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喜歡還請關注,與散髮結下善緣,願您心想事成!
佛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果法則絕非天龍鬼神、諸佛菩薩所加諸於人,乃是源於人們自作自受。
然而因緣曲折,往往不是凡夫肉眼所能明了的。世人受苦時怨天怒地,享樂時又志得意滿,驕縱自恣,都是因為不明因果的道理,執著「我"與「我所」而起無明惑業,最後便在「作」與「受」之間輪迴不已。
現在的世中亦有許多不信因果之人,為了過好這一世無所不盡其極,甚至做出了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這無異於為自己埋下了深深的果報。人生在世,對一些事情還是要有敬畏之心,若要問什麼是前世因今世果,佛陀講給弟子的一段話,令人肅然起敬:
相傳很久以前,有位非常出名的大師帶著弟子遊行教化眾生,有位非常虔誠的長者見此心生歡喜敬信,於是每天請大師和徒弟們到家中應供。後來長者逝世,妻子還秉承著丈夫生前的遺志,對佛眾們供養不歇。
然而這位長者的兒子是個非常小氣的人,見到母親不斷的供養三寶,非常害怕家中錢財用盡,於是遷怒於母親,不給她飯吃。長者夫人見兒子不孝,只好暗自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積蓄供養佛眾。
兒子後來發現了母親的如此行為,暴跳如雷,不但將生母關在柴房,還斷絕一切吃食,過了幾天,母親感到就快要餓死了,於是苦苦地向兒子哀求:「給我一點食物吧!」
這位忤逆子見到母親如此樣子,不僅沒有反省,還得意洋洋的說道:「你不是吃沙喝水就可以生存嗎?今天又為什麼要跟我討要食物?」說完看都不看自己母親一眼便走了,可憐的母親因此被養大的兒子活活餓死。
忤逆子後來投胎到了一戶人家,可卻生得醜陋非常,身體還散發出噁心的臭味。儘管這樣,他這一世的父母還是對他非常疼愛,可令兩夫妻鬧醒的是,孩子只要一靠近母親,母親的母乳就會發酸,發臭,根本無法供孩子吃,所以只好外出尋求哺乳者。
孩子的爸爸找了好久,請了許多奶媽,可結果都是一樣,眼看孩子越來越瘦,夫婦二人只得將酥蜜塗在指上,一點一滴地將他餵養長大。孩子長大後父母相繼去世,家道逐漸中落,他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乞討生活。
一天,孩子看到眾比丘滿缽而返,頓時心生羨慕,於是便去找釋尊請求出家。釋尊很慈悲地對他說:「善來比丘!鬚髮白落,法服著身。」這孩子立刻現出清淨的比丘相。從此以後,他日夜精進,無有懈怠,很快便證得阿羅漢果。
然而即使這樣,他每次出外託缽卻總是空缽而返,比丘自知福報不深定有必有前因,也淡定的繼續增進修行。比丘有天看見寺廟地上有少許汙穢,便自動打掃乾淨,結果當天外出化緣居然滿缽而返,於是他便決定從此主動打掃寺廟,修福消過保。
好景不長,在他身上發生了一系列的巧合,先是他打掃的寺廟被師兄無意間打掃,而後師兄知道他的用心,本想帶他一同化緣,偏偏每次帶他出門別人都有歸處,而只要到他時,善心人家的飯食好巧不巧的用完。
寺裡面越來越多的師兄弟們聽見了比丘的遭遇,都決心助他解決吃飯問題,可是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命中注定,師兄弟們每次都是竭盡全力的助他乞食,但每次都不能如願。
一周過去了,比丘還是沒有食物可用,他深知自己過去罪業深重,於是生慚愧心,大懺悔心。為免世人譏謗,於是在眾人面前餐沙飲水,了此業報,即入涅槃。
師兄弟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請求釋尊開示,釋尊便為大家將起了比丘的前世因緣:原來他的前世就是殘忍餓死自己母親的忤逆子,由於他前世犯下五逆重罪,死後墮阿鼻地獄受無量苦,苦難受盡轉生人間,仍受醜陋貧賤飢困的果報。
但他也因過去生曾供養佛,故能以此福力得遇如來,出家修行,得道證果。眾比丘聽完開示後,各自發起道心,誓對佛法依教奉行。
感悟:比丘雖證羅漢,卻託空缽;雖受飢貧之報,卻得生死自在。這當中的善惡對比看似矛盾,其實正是「因果不昧"的最佳例證。
善因和惡因不會互相抵銷,隨著因緣的聚合,便各自呈現善報與惡報之間。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在起心動念的那一刻,菩薩能夠覺照不失,眾生則隨順習氣,輕忽其因,所以時常為苦果所逼迫。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就是如此,誰也逃不過兩樣東西,一是因果,二是無常。所以,把握當下,學會行善惜福,未來才能收穫福報!
寫文不易,若是喜歡還請幫忙點下關注點讚,也可以分享給您身邊之人,說不定他們也會中意!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還請聯繫刪除,感恩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