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上演"中國戲" 中國企業唱響"國際歌"

2020-11-28 華夏經緯

  華夏經緯網4月7日訊:據中新網消息,國際化正在成為中國企業一個新的競爭重點,聯想、TCL、華為、中興、用友、金蝶等中國企業大舉進軍國際市場,開始在國際市場上與國際巨頭正面交鋒成為近期國內媒體關注的焦點。而幾乎與此同期,諾基亞、索尼、松下、伊萊克斯、三星、西門子、阿爾卡特等跨國巨頭也不約而同地加強了對中國市場的攻勢。

  國內企業「追逐」國際化

  在經過5年努力成為國產手機企業第一陣營之後,TCL移動又開始重點布局海外戰略。3月28日,在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的慶典上,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萬明堅宣布:今年TCL移動的核心戰略是進一步提升國際化競爭力,向鑄就一個世界級的移動通信企業邁進。他甚至提出會加快收購國外品牌和加快海外上市的進程。3月30日,TCL集團稱:公司TCL移動業務整合併在香港上市的工作正在進行中,從長期來看,則有利於TCL移動做大做強。

  據悉,TCL移動已確定了下個五年規劃,其中「躋身國際一流移動通信企業」是重點,萬明堅也強調「未來5年是國際化的關鍵時期。」他直言,TCL手機將利用中國製造成本的規模優勢反過來整合國外品牌,另外,「我們不排除相關行業垂直整合的可能,也就是說,TCL有可能收購與手機相關的企業,例如晶片廠商」。據透露,TCL計劃今年海外銷售手機100萬部,這個具體數量是去年TCL手機海外銷量的10倍。萬明堅表示,國際化是TCL移動當前面臨的最大機遇與挑戰,國際化的進展如何將直接影響到TCL移動進軍世界級移動通信巨頭的步伐。萬明堅稱,今後TCL的海外市場擴張路線圖是,以中國內地為中心到港澳,再到東南亞、遠東、中東,最後向南美、非洲地區及歐美擴張。長遠來說,TCL手機國際化的目標是海外銷售和國內銷售的業務比例達到1比1,「那時候我們才是一個真正國際化成功的著名企業」。TCL集團總裁李東生也表示:「只有建立一個國際化的業務結構、建立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才能持續發展。」他預測,未來10年將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10年。

  而近期國際化聲音最強大的無疑是國內IT企業的龍頭老大聯想。3月26日上午,國際奧委會與聯想集團正式籤約,聯想成為加入國際奧委會「TOP計劃」的第一個中國企業。而成為國際奧委會的全球合作夥伴,意味著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所有的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計算技術設備等都將由聯想獨家提供。而且,聯想還將獲得在全球範圍內使用奧林匹克智慧財產權的一整套權益回報。早在2000年,聯想就提出了「服務的聯想、高科技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的戰略目標。去年,聯想斥巨資完成英文標識的更名。今年年初,聯想公布了最新的組織結構,成立獨立的海外業務事業群。據悉,最近聯想已派出幾路人馬開赴歐洲,協助都靈奧組委工作,共同研究解決技術上的難題。對於這家雄心勃勃的企業來說,已經走出了借奧運光環出徵海外的第一步。

  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也正奮力在國際電信市場上跑馬圈地,以低成本優勢獲得豐厚的利潤。中興通訊在2月份拿到了價值500萬美元的伊拉克戰後重建合約。2月15日開始運營的全球最新的3G移動通訊網絡是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而其設備供應商就是華為。去年華為的國際市場銷售額激增90%至10.5億美元,佔銷售額總額的27%。華為副總裁胡彥平預計,兩年內海外市場銷售額佔公司銷售總額的比例會增至35%。中興通訊去年國際市場銷售額也同樣激增90%達6億美元,預計今年將增至10億美元,到2006年增至25億美元。

  此外,中國軟體業的兩大巨頭、也是兩個老對手金蝶和用友也先後敲響了國際化戰鼓。日前,金蝶在香港宣布成立亞太業務總部,正式進軍全球市場,期望在2010年躋身全球十大軟體公司之列。相隔沒幾天,用友也高調發布了國際化戰略,要在2010年「進入全球管理軟體廠商第一梯隊,成為世界級軟體企業」,甚至鎖定2006年要成為「亞洲最大的管理軟體公司」。

  國外巨頭緊打中國牌

  在聯想、TCL、春蘭、海爾、用友、金蝶、科健等中國著名企業通過產品出口、全球製造、海外設廠、兼併重組等形式打開國際市場時,幾乎所有一流跨國公司也發起了對中國市場的總攻。一個月以來,摩託羅拉、諾基亞、索尼、松下、伊萊克斯、三星、LG等跨國巨頭都不約而同地加強了對中國市場的攻勢。

