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頁巖氣發展迎來2.0時代

2020-12-14 國際能源網

【核心閱讀】

11月27日~28日,第十屆中國頁巖氣發展大會在成都舉辦。兩院院士、高校學者、企業代表等眾多業內專家參會並為我國頁巖油氣行業發展建言獻策。專家表示,過去10年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涪陵、威遠、長寧等頁巖氣生產基地,探明儲量超2萬億立方米,2019年產量154億立方米,2020年預計在200億立方米左右,力爭到2035年建成頁巖氣千億立方米規模,使頁巖氣在我國天然氣中的產量佔比由不足1/10提高到1/3左右。由此,中國頁巖氣發展已實現1.0,通過業界努力,中國頁巖氣發展2.0時代即將到來。與會專家學者還就頁巖油氣行業發展關鍵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具體內容詳見本版專題報導。

在11月27~28日召開的第十屆中國頁巖氣發展大會上,與會院士專家表示,10年來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產量154億立方米,今年預計在200億立方米左右,已經實現中國頁巖氣發展1.0,正迎來中國頁巖氣發展2.0時代。業內專家表示,力爭到2035年建成頁巖氣千億立方米規模,使頁巖氣在我國天然氣中的產量佔比由不足1/10提高到1/3左右。

10年來中國頁巖氣實現快速發展

時光回溯到2009年,彼時,業界還未充分認識頁巖氣、還在懷疑是否值得開發時,中國工程院院士翟光明就上報了國內第一份頁巖氣院士建議《關於加強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建議》。

翟光明當時指出,我國頁巖氣資源十分豐富,也在多個含油氣盆地頁巖段見到頁巖氣顯示,其中,1966年完鑽的威5井,在九老洞組頁巖段裸眼測試日產氣量達2.46萬立方米,但當時對頁巖氣沒有更深的認識,錯失一次難得的機遇。

他還就國家扶持政策、組織前瞻性研究、建立開發先導示範區等提出建議,很快得到國家重視。

10年來,中國對海相頁巖氣有了比較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對主要目的層龍馬溪組的資源、生產規律等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形成了涪陵、威遠、長寧等頁巖氣生產基地,探明儲量超2萬億立方米,2019年產量154億立方米,2020年預計在200億立方米左右。

2020年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等6位院士專家在兩年多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呈報了《加快推進我國千億方頁巖氣生產建設工程的建議》,提出力爭到2035年建成頁巖氣千億立方米規模,使頁巖氣在我國天然氣中的產量佔比由不足1/10提高到1/3左右。

西南石油大學校長趙金洲認為,中國頁巖氣發展已實現1.0,通過業界努力,中國頁巖氣發展2.0時代即將到來。

頁巖氣主攻對象轉向深層和常壓

四川盆地仍是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頁巖氣的主戰場,但主攻對象已轉向深層頁巖氣和常壓頁巖氣。

中國石化西南油氣總經理郭彤樓說,四川盆地及周緣龍馬溪組頁巖氣資源量約39.3萬億立方米,按頁巖埋藏深度和氣藏地壓係數差異,大致可分為盆內中深層、盆內深層-超深層和盆緣-盆外常壓三個區,其中常壓及深層頁巖氣資源量約佔86.2%。

2012年以來發現的探明儲量以小於4000米的中深層頁巖氣為主。目前中深層龍馬溪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日漸成熟,可實現效益開發,處於持續上產階段。

常壓和深層頁巖氣都存在甜點認識不清、壓裂技術不成熟、成本高效益差等問題。對此,中國石化近年來攻關形成常壓頁巖氣低成本配套技術系列,綜合降本60%以上,實現盆外殘留向斜效益開發;攻關形成深層頁巖氣二代壓裂工藝,正建設威榮、永川兩個深層頁巖氣田。此外,中國石油在渝西、瀘州等地區深層頁巖氣取得重大突破。

郭彤樓認為,頁巖氣將是「十四五」天然氣重要增長點,美國2018年頁巖氣產量佔天然氣總產量的68.5%,四川盆地頁巖氣產量僅佔盆地總產量的34%,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雖然目前頁巖氣主戰場仍是川南龍馬溪組,但翟光明指出,勘探要不唯目標區,努力探索和拓展新戰場,如華北中新元古界、遼西中新元古界、鄂爾多斯盆地海陸過渡相等都有較大頁巖油氣資源潛力。

