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節慶皇家禮炮為何鳴21響?開國大典鳴28響有什麼特殊原因

2020-11-20 城市船夫起

自古天子重威儀,順帶著那些王公大臣等自然也要威嚴風光加身。除了那些星羅棋布的莊嚴儀仗,最重要的就是「鳴鑼開道」,達到百姓人員迴避的作用,以便使官員順利出行。現代社會,對於出行的禮儀,世界各國都重在了「迎接」和「慶祝」,一般在重大節日慶典和迎接政府首腦都會鳴炮21響,以示敬意。那麼,這種規格的禮儀為何要鳴炮21響?古代皇帝王公大臣又鳴鑼幾棒呢?……

網絡圖片

在古代,因為鑼的敲打工具是「棒」,所以響鑼的數量以棒來論;明清兩代官階主要是道、府、州、縣,與此相對應的鳴鑼規定就是:督撫級別,打十三棒鑼,意為「文武百官官員軍民人等齊迴避」;知府級別,要打十一棒鑼,意為「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迴避」;司馬州牧道府出行鳴鑼,打九棒鑼,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迴避」;縣令級別,打7棒鑼,意為「軍民人等齊迴避」。而對於皇帝出行的禮儀,就不是我們認為的「官越大,打的棒數越多」,皇帝出行時,一般是打三棒鑼,但這個三棒鑼不是三下就完,而是「三棒」為一組間隔一會再打,要持續很多組的。

網絡供圖

我們再說現在國際上通行禮儀的「皇家禮炮21響」,通過這個名字就很容易讓人能想到,這個禮儀傳統是從英國開始的。在英國「大不列顛」時期,英國殖民地遍布全球,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那個時候皇家海軍的巡航,經過殖民地國家港口時,就要求當地鳴炮致意。以前最大的戰艦隻裝有大炮21門,全部鳴放,而英國皇家海軍只是別國鳴三炮,回敬一炮;到了帝國沒落後,也同樣鳴炮21響作為回應。久而久之,這一慣例在國際間通行了,成為了大慶典和迎賓儀式上必備的禮遇儀式。與我國古代相似的是,對於國賓級別的大小,也有了19響、17響、15響等規格了。

網絡供圖

說說為什麼在1949年開國大典時候鳴炮28響的特殊原因:據說開國大典使用54門大炮,共鳴炮28響,選擇這樣的數字,54門大炮代表第一屆政協有45個政治單位和9個方面特約代表組成;28響代表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1949年建國的28年艱苦歷程。

