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何謂前世因今世果?佛陀講給弟子的一段話,令人大徹大悟

2020-12-04 歷史國學教堂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喜歡還請關注,與散髮結下善緣,願您心想事成!

佛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果法則絕非天龍鬼神、諸佛菩薩所加諸於人,乃是源於人們自作自受。

然而因緣曲折,往往不是凡夫肉眼所能明了的。世人受苦時怨天怒地,享樂時又志得意滿,驕縱自恣,都是因為不明因果的道理,執著「我"與「我所」而起無明惑業,最後便在「作」與「受」之間輪迴不已。

現在的世中亦有許多不信因果之人,為了過好這一世無所不盡其極,甚至做出了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這無異於為自己埋下了深深的果報。人生在世,對一些事情還是要有敬畏之心,若要問什麼是前世因今世果,佛陀講給弟子的一段話,令人肅然起敬:

相傳很久以前,有位非常出名的大師帶著弟子遊行教化眾生,有位非常虔誠的長者見此心生歡喜敬信,於是每天請大師和徒弟們到家中應供。後來長者逝世,妻子還秉承著丈夫生前的遺志,對佛眾們供養不歇。

然而這位長者的兒子是個非常小氣的人,見到母親不斷的供養三寶,非常害怕家中錢財用盡,於是遷怒於母親,不給她飯吃。長者夫人見兒子不孝,只好暗自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積蓄供養佛眾。

兒子後來發現了母親的如此行為,暴跳如雷,不但將生母關在柴房,還斷絕一切吃食,過了幾天,母親感到就快要餓死了,於是苦苦地向兒子哀求:「給我一點食物吧!」

這位忤逆子見到母親如此樣子,不僅沒有反省,還得意洋洋的說道:「你不是吃沙喝水就可以生存嗎?今天又為什麼要跟我討要食物?」說完看都不看自己母親一眼便走了,可憐的母親因此被養大的兒子活活餓死。

忤逆子後來投胎到了一戶人家,可卻生得醜陋非常,身體還散發出噁心的臭味。儘管這樣,他這一世的父母還是對他非常疼愛,可令兩夫妻鬧醒的是,孩子只要一靠近母親,母親的母乳就會發酸,發臭,根本無法供孩子吃,所以只好外出尋求哺乳者。

孩子的爸爸找了好久,請了許多奶媽,可結果都是一樣,眼看孩子越來越瘦,夫婦二人只得將酥蜜塗在指上,一點一滴地將他餵養長大。孩子長大後父母相繼去世,家道逐漸中落,他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乞討生活。

一天,孩子看到眾比丘滿缽而返,頓時心生羨慕,於是便去找釋尊請求出家。釋尊很慈悲地對他說:「善來比丘!鬚髮白落,法服著身。」這孩子立刻現出清淨的比丘相。從此以後,他日夜精進,無有懈怠,很快便證得阿羅漢果。

然而即使這樣,他每次出外託缽卻總是空缽而返,比丘自知福報不深定有必有前因,也淡定的繼續增進修行。比丘有天看見寺廟地上有少許汙穢,便自動打掃乾淨,結果當天外出化緣居然滿缽而返,於是他便決定從此主動打掃寺廟,修福消過保。

好景不長,在他身上發生了一系列的巧合,先是他打掃的寺廟被師兄無意間打掃,而後師兄知道他的用心,本想帶他一同化緣,偏偏每次帶他出門別人都有歸處,而只要到他時,善心人家的飯食好巧不巧的用完。

寺裡面越來越多的師兄弟們聽見了比丘的遭遇,都決心助他解決吃飯問題,可是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命中注定,師兄弟們每次都是竭盡全力的助他乞食,但每次都不能如願。

一周過去了,比丘還是沒有食物可用,他深知自己過去罪業深重,於是生慚愧心,大懺悔心。為免世人譏謗,於是在眾人面前餐沙飲水,了此業報,即入涅槃。

師兄弟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請求釋尊開示,釋尊便為大家將起了比丘的前世因緣:原來他的前世就是殘忍餓死自己母親的忤逆子,由於他前世犯下五逆重罪,死後墮阿鼻地獄受無量苦,苦難受盡轉生人間,仍受醜陋貧賤飢困的果報。

但他也因過去生曾供養佛,故能以此福力得遇如來,出家修行,得道證果。眾比丘聽完開示後,各自發起道心,誓對佛法依教奉行。

感悟:比丘雖證羅漢,卻託空缽;雖受飢貧之報,卻得生死自在。這當中的善惡對比看似矛盾,其實正是「因果不昧"的最佳例證。

善因和惡因不會互相抵銷,隨著因緣的聚合,便各自呈現善報與惡報之間。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在起心動念的那一刻,菩薩能夠覺照不失,眾生則隨順習氣,輕忽其因,所以時常為苦果所逼迫。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就是如此,誰也逃不過兩樣東西,一是因果,二是無常。所以,把握當下,學會行善惜福,未來才能收穫福報!