工程技術進步是效益開發的關鍵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德利說,常規油氣資源量小、品質好、易開採,而非常規油氣資源量大、品質差、難開採,要在叢式井、一趟鑽、磁導向鑽井、電加熱開採等關鍵工程技術方面進行創新。

趙金洲說,中美頁巖氣壓裂存在巨大差異,我國頁巖氣埋藏深,裂縫更難壓開;脆性弱塑性強,裂縫更難延伸;應力差值大,裂縫更難轉向;閉合壓力大,裂縫更難支撐。對此,業界學界聯合攻關,形成第一代縫網壓裂技術,只能形成局部縫網;形成第二代縫網壓裂技術,完善了縫網體系;加快深層頁巖氣勘探開發,必須儘快形成第三代縫網壓裂技術。

江漢油田負責人甘振維表示,我國頁巖氣藏隨埋深增加,氣井產能呈降低趨勢,氣田鑽完井費用快速上升,雖然隨著技術和裝備不斷進步,建井成本快速縮減,但仍高出國外30%左右,氣田開發普遍處於經濟邊界,同時,我國頁巖氣採收率普遍較低。因此,做好增產降本加減法、提高氣藏採收率才能實現頁巖氣整體高效開發。

增產降本方面,中國石化通過優快鑽井、優選壓裂材料、研發新型工具、建設電網管網,單井鑽完井成本降低15%,深層測試產量提高40%。提高採收率方面,中國石化首創國內頁巖氣立體開發模式,焦石壩區塊氣藏採收率從12.6%增至23.3%,其中立體開發核心區採收率達39.2%,有力保障了氣田持續穩產。未來,探索最優水平段長、最佳壓裂關鍵參數可進一步提高頁巖氣開發經濟效益。

中國石化高級專家李光泉表示,增加水平段長度是提高頁巖氣井產量的最直接手段,北美頁巖氣田4000米水平段長已成常規,最長達6366米,國內多在2000米左右。2018年以來,我國在多個非常規區塊實施多口水平段長超3000米和4000米的水平井,但鑽井速度慢、成本高。目前,5000米水平段水平井鑽完井技術面臨儲層甜點控制和產能保障等一系列難題,中國石化正加緊攻關,力爭早日突破。

非常規理論創新引領頁巖油氣革命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說,世界油氣工業正在從常規向非常規跨越,而頁巖油氣地質理論創新引領非常規油氣取得重大突破。

鄒才能說,非常規理論創新在於突破了圈閉型「油氣藏」理論,建立了連續型「甜點區」理論。過去認為頁巖只能作為油氣烴源巖,是「鐵板一塊」無縫隙;現在認為頁巖富有納米級孔隙,可連續型聚集,存在高產「甜點區」,可壓裂產生人造滲透率。

翟光明同樣認為,頁巖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對全球能源發展的影響是空前的。以往,烴源巖層系是作為生油巖進行研究,未作為生產目標層系,現在已從過去圍繞烴源巖做文章轉變到進入烴源巖做文章,帶來了認識的革新和技術的飛躍。

鄒才能認為,我國有望實現頁巖氣、頁巖油、煤制氣3個非常規油氣革命。其中,我國頁巖氣有資源,革命正在進行;頁巖油通過地下原位改質技術實現工業開採,可推動頁巖油革命;煤炭通過地下加熱氣化技術可形成甲烷、氫氣,可與石油工業融合發展,推動煤制氣革命。

鄒才能表示,非常規油氣將成為我國「穩油增氣」的戰略資源。其中,非常規油是產量穩定的砝碼,2030年可能佔比30%;非常規氣是產量增長的主角,2030年佔比有望超50%。

關於頁巖油氣的思辨

在第十屆中國頁巖氣發展大會上,專家學者對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討,對幾個引發業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初步進行了解答。

我國油氣資源到底有無潛力

無論在世界還是在中國,「油氣枯竭論」都曾盛行一時。頁巖油氣革命徹底打破了這一論斷。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說,全球非常規油氣與常規油氣的資源比例達80∶20。