  中國區換帥成為去年和今年很多跨國巨頭在中國不約而同的舉動。4月1日,何慶源就任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他將率領諾基亞中國地區管理團隊,負責諾基亞中國的投資和企業戰略方針的制定,促進諾基亞與中國更加廣泛的合作,並進一步加強諾基亞在移動通信領域的領先地位。與此同時,何慶源將繼續擔任諾基亞網絡全球高級副總裁的職務,負責諾基亞網絡在中國地區的業務。3月4日,在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公司媒體見面會上,狄加接替楊安卓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總裁的位置,並提出了新目標——「中國第一,阿爾卡特第一」。在狄加看來,「5年內,中國在3G領域的投入將達到一萬億元人民幣,每個網絡將投入近1000億元人民幣,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會比以前更加關注中國3G市場。」狄加還透露,針對華為和中興兩個老對手正在強力拼打國際市場,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也不會放棄海外市場,在今年將會重點加大海外開拓,並將會對其上海的生產廠進行調整,以改變原有的單一產品線。分析人士認為,跨國巨頭紛紛調整組織架構,旨在強攻中國市場。

  諾基亞和摩託羅拉先後提升中國區地位後,一向謹慎的西門子也重新調整自己的全球架構。2月底,西門子移動進行大規模重組,大中華區將獨立出來,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將設立新的大中華區,直接向全球總公司負責,大中華區的總部仍設在上海。3月開始,三星中國投資公司設立投資管理公司下的分公司制,在北京、上海、廣州設有3家分公司。此舉除了優化公司的資源外,更重要的是藉此進一步加快本土化發展的步伐,讓三星與中國融為一體。此前的1月16日,三星宣布,將關閉一家在英國的工廠,並把一家西班牙廠的生產移轉至斯洛伐克和中國。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認為,「中國是關係到集團生存的戰略市場。」松下電器2月10日表示,公司已於1月12日在中國大連投資28萬美元組建了一軟體公司,該軟體公司將主要為中國和全球市場開發計算機軟體。而此前不久,松下移動通信與UT斯達康宣布在杭州合資共建宇通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布下了其3G戰略的重要一子。

  跨國公司集體降價攻勢也十分引人注目,他們正在利用價格武器製造一輪衝擊波。戴爾的低價策略已經讓國內企業感到了較大壓力,而IBM、惠普等國際巨頭近年來紛紛舉起價格利器更讓中國企業感到了「競爭的殘酷」。面對跨國公司的降價攻勢,在不少中國企業認為這是一次戰略「陰謀」,是對本土企業的戰略擠壓。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飛利浦市場營銷學捐贈教席教授柏唯良就認為,通過降價,公司阻擋了新的進入者,搶到了市場份額。幾年之後,當客戶對品牌變得更加忠誠,對價格就有些不敏感時,公司就可以將價格恢復到合理的水平:價格高到使得投資有合理的回報,低到能將新的競爭者趕出市場,「這對走向國際化的中國企業來說是遭到了腹背夾擊。」

  關鍵是搶佔兩個市場

  面對國際巨頭在中國本土發起的新一輪攻勢,腹背受敵的中國企業無疑面臨巨大的挑戰。如何既能成功搶佔國際市場又能在國內市場一路凱歌,是每一個走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共同面對的難題。

  沒有掌握晶片等核心技術,一直是國產手機企業國際化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萬明堅指出,國產手機企業和國際巨頭最大的差距就在於企業研發能力的低下和對品牌馭駕能力的不足。不突破研發這塊「短板」就談不上國際化。TCL移動是國內同行中最為重視研發的企業之一,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有好幾個億。為了打造一支千人研發團隊,TCL移動最近又吸納了220餘名研發精英;在業界影響力日盛的TCL「博士軍團」也正忙著「擴軍」,吸引通信界頂尖人才加盟。萬明堅宣布,TCL移動今年還將拿出幾億元用於延聘高級人才,全力打造TCL移動研發的頂尖團隊。目前,TCL已掌握了彩屏機的散件級開發能力和智慧型手機的自主研發能力,是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的第一家國產手機廠商,「今年不僅在國際市場上,在國內市場上我們也會在高端手機市場向國外巨頭髮起猛烈攻勢。」

