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境界不同,格局也不一樣,境界高才能格局大

2020-12-16 丁小悟典

君子與小人(指普通的人)之所以有很大的不同點,在於他們的關注點是不同的,其格局的大小也是不一樣的。

孔子認為,君子與小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就是君子「懷德」「懷刑」,小人「懷土」「懷惠」。

《爾雅·釋詁》:「懷,思也。」即思考。德,德行。刑,法度。土,《爾雅·釋言》:「土,田也。」惠,實惠。

「懷德」就是思考道德修養的問題,如何保持高尚的德行情操。「懷刑」,就是對法律心存敬畏,因敬畏法度而遵守法度。

「懷土」,依戀土地,有土則有家,依戀安逸的生活,也就是只關心自己當下的生活。「懷惠」,就是想得到實惠,也就是貪得眼前的利益,不考慮長遠的利益。

君子整天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進德修業,提高自己的品德,因而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則希望得到田地和房舍,由於過分看重利益,因而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即使有嚴厲的刑法也毫不顧忌。這就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人各有志,追求的不同,精神境界也不同。處在社會不同層次上的人,境界不同,思考問題的內容也不同。

君子看重的是道德法度,想的是道德的修養問題,時時用道德高標來要求自己,看重的是「德」這種內在的精神和「刑」所體現的秩序規矩,所以成為君子。

一般的人不想那麼多的事,只求安居樂業、衣食無憂,更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喜歡眼前的小便宜,考慮的是如何得到更多的實惠,所以成為「小人」。

由此可以看出,君子追求的是內在精神,不執著於身外之物;小人追求的是實在的物質利益,看重的是外在的實惠。從這裡,很容易就能判斷誰是君子,誰是小人。

君子和小人所考慮的東西不一樣,所採取的行動自然也就不一樣,最終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君子「懷德」「懷刑」,德是做人的高線,知道應該幹什麼;法度是做事的底線,知道不應該幹什麼,自覺用道德和法律約束自己,不會為了小恩小惠去做違反法律、違背良心道德的事。

小人「懷土」「懷惠」,想的是時刻得到好處,利慾心強。重利沒有什麼不對,但是眼睛只盯著自己的利益,就會為保住自身的利益或者得到利益而不擇手段,甚至鋌而走險,小則犧牲他人的利益,大則犧牲國家的利益。

精神境界高下不同,其格局也不同。

道德和法律是管理國家事務的兩個重要手段,君子「懷德」「懷刑」,不僅僅是為了修身,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追求,有清晰的法紀觀念,視野開闊,心裡裝著天下社稷,考慮的是國家和社會的事情,為政以德,維護秩序

而小人則只知道「懷土」「懷惠」,每天就惦的只是個人和家庭的生計,只能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有大格局,幹不了大事。

君子與小人這什麼差別很大,就是因為二者的追求不同,根本的區別就價值觀的不同。孔子告訴人們,人不但要有最低限度的滿足,更要有更高境界的追求,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樣的社會才是一個安定的社會。

#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我讀《論語》之裡仁篇》

【原文】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譯文】孔子說:「君子心懷的是仁德;小人則懷戀鄉土。君子關心的是刑罰和法度,小人則關心私利。」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帶你一起領略傳統文化之美。

