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越存越香,玉是越盤越潤,人是越思索越有學問。現在的人們,日子過得溫潤了,外出旅遊成了一種時髦。可很多時候,大家還處於看山看水看熱鬧的初級階段——親臨現場時心花怒放,回家後卻一片茫然,似乎沒多少收穫。青春不常在,花無百日紅,人們總有視覺疲勞的時候,因此一切沒有底蘊的外在美,一切膚淺得皮包骨的東西,絕對不能牢固地捕獲旅人的心思。於是,文化旅遊成了很多人的首選。
文化如同一杯窖酒,越存越香;文化如同一位有氣質的美女,回眸一笑百媚生。零零散散的古鎮,就是那盛酒的陶罐,能散發歷史文化的幽香,能與古今智慧輕輕地碰撞,這才是絕大多數流浪心靈可以寄放的處所。
我基本不去逛那些比我都年輕的古鎮,不是因為我老了,而是那裡的油漆味和水泥框架讓我很不舒服.我也不去玩那些聲光電合成的激越遊戲,因為我總感覺那裡殘存著精神鴉片的餘味。在我看來,但凡能有點歷史知識,人就會活得更瀟灑,不至於渾渾噩噩。因為他更懂得自己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不空虛,不茫然。可閱讀古籍,又不如走進古人的世界那般生動。走進古鎮,感受那古味縈繞,尋覓那失去的時光,能觸摸到古人的精彩畫面。
山東省青州市的青州古城,是值得一去的地方,那裡的建築充滿了古色古香,那裡的街道店面古味甚濃。要感受這兒的歷史如何悠久,這兒的文化底蘊如何深厚,這裡每一塊光溜的石板,都是一本無字的書。據史籍記載,青州古城有2200餘年的縣治史,1600餘年的郡治史,1065年的府治史。自西漢初年開始至明洪武九年的一千多年時間裡,青州一直是山東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我那老鄉的蘇轍,就曾有詩句云:「面山負海古諸侯,信美東方第一州。」老先生都這麼說了,作為晚輩的我,就不得不心悅誠服地認了這個「第一州」的冠名。據青州市出土文物的考證,早在7000多年前,這兒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完全當之無愧「東夷文化」的發源地,更讓這個「第一州」熠熠生輝,不負老鄉那一番真言。
俗話說,歲月是一把殺豬刀。時光荏苒,最容易把歷史留痕啃食得寸草不生。被公認為科學價值很高的我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記載的古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諸州中,就有青州。史書稱青州「東北據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等。由此可見,青州古城謂之古老,是無可非議的。然而,更可貴的是,青州古城幾千年來從未凋零,更沒衰敗,反而是文脈一直在延伸,一直在發展。
古老的青州城,街面都是一些條石鋪就的,看上去斑駁溫潤、古樸滄桑,散發著一縷縷濃濃的古道熱情。如今的青州城內,還保存相對完好的明清古街有北門大街、東門大街、偶園街、北營街、南營街、昭德街等。這些老字號的頑強存在,就像過去那教書先生古樸的大褂一樣,一看就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再加上青州博物館、三賢祠、李清照紀念祠、萬年橋、宋城、偶園、衡王府石坊、青州府貢院、府衙門、府文廟、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書院、南門、奎星樓、歐陽修紀念館、李清故居等等,這些文墨厚重的景點,一處就是一部經典,處處值得我們慢慢咀嚼。清晨,或者黃昏,我們漫步在古韻甚濃的青州古城,仿佛能聽到古人高亢歌唱。如果時光可以壓縮,說不定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與古人不期而遇。範仲淹也好,李清照也好,他們都在把酒臨風,靜觀殘月,思考著,想像著,或許還為我們勾勒著今天的幸福生活。
走進青州古城,就相當於翻開了一部泛黃的浩瀚史書,一個個鮮活的古人,一個個熟識的名人,都站在街沿上對你微笑。走過,路過,心就像被山泉洗過,一股透底的快意,一縷幽香的沁人,直抵顱腔的深處。這就是青州古城,一個我印象極其深刻的地方。
(作者:肖水泉 原載《青州文苑》2020年第4期「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