中國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說,研究表明,煤系烴源巖生烴演化持續時間可能比以前認為的長很多,生烴量增大很多。過去認為Ro值(鏡質體反射率)到2.5%時生氣接近枯竭,現在認為Ro值在2.5%~5.5%時仍具有較大生氣潛力,生氣量佔總生氣量的20%以上。這使得中國陸上主要含氣盆地高演化程度煤系烴源巖生氣量從1309億立方米增加到1802億立方米。

陸相頁巖油方面,按現在資源量計算方法,烴源巖生油量最高15%可運移聚集成藏,僅用常規石油探明地質儲量380億噸反推,賦存在頁巖等烴源巖中的資源量大致有1800億~3000億噸,因為以陸相為主,按3%可採計算,就可增加50億~90億噸可採石油資源。此外,還有2/3左右的待發現可採資源量,反推我國頁巖油氣資源潛力更大。

常規與非常規是否割裂看待

鄒才能表示,常規與非常規油氣密切相關,發現常規油氣,預示供烴方向有非常規油氣共生;發現非常規油氣,預示外圍空間有常規油氣伴生。

翟光明認為,不必拘泥於頁巖的定義,應按沉積規律認識頁巖層系。以前研究烴源巖的特徵,主要是為了評價一個地區的生烴潛力、資源潛力和油氣勘探前景。而美國頁巖油氣並非純產自頁巖,還有泥巖、白雲質灰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細砂巖等,產量高、產量多的主要來自中大孔儲層。

中國很多盆地縱向上不只一套烴源巖層系,往往既有海相泥頁巖,又有陸相煤系泥頁巖等,因此頁巖氣不是孤立的、簡單的以一種資源形式存在於一個地區,既有可能形成賦存在源巖中的頁巖油氣藏、煤層氣藏,又有可能發育從源巖中產生排出運移富集在適合的圈閉中的油氣藏。因此,要不唯目的層,多目的層、多種資源協同開發,縱向上交錯疊置布井,進行立體式體積改造,實現立體開發。

是否一味追求降低成本

頁巖油氣屬於低品位、低產量資源,低成本才能有出路,但是否一味追求降低成本?

西南石油大學校長趙金洲說,頁巖氣壓裂的目的是壓成壓好縫網提高產量,頁巖氣大規模開發要從「降本增效」轉到「增效降本」。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降本不降產量是上上策,但魚和熊掌很難兼得,所以現在一切目的是提高產量。

美國頁巖氣開發歷時55年,工區地表一馬平川,水資源豐富,可以多井實現總高產,2019年用15.2萬口井生產7159億立方米氣。我國頁巖氣開發歷時10年,工區地表溝壑縱橫,水資源匱乏,壓裂難度更大、成本更高,必須走「少井高產」之路,2019年用1092口井生產154億立方米氣。

鄒才能說,管理與技術一體化創新能降低頁巖油氣開採成本。其中,低效井重複壓裂可提高單井產量30%以上,一次性最優井距開發可提高採收率20%以上,密切割體積改造技術可提升單井EUR(估算最終產量)30%以上,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可降低成本30%。

翟光明認為,頁巖氣開發工程必須遵循兩個原則:低成本與高質量。其中高質量意味著生產井壽命必須長,同時為後期開展重複壓裂等作業打下基礎。必須井眼規則、固井質量好、井筒完整性好、水平段長度合理、鑽遇率高等,滿足30~50年的生產要求。要合理建立地下立體井網,追求「少井高產」和高採收率。

關鍵壓裂參數是否越大越好

現在,頁巖氣井壓裂,水平段越來越長、壓裂段數越來越多、壓裂規模越來越大,分段段長逐漸減小、簇間距逐漸減小、每段簇數逐漸增多、加砂量逐漸增多、石英砂用量增加,暫堵轉向工藝適用率增加,暫堵轉向手段增多,但是否關鍵參數越大越好?