寫文不易,若是喜歡還請幫忙點下關注點讚,也可以分享給您身邊之人,說不定他們也會中意!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還請聯繫刪除,感恩作者)

相關焦點

  • 愛情有輪迴,前世的因,今世的果
    愛情有輪迴,前世的因,今世的果日有輪迴,日出日落;年有輪迴,春夏秋冬;愛情有輪迴,前世今生。人的一輩子,都有定數,遇上誰,愛上誰,有因有果,有輪迴。佛說:愛與不愛,都是前世因,今世果,別強求。在緣分的世界裡,遇見都有遇見的理由,別離都有別離的原因。沒有無緣無故萌起得愛意,所有愛情的萌發都經歷因果交替,才有因緣巧合。
  • 佛陀十大弟子根本沒有什麼金蟬子!唐僧的前世到底是誰?
    關於為什麼讓唐僧去完成西天取經的任務,《西遊記》中如來曾經說道:「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
  • 佛陀:人為什麼忘記前世?
    眾所周知,佛教講輪迴,即相信輪迴。也就是說,對於佛教來說,一切眾生都是有前世的,人也不例外。那麼,如果人真有前世的話,為什麼我們從來不記得前世發生過的事情呢?佛像關於這個問題,佛陀住世的時候,也曾有弟子提問過,據佛教經典的記載,有一天,佛陀和弟子們在一顆大樹下休息,當時有一位剛出家不久的比丘向佛請問道
  • 佛說:前世的因,種下了今生的果;今世的因,又種下了來世的果
    佛說:今世的糾纏,都是因為前世欠下的債。當一個人糾纏另一個人,當一個人煩透另一個人時,似乎都會隨口說出一句「我前世欠你的,今生要這麼折磨我。」是的,正因為有了前世的債,才有了今生的糾纏。佛說:萬物皆有因果,沒有因,哪來的果。今生的得與失,都是前世修來的果。如果你今生遇上了一個對你死纏爛打的人,就是你前世欠下的債。前世有緣相愛,無緣夫妻;今世有緣夫妻,無緣相愛;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夫妻,並非是因為相愛讓彼此成為了夫妻,很多人都是因為有緣才成了結髮夫妻。
  • 夫妻之間是一種前世的因,今世的果,我們終將和錯的人在一起
    夫妻之間是一種前世的因,今世的果,那麼因果是如何影響命運的我們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蘊藏在四柱八字中的命運的信息,在未來能不能應期的問題。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積德行善中的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是如何影響命運的。
  • 動漫《我和冥王談戀愛》前世因今世果!宿命你逃不了!
    動漫《我和冥王談戀愛》前世因今世果!宿命你逃不了!「淡淡的一生,全在認識了他之後結束了,儘管情深意切,儘管前世夙願,我也寧願自己不要認識他。」 如果,沒有那一切的發生,我是不是還是個快樂無憂的人。前世因今世果,宿命你想逃都逃不了。 我寧願不要知道我的前世,愛我的人、護我的人,都相繼的離開。 留我一個人做什麼?你們保護我是為了什麼?只為了讓我活在失去你們的悲傷中嗎? 我放棄了深愛的男人,放棄了家人、朋友,放棄了所有的一切。 自己孤獨的活在這個世上,為何,那個人就是不肯放過。 好,既然你肯放過我,那麼你想要的,我就不要你得到,我失去的我要你全都還給我。
  • 佛教: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正所謂「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無論經歷了多少痛苦,但最終也不得不選擇「離開」。這就算是佛、菩薩、羅漢,都不能改變。據典籍記載,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裡,阿難尊者與諸比丘得知佛陀將入涅槃。雖諸弟子和比丘很難受但卻沒能忘卻眾生。因此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中,問了佛陀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也是當下修行之人,皆需知曉的問題,為何?
  • 佛曰:前世因,今世果!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今生的果實前世種的因。雖說緣分二字,虛無縹緲,但卻也不是空穴來風。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珍惜身邊的人和物。我們不去否定現世擁有福報顯現的眾生,有錢、有名、有利、大富大貴或家世顯赫等,這都是前世因,今生果。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前世因今世果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三生三世,司音和金蓮,素素和夜華,白淺和夜華,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感情,當真是前世因今世果《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夜華和素素在東荒俊疾山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然而,好景不長,素素被發現了。
  • 佛教因果關係心靈雞湯
    因果前世今生阿難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難三十相,阿難在一次出去化緣過程中遇到了摩登伽女 摩登伽女對他一見鍾情,茶飯不思為了得到阿難 她不惜讓母親用邪術迷惑他,失敗之後呢 摩登伽女依舊是不放棄