  金蝶、用友在SAP、Oracle等跨國對手面前合唱了一曲昂揚的「國際歌」。與強者搏鬥是勇敢者的夢想,「最好的老師其實就是SAP這樣的競爭對手」,兩大中國軟體高層並不忌言學習對手的長處。他們坦言,中國軟體國際化要跨過很多門檻,其中首先就是慎防「後院起火」。用友、金蝶都聲稱在國內市場穩居「領導廠商」,但這個後院並非鐵板一塊,不僅雙方爭得你死我活,SAP、Oracle等國際廠商也虎視眈眈。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走出去」發展成為跨國公司是無數中國企業的夢想。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甘冒風險走國際化步伐,是難能可貴的。但要成為一個真正世界性的跨國公司,國內企業要走的路還很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意識到前進路上的艱難並積極面對和克服應該成為更多企業的共識。(經濟參考報 朱繼東)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中國的跨國公司什麼樣?
    說起跨國公司,您最先想到哪家企業?是美國蘋果、德國大眾還是韓國三星、日本東芝?一個個名頭如雷貫耳、享譽全球!現如今,曾經專屬於國外企業的「跨國公司」名頭也能用在中國企業身上了——華為、海爾、吉利、五礦、中石油、中石化、三一重工、阿里巴巴……越來越強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走向海外,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 《國際歌》的中國流傳小史:國共兩黨均曾高唱
    11月6日,是《國際歌》的詞作者歐仁·鮑狄埃逝世紀念日。鮑狄埃大概不會想到,在他去世121年後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和他的《國際歌》,又重新獲得了人們的青睞。1888年,《國際歌》在法國工人集會上第一次唱響,120年來,《國際歌》傳遍世界。
  • 跨國公司在中國何以橘化為枳?
    1月9日,環保總局新聞發言人說,近期環保部門對130家曾經上過環保黑名單的跨國企業進行後督察,發現大部分企業已經整改,但歐諾法裝飾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遠川崎重工鋼結構有限公司及今麥郎食品(成都)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仍然對中國的環境法律置若罔聞,數次被發現有環境違法行為。
  • 中國機遇讓跨國公司「如魚得水」
    在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的同時,中國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跨國公司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將讓越來越多尋求創新和發展的跨國公司在這裡「如魚得水」7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全球執行長委員會」成員代表回信,讚賞跨國公司負責人對中國和平發展、開放發展的堅定信心,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提出的建設性建議,同時強調,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 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擬發布《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40年報告》
    而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的主要內容包括:開幕式、閉門會議、平行論壇、跨國公司路演、主賓省(市)活動、產業路演、城市路演、配套展洽會等;擬發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宣言》和《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40年報告》。
  • 國際歌在中國如何傳唱開來?
    目前一般認為,瞿秋白雖然第一個將《國際歌》譯配到中國來,但因其譯詞是文言,所以沒有傳唱開來。(此文系節選)《國際歌》作為歌曲傳入中國,是與瞿秋白聯繫在一起的。首先是歌名,在筆者見到的文獻中,將L'Internationale歌名譯為「國際歌」的,是瞿秋白1920年11月起撰寫至1921年10月稿竟的《餓鄉紀程》,經友人改以《新俄國遊記》為名在國內初版於1922年。
  • 2019中國跨國公司100大及跨國指數公布 山東這幾家企業上榜!
    9月1日上午,在中國2019年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推出了2019中國跨國公司100大及跨國指數。濰柴控股集團、海爾集團、兗礦集團、海信集團、山東如意時尚技術控股有限公司、山東魏橋創業集團等山東企業入圍。
  • 2019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發布:發達地區佔多數 國有企業佔主導地位
    和7.31%;2019中國跨國公司100大入圍門檻為98.58億元,比上年提高26.36億元。   2、跨國指數穩步提高   2019中國跨國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國指數為15.96%,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比2011中國跨國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國指數提高3.72個百分點。
  • 2019中國100大跨國公司完整榜單
    2019中國100大跨國公司榜單,是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的榜單。2019年9月,2019中國100大跨國公司榜單正式發布。榜單依據「中國100大跨國公司及跨國指數」是中國企業聯合會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的基礎上,依據企業自願申報的數據,參照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的標準產生的。
  • 中國對跨國公司有巨大吸引力
