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掉六國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2020-12-02 建安視角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掉六國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王建安 攝影)

遊客在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的二樓展廳內參觀遊覽。中國文字發展史第二展廳的鐘鼎千秋板塊展出秦代「度量衡銘文」,其中包括:銅權、彘鍪(zhì、móu)量、銅方升。

博物館展廳內展示的秦文字與六國文字對比,同一個字會有多種寫法,這給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帶來了不便。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不但使用的文字不同,而且各國使用的尺寸、升鬥、斤兩以及車輛的標準也不一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終於滅掉了六國,建立了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始皇採用古時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稱號,他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詔令在全國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制度,成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

兩詔銅橢(tuǒ)量,高6.6釐米,長23.3釐米。銘文為:二十六年(前221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老百姓)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隗狀)、綰(王綰),法度量則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收藏於山西省運城市博物館的秦代青銅量器,彘鍪(zhì、móu)量。器高9.4、口徑6.9、腹徑28.3、腹深9.2釐米,容量實則為339毫升,器重425.5克,器身呈環底,圓腹束頸、侈口,束頸部位置一單圓環耳,環略橢圓形。腹上部倒陰刻銘五字。由右向左三豎行,為「彘、一升、半升。」

現收藏於文字博物館的始皇二十六年銅方升。秦代為統一全國量制而由官府頒發的標準量器。以戰國時期秦國量制為標準,也包括秦統一後加刻詔書重新頒發的戰國秦量。

澳門珍秦齋藏始皇詔銅權,銅權是衡器,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砝碼或秤砣、秤錘。不管是銅方升,還是銅權、彘鍪量,這些東西不但是秦王朝統一度量衡的實物見證,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度量衡制度的珍貴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詔令在全國統一度量衡,並在國都鹹陽製作標準計量器具發往各地。秦簡《工律》中規定,各地計量器具每年要校正一次,定在春分、秋分時進行。據《中國度量衡史》一書所載,秦統一後的度量衡制為:1尺合27.65釐米,1斤合258.24克,1升合342.45毫升。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是怎樣在十幾年內完成統一貨幣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的?
    秦朝秦始皇是怎麼在短短十幾年內完成統一貨幣、度量衡和「車同軌,書同文字」的,這個「完成」應該是指在一定範圍內完成,主要是官方完成統一,而不是全部。秦國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字,實行郡縣制,是從商鞅變法就開始的。
  • 千古一帝秦始皇!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對中國有何貢獻?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秦始皇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在秦王嬴政掌權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 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繼而於公元前219年開始"秦攻百越之戰"平定南方百越,從此完成統一大業,結束了貴族王侯專政的王國時代,進入了君主的帝國時代。
  •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衡」始皇奠定千古一帝
    秦始皇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其時代背景是在統一六國後。其作為歷史上第一代「皇帝」。統一後所有政策基本都是為戰後治理國家而制定的,尤其是「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的推行,不管是國家治理,經濟的發展,以及軍事發展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也是為後世皇權統一治理國家上奠定了 基礎。首先看車同軌,這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對交通上做的一次偉大改制。
  • 除了焚書坑儒、車同軌書同文,秦始皇還做了哪些大事?
    細數他在位所做的大事,如果你只想到焚書坑儒,車同軌書同文,那就太少了。成就:秦滅六國之戰、中央集權、郡縣制、皇帝秦滅六國之戰,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在秦始皇嬴政的帶領下,從前235年至前221年結束,消滅山東六國,結束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 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度量衡?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
  • 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文字、車輪、度量衡?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做了很多驚動天下的大事件:建長城、退匈奴、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建立阿房宮、收兵於鹹陽鑄造銅人等等之類,但是讓後人能夠對其稱讚的也就是他的書同文車同軌,以及統一度量衡了,但是秦始皇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促進社會發展,方便百姓生活!
    每當提起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偉大皇帝,總會出現秦始皇,他是每一位封建帝王都無法迴避的,秦始皇開創了第一個封建王朝,結束了戰國時代的分裂局面,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給後世留下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東西,還有很多寶貴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是萬裡長城,不是郡縣制度,也不是秦直道,可是個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到了漢唐度量衡還不一樣
