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那些帶給我革命激情的歌

2020-12-03 人民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我老家江蘇啟東,地處長江口北岸,抗戰時期屬於蘇中四分區,分為啟東、啟西、啟中3個區。縣城曾駐有日本兵,日本投降後被國民黨佔領。距我家西北二三百裡的鹽城,駐紮有新四軍軍部。我家距離縣城不到10裡,黨的革命活動非常活躍。

1949年1月,聚集在啟東縣縣城的國民黨部隊在人民解放軍和地方部隊的勇猛打擊下被迫撤離,全縣解放。

1950年夏,15歲的我高小畢業後,加入掃盲教師的隊伍,先是在民校教農民群眾識字,之後深入到糧庫教搬運工人識字。在教工人、農民認字的過程中,也教了他們不少歌曲。那時我的認識水平有限,認為這只是文娛活動而已,現在想起這些歌的革命意義,才知道它們都是動員群眾、激勵革命意志的重要武器。

解放戰爭的歌

淮海戰役發起後,由於國民黨黃百韜兵團位於東接連雲港、西近徐州的隴海線上,因此,戰役第一階段(1948年11月6日至22日)的重心就是集中兵力殲滅黃百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直到今天,我仍記得當年那首關於殲滅黃百韜兵團的歌。歌詞是:

捷報、捷報,殲滅了黃百韜;捷報、捷報,殲滅了黃百韜。這一仗打得實在好來實在好,同志們的功勞真不小來真不小。你看那蔣介石的軍隊,一師一軍、一軍一師、整師整軍、整軍整師,全部殲滅,全部殲滅光,你看那全中國的老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喜笑顏開,誇獎打得好。咱們的指揮員個個有才能,咱們的戰鬥員個個賽猛虎,無論是戰鬥部隊、牽制部隊、阻擊部隊、友鄰部隊,萬眾一心,協同配合,人人都立下大功勞!

還有鼓勵解放區群眾積極參加大生產、支援前線的歌。歌詞是:

我俚要發財呀,勿做勿得來,早點種,落雨出來呀,髒頭麼(肥料)老早有安排呀……迎接大反攻呀!

歡慶勝利的歌

到1950年6月,在黨的領導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除西藏、臺灣和少數幾個島嶼以外的廣大國土,全國上下被解放的喜悅籠罩著,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於生產恢復與建設中。那時,我的家鄉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歡慶勝利的歌。歌詞是:

天上那太陽放彩光,放彩光。地上那鮮花朵朵香,朵朵香。勝利人唱起那勝利歌,歌聲裡充滿歡樂和希望。一呀唱,祖國大建設吶,和平的旗幟高高飄揚,高高飄揚吶。不管美帝多麼猖狂,和平的趨勢不可阻擋吶,不可阻擋吶。(還有「二唱」「三唱」)

另一首歌曲叫《賀新年》,也唱出家鄉人民歡慶勝利的喜悅。歌詞是:

東方破曉起身要早(七格那個彭早),大家快來賀新年呀,賀新年。勝利年已來到,勝利信心要提高,日本鬼投降了,反動派被打倒,準備建設新中國,和平、民主、又團結。

解放臺灣的歌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了解放臺灣的戰略方針。3月15日,新華社發表題為《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社論,首次向全國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從我教唱的一些歌曲中就可以反映出當時的形勢。這類歌曲分為兩類,一是讓全國人民看到我們黨解放臺灣的決心,二是宣傳臺灣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

歌曲《下臺灣》唱出在黨的帶領下,人民解放軍箭在弦上、蓄勢待發、隨時準備出徵的情景。歌詞是:

下臺灣、下臺灣,紅旗飄揚,歌聲響亮,不怕浪潮湧,千軍萬馬下臺灣。

還有一首是:

太陽出東海呀,日照日月潭,高山族人民愛勤勞,日月潭邊搗米忙,有香蕉、有蔗糖,臺灣人民餓呀餓幹了腸。日月潭水清又清,臺灣人民骨頭硬,二二八,齊反抗,憤怒的烈火遍地燃,臺灣人民要自由,臺灣人民盼解放。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我們一定要使臺灣人民見太陽。

下面這首用錫劇《大陸板》曲調譜出的歌,唱出臺灣和祖國大陸的緊密聯繫。歌詞是:

臺灣好,好風光,一草一木不尋常,四季鮮花開不斷,綠樹常青草不黃,有高山來有平地,又產甘蔗又產米,臺灣甘蔗臺灣糖,往年遍銷大陸上。

這些歌曲唱出新生人民政權解放臺灣的決心,更詮釋出祖國大陸和臺灣的血緣、地緣關係。

土地改革的歌

土地改革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徹底剷除封建剝削制度的一場深刻社會革命。全國解放後,翻身農民喜氣洋洋,踴躍參加土改運動。那時有一首歌曲叫《王祥郎翻身》,作為翻身農民的榜樣被廣泛傳唱,其中有一句是「王祥郎翻身有主張」,可惜具體內容我已經想不起來了。還有一首渲染土改場景的歌這樣唱道:

東一場來西一場呀嗨,到處來算剝削帳呀,楊呀楊柳青吶,到處算吶(嘭呀),剝削帳呀,哎嗨呦,剝削帳呀嗨。南一群來北一群吶嗨,把把細細(方言,意指徹徹底底)挖窮根吶,楊呀楊柳青吶,把把細呀(嘭呀),挖窮根吶(呀)哎嗨呦,挖窮根吶嗨呀哈!

那時,我們縣的土改已經完成,政權建設已經有序推進,但我們還在傳唱那些歌曲,回想起來還是很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擁軍優屬和選舉的歌

有一首關於擁軍優屬的歌這樣唱道:

咱村吶有個王大娘,她兩個獨生子都在那隊伍上,一個兒子在朝鮮,一個兒子在西南,用什麼來慶賀,軍呀屬的光榮呀,送一塊光榮匾,掛在王大娘大門上麼呀呼嗨。送一塊光榮匾,掛在王大娘大門前吶嗨!

此外,下面這首宣傳選舉的歌將翻身農民參加選舉的熱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歌詞是:

桂花開,香噴噴,張大嫂去領選民證,頭髮梳梳好,新衣穿一身,高高興興、急急忙忙走出自家門。三步並作兩步走,兩步並作一步行,將身來在大街前,兩腳跨進民校門,屋裡廂早已擠滿一群人。

在我記憶中的這些老歌,雖然隨著時代的演進,大多不再被人傳唱,但如今回味起來依然感受得到在那段崢嶸歲月裡家鄉人民的革命豪情和沖天幹勁,這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紅色旋律永遠不會被人們忘記。

