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華網財經房產聯合海花有約私董會舉辦111期雲端沙龍,期間,來自行業協會領導及企業從鄉村振興這一話題展開討論,以下為嘉賓主要觀點。
田野:鄉村振興不是簡單複製城市開發
中房協小城鎮鄉村振興委員會秘書長田野表示: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2018年1月2日,國務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了戰略實施的三個階段,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目前我們所處的是鄉村振興的探索期,也是相關支持政策頻繁出臺的時期,這段時間結合越來越多的政策紅利是我們房企轉型參與鄉村振興的關鍵點。如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和2020年實施的新《土地管理法》。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也在引導開發企業向鄉村振興戰略探索,2018年底更名的小城鎮開發與鄉村振興委員會是中國房協推動小城鎮建設的有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落實,為小城鎮開發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總體規劃、實施策劃、建築設計、產業資源導入、人居環境改善、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和相關資源的對接服務,促進提升城鎮和新農村建設中住房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水平,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轉型升級,做好政府和企業的溝通橋梁,提供信息服務,搭建合作平臺。
在開發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複製城市開發的老路,要重視與地方政府乃至與村集體的合作,充分考慮到農民的長久利益。同時,整合一二三產業資源,帶動產業類、金融類、建設類、專業運營類等企業豐富平臺產業鏈條,實實在在做到「資本下鄉、人才下鄉、產業下鄉、公共服務下鄉和基礎設施下鄉」。所以對於開發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很難,但是也是一個機遇。
孟偉:鄉村振興產業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是機會,更是挑戰
中國地產華表獎組委會首席經濟顧問&海花有約私董會韓國分會執行會長孟偉表示,鄉村振興產業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是機會,更是挑戰。
說是機會,隨著鄉村振興產業不斷深入發展,農村土地的流轉,以及農村土地的可變性等政策的出臺,為農村土地的市場化打開了通道。這對從事文旅康養業的房地產公司是利好,它對開發土地有了更多的選擇,並可以以相對低的價格獲取土地。還有就是對區域本土中小開發商是利好,因為農村土地的獲取有很強的地域性傾向,需要根深的人脈關係,且因為農村土地屬性的複雜性,獲取土地的周期相對長, 本土開發商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有相對優勢。說是挑戰,首先,農村土地不得用於商品住宅的開發,開發商不能以「高周轉」的方式進行開發,如此,其開發的周期和回報的周期就會拉長。其次,鄉村振興產業的核心要義之一就是一二三產業融合(「三產融合」),開發商對第三產業的開發和運營熟知,但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就是全新的領域了。碧桂園的做法就值得借鑑,它專門成立了現代農業產業板塊,是以農業的思維從農,而不是以房地產的思維。
鄉村振興產業行業的痛點是人才奇缺,特別是對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都通曉的全能型人才少之又少。
文化和經營理念的衝突。開發商要打通從農戶、農村合作社、鄉鎮、縣、地區的各界各層的所有環節,而且還要在經營理念上達成基本一致,確實很難。如果是外來的開發商,還要面對與土著文化的衝突。投融資難。目前社會資本對第一產業的投資欲望很弱,要搞好鄉村振興產業,就要一二三產業均衡發展,包括對一二三產業投資布局的均衡性。鄉村振興產業和中國夢的「兩個一百年」,以及城鎮化率是有強關聯性的。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前的城鎮化率是60%,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屆時的城鎮化率預計為70%,到2050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鎮化率將為80%,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可以預見從現在起到2050年的30年間,鄉村振興產業將一直會是快速發展的態勢,所以說是鄉村振興產業一個強周期產業,未來可期!
路延熹: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發展是推動中國發展的雙輪驅動
河南福康源養老產業有限公司,河南雲居康養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路延熹表示:一、中國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發展是中國全面均衡發展的雙輪驅動戰略。在中國大力發展城鎮化的進程中,從黨的十九大開始又提出了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我認為,這是相輔相成的雙輪驅動戰略,互為補充,互為促進。今後中國房地產的發展必須要緊緊依靠城市和鄉村兩大陣地。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201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8%,比1949年末提高48.94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71個百分點。但是同發達國家80%以上的城鎮化率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一二十年時間要走。早在2012年,在接受東方今報採訪時,我就提出,根據中國當前城鎮化率來看,中國房地產還有二三十年好風景,應該是國內最早根據城鎮化率來判斷房地產走勢的專業人士之一吧。現在看來,這個判斷沒錯,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行業同仁都認同這一判斷。
中國是農業大國,黨和政府歷來重視三農問題,每年中央1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問題的。尤其是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計劃到2050年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今後還有30年的時間。
因此,對中國房地產而言,一是城鎮這個主戰場,另外一個就是廣大鄉村這個「敵後」戰場,同樣大有作為。
鄉村振興產業落地的難點和通點有哪些?
