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十四五」垃圾分類工作的部署,宣傳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2020年12月10至1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總結交流各地生活垃圾分類好的經驗做法,部署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出席會議並講話,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致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主持會議。
記者從會議獲悉,會議全面總結了2019年上海現場會以來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一是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堅持黨建引領、加強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切實從娃娃抓起、注重宣傳引導,這些經驗做法在各地複製推廣,有力推動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二是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垃圾回收利用率不斷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習慣加快養成。三是廣東等省整省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全省統籌、整體謀劃、分類推進的工作模式。
據悉,會議強調各地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做到學懂、弄通、做實,轉化為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效,不斷增強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十四五」垃圾分類工作的部署,深刻認識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切實提升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要深入學習領會《若干意見》,全面把握文件的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會議強調各地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貫徹落實《若干意見》,聚焦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一是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各地要結合實際,對標《若干意見》提出的目標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加快補齊短板。各地要針對生活垃圾分類中存在的設施短板等突出問題,加強分類設施建設,強化前端、中端、末端各環節的有序銜接。
三是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推動城市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以生活垃圾分類為載體,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社區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為路徑,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共同建設美好人居環境。
四是落實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設長效機制。落實「省級負總責、城市負主體責任」的工作責任制,形成「一把手」親自抓,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快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法規體系,細化管理要求和技術標準。探索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評估機制。
據了解,會議採取視頻形式召開,共有2萬餘人參加。各省(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環境衛生)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廣東省和廣州市有關負責同志、46個重點城市和部分地級城市分管負責同志在廣州主會場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共青團中央、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和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會。各省(區、市)、地級城市設分會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在分會場以視頻形式參會。
廣州「高分」經驗獲參會者肯定,正以2022年「零填埋」目標推進垃圾處理工作
在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召開期間,在廣州主會場參會的全國各省市住建和城市管理部門負責人到訪了廣州市黃埔區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執信中學、越秀區白雲街道廣九社區等地,就生活垃圾終處理設施建設管理的「鄰避」問題、青少年垃圾分類教育、社區分類實操進行觀摩。
通過觀摩,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依據景區的理念建設垃圾處理設施並獲3A級景區評定消除「鄰避」問題,執信中學鼓勵學生在學術層面上關心關注垃圾分類,廣九社區通過設置分類投放亭並安排環衛工人擔任守桶員引導居民分類投放的經驗,被展示予全國住建和城市管理同行。
一輪觀摩下來,廣州「高分」經驗被全國來賓看在眼裡。值得學習複製的經驗,也許將通過觀摩學習走遍全國。
「垃圾處理場所的建設,最讓人擔憂的就是鄰避效應。」陝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韓一兵表示,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沒有讓人有「垃圾場就是髒臭」的感覺,相反入內後環看四周是綠樹成蔭,且園區按照景區的理念建設管理,這為全國兄弟省市日後建設垃圾處理場所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案例。
「在人生可塑性最強的時候灌輸垃圾分類理念,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新軍調研完執信中學的垃圾分類教育後表示,青少年從小接受垃圾分類教育很重要。從執信中學學生的研學成果和學校管理制度看,校園環境與垃圾分類密切關聯,學生們還樂於參與垃圾分類的研究學習,相信他們走出社會後會持續關注垃圾分類。
「我一直在關注如何提升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李昌海,對廣九社區的分類投放亭感興趣,不斷詢問基層管理人員設備的投入及後期管理成本。他覺得廣九社區帶伸縮雨棚和洗手池功能的投放亭,能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參與度,疊加合適的督導制度後能較快培養居民的分類習慣。
據悉,廣州「高分」經驗離不開終處理設施建設、收運和投放體系的提升。從「十二五」到「十三五」,廣州建成七大循環經濟產業園,目前廣州已具備日焚燒處理1.55萬噸和生化處理4680噸生活垃圾的能力;全市日實際處理廚餘垃圾約3825噸,這離不開全體市民在「樓道撤桶」後積極參與分類投放的努力。目前廣州正朝著2022年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標,推進設施建設和分類宣教等工作。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梁棟賢
審籤 | 陳婉允
實習生 | 李思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