相關焦點

  • 格局看境界
    人常說:格局決定態度,格局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那麼何為格局?所謂格,就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所謂局就是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而不同的人格局不同。而這種認知範圍與思想境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國人必看的三本書:學論語教孩子,讀易經成格局,閱道德經修境界
    導語:國人必看的三本書:學論語教孩子,讀易經成格局,閱道德經修境界大中華傳承上下五千年, 泱泱大國,文化盛行。先秦諸子百家文化更是流傳至今,包含範圍無所不有。中間有遺失有淘汰,所以我們今天能看到這些是多麼幸運。
  • 《格局》眼界決定境界 格局決定人生
    什麼是格局? 摘抄字典中的解釋,「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兩個字合起來叫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格局也不一樣。 表面看來,「格局」這個詞顯得空靈縹緲,格局到底是什麼,誰也看不見,誰也摸不著。矽谷投資人、前騰訊副總裁吳軍也沒有給「格局」這個詞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在字裡行間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格局的理解,那就是上升到一定層次、一定境界的人生態度,是人的眼界、心胸、氣度的總和。
  • 領導幹部提升境界格局的「四件寶」
    近日,一位領導幹部說:「境界帶來格局,格局影響境界,境界格局最終都體現在本領上,領導幹部應有高境界、大格局、真本領。」 領導幹部肩負著推動發展、為民謀利的重要職責,確實應該具備高境界、大格局、真本領。如何提升境界和格局呢?應該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信仰是「定海針」。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 境界與格局 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不同
    曹操是個大英雄。那麼他是最厲害的嗎?我曾寫過一篇文,說誰是三國裡最厲害的人,對,是劉備。這個人15歲開始創業,到了四十多歲還顛沛流離,沒有成就大業,可是為什麼那麼多有本事的人都願意跟隨他,為他出生入死打天下?劉備的境界和格局高於那些武藝高強的人。關羽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勇冠三軍;趙雲萬軍中毫髮無傷,他們為什麼沒有成為一方霸主?
  • 我們經常低估了格局和境界對人生的影響
    在職場與社會中,經常提到格局和境界,格局和境界,不僅關係到我們的事業,更關係到我們的人生幸福。格局和境界不是大道理中華主流傳統文化歷來是大我的文化,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論我們是否認識到,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正是因為格局和境界的不同,人之間有時會感覺溝通很不順暢,產生對牛彈琴或驢唇難對馬嘴的感覺。無論我們是否使用格局和境界,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是,格局和境界的確影響到一個人能夠達到的人生高度。
  • 境界決定格局,人生有境界才能行得遠
    王國維《人間詞話》云: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梁衡散文的大格局大視野大境界
    梁衡散文的大格局大視野大境界 2017年07月11日 11:17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作者:張新泰 字號 內容摘要:梁衡在長期的散文創作過程中,形成了他所特有的藝術風格。
  • 日照:拼格局,打開發展全新境界
    「思想有多遠,發展就能走多遠;境界有多高,層次水平就會有多高。」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以更高遠的眼光、更寬廣的視野來牽引城市發展,拼格局,依然是日照換道超車、勇立潮頭的「先手棋」。  拼格局,就要提升高度,善於把握大勢,從更高站位、更寬視野上來謀劃項目。
  • 格局與境界帶來的後果
    任何人的成功都來自於把當下的每件小事做好,也來自於前期的積累,世上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一陰一陽之謂道,陽盛必陰衰,陽衰必陰盛,易經與八卦詮釋了很多人生智慧,成功與失敗只在一念之差,任何小事的背後好壞都同等著相應的代價與回報,成功不應沾沾自喜,失敗不應潰不成軍,而應百戰不殆,總結教訓和經驗轉敗為勝
  • 放大格局 提升境界(高峰之路)
    核心閱讀網際網路思維和流量標準不能取代影視創作的藝術思維和審美標準,網絡文學原著與影視藝術之間的形式差異與改編創造要充分重視網絡文學以及由之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要想突破相對狹窄的視野與格局,既要展現個人命運,也要折射時代精神、傳播主流價值,主動尋求高遠的思想文化境界
  • 當老闆想成大事,必須格局大,境界高,尊重規則
    當老闆需要格局大,境界高,你是一個領袖,只需指一個方向,不是跟別人拼技術,管理能力,拼的是方向感。方向感是最牛的,我說的這麼幹就能賺到錢,不聽你就倒黴,聽了你就賺錢,這才是最牛的招式,其他的能力都是灰飛煙滅的,都是技術性的能力。這個能力大家可以鍛鍊下。
  •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境界就有多高
    這句話告訴我們,挑戰與機遇並存,並且難度越大機會越多。我們看歷史會發現,那些了不起的人才,幾乎都是在艱難的環境中鍛造出來的,太平年間都是平庸之輩,正所謂大浪淘沙始見金。同樣的環境,在有些人的眼中是難以逾越的障礙,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卻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受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學經,有些雖然讀過多年,也因看不到「前途」而走出經堂,另謀「出路」。對這些半途而廢的年輕人,我們深感惋惜。
  • 曾國藩:越是有格局的人,越懂得這四重人生境界
    一個人的品德高不高,關鍵還是在於自己。 曾國藩晚年讀書,感慨於古人的見解之高明,越讀越覺得自己對古人的教誨理解不夠深刻,即使理解了,能夠認真去實踐的也不多。曾國藩認為,古往今來的聖賢,心胸都非常寬廣,之所以能夠有大境界,是因為做到了這4點,一個人如能真誠對待,格局自然高了。
  • 人生的四重境界,只有明白了才會看懂格局!
    他曾說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境界,並且還將人生分為了四大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01 自然境界這屬於人類的最低境界,大家還停留在吃飯穿衣上面,這都是最基本的。曾經聽過這樣一個笑話:有位放羊的小孩正在山坡上,有人問他,你放羊幹啥?小孩回答:要賣錢。賣了錢幹啥?
  • 馮友蘭:意義源於了解,境界源於認知!天地境界才是最大的格局
    每個人對人生意義的理解為何如此不同?對於這些問題,今天咱們一起來聽聽哲學家馮友蘭是如何理解和對待的。馮友蘭認為意義源於了解,任何事物,我們對它了解了,便有意義,否則便無意義。了解越多,越有意義,了解越少,便沒有多大意義。
  • 境界低的人,只看到雞毛蒜皮,境界高的人,看的是天海相連
    俗話說佔小便宜吃大虧,有的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改不了佔小便宜的習慣,看似佔盡了便宜,實則失禁了風度。有的人因為一塊錢就惹上了官司,還不斷地抱怨是別人的錯;而有的人即使受盡了委屈,也只會一笑而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這就是思想境界的不同,思想境界的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會不同。
  •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
    泛舟歷史長河,極目觀之,可以清晰地看到,無論是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緊握著日月旋轉的風雲人物,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田夫野老,格局決定著寬度和高度  格局大的人,具有鴻鵠之志,不安心平庸,  而格局小的人,不思進取,胸襟狹隘,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不僅自己不敢擔當,而且眼裡只容自己不容別人,常常把自己限在狹小的空間裡,生活中看到的都是問題。
  • 眼界高低、境界大小和格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這個秘方能夠使人的手腳在寒冷的冬天沾了水以後也不皸裂。他們家有了這個秘方,所以就世世代代以漂洗為生。有一天一個過路的人,聽說他們家有這個秘方,就來跟他們商量用100金來購買這個秘方,全家人一商議就賣了秘方。
  • 放大格局,你的視野會完全不一樣
    放大格局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經常講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當你的格局提升上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視野、方法、策略,跟格局小的人完全不一樣。比如,有兩家廣告公司,一家廣告公司老闆就想著一年賺個10萬20萬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