相關焦點

  • 接待外國元首,為何禮炮都是21響?「開國大典」時為何要鳴28響
    接待外國元首,為何禮炮都是21響?「開國大典」時為何要鳴28響隨著我國經濟和軍事的飛躍提升,我國在國際上更有發言權,前來我國的外國領導人也是越來越多。他們來我國的水受到熱烈的歡迎。禮炮在國家慶典可以增加一種隆重的氣氛,鳴放21響禮炮是國家元首才享有的最高規格禮遇!這一制度是在1961年正式實行的,後來曾經停止鳴放數年。
  • 接待外國元首,為什麼禮炮都是21響?開國大典時為什麼要鳴28響?
    接待外國元首,為什麼禮炮都是21響?中國開國大典時為什麼要鳴28響?禮炮在國家慶典可以增加一種隆重的氣氛,鳴放21響禮炮是國家元首才享有的最高規格禮遇!我國在1961年6月正式實行了21響禮炮禮遇,後來曾經停止鳴放數年。
  • 皇家禮炮21響,新中國成立,開國大典28響禮炮,究竟有何含義
    開國大典上,54門禮炮齊鳴28響,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但禮炮鳴放次數為何定為28響?1949年成立的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開國大典上的28聲禮炮,就是把共產黨人的姓氏「共」寫上了天空。當然了,這也僅僅是推測的原因之一,沒有確切的依據。
  • 國際禮炮最高規格是21響,我國當年卻放了28響,為何會多出7響?
    大家都知道,在一些重大的場合,國內外經常會有鳴放禮炮的習慣。比如在外交場合中,迎送國家元首,鳴放21響禮炮;迎送政府首腦,鳴放19響禮炮;迎送政府副首腦,鳴放17響禮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前,外國君主獲得子嗣,也會鳴放禮炮慶祝。
  • 開國大典為何鳴炮28響?
    開國大典為何鳴炮28響?(網絡圖)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升旗結束後,禮炮驚天動地鳴響。54禮炮同時發出28響,象徵著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1949年建國領導中國各族人民浴血奮鬥的二十八年曆程。關於「54尊大炮」、「28響禮炮」,有幾種不同的說法。鳴放禮炮起源於英國海軍。
  • 英方為何鳴放103響皇家禮炮而非21響
    位於女王官邸白金漢宮和首相府之間的皇家騎兵檢閱場場地寬闊,歷來是倫敦重大儀式的舉辦地。 20日一大早,通往白金漢宮和皇家騎兵檢閱場的道路兩旁,彩旗招展,人頭攢動。華人華僑揮舞著中英兩國國旗、舞龍舞獅,中國留學生們打著「習主席您好」的歡迎橫幅、唱起《歌唱祖國》,等待著習主席車隊經過。很多當地民眾以及遊客也加入歡迎人群,一睹中國國家主席的風採。 位於女王官邸白金漢宮和首相府之間的皇家騎兵檢閱場場地寬闊,歷來是倫敦重大儀式的舉辦地。
  • 國際禮節是鳴放21響禮炮,唯獨中國曾鳴放28響,為何會多出7響?
    按照慣例,國際最高禮節是鳴放21響禮炮,但唯獨中國曾是鳴放28響,為何會多出7響,28響究竟是何意呢?首先,為何要鳴放禮炮?鳴放禮炮這一傳統起源於400年前的英國海軍。據說,當時的英國軍艦訪問友好國家,或是在公海上遇到友好國家軍艦時,為了表示自己沒有敵意,會將軍艦上的所有炮彈放空,而被訪問國或軍艦同樣也會放炮以示回禮,久而久之形成傳統。
  • 英國鳴放103響禮炮歡迎習近平
    英國鳴放103響禮炮歡迎習近平 ( / 4)發布時間: 2015-10-21 07:28:04  |  來源:倫敦塔橋、格林公園分別鳴放62響和41響禮炮,向來訪的中國貴賓致敬。當地時間10月20日中午,正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查爾斯王儲夫婦的陪同下,來到皇家騎兵檢閱場,出席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中國國家元首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位於女王官邸白金漢宮和首相府之間的皇家騎兵檢閱場場地寬闊,歷來是倫敦重大儀式的舉辦地。今天這樣隆重的歡迎外國國家元首的儀式,一般每年只舉行兩次。
  • 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上為什麼要用五十四門禮炮齊鳴二十八響?
    這時,大地震動,炮群長嘯,齊鳴28響。禮炮聲如同報春的驚雷,在天宇間迴響激蕩,震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把開國大典上偉大、莊嚴、團結的氣氛進一步推向了高潮。開國大典的禮炮隊來自一支英雄的部隊。1949年8月1日,聶榮臻代表中央軍委,把第一面八一軍旗授給了他們。其他國家在舉行慶典活動時,一般都鳴禮炮21響,以示最高的禮儀。開國大典為何要鳴28響呢?
  • 為何接待外國元首放的禮炮都是21響?21響究竟是何禮節?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無論是開業、結婚這樣的重要典禮還是新年這樣的重大節日我們都會放鞭炮慶祝,那麼國際舞臺上的迎賓儀式作為一項重要的活動自然也會有鳴放禮炮這一禮節
