年前,日本就派遣使者來到中國進貢進行文化交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則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連綿不絕的載體,漢字也經過不斷的演變和傳統,逐漸對周邊的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將中華文明傳播到各地。從現在的日本文字和韓國文字,都能夠看到漢字的身影。其實日本最早是沒有文字的,在有日本形成自己的文字之前,漢字一直都是日本使用的文字,文字在日本已經有兩千年歷史了。
  • 漢字在日本文化裡的奇妙意趣
    其實就我個人來說,對於日本文化一直很感興趣,兩年前還一時興起,自學去考了日語等級證書,也是在那個自學的過程中,才越來越多的了解到在日本的文化中,漢字的滲透是起著多麼大的作用。漢字在日本社會和文化中的影響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對於日本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很久遠以前,在很多方面,中國文化都是日本文化發展的一個基石。
  • 漢字對日本產生的影響的先行研究多集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
    漢字對日本產生的影響的先行研究多集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中國的漢字向日本傳輸的過程遵循文明程度高的地方流向文明程度低的地方(如佛經詩偈等漢籍書目),或者是外部力量強壓的結果(如錢幣,冊封詔書和官印等等權力符號)。
  • 中華文化是怎樣影響日本、韓國的?
    近年來,日本和韓國出現了一種否認中華文化對東亞地區發生影響的傾向。日本有學者提出,日本是「海洋文化」,中國是「大陸文化」,日本文化跟中國沒關係;韓國也有學者提出,「黃河文明的祖先實際上是韓民族」。我們有必要向世人說明中華文化對東亞地區發生影響的真實歷史——  中華文化是怎樣影響日本、韓國的  □王曉秋  近些年來,日本和韓國有些人提出了所謂的「去中國影響化」,即要把中國的影響去掉,企圖否認中華文化對東亞地區所發生的影響。
  • 日本要完全廢除漢字,但有一個字怎麼也無法廢掉,日本人都認識
    眾所周知,華夏文明對東南亞的影響是在骨子裡的,韓國、日本、朝鮮等國家都曾使用過漢字,但二十世紀後,各個國家紛紛進行了文字改革,漢字也隨之漸漸被去除,但在日本,有一個漢字卻怎麼也去不掉,且整個日本民眾都認識。
  • 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最近,日本學者笹原宏之的作品《日本的漢字》出中文版,作者談道,在日本,漢字的形態豐富多樣,有廣為流傳的錯字,有無人看懂的「幽靈文字」,有特定階層使用的語相文字,也有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個人造字,還有廣告招牌上的藝術字……日本漢字學家通過大量的數據統計、資料搜集和田野調查,以具體而微的案例進入,探討日本文字中的「漢字問題」。
  • 為什麼日本字裡面有漢字?因為日本文化沒有根源,是無本之木
    因為日本早期沒有文字,而是通過借用漢字形成了他們的文字體系。除了漢字以外,日本人還借用了讀音,其中有吳音、唐音、漢音。漢字—日本的最早文字漢字傳入日本的形式比較多,有公元前隨著大陸地區先進的農業技術、手工業技術傳播而影響日本九州的一部分;也有秦漢時期由工藝品中傳播出去的,比如漢光武帝賜給日本的「漢委奴國王印」。
  •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有多大?看看日本人過新年,和中國簡直太像了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有多大?看看日本人過新年,和中國簡直太像了說起日本這個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很深遠,那麼日本受到中國的文化影響到底有多大呢?看看日本人過新年,感覺和和中國實在太像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
  • 日本漢字和中國漢字有什麼淵源
    「從公元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實際上不僅是日本漢字,整個傳入日本的中國古代文化都是如此。」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在談到由新經典近期推出的《日本的漢字》一書時如是說。
  • 文化強國!看漢字如何影響鄰國,十分相似
    #傳統文化#俗話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不中斷的文化。不僅僅是我們十幾億中國人這麼認為,而且包括我們鄰國,他們也同樣認為中華文化非常適合他們民族發展、延續。於是我們周圍的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地,我們會發現中華文化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今天我們就從漢字這個方面帶大家一起旅旅遊,看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收並蓄。
  • 漢字是日本的?日本足球明星認錯漢字道歉,媒體稱是「日本漢字」
    眾所周知,日文是由中國的漢字演變過去的,可以說,日本人對中國古代的漢字進行了「閹割」,而形成了現在他們的日文「漢字」。1946年,日本政府對古代傳入的中國漢字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核定,稱「當用漢字」,即當前應該使用的漢字,共1850個。
  • 就現代日本的「混合文化」聊聊外來文化對日本本土文化的影響
    抵達日本後,徐福傳授當地人以漢字、農耕及醫藥等,從而改變了日本沒有文字和農耕的歷史。漢字在日本使用時間長、範圍廣,至今日文中漢字屢見不鮮。不僅如此,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與漢字有不解之緣,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日本古典詩集《萬葉集》就是以漢字作為日本語言的書寫音符編撰而成,有人將其稱為"萬葉假名"是有一定道理的。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憑什麼漢字要統治一個外族?一種語言是否適用,只有用的人自己知道,中國人自己的優越感自己感受得了!世界上那麼多國家民族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中文卻不是!要知道英語對很多國家的影響遠遠沒有中國漢字漢語對周邊國家影響的時間更長,為什麼漢字不能被周邊國家接受成為官方語言?所謂民族自尊是你以為的而已。
  • 韓國越南都在去除漢字影響,唯有日本因為一件事沒有廢止漢字使用
    同一天,韓國最高法院即憲法法院宣布,為慶祝他們的韓文節,決定從9日起,徽章上的漢字"憲"(即繁體的憲)用韓文的"憲法"二字代替。這個法院自1988年設立之後徽章一直用漢字的憲,現在不僅徽章變了,旗幟也改了。韓國去除漢字的影響真是不遺餘力,不僅韓國,越南也是如此。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這些國家要去中國化,必然最主要的就是去除漢字的影響。
  • 漢字世界影響大:韓國每年選成語 日本新年寫漢字
    以日本為例,從公元607年初次派「遣隋使」到中國,其後250年間,遣使不斷。通過使節和來華的留學生、還學生、學問僧,唐代文化大量傳入日本。天皇名稱、國號的確立、中央體制、地方制度、考試制度、土地田賦制度等,多以唐制為藍本。  漢字文化圈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漢字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