    很多跨國公司在疫情蔓延地區的業績受挫。中國是疫情出現較早的地區,也是最早得到有效防控、最早進入全面復工復業復產的市場。中國市場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疫後強勁的恢復力,讓不少跨國公司在華發展更有信心。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對國際農業貿易公司嘉吉中國區總裁劉軍進行專訪,他特別提到,中國市場對跨國公司有巨大吸引力。
  • 中國企業應先唱好「國歌」再學唱「國際歌」 - 瀟湘晨報數字報
    昨日,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做客晨報微訪談,網友關注的焦點在中國企業如何成功地走出去,三一將如何「處理」大象等?    向文波回答說,「中國企業首先必須把國歌唱好,然後再學唱國際歌」。在他看來,首先要成為國內的老大,然後再成為全球的老大。    先成國內老大,再變全球老大    @威廉:什麼樣的企業才能成功走出去?
  • 跨國公司大玩「潛規則」 本土企業很受傷
    跨國公司涉華賄賂案近日不時見諸報端:先是美國不乾膠巨頭艾利·丹尼森公司自曝在華行賄被美國證監會罰款20萬美元,後有美國司法部披露美國控制組件有限公司向中國9家企業行賄。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向前追溯,跨國公司在華賄賂事件近年似乎不曾離開人們的視線:「沃爾瑪案」「朗訊案」「德普案」「IBM案」「西門子案」「大摩案」……幾乎每年有新案發生。具有相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規範財務規章制度的跨國公司,為何頻陷在中國的「賄賂門」?其危害究竟有哪些?
  • 國外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發展的新趨勢、深遠影響與對策
    (一)跨國公司通過多種途徑與方式增強在華投資企業的控制力  1.企業組織獨資化。跨國公司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既受市場經驗的制約,又受到政策的限制,所建立的企業組織以合資形式為主。隨著中國外資政策的更加開放,20世紀末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方式開始出現獨資化趨勢。
  • 姚貝娜唱國際歌曾經驚呆父母,她唱響青歌賽到唱響《魚》,是她的...
    姚貝娜生前的人格魅力首先是她的霸氣,最早追溯到她小時候第一次唱歌給他父母聽,當時姚貝娜唱了一首國際歌,她一展歌喉就把她的父母驚呆了,她父親姚峰還是中國音樂家協會的音樂人呢,都被小小的姚貝娜驚鴻完美的嗓音驚著了!後來,年記輕輕的姚貝娜就一舉奪得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流行組冠軍!
  • 中國跨國公司崛起、華為模式與世界格局演化
    在新分布經濟學及分布學派看來,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中國跨國公司崛起具有三方面突出特點:第一,根植中國大地,參與中國市場體系競爭為企業內生競爭力培育和發展動力來源。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製造業大國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為中國跨國公司發展和崛起創造了雄厚的國內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
  • 世界酒業「兩大盛會」將齊聚汾陽 杏花村裡再次唱響「國際歌」
    世界酒業「兩大盛會」將齊聚汾陽,杏花村裡再次唱響「國際歌」8月8日上午,備受關注的第三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暨2019(山西杏花村)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在首都北京舉行了第二次新聞發布會。
  • 赫爾曼:中國發展對跨國公司是重要機遇
    赫爾曼:中國發展對跨國公司是重要機遇 2019-09-29 19:西門子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赫爾曼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西門子受益於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的發展為跨國公司提供了重要機遇。  上世紀90年代,赫爾曼加入西門子後第一次來到中國。他回憶說,當時北京的望京地區,也就是今天西門子中國總部所在地,還是一片荒草地,甚至連計程車司機都不願意來。「但我從來沒有後悔來中國的決定。」
  • 跨國公司撤退說言過其實 雀巢不會撤出中國市場
    」王志樂向本報記者表示,「有時候企業的退出是因為自身水土不服,像百思買的退出就是因為其銷售模式與中國的現實不契合,這種現象並不意味著跨國公司正進入戰略撤退期。 」王志樂認為,當前,中國政府正大力鼓勵國內消費,許多國際知名企業正躍躍欲試要進入中國。另外,一些跨國企業已經不再把中國作為單純的加工基地,而是當成一個完整市場來經營。
  • 商務部:中國仍是大多數跨國公司主要投資目的地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宗長青指出,大多數跨國公司持續看好中國、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戰略沒有變。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宗長青 來源:中國網有記者問,近期有一些國家專門向自己的企業提供「搬家費」,幫助他們轉移產業鏈,比如日本的經濟產業省,他們公布了87個企業的名單,並且承諾要提供700億日元,幫助他們將中國的產業鏈轉移到日本或者是東南亞國家。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會採取怎樣的措施來提升在華投資的外企的信心?
  • 疫情後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信心增強
    疫情後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信心增強 2020-11-13 14:04:07   (經濟觀察)疫情後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信心增強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李曉喻)對疫情將撼動中國經濟地位的擔心現在看來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