原載:《黨史文匯》2020年第8期

相關焦點

  • 歌頌毛主席的歌你會唱多少?聽我細數那些難忘旋律背後的故事
    「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您的光輝思想永遠照我心;春風最暖,毛主席最親,您的革命路線永遠指航程。這首歌歌詞簡單,情感真實,旋律好記,最早傳唱於陝北,唱出了人民群眾對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及其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深情。1964年為慶祝建國15周年而舉辦的大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正是以此歌為開篇曲。如今,《東方紅》已經成了全中國大半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歌曲,「東方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已經成了中國精神的代表。
  • 難忘激情歲月 -- 我的1973 | 老一連 純順
    老一連 純順   難忘的激情歲月  我的1973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三線建設,是共和國建設史上一部波瀾壯闊的詩史。彈指一揮間,而今的三線建設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思緒,又回到了我的1973年……我的「1973」,為什麼打引號呢?
  • 難忘的3531激情燃燒的歲月
    我很慶幸,從十九歲到三十歲這個芳華之年,激情燃燒的歲月,獻給了國家三線建設事業,能在祖國飛速發展和建設中用自己的青春貢獻微薄之力。當時為顯示我們對偉大領袖的忠誠,我們還主動實行早請示晚匯報,每天早上起床先背誦一段毛主席語彔,意在向主席請示一天的工作,晚上睡覺前也要背毛主席語彔並講述一天的工作,有那些成績或錯誤向他老人家匯報。
  • 劉星宇:賽艇給我的我也要給它 激情解說一生難忘
    他不厭其煩、循序漸進的想觀眾們普及賽艇、皮划艇運動的各種知識,用最貼切的語言和最激情的解說讓人們感受著這項運動的魅力。這個年輕聲音的主人,就是央視80後解說員劉星宇(微博)。曾經他打過10幾年的籃球,又偶然接觸了賽艇。曾經他是清華跳水隊的副領隊,又偶然的進入到解說員的行列,年齡不大,故事很多,這就是劉星宇。
  • 為足球歌唱,盤點那些激情奔放的球隊隊歌,有福利
    足球和音樂雖然分屬兩個事物範疇,但無論是在綠茵場上還是在演出舞臺上,「激情」二個字都是引領整個局面的關鍵詞,球迷與樂迷也因此為足球飛出的美妙弧線和吉他的絕妙和弦如痴如醉。如果說球迷的吶喊是球場上最動聽的主旋律,那麼足球歌曲就是這主旋律中最突出的音符。一首動聽的隊歌可以把球場的氣氛烘託到頂點,配合著全場球迷的歌聲,讓球場陷入瘋狂中。
  • 難忘的《左權將軍之歌》
    《董鄉文學》雜誌選稿平臺第746期   難忘的《左權將軍之歌》   作者:周傳斌 這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深深地留下左權的英雄形象。   1942年的一天,抗日前線傳來噩耗,左權將軍於6月2日在山西省遼縣麻田鎮附近,與日寇激戰中遭遇敵機轟炸,不幸壯烈犧牲。我根據地廣大軍民沉浸在無限悲痛之中。為沉痛悼念左權將軍,八路軍文藝工作者及時地譜寫出了《左權將軍之歌》,在軍民中傳唱。
  • 黃家駒說這些歌就是一場革命,所有人都贏了只有他自己輸了
    一直想寫點關於BEYOND和我自己的文字,無數錯綜複雜的內心情感感嘆……相信麼?人們對於事物的喜歡,應是有兩種情形的,一是,本身的某些因素相互契合,在這契合的基礎上產生某種共鳴,便喜歡上了;而另一種,卻可能由「愛屋及烏」而起,近似執著地追隨,卻在追隨中生出同樣深沉的喜愛,那原是他人所愛的,便也成了自身所愛,即使最初引領的源頭早從生命裡消失……BEYOND於我,應該就是第二種吧……還記得第一次接觸
  • 李丹陽談"心中最美戰歌":有些歌永遠是號角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戰歌曲」,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 推出「尋找最美抗戰歌曲」大型策劃,獨家採訪到來自影視界、音樂界和文學界的70位名人,講述他們心中最美的抗戰歌曲,重溫那些激勵中華兒女奮勇前進的高亢旋律。
  • 2018娛樂圈令人難忘的那些人,那些事
    2018年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在中國娛樂圈發生的那些人與那些事,記憶猶新,仿佛就在昨天,令人難忘。2018年2月1日,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謝娜生了雙胞胎。2018年7月6日,由韓家女、鍾偉、文牧野編劇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在中國各大影院熱映,終於有一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時代的善意與希望。據說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原型陸勇比電影中的形象更完美,也讓觀眾對生活中的陸勇更加的敬仰。站在生與死的邊緣,世界的紛紛擾擾,都變得微不足道,正如陸勇所說的那樣「人人都將變成一縷清煙,我只求我會變成一縷帶著清香的茶氣。」
  • 《生僻字》難念詞不要緊,這首歌沒一句普通話照樣火,頹廢又激情