    意義基本上是一樣的,統一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現在全世界多數國家都在使用公斤、公尺來計量重量、長度,用公元來紀年。這些事情比較容易實現,統一度量衡,無疑給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 完成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刀槍入庫的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等 。也有民間傳說是呂不韋之子的,這個這個,其實很多人研究這個我覺得沒有什麼現實意義,你也研究不明白,是不是秦莊襄王的孩子這個問題,別問幾千年後的人研究,你就是問秦莊襄王或者呂不韋估計這兩個這麼牛的人物他自己也得想一會,最後估計也是說不明白。是誰的孩子這個估計除了趙姬自己能算明白估計誰也沒法說。那時候又沒有DNA技術。
  • 功過秦始皇之:「書同文車同軌」之前各國用的哪些文字?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國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定都鹹陽。秦始皇秦始皇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為了國家穩定和快速發展,制定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方針。旨在促進各地相互融合,社會生產快速恢復。
  • 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
    秦始皇下令,「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書同文,全部採用秦國的文字,小篆為什麼要統一文字,統一車軌,統一度量衡呢?統一度量衡統一度量衡。秦朝統一後的疆域統一文字,統一車軌,統一度量衡,這樣才能統一中國,讓大家在文化
  • 秦始皇的五個統一: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還有兩個統一是啥?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創造了歷史上不少第一,使中國在許多方面得到了統一。下面就說說秦始皇的五個統一,一個沿用兩千年,兩個一直沿用至今。統一六國。戰國時期,中原有七個大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秦始皇統一六國,使中國基本上實現大統。秦始皇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自稱「皇帝」,因為他是第一個稱皇帝的人,所以叫「始皇帝」。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中國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大國奠定了基礎。統一文字。
  • 秦始皇的車同軌 書同文 統一度量衡,為國家一統奠定了好的基礎
    度量衡,顧名思義,就是尺寸,體積,重量的標準單位。那麼統一度量衡的意義在於,發放俸祿以及徵收稅款時的統一。秦朝時俸祿與稅金都以粟米為主,如果衡量的單位不統一,裡面的灰色地帶可就太多了,這對於一個國家的管控是十分不利的。度量衡確定後,市場上的經濟活動才能開展,經濟活動的基礎在於交換,東邊的米換西邊的布,需要運輸來完成這一項舉動。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地球上其他的國家在幹啥?日本簡直是呆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歷史向前行進了一大步。秦的統一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對多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總之這段歷史對中國的影響極為深遠。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政權,並且他還廣集天下能人,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當年大秦帝國雄踞亞洲的東方,成為了一隻無人敢惹的東方雄獅!有網友曾調侃:秦始皇就是缺一個地球儀,不然早就統一全球了!這句話倒提醒了不少人,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地球上其他的國家在幹啥?先來看一看當今最發達的歐洲。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實現大一統,世界其他國家都在做什麼
    221年,秦始皇在滅六國後,實現了大一統,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他的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數百年的割據局面,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開創統一的新局面。    自秦朝統一後,秦始皇便致力於國家發展,對內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措施達到國內融合。對外則北擊匈奴,南徵百越,築長城修水渠等措施奠定秦朝政治格局。
  • 秦朝的「書同文,車同軌」
    然而,這個暴虐的王朝卻被後世推崇專制的史家賦予了太多的神光: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開啟了車同軌和書同文。從技術上分析,區區十四年究竟能否實現諸多一統事項?至少有五點存疑。1.在東部六國遺民一致反秦的大背景下,短短十四年就統一貨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統幣令頂多及於西北一隃,實為一紙空文。民初交通和信息遠優於秦,可清亡之後清幣仍在各省繼續流通至1928年前後。
  • 滅六國,建帝國,車同軌,書同文,秦始皇的傳奇人生(下)
    公元前237年,羽翼漸豐的嬴政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命其遷居封邑洛陽。那知呂不韋遷居洛陽仍不知收斂,六國使臣,秦國故吏紛紛登門拜訪,大談天下大事。對此嬴政深感不安,派人給呂不韋送去一封措辭強烈的質問信,信中強烈譴責呂不韋於秦無功卻封土洛陽,食邑十萬,於秦無親卻妄稱仲父,要呂不韋必須遷居西蜀。呂不韋深感嬴政對其以動殺心,遷居只是藉口,如他不死,早晚會禍及家人,於是服毒自盡。
  • 秦始皇到底幹了多少件大事?
    郡縣制2,書同文公元前220 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得悉六國文字各不相同,決定推行「 書同文 」政策,按照當時任廷尉的李斯所奏,廢除關東六國原有文字,將史籀大篆簡化為小篆(亦稱秦篆),作為全國通用字體 。
  • 大秦帝國之秦統一六國到二世而亡歷史大事,一篇文章給你概括!
    大秦帝國始皇帝嬴政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秦始皇三大統一1.統一文字漢字產生後,經過長期發展演變,至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動蕩,各諸侯國文字形體和讀音有所不同,出現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現象,不利於文化的發展和人民交流!
  • 秦始皇憑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他作出了四大貢獻
    一是統一中國 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10 其次,秦始皇在徵伐嶺南後,又把目光投向北方。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正在崛起,並屢屢南侵,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在這之前,秦始皇早就想收拾匈奴了,苦於正在跟六國爭鬥不已,沒法分身。現在,六國和嶺南都已搞定,終於輪到匈奴了。 公元前214年春天,秦始皇命令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往北進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