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你的壓力有多大?
這個問題是大多數人都會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面對著結婚,生子,落戶等一系列問題都與房產「綁定」在了一塊。如果不買房,雖然不至於「寸步難行」,但是,也是「困難重重」。
可是,想要買房,談何容易?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00年的時候,我國的平均房價不足2000元/平,而到了2020年,全國的平均房價已經即將突破萬元大關,在剛剛過去的8、9月份平均房價,更是已經突破了萬元大關,在這過去二十年間,我國的平均房價上漲了5倍左右,像是很多熱點城市,一二線核心城市,房價更是上漲了10-20倍左右,也就是說,只要是想買房,動輒就要花費上百萬,即便是在三四線城市買房,在經過了2015年-2018年這一波房價的上漲以後,三四線城市買房也需要大幾十萬,面對這樣的房價,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一筆「巨款」,壓力是非常大的。為此,買房,你的壓力有多大?那就要看看你的家庭經濟實力,可以承擔多大的壓力了。
當然了,壓力大,主要原因在於「兜裡沒錢」。相對於快速上漲的房價,人們的收入水平卻沒能跟上,即便是在深圳這樣的一線發達城市,月薪不足6000元的也有將近一半的人。這樣一來,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我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嗎?相信這也是很多人所關心的話題,答案是存在的,這不是什麼秘密,關於我國房地產存在「泡沫」的問題,很多專家,業內人士也都有過表態。但是,這個「泡沫」到底有多大?這個目前還沒有定論,暫時也無法統計,但是我們可以根據3個方面大致來了解一下。
一:居民購房的負債比例
面對「日益增高」的房價,貸款買房也就成為大多數購房人的首選,付個首付,剩下的從銀行貸款,然後,背上長達二三十年的房貸。
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上半年,我國的住房部門總債務餘額人民幣為58.9萬億元,居民負債率接近59%,這裡面住房負債有多少?根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房貸約合29.8萬億元,佔比超過53%。
住房貸款的比例越高,也就說明房地產泡沫越大。此外,如果再加上很多其他資金來源,比如網貸,小額貸,裝修貸等等一些資金也流入了房地產,泡沫也會隨之增加。
二:住房總量以及空置率
根據易居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商品房住宅已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此外,根據經濟學家任澤平的說法,我國的存量房產約合3.11億套,如果按照一套住房可供3人居住(3口之家),那麼,約3.11億套存量房,可供9.33億人居住,可是,我國的城鎮常住人口僅8.5億人左右,需要明確的是,我國還擁有大量的小產權房,根據統計,我國的小產權房的數量在很多城市都是與商品房的數量旗鼓相當,相差無幾的。
總體來看,我國的住房總量已經呈現「供大於求」的現象。
還有空置率。雖然,目前官方還沒有一份關於我國空置率的詳細數據調查報告,但是,根據2017年西南財大出具的一份關於《2017中國城鎮住房空置分析》中顯示,我國的平均空置率約21.4%,如果這個數據正確,那麼,我國的空置房已經超過約6000萬套,甚至更高。
三:房價收入比
何謂「房價收入比」?官方解釋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
舉例說明。某城市一套房子總價為200萬,假設某城市居民家庭月收入為12000元,年收入也就是14.4萬元,這樣的話,房價收入比為13.8年。
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2015年《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顯示,深圳為27.7,上海20.8,北京18.1,廈門16.6,福州14.7,太原12.2,天津11.7,杭州11.3,南京11.3,廣州11.1。
比如深圳,一個家庭不吃不喝不花錢需要27.7年,才可以買一套房。誰可以做到不吃不喝不花錢?要知道那是2015年的數據,如今5年過去了,這個數據也已經提高不少了,畢竟2015年-2018年還有一波房價上漲。
不過,近兩年樓市正在嚴厲調控樓市,尤其是今年的兩大政策,一是對資金流向的監管,二是「三道紅線」的設立,尤其是「三道紅線」的設立,目的就在於「降負債」「去槓桿」,這樣一來,房價走勢也越來越平穩,尤其是2019年以後,房價收入比也在慢慢降下來,很多房價「虛高」的城市,比如很多三四線城市,也在經歷著新一輪的「洗牌」。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收入也在提高。相信,隨著樓市調控的不斷收緊,房價回歸到常態化,合理化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時候,還有人抱有「僥倖心理」,認為房價還會進行「新一輪」增長,這樣的想法還有「依據」嗎?用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的話說:樓市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破滅」的準備。這樣直白的「表態」,樓市的「發展趨勢」似乎也明朗了很多。
關注我,了解更多樓市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