    《生僻字》難念詞不要緊,這首歌沒一句普通話照樣火,頹廢又激情。現在抖音中每天幾乎都很很多個火起來,那些一直火的就真的是憑實力說話了,就像那首《最美的等待》,大家好像一直都聽不膩,其實這首歌真是很好聽的,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歌,你們如果知道現在有哪些歌是火的,也可以在評論區告訴小編,但不過聽來聽去好像都是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才會深受大家的喜愛,就像那首《生僻字》,一開會並不覺得好聽,但是後來聽多了,就覺得蠻有特色的。
  • 至少有三首歌讓我難忘
    而今想起來,至少有三次永遠難忘。 第一次是在福建,在東海之畔,將軍山腳下。那年的福建格外熱,將近中秋依然如蒸籠一般,我和海軍陸戰隊的戰友們住在同樣的帳篷裡。離開前的那個晚上,我和三排八班的兄弟們一人一個小馬扎面朝大海而坐,海浪悠悠,我提議大伙兒每人唱首歌,排長王鑫被推舉為第一個,他推辭了半天終於搓著手清唱起來,剛好是那首我當排長時最喜歡的《當你的秀髮拂過我的鋼槍》。
  • 金鯤:那些經典永難忘
    難忘課文裡閃光的英雄當我背著小書包第一次走進課堂的時候,翻著老師發到手裡的語文書、數學書,好像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好朋友,歡喜的心情就像花兒搖曳在風中起舞。課堂上跟著老師讀a、o、e,稚嫩的童音擴滿了教室。看著數學書在田字格裡寫下1、2、3,手握鉛筆的姿勢定格成我父母眼裡最美的期望。
  • 田漢之子:開國大典令我畢生難忘
    田漢之子:開國大典令我畢生難忘  回憶公演:《前進歌》是國歌的前身受父親的影響,田申很小就參加了革命文藝活動。田申回憶,1934年的一天晚飯後,田漢帶著田申與聶耳一同到上海外灘觀察碼頭工人的生活。懂英文的田漢看到碼頭堆放的木箱上的文字後當即震怒了:「裡面裝著軍火!是運給日本帝國主義打中國人的!」回去後,田漢很快創作了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新歌劇」的《揚子江暴風雨》,聶耳則飽含激情地譜寫了劇中所有歌曲。
  • 打造激情燃燒的樂園,做讓學生終身難忘的教育
    在青春燦爛的年紀,衡實的師生們激情碰撞,撞擊出一個激情燃燒的校園,教師們敬業樂群,學生們你追我趕。學生以老師們為榜樣,時刻勉勵自己、激勵自己,在這箐箐校園裡譜寫激情的旋律。
  • 那些年,最難忘的幾首青年歌曲
    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有幾首令人難忘的青年歌曲,深受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年的喜愛,影響了幾代年輕人,至今聽起來仍富有感染力……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本是抗聯戰士唱的歌該劇以東北抗日聯軍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為背景,歌頌了一支遊擊隊和廣大人民群眾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歌頌了他們前赴後繼、英勇鬥爭、星火必定可以燎原的偉大氣魄。歌劇《星星之火》劇本。《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原來是與東北抗聯有關的一首紅歌,但後來人們都把這首歌當成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用來抒發人民當家做主、滿懷豪情的歌曲。
  • 放歌春晚《難忘今宵》貳——歌與人生李谷一的音樂故事之六
    歌與人生李谷一的音樂故事之六放歌春晚《難忘今宵》貳相關連結:放歌春晚 《難忘今宵》1二、接續輝煌,誕生《難忘今宵》1983年央視春晚的巨大成功,讓黃一鶴有了執導我思戀故鄉的明月,還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噢,媽媽,如果你聽到遠方飄來的山歌,那就是我。朱逢博把這首歌處理的非常細膩,氣息深厚悠長。
  • 四川衛視《我們有歌》重磅回歸!黃綺珊釋放「音樂的力量」
    7月16日周四晚21:10,由五糧液獨家冠名、益安寧丸特別支持的四川衛視《五糧液·我們有歌》第二季重磅回歸!形式微創新,情誼尚尤存。第一期節目《音樂的力量》將盤點那些用中國聲音將正能量傳遞的勵志曲目,音樂主講人DJ馮喬將繼續帶領觀眾,聊聊這些年我們挺過的困難和坎坷,以及那些令人動容的音樂故事。更有「巨肺唱將」黃綺珊、國際鋼琴大師孔祥東等傾情加盟,深情演唱,邀我們一起致敬逆行英雄。
  • 春晚必唱歌《難忘今宵》曾經被列為禁歌,你知道這段歷史嗎?
    可在曾經,《難忘今宵》是一首禁歌,遭到當時電臺的禁播,可又在1984年的第二屆春晚出現,之後在1990年春晚出現,到了之後,《難忘今宵》一直出現在春晚上,只在2012年春晚被改為《天下一家》,《難忘今宵》成為了經典曲目,讓我來為您講述這段歷史。這還要從改革開放說起,在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時候,港臺音樂也第一次進入中國大陸人的視野。
  • 曹雲金:喜歡抗戰老電影 愛唱《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戰歌曲」,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 推出「尋找最美抗戰歌曲」大型策劃,獨家採訪到來自影視界、音樂界和文學界的70位名人,講述他們心中最美的抗戰歌曲,重溫那些激勵中華兒女奮勇前進的高亢旋律。
  • 67歲關牧村,蹉跎歲月,一支難忘的歌
    關牧村老師的歌曲尤有代表性,《金風吹來的時候》《打起手鼓唱起歌》《半個月亮爬上來》等都是典型的代表。關牧村這個名字,是在聽剪羊毛那歌曲的時代開始出現在耳邊的,剛開始是聽說,直到後來聽到她那個渾厚的女中音,才越來越感覺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