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輪ICP結果 中國統計學會: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2020-12-15 經濟日報

5月19日,世界銀行發布了《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根據176個國家和地區提交的數據資料測算,2017年,按購買力平價(PPP)法計算,176個經濟體的GDP總規模為119.5萬億美元,其中我國2017年GDP為19.6萬億美元,比美國略高0.5%,居世界(176個經濟體)第1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6.4%。

中國統計學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PPP法看,我國2017年人均GDP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5.3%,在世界排名第90位,比匯率法排名後退了11位,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ICP是國際比較項目的英文簡稱。開展國際經濟比較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把各國以本幣表示的經濟活動總量轉換為以統一的貨幣來表示。長期以來,國際上主要使用匯率法進行貨幣轉換,進行國際比較。匯率法簡單直觀,容易理解。不過,由於匯率主要反映的是國際貿易中的貨物和服務的貨幣比例關係,未考慮國家之間的價格水平差異,同時匯率容易受到國際貿易、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因此,當匯率發生較大變動時,國與國之間的比較結果就會受到影響。

為克服匯率法大幅波動的影響,從1968年開始,聯合國統計司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聯合開展了ICP活動,測算各參與經濟體的PPP。PPP就是不同國家貨物和服務的綜合價格比率,是指一國購買基準國等量貨物和服務所需要的本幣數量。PPP解決了各經濟體之間的價格水平差異問題。至今,全球已經開展了九輪國際比較。ICP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統計合作項目。

ICP在我國屬於探索性的國際統計合作項目,由中國統計學會負責組織實施。我國分別於1993年、1999年、2005年、2009年、2011年和2017年先後6次開展了ICP調查活動。

世界銀行根據176個國家和地區提交的數據資料測算,2017年,按PPP法計算的176個經濟體的GDP總規模比匯率法的79.7萬億美元高出50.0%。其中,PPP法GDP高於匯率法GDP的國家和地區有161個,佔比達到91.5%。

2017年,按PPP法計算的GDP居前10位的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俄羅斯、英國、巴西、法國和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的GDP總量約佔世界的60.7%。而按匯率法計算,GDP居前10位的國家依次為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巴西、義大利和加拿大。

與匯率法GDP相比較,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PPP法GDP有所上升,其中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上升更快。例如,印度GDP從匯率法的第7位上升至PPP法的第3位,印度尼西亞從第16位上升至第10位,土耳其從第17位上升至第13位,埃及從第45位上升至第19位。

根據世界銀行報告,我國2017年PPP法GDP達到19.6萬億美元,略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不過,按匯率法計算,我國2017年GDP為12.1萬億美元,佔世界的15.2%,相當於美國的62.2%,居世界第2位。

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ICP在中國是一個探索性研究性的國際統計合作項目。各經濟體的PPP值由區域執行機構和世界銀行計算得出,PPP結果不是各經濟體的官方統計數據。有關中國的PPP值也不代表我國官方統計結果。

「在使用PPP時應注意,PPP更適用於經濟結構相似的經濟體之間的比較,不太適用於經濟結構差異較大的經濟體之間的比較;還要注意貨物類產品的PPP可靠性要好一些,服務類產品的PPP可靠性要差一些。」這位負責人說。

其次,PPP不能替代匯率。PPP為各經濟體之間綜合價格比率,既涵蓋了可貿易品又涵蓋了非貿易品的價格,而匯率只涵蓋了可貿易品的價格。因此,不能用PPP代替匯率,也不能用一國的PPP值來判斷該國匯率應該升值還是貶值。

還要注意的是,按PPP法計算,2017年我國GDP居世界第一,但據此測算的中國人均GDP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而按世界各國政府公認的匯率法計算,2017年我國GDP總量仍居世界第二。另外,我國PPP法人均消費支出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也符合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特點。因此,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記者還了解到,世界銀行跟蹤監測全球貧困狀況,主要採用按PPP法得到的國際貧困線。根據2011年輪ICP結果,世界銀行將國際貧困線更新到了每人每天1.9美元。全球2017年輪ICP結果公布後,世界銀行有可能利用新數據對1.9美元標準進行更新。

上述負責人表示,在我國,使用國際貧困線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我國PPP數據不參與國際貧困線的制定。目前的國際貧困線由世界最窮的15個國家的國家貧困線及其ICP居民消費PPP決定,與我國的PPP數據無關。二是我國與用來制定國際貧困線的世界最窮的15個國家的消費結構差別較大,因此,在使用國際貧困線時應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由於各國消費結構不一,國際貧困線對於各國實際消費狀況反映程度是不同的,我們不能簡單用國際貧困線來直接評估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國減貧成果。國際貧困線主要用在國際組織中,旨在使用相對統一的方法衡量、監測或評估全球貧困狀況。」這位負責人表示。

