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很多房子是空的,為什麼開發商還不停的建?專家說出原因
房子在人們心中一種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在我國,大家的觀念裡就是需要有自己的房子才歸屬感。由於一直以來房子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因此房價不斷上漲,根據調查發現我國現在的住宅總量足夠40億人口居住,被閒置的房子已佔全國總數的3成,已經到了房子多如「蔥」的階段。可是我們卻發現儘管國內空閒的房子再多,開發商也不斷地在建房子,這是為什麼呢?專家說出原因。
首先,政策原因。儘管房子再多我國政府還是支持建房子,這是為什麼呢?由於我國的建築工人不在少數,如果不建築房子,那麼建築工人靠什麼吃飯呢?再加上我國的原材料豐富,例如鋼筋、水泥、磚瓦等等,如果不再建造房子,就無法消耗這些原材料,閒置著就是浪費。因此在建築房子不僅能幫助消耗原材料同時也讓建築工人有工作有收入。
其次,房子一直是人們的剛需品,也是人們一直關注的,產能過剩的同時並不意味著需求過剩,有很多空房子應接不暇,但是否說現有房子滿足了需求。以一線房子為例子,空房佔比不在少數,但實際需求也並不低。很多人說為什麼這麼多房子不去匹配消費者?近年來高昂的房價並不是任何人都負擔得起的,特別是一線城市房價更是讓人可望而不可及,需求者大部分買不起房子。只要有需求的存在,房子的價值就能得到保障。對於開發商來說,只要房子賣得出去當然要繼續開發。
還有一點就是這麼多的開發商,難道房子沒有全部賣出去就需要停下來不蓋了嗎?那他們要利用什麼東西來養家餬口呢?在房子沒有全部賣出去的情況下不再建造房子,那麼等房子好賣的時候他們哪裡去弄來那麼多房子賣給大家?並且在大量建造房子的過程中,他們在市場中的佔有量不斷擴大,同時也是為了擴大推廣自己的品牌。而大部分賣不出去的空房可能是因為質量不好,地理位置不好各種因素所影響。
總之,房子賣不賣不出去還要蓋房子相當於開發商存貨並且還能虧大自己的品牌,不好賣的房子只能先放著,同時市場需求量也不在少數更是激發了開放商不斷建造房子。同時國家為了能保證建築工人們的工作和收入也是支持蓋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