  • 英方為何要鳴放103響禮炮 而不是21響?
    當地時間6月10日,英國榮譽炮兵連在綠園鳴放41響皇家禮炮慶祝菲利普親王94歲生日。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0月16日接受中央電視臺專訪時表示,習主席此次訪英之行有三大亮點,而英國各界從王室到政府更是對習主席此行充滿期待。  在被問及「英方為何將鳴放103響禮炮」時,劉曉明表示也是第一次聽說,他解釋稱,一般別的國家給國家元首的禮炮是21響,在英國就是兩處放禮炮,一處是在綠園(Green Park),靠近閱兵場,相當於天安門廣場。
  • 習近平訪英丨英方為何要鳴放103響禮炮,而不是21響?
    習近平訪英丨英方為何要鳴放103響禮炮,而不是21響?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0月16日接受中央電視臺專訪時表示,習主席此次訪英之行有三大亮點,而英國各界從王室到政府更是對習主席此行充滿期待。劉曉明表示,我們期待此次訪問將成為中英關係新的裡程碑,開闢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當地時間6月10日,英國榮譽炮兵連在綠園鳴放41響皇家禮炮慶祝菲利普親王94歲生日。
  • 開國大典為何要求放28響禮炮?
    因此,「28」響含義是:要在開國大典上,讓共產黨的聲音響徹雲霄。以上說法傳出後,立即遭到蘇聯人的否定。他們說,美國人的反共觀念根深蒂固,對共產黨的聲音過分敏感,故而作如此推論。而且,「共」字的上半部並非「廿」。這種說法過於牽強附會。蘇聯人認為,美國自己的歷史太短,也不懂得中國歷史。
  • 習近平訪英 英方為何要鳴放103響禮炮而不是21響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0月16日接受中央電視臺專訪時表示,習主席此次訪英之行有三大亮點,而英國各界從王室到政府更是對習主席此行充滿期待。  劉曉明表示,我們期待此次訪問將成為中英關係新的裡程碑,開闢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
  • 習近平訪英,英方為何要鳴放103響禮炮?
    原標題:習近平訪英,英方為何要鳴放103響禮炮? 人民網10月18日訊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0月19日至23日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0月16日接受中央電視臺專訪時介紹,英方將為習主席舉行盛大歡迎儀式,鳴放103響歡迎禮炮。
  • 禮炮為什麼是21響,最高規格的禮儀卻有這麼屈辱的一段歷史
    禮炮,是舉行隆重典禮或歡迎貴賓表示敬禮時所放的炮。鳴放禮炮傳達的是一種敬意鳴放禮炮也成為了一些重大節日的常規習俗,在民間,結婚慶典等少不了禮炮的喜慶,在國家,一些重大節日或者重大事件的時候也會鳴放禮炮以適寓意。
  • 禮炮隊指揮官憶開國大典:54門禮炮齊發28響
    竿頂赤旌升冉冉,陣前禮炮響隆隆。一聲中國今興起,頓使元元淚滿胸。」這是新中國第一個禮炮隊的組建者,開國大典上指揮鳴放禮炮的許欣之寫下的一首詩。今年92歲的許欣之,曾任解放軍炮兵指揮學院副院長,離休後現住解放軍某部鄭州幹休所。
  • 為何古代皇帝出行只鳴鑼三下,現在的最高規格禮儀要鳴炮21下
    現代社會,對於出行的禮儀,世界各國都重在了「迎接」和「慶祝」,一般在重大節日慶典和迎接政府首腦都會鳴炮21響,以示敬意。那麼,這種規格的禮儀為何要鳴炮21響?古代皇帝王公大臣又鳴鑼幾棒呢?……網絡供圖在古代,因為鑼的敲打工具是「棒」,所以響鑼的數量以棒來論;明清兩代官階主要是道、府、州、縣,與此相對應的鳴鑼規定就是:督撫級別,打十三棒鑼,意為「文武百官官員軍民人等齊迴避」;知府級別,要打十一棒鑼,意為「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迴避」;司馬州牧道府出行鳴鑼,打九棒鑼,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迴避」;縣令級別,打7棒鑼,意為「軍民人等齊迴避」。
  • 揭秘開國大典上的禮炮部隊:54門禮炮齊鳴28響,樣樣都有說道
    開國大典炮聲隆如果要問開國大典上最露臉的一款火炮,當屬日制94式/晉36式75毫米山炮。作為建國時我軍的制式山炮,日制94式/晉36式在開國大典上擔負了典禮禮炮的任務,同時也作為炮兵主戰裝備之一參加了分列式。
  • 國家領導人出訪哪些人隨行 鳴禮炮21響是什麼禮遇?
    南非軍樂隊奏中南兩國國歌,鳴禮炮21響。此前,習近平在訪問俄羅斯和坦尚尼亞時,也受到鳴禮炮21響的接待。  在國際交往中,鳴禮炮21響是什麼樣的禮遇?國家領導人出訪如何組團,隨行人員有何講究?出訪的費用由誰來承擔?住宿和出行又如何安排?我們在此做一個梳理和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