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
「八拜之交」源於邵伯溫《聞見前錄》:「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意思是說,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見。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久才出來見他。見了李稷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成語「八拜之交」即出自這個典故。
後來,八拜之交逐漸演變成不同姓氏的人們結拜而成的兄弟、姐妹關係,所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情誼關係。
「八拜之交」,即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
管鮑之交:源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友情故事,喻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知音之交:源於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喻指知音難覓,知音珍貴。
刎頸之交:源於廉頗和藺相如生死與共,齊心為國效力的故事。喻指朋友之間同生生死、患難與共。
捨命之交:源於左伯桃為救朋友羊角哀,將衣服和糧食全部給了他,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來人們將這種捨命救友的朋友稱作「羊左」。
膠漆之交:源於陳重和雷義的友情故事,後來人們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現人們把志趣相投、親密無間的朋友也稱為「膠漆之交」。
雞黍之交:即「守信之交」,指與人約定了相邀拜訪的日子一定會如期而至,不會爽約。
忘年之交:指年齡差距很大的人所結成的深厚友誼。
生死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命運的朋友,一方有困難,會拼死相救。
顯然,「八拜之交」的核心就是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