  • 佛教:因果通三世,這「三世」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之中,有一部經典,他確切的記載了有關於「三世之中」我們行了什麼善,造了什麼業。它就是《三世因果經》,又稱《三世因果文》其主要目的是導人相善,亦是傳遞佛教所講的因果關係。那麼三世因果中的三世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分別指的是哪三世呢?那麼就以此篇文章,分享三世的奧妙。三世分別對應佛教所說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但他並不是所謂的「上一世,這一世,下一世」。
  • 佛教:還在誤解菩薩道?想不想聽佛陀本人,對此究竟怎麼講?
    這種菩薩道和阿羅漢道的爭執,已經延續了許許多多年,那麼佛陀本人,對此是怎麼說的呢?在《羅嘿喀經》中。釋迦牟尼佛教導羅嘿喀,在這個世界上,有三種關於佛法的教導方式,是不正確的。第一種,就像一個男士,一直追一個女士,可是一直都被拒絕。
  • 在古印度,何謂「苦行」?佛陀為什麼放棄了
    我們知道「苦行」這個概念,大多來自於佛教的轉述,因為佛陀本人是修過「苦行」的,只是後來認為「苦行」不能證悟他所追求的大道,於是就放棄了,也正因為如此,「苦行」這個概念才不斷的在各種佛教經典中多次地提及,儘管「苦行」並非是佛教傳統和重點。
  • 「前世因,今世果」:命苦之人,多有這四個特徵
    佛家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前世因,今世果,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按照這樣的說法,或許這一世的我們並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前世所有的紛紛擾擾累積的一個結果。所以,這一世的人才會分為命好之人和命苦之人吧。命好之人,可能是因為前世積了足夠的德行,命苦之人,或許是前世德行有虧,所以才被懲罰這一世的艱辛吧。命好之人大多樂觀,而命苦之人大多悲觀,這一點無可否認。樂觀者與悲觀者,李嘉誠先生是這樣評價的,他說,「樂觀者在災禍中看到機會;悲觀者在機會中看到災禍。」
  • 天人轉世輪迴為魚 佛陀揭秘無比殘酷前世因果
    天人轉世輪迴為魚,佛陀揭秘無比殘酷前世因果(資料圖) 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經過市集時,看見一位賣魚的老人,一邊鬥量賣魚,一邊哀嘆地說:「老天爺!佛陀於是告訴大眾,之所以會笑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無奈於這位老人的愚痴。想想他在溪邊捕魚時,讓無可計數的生命,在他的漁網下慘遭殺害,也讓這些魚蝦,家庭破碎、骨肉相離。但是,他不曾因為魚蝦的苦,而生起絲毫的惻隱之心。如今自己的兒子因禍而死,卻怨天咒地,感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因為這樣的因緣而笑!
  • 佛教:佛陀涅槃,縱觀前世今生,他只是一個人!
    筆者/阿宣說事兒在佛教經典中流傳,佛陀曾在兜率天(欲界的第四天),為將要出世的佛及「一生補處」菩薩授記講經,時值當時眾佛土民眾苦不堪言,佛陀每次看到都十分苦惱,後帶著大願於兜率天降生於摩耶夫人的腹中。佛陀帶領著一眾比丘兜兜轉轉,在他的世界裡所有的事情都是「空」。佛陀親眼看到過故土迦毗羅衛國國破,卻沒有半點哀傷,而堂弟阿難卻是滿臉悲憤。當阿難問及佛陀,為何得道之後情緒全無,佛陀也只是回答「空」。在所有弟子中,佛陀最為器重的便是阿難,並不是因為是親屬關係,而是相較於其他弟子,阿難的記憶力與悟道的能力是最高的。正因為是這樣,佛陀將阿難戴在了身邊,兩人形影不離。
  • 心理測試:測你前世種什麼因,今世得什麼福?選擇一款高跟鞋
    選擇這款高跟鞋:前世你種了知遇因,今世的你得知遇果,你在前世是一個非常能幹的人,手裡握著點政權,你有滿腹的才華,但是無處施展,你遇到了一位賞識你的人,他幫你能夠施展才華,所以,今生你會遇到掌握政權的人,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讓你的才華釋放出來!
  • 為什麼佛教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裡面藏著佛陀的大智慧
    佛教自古以來都以救濟蒼生為大願,度化眾生為己任。以因果之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眾生逐漸相信佛法並學習佛法,走上自度度人的菩薩乘道路。而在描述因果言辭中,有一句經文非常的出名,叫「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佛教故事:風月女子誣陷僧團 世尊詳解前世因緣
    風月女子被人挑唆,假裝懷孕誣陷佛陀。(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孫陀利是一位生活在風月場所的女人,她聽說有許多人都跟隨佛陀出家,這些人當中甚至有她以前所愛、所依靠的人,因此她對於佛陀領導僧眾修行非常不滿;又因為宗教是相對的,佛教興盛即是異教衰微之時,所以有些外道教徒也一直想盡辦法要滅掉僧團。在此種清況下,外道教徒就想利用她的美色去誘惑僧團中的比丘。  每位比丘都是嚴持戒律的人,在佛陀悲智雙運的教育下,沒有人逾越規矩。
  • 佛經故事:除糞賤民出家證果 佛陀詳解前世因由
    這篇故事講道,尼提比丘前世因為貢高我慢隨順習氣,驅使聖人為己除糞,因此五百世以除糞為業,卑賤貧窮,遭人鄙視;卻也因為前世出家修行、持守戒律,今生方能生值佛世,得佛化度,聞法證果。由此可知,「因果」二字,真實不虛,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了解因果之理,可以更積極地運用有限生命,創造無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