翟光明認為,要建立經濟有效的開發模式,因地制宜合理設計地面「井工廠」,平臺不一定越大越經濟,要因「藏」制宜設計恰當的井間距,壓裂規模也應合理設計。

趙金洲認為,現在業界多追求「少液多砂」,頁巖氣壓裂目的是要把主裂縫、分支裂縫特別是張開的天然裂縫系統支撐起來,必須多砂,但要想多砂就必須多液,否則只能增加高黏膠液用量,但又要付出減小縫網體積的代價,因此不建議「少液多砂」。

相關焦點

  • 2021年頁巖氣未來發展趨勢 - 2020年版中國頁巖氣市場調研與發展...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頁巖氣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按照十二五規劃,中國頁巖氣到**年僅設定產氣 65億方(而煤層氣規劃為300億方),而頁巖氣的管網建設方面預計有一些工作量,但遠離天然氣主管網的地區會以LNG和CNG的形式輸送。儘管未來幾 年,頁巖氣產業規模不會大規模爆發,但勘探評估的展開仍會帶來一些對上遊設備的需求。
  • 2020-2026年中國頁巖氣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頁巖氣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按照十二五規劃,中國頁巖氣到**年僅設定產氣 65億方(而煤層氣規劃為300億方),而頁巖氣的管網建設方面預計有一些工作量,但遠離天然氣主管網的地區會以LNG和CNG的形式輸送。儘管未來幾 年,頁巖氣產業規模不會大規模爆發,但勘探評估的展開仍會帶來一些對上遊設備的需求。
  • 百年中山「石岐鴿」有望迎來「創業2.0」時代
    改革開放以來,以「石岐乳鴿」為代表的中山本土特色粵菜乘勢而起,菜式豐富、名廚輩出,以其生、脆、鮮、淡的口味,成為世人「舌尖上的美味」,同時也成就了中山市「中國粵菜名城」和「新派粵菜發源地之一」的美名。
  • 湖南頁巖氣利用,尚需時日
    這,標誌著湖南頁巖氣勘查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宣告湖南徹底告別少氣時代!一直以來,「缺煤、無油、少氣」,是湖南能源構成的基本格局。在湖南境內,除了煤炭,沒有發現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省對能源資源的需求急遽上升。而我省煤炭開採供應以及水電、風能等再生能源開發都有限。
  • 頁巖氣革命的春風為什麼吹不到中國?
    2006年,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開始了頁巖氣資源的調查研究,這成為中國頁巖氣研究、開發的起點。自2011 年底頁巖氣被確立為獨立礦種以來,為了鼓勵、加快國內頁巖氣產業的發展,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頁巖氣發展規劃》《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頁巖氣產業政策》等諸多政策,一些擁有頁巖氣資源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十二五」「十三五」 頁巖氣開採利用和產業發展規劃的相關文件,將頁巖氣作為地方政府促進經濟發展、拉動GDP 增長的一個重要產業,並紛紛成立了頁巖氣開發公司。
  • 原來頁巖氣也有家!
    總有機碳含量平均值在0.5%至5.0%範圍內。巖石中的有機質還有不同的類型,主要分為可溶於有機溶劑的瀝青與不溶於有機溶劑的乾酪根。乾酪根為高分子聚合物,其成分與結構複雜,沒有固定的表達式,但主要由C、H、O以及次要的S、N等元素組成,佔總有機質的80%至90%,是石油天然氣的主要來源。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深層頁巖氣試採成效突出
    其中,瀘州區塊陽101H1-2和陽101H2-8井分別獲測試日產量46.9、50.7萬立方米;渝西區塊足203H1平臺井均測試日產量22.3萬立方米,瀘州、渝西區塊深層試採高產井多點開花,成效突出,為下一步深層頁巖氣規模上產提供可靠依據和可複製有效經驗。
  • 周刊:去年我國頁巖氣首探儲量 涪陵頁巖氣儲量全球第二
    頁巖氣 2014年我國頁巖氣首次探明地質儲量1068億立方米 國土資源部21日發布《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地質勘查投入1145億元,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249處。油氣勘查取得重大突破,頁巖氣首次探明地質儲量1068億立方米。
  • 美國頁巖氣革命影響深遠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開始改變美國乃至世界的能源市場格局。十年之內,美國的頁巖氣幹氣產量從2000年的0.39萬億立方英尺提高到2012年的850萬億立方英尺。頁巖氣在美國天然氣產量中的比例已由2%上升至37%。如今,美國已經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能源業的變化改變了該國經濟面貌,並將對全球地緣政治關係和能源版圖變遷產生深遠影響。    頁巖氣革命的爆發並非偶然。
