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是一個大家族粉墨登場的舞臺,在這個極為特殊的時代,真正的詮釋了用實力說話的道理。同時還有一個特別引人矚目的關鍵點,那就是當時不僅有帥氣多才的「男團」,而且還有美麗多金的「女團」。
談起民國,就不得不說赫赫有名的宋氏三姐妹,可以說在整個民國存續的時間內,這個足以撼動民國政權的家族,一直都把握著民國發展的命脈。
作為當之無愧的「民國第一家族」,無論是家族中的男人還是女人,一跺腳都會讓民國抖三抖。
宋氏家族可以說就是民國政府的天,他們掌握著政治、經濟命脈,正所謂家族的榮耀可以澤披後人,宋氏一門的男人和女人,簡直就是民國時期的傳奇人物。
但是大家知道嗎?有一部由金安平所著的《合肥四姐妹》,卻記錄了另外四位民國名媛。
這本書是根據現實所著,作者詳細描繪了四姐妹的家族,很多讀者看過之後都有一種新鮮感。
現實中的「合肥四姐妹」,她們的家族可以比肩宋氏三姐妹。個個漂亮氣質不凡,所嫁之人都是行業大亨,全活90多歲驚豔時光。
一、「民國第一家族」的大小姐們
民國是一個盛產的名媛的時代,在當時社會有很多豪紳巨賈,以及政要的子女都熱衷於各種酒會或舞會。很多花枝招展、才貌雙全的名媛,更是這些場合中的焦點。
可以說在拼爹的時代,這些名媛一個個都珠光寶氣、貴氣十足。當時被譽為民國四大名媛的:唐瑛、陸小曼、嚴仁美、黃蕙蘭,幾乎每一個都家境殷實、社會地位極高。
她們憑藉著家庭的蔭護,活躍在民國的各種社交場合。實際上這些人只不過是表面上的闊氣,真正闊氣的還要數宋氏三姐妹。
老大靄齡、老二慶齡、老三美齡,皆是當時數一數二的美人坯子。她們依靠家族勢力在當時社會中,都可以稱得上是呼風喚雨的人物。
宋靄齡嫁給了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在經濟領域可謂是無人能敵。而宋慶齡則嫁給了國父孫中山,在政治地位上可謂無人能夠撼動;而老三宋美齡則嫁給了蔣介石,成為了一個要地位有地位,要金錢有金錢的闊太太。
她們無論走到哪裡都前呼後擁,各大報社記者的閃光燈,幾乎只為她們三個而閃動。宋氏三姐妹的地位,以及社會影響力完全符合時代風韻。
在那個有槍、有錢就是爺的時代,背靠大樹才能好乘涼。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三姐妹都非常優秀,她們雖然依仗家族背景成為焦點人物,但是在各自的領域也都創出了一片天地。
但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卻是「合肥四姐妹」,這四個人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卻是實實在在的隱形富豪和才女。
那麼為什麼說她們比宋氏三姐妹還牛呢?這其中的原因恐怕大家都想知道,實際上她們確實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優勢。
二、貴族家的千金「合肥四姐妹」
《合肥四姐妹》小說一經問世之後,立即引來了很多讀者的注目。因為在這部小說中不僅描寫了,封建大家族中的因循守舊,而且還多以溫情的筆觸,開放式地將四姐妹的形象塑造的十分立體。這部以合肥張家四姐妹為藍本,而塑造的小說確有其人。
提及合肥張家雖然現代人不太熟悉,但是在民國時期的合肥,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戶封建大地主家庭,到底有多殷實呢?
書中介紹土地多到要用每年撒多少千擔種子來計算,生活在這個家庭中的四姐妹,很顯然都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可以說這四姐妹就是「四有」新人,因為她們有心、有力、有才、有錢。在這種前提下她們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這使得她們學識豐富、談吐優雅。後來在她們長大之後,都進入了學費高昂的私立大學。
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成年之後由於擁有不俗的談吐,以及足以超越其他女性的學識,讓她們都找到了非常完美的歸宿。
筆者認為這皆因四姐妹的性情與品質,尤其是張家在民國時期的影響力,讓合肥四姐妹聲名鵲起。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1.為愛痴狂的大姐張元和
張元和是合肥張氏家族的老大,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崑曲作曲家。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曲演員顧傳玠,由於二人情投意合遂結為夫妻。
可以說夫妻二人可謂琴瑟和鳴,但再著名的曲子也有終了的身後,在丈夫去世後她無不悲痛涕零。
哀莫大於心死的張元和,在丈夫死後登臺出演了《長生殿埋玉》,情到濃時不禁悲嘆:「我埋的不是楊玉環,而是顧傳玠這塊玉啊!」她於1972年移居美國,並於2003年病逝享年96歲。
2.體弱多病的二姐張允和
張家老二張允和自幼體弱多病,人們都稱她是民國林黛玉。但由於其性格開朗、活潑,所以稱為了一家人的開心果。
後來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真愛,這位美麗的名媛嫁給了語言學家周有光。夫妻二人相伴了七十八年,一直夫唱婦隨幸福一生。
3.沈從文的妻子張兆和
沈從文是民國時期極為著名的作家,一部《邊城》讓他足以文史留名。張兆和之所以會讓沈從文痴迷,皆因她聰明伶俐、端莊秀雅,作為四姐妹中最實誠的一個人,不僅找到了人生中最好的歸宿,而且夫妻二人如神仙眷侶一般情投意合。
4.可以比肩張愛玲的民國才女張充和
張充和是四姐妹中最才華橫溢的才女,可謂琴棋書畫詩酒茶樣樣精彩。創作詩詞、書法、繪畫、音律,可謂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最讓時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她曾以數學零分、國文滿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並成為了第一位北大女學生。
1948年11月張充和嫁給了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婚後二人沒有任何隔閡,並且共同將《書譜》、《續書譜》等,二人白頭偕老共同塑造了了最幸福的婚姻。
木心先生曾說:「名字是一種風格,也是宿命。張家四姊妹後來都走出了九如巷,在各自人生道路上漸行漸遠,為世人熟知,大姐張元和與四妹張充和更是漂洋過海,將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崑曲宣揚至海外。」
結 語
筆者認為民國時期的大家族,是一種根本羨慕不來的東西。因為但凡能夠在當時社會中,擁有地位、名望的大家族,幾乎都是歷經幾代人的努力。雖然也有後期髮際的家族,但是卻無法與老牌大家族相提並論。
宋氏三姐妹在當時社會中的影響力,時至今日依然很少有女性能超越,這既是時代的必然性也是自身的優越性所致。而合肥四姐妹雖然知之者甚少,但她們卻是悶聲發大財家族中的千金,從這一點來看也不會輸於宋氏三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