相關焦點

  • 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
    5月19日,世界銀行發布了《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中國統計學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PPP法看,我國2017年人均GDP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5.3%,在世界排名第90位,比匯率法排名後退了11位,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ICP是國際比較項目的英文簡稱,就是把各國以本幣表示的經濟活動總量轉換為以統一的貨幣來表示。
  • 世行數據顯示中國世界第一了?權威專家: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
    來源:經濟日報5月19日,世界銀行發布了《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中國統計學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PPP法看,我國2017年人均GDP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5.3%,在世界排名第90位,比匯率法排名後退了11位,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ICP是國際比較項目的英文簡稱,就是把各國以本幣表示的經濟活動總量轉換為以統一的貨幣來表示。
  • 2017年國際比較項目成果報告發布:中國仍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 (楊曦)世界銀行19日在其官網發布了《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與之對照,按匯率法計算,我國2017年GDP為12.1萬億美元,佔世界的15.2%,相當於美國的62.2%,居世界第2位。2017年,按PPP法計算的GDP居前10位的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俄羅斯、英國、巴西、法國和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的GDP總量約佔世界的60.7%。
  • 世行發布2017年國際比較項目成果報告 中國仍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 (楊曦)世界銀行19日在其官網發布了《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報告顯示,根據176個國家和地區提交的數據資料測算,2017年,按購買力平價(PPP)法計算,176個經濟體的GDP總規模為119.5萬億美元,其中我國2017年GDP為19.6萬億美元,比美國略高0.5%,居世界(176個經濟體)第1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6.4%。
  • 2017年,中國已成「發達國家」?世界銀行:GDP超美國 成世界第一
    就算是發展快速的中國,其GDP總量和美國的數據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所以,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風聲一直很大,中國發展也越來越強勁的時候,有不少人在猜測:「中國何時才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是30年後?還是50年後呢?」。2020年5月19日,世界銀行在其官網發布了一份《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的報告。
  • 世界銀行說,3年前中國GDP就超過了美國!我們算發達國家了?
    來源:國是直通車不知不覺日前,世界銀行在其官網發布《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從今年一季度的GDP數據來看,按一季度平均匯率計算,中國一季度GDP約為2.96萬億美元;而美國是5.26萬億美元,兩者相差2.3萬億美元。美國仍是世界上GDP總量最大的國家。那為什麼世行報告顯示中國3年前就是第一了呢?這實際上是統計方式不同帶來的結果。
  • 中國GDP三年前已超美國?事情是這樣的……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5月19日,世界銀行發布了《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報告截圖對此,國家統計局網站轉載、發布了多篇相關解讀文章。此外,按匯率法計算,我國2017年GDP為12.1萬億美元,佔世界的15.2%,與美國的19.5萬億美元差距不小。但按PPP法計算後,中國2017年GDP總量從數字上「暴增」至19.6萬億美元,佔176個ICP參與經濟體總量的16.4%,居世界第一。
  • 2017年我國GDP,已超美國,為何我國「默不作聲」
    這不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報告,按照購買平價(PPP)法計算的話,2017年我國的GDP為19.6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19.5萬億美元,成為了全球第一。
  • 專家:怎樣理解中國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
    綜合起來看,我國仍然是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邏輯基礎只有清醒認識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才能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科學準確的邏輯前提。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 中國經濟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但仍是最大發展中國家
    英國智庫今年對於全球193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發現,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經濟下滑,絕大部分國家的GDP增長為負值,只有中國經濟目前保持正增長,在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為3.2%,第四季度則普遍預計為6%左右。(第二季度GDP增長情況)在這裡我們需要細數一下中國的經濟狀況。
  • 中國將堅守 「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地位
    《貿易新聞》7日報導,據《南華早報》(SCMP)6日報導,中國將拒絕美國提出的放棄在世界貿易組織(WTO)體制下受惠的「發展中國家」地位的要求。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表示,中國對WTO改革的立場是明確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 中美綜合國力差距較大 中國仍是最大發展中國家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但是,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  美國市場調研公司弗羅斯特—沙利文公司預測,到2025年,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38萬億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 英智庫:中國將提前5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路透社報導截圖該智庫周六發布的年度報告提出,按美元計算,世界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將在2028年交換位置,比一年前的預測提前了五年。「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經濟的一個主要主題就是中美之間的經濟和軟實力之爭。」報告寫道。「新冠疫情及其帶來的經濟影響,無疑使這場『競賽』轉向對中國有利的方向。」
  • 李克強: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原標題:李克強同主要國際經濟機構負責人共同會見記者)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24日晚在釣魚臺國賓館同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沃爾夫
  • 發改委:中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改變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9日電 19日,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是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一個重大成就;與此同時,發達國家人均GDP一般在3萬美元以上,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改變
  • 為什麼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卻還是發展中國家?
    ,但在世界貿易組織裡,中國仍屬「發展中國家」之列,與非洲那些國家,例如巴布亞紐幾內亞、辛巴威等國,共享相同的「特殊及差別待遇」。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回答有關世貿改革的提問時便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不迴避應盡的國際責任,願意在世貿組織中承擔與我們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能力相適應的義務」、「同時,我們也會同其他發展中成員一道,堅定維護發展中成員的基本權利,發出我們共同的聲音,維護我們的發展利益。」
  • 為什麼說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
    作者簡介 邱靜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最近向一些歐洲朋友介紹情況,當我講到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時,大家都笑了。他們認為,中國堪稱「超級大國」,卻「謙遜」地自稱為「發展中國家」,著實有些「幽默」。這些人絕非孤陋寡聞,他們久在世界上行走,足跡既包括歐美發達地區,也涵蓋亞非拉等欠發達地區,當然去過中國不少地方。中國給他們的印象是,無論東部的北京、上海,還是西部的重慶、西安等城市,建得比很多歐洲大城市更氣派,城市生活便利程度比發達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
  • 科學家建立我國迄今最長灌木年輪寬度年表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研究團隊建立了青藏高原納木錯區域537年(1479年至2015年)的灌木年輪寬度年表。這是我國迄今最長灌木年輪寬度年表,揭示了該區域春季氣候乾濕變化狀況,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發表。
  • 世界各國開展2010年輪人口普查的時間分布
    世界各國開展2010年輪人口普查的時間分布   聯合國於2007年2月發布了《人口和住房普查原則與建議》,建議世界上所有國家或地區都應該在2005-2014年之間,最好在2010年前後對所轄區域至少進行一次人口和住房情況的普查。
  • 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啟示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