  • 湖南頁巖氣開採遇瓶頸 一口井3000萬成功率50%
    這,標誌著湖南頁巖氣勘查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宣告湖南徹底告別少氣時代!  一直以來,「缺煤、無油、少氣」,是湖南能源構成的基本格局。在湖南境內,除了煤炭,沒有發現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省對能源資源的需求急遽上升。而我省煤炭開採供應以及水電、風能等再生能源開發都有限。
  • 中石化重慶頁巖氣有限公司全面恢復頁巖氣開採作業
    2月22日拍攝的中石化重慶頁巖氣有限公司勝頁2壓裂試氣與鑽井同平臺井場(無人機照片)。日前,位於重慶市南川區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區域的中石化重慶頁巖氣有限公司的14個頁巖氣開採作業點,全面恢復頁巖氣開採作業,其頁巖氣日銷氣量由211萬立方米上升到253萬立方米,有力保障了下遊工業企業的復工復產用氣需要。
  • 頁巖氣革命在美國是如何爆發的?
    然而,2000到2010年間,頁巖氣佔美國天然氣的總產量由最初的1.6%急速攀升到23.1%,外界嘆其為革命。  繼美國之後,中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等眾多國家也開始紛紛論證頁巖氣的商業化可行性。專家、學者紛紛預測,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以石油為主的能源格局將被重塑!  這意味著什麼?
  • 中國在四川盆地及周緣設立「頁巖氣特區」可惠及6省份
    【電纜網訊】9月底,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在2014(第四屆)中國能源高層對話上提出,為解決頁巖氣發展問題,中國應在四川盆地及周緣設立「頁巖氣特區」。
  • 中石油深層頁巖氣勘探取得新進展!四川盆地將迎重大發展機遇!
    本世紀中葉,世界進入「天然氣新時代」;天然氣工業發展步入「鼎盛期」,開始由常規向非常規跨越,天然氣生產與消費都將較快增長;全球天然氣豐富,已探明儲量還可開採50年。提速我國天然氣基礎建設,要加強天然氣管道新布局,加快LNG氣能力的建設;加快新型儲氣庫建設,2030年力爭實現儲氣庫調峰與戰略儲備500億立方米。
  • 科學網—頁巖氣之路:突出海相 突破陸相
    我國頁巖氣研究與勘探開發雖起步晚,但發展較快,2010年在四川盆地海相頁巖氣勘探開發率先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累計生產頁巖氣5億立方米,掀起了新一輪頁巖氣勘探開發熱潮,初步實現頁巖氣商業開發。這主要得益於頁巖氣連續型聚集地質理論創新、高產富集「甜點區」評選方法進步、水平井體積壓裂技術突破與國家管理機制的驅動。
  • 中國又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四川頁巖氣勘探也獲重大進展
    中國又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四川頁巖氣勘探也獲重大進展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19-09-29 16:30 來源:澎湃新聞
  • 頁巖氣之路:突出海相 突破陸相
    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頁巖氣才逐漸受到人們重視。進入21世紀,隨著理論創新、水平井與水力壓裂技術突破,美國率先在海相沉積地層實現了頁巖氣大規模開發利用,2013年頁巖氣產量達3100億立方米,改變了美國乃至全球能源供應格局,也帶動全球開展頁巖氣研究與勘探開發。
  • 網際網路醫療迎來「3.0時代」,產業融合成大勢
    網際網路醫療作為新興行業,自誕生以來起發展道路就十分曲折。但近年來,因方便、快捷等優勢,其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公眾的青睞。在此背景下,業內認為,隨著諸如醫保支付機制改革,網售處方藥逐步放開等配套法律法規的健全,前國內網際網路醫療行業也將由2.0時代邁向3.0時代。
  • 美國「頁巖氣革命」的影響及對我國的啟示
    但頁巖氣的大規模開發將改變這一格局。如果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下滑,勢必會進一步推動對亞太地區的出口,從而促進亞太市場的發展。因此,亞洲的日本、韓國等能源消費國可選市場將增多,迴旋餘地將增大,中國、印度也將因低廉的天然氣價格獲得寶貴的能源轉型良機。
  • 恩施州啟動頁巖氣大規模勘探五月前將進行大型工業鑽井
    近日,中國石化集團組織1000多人冒著嚴寒,在鹹豐縣黃金洞鄉全面展開勘探大會戰。標誌著恩施州正式步入頁巖氣大規模勘探階段。當天,就像「種紅薯」一般,每隔20米就有一臺黃色檢波器被打窩埋下,僅鹹豐縣就埋置2000多臺,電纜覆蓋長度630餘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