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儲蓄大國,即使在儲蓄率年年下降的情況下,還是遠超世界其他各國。大家應該會發現,特別是老年人 ,他們都十分喜歡存錢,有錢也不捨得消息,想要攢著以備不時之需,或者給自己的下一代。
而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受到超前消費觀念的影響,都不怎麼存錢了,甚至是負債。各種金融消費產品層不出窮,年輕人的消費熱情在被商家刺激了之後會立即膨脹,許多人忍不住衝動消費造成了負債。
所以,穿得光鮮亮麗的年輕人可能手裡一分錢存款都沒有,甚至還欠債。但是那些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老人才是低調的「富豪」,因為在我國的社會環境中,大家對立遺囑的意識很弱,很多老人往往生前都不會立遺囑,導致在去世後,子女後代因為房產和存款的繼承問題上產生很大的矛盾。
在最新頒發的《民法典》當中,新增了兩種遺囑形式,分別是「視頻遺囑」和「列印遺囑」。這非常符合當下的時代環境,也方便了老人。那麼,如果老人在去世之後沒有立下遺囑,並且還留有銀行存款的話,家人應該如何取出呢?
首先就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知道密碼,如果知道的密碼的話,並且老人使用的是銀行卡,那麼到銀行直接取出就可以了。超過5萬金額的話,就要分多次去ATM機上取錢,去櫃檯取的話手續比較麻煩一般不建議。
如果是存摺的話,那麼即使你有密碼也沒有用,你必須要有一樣東西才能取出這筆錢,那就是公證書,這是具有特殊法律效力的司法證明書,法院判定去世老人和你是親屬關係,並且是繼承人你才能有資格拿到這個公證書。
對於銀行來說,為了保障儲戶的資金安全,他們只認準這個公證書,沒有這個公證書的話,就是你有密碼,拿出戶口本來向銀行證明你和去世老人的親屬關係都沒用,銀行有權利拒絕你取這筆錢。
另一種就是沒有密碼的情況,沒有密碼就要麻煩得多了。再者,如果你不知道去世老人在銀行留有存款的話,那麼銀行也不會通知你的,要是沒人去領取的話,可就白白便宜了銀行。
沒有密碼的話那更需要「公證書」,並且還要帶上本人的身份證,到銀行櫃檯去取錢,沒有這些文件的話,你到銀行是一分錢都取不到的。銀行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保護儲戶的權益,以免發生盜取的意外。不然的話,第一繼承人那麼多,誰來都能取的話,萬一出現差錯銀行可負不起這個責任。
為了避免此類麻煩,子女也應提醒老人,提前做好遺囑,現在遺囑形式那麼多,相對來說又比較方便,為了避免以後子女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煩,還是提前立好遺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