鄉村振興,看上去很美,做起來很難。其一,難在觀念落後:中國是幾千年的傳統農業大國,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尤其是分田到戶後的家庭承包製,缺乏工業化、現代化的分工和協作意識;其二,難在配套不足:中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差別,不在於大城市,而在於農村。交通、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嚴重不足,很多地方還是剛剛脫離貧困;其三,難在體制僵化:土地集體所有制,農民家庭承包責任制沒有多大變化,由於不能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勞動強度大,單位產量低,嚴重降低了農民種田積極性,許多農民寧願把土地荒廢進城打工,也不願回家種田。土地不能自由流通,戶口限制人員流動,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不能有效流通,成為鄉村發展的嚴重阻礙。中國150萬畝耕地有6億農村人口,美國有166萬畝耕地,農村人口只有6000萬,實際參與勞動的農民只有2000萬左右,可見差距之大。
雖然做起來很難,但長遠看還是很美,因為目前已經有了不少通點。其一,趨勢使然:鄉村發展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濟發展很快,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城市的發展已經達到甚至超過發達國家水準,但農村的發展還相當滯後,城鄉發展不均衡已成為當前突出問題,下一步發展重點必然轉入農村。其二,舉國重視:從歷年的中央1號文件,到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和實施,以及正在進行並且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脫貧攻堅戰,再到今年年底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取得勝利。其三,制度鬆綁:全國人大修改土地法,允許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已經開始了有益的探索。2020年3月,23個部門聯合發文,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政策來支持鄉村搞活發展。其四,大搞基建: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席捲全球,截止今天造成250萬人感染,多個國家停擺,對經濟的損害程度遠遠大於前兩次世界大戰。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城市更不堪一擊,紐約就是明顯的例子。疫情之後,中國開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高潮,這次重點會考慮鄉村落後地區,這對完善鄉村的交通、教育、醫療、商業等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到鄉村去休閒、度假、康養也會成為城市居民的新潮流。
鄉村振興是中國全面發展的必有之路,也是中國人民美好生活的必要內容。中國工業化發展中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日趨嚴重,這兩年通過鐵腕整治,已大有好轉,但要從根本上解決,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國第一代從農村進城的人,目前已經退休,第二代也在城市生活了幾十年,在享受了城市發達的交通、醫療、教育、商業等配套之後,對城市擁擠的交通、喧囂的人群、汙染的空氣必然厭煩,像發達國家的市民一樣,渴望到山青水綠的鄉村放鬆。5天城市2天鄉下的新型「5+2」生活方式肯定受到他們的青睞。
農民進城和市民下鄉,就是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兩大主流。鄉村振興單靠農民根本無法承擔起這個歷史重任,他們的教育程度、思想意識和生活習慣、資金實力、社會資源都不能與之匹配,只有城市反哺鄉村,大力發展種植業、旅遊業、養殖業、加工業等產業,依靠城市帶動鄉村,才能真正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國家只有採用一系列政策,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吸引城市居民下鄉,帶動城市反哺農村,才能使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輪有效協調驅動,從而實現中國社會全面均衡發展。
最後,談一點對鄉村振興的建議。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鄉村振興切忌一哄而上,抄襲複製,不要建成濃縮版的城市,也不如到處都是刷成白牆灰瓦,沒有特色。「鄉下的味道,城裡的配套」會讓所有人留連忘返。二是要敬畏自然,尊重歷史:不論是氣候、植被、山水等自然環境,還是歷史、民俗等人文特徵,都應重視,不宜破壞。三是並村擴鎮,資源集中:農村居住分散,加上好多人口進城,空心村現象嚴重,可以以鄉鎮為依託,合理合併小村落,通過搬遷工程,實現人口居住相對集中,一方面可以更好利用交通、教育、醫療等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將閒置的建設用地發展旅遊、加工、種植等產業。讓農民「失地不失業」。
中國目前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規模化成為絕對優勢,房地產百強企業利用資金、技術、團隊優勢,取得了壟斷的市場地位。中小開發商給很難在土地招拍掛中取得勝利。鄉村振興剛剛起步,由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規模偏小,地產大鱷從成本和市場容量考慮短期不敢涉足,因此給中小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市場發展機會。就像當年國共抗戰一樣,國民黨主力部隊在正面戰場,共產黨率領遊擊隊在敵後戰場打鬼子照樣遊刃有餘。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在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大陣地採取錯位發展戰略,共同發展,共同推動中國全面發展。
王愛東:鄉村振興是發展新機會
首都城投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愛東在海花有約私董會111期上表示:鄉村振興產業對我們而言是一次大的機會,鄉村轉型成為特色小鎮,建造集合康養、文化旅遊、教育等一體化的設施,對於我們來說,是藉助了低沉本獲得大量的土地開發權,並在後續經營中獲得穩定的收益。我們提供產業相關的配套服務,同時與擁有科技產業資源或運營機構合作,更好的讓科技人才聚集、企業入駐,通過龍頭企業帶動關聯企業入駐,實現小鎮的產城融合發展。
未來鄉村振興產業落地政策完善,農村和一、二、三產業融合度提升,農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農民創新思想得到提升,精神需求得到滿足,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從農村本質進行良好轉變,是建造集合康養、文化旅遊、休閒等一體化設施的大好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