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金庸談武俠小說

2021-01-07 大道知行知行堂

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先生(1924—2018,本名查良鏞)在香港養和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4歲。香港散文大家董橋先生發文悼念金庸先生,他說:「金庸先生是當代中國文化界獨一無二的風雲人物,也許也是中國歷史上靠一支筆成功影響幾代人的稀有傳媒人物。在時局風湧雲起的時刻,他的政論始終抱持知識人的良知和傳媒人的天職,不亢不卑,字字入骨。其實,金庸坐在那裡不說一句話依然是金庸,不必任何光環的護持。」金庸先生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且還有他天上地下,無所不談的十八般「文」藝,讓我們重溫一九九四年查先生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並以此紀念金庸先生。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明報》創辦人查良鏞先生(著名小說作家金庸)在北京大學接受名譽教授榮銜,並作關於中國歷史之演講,繼而在十月二十七日又以武俠小說為題演講,受到北大學生熱烈歡迎。查良鏞先生首先闡述了中國武俠小說的歷史源流,並指出西方文學中同樣有武俠小說的傳統,他強調中國優秀文化藝術包括傳統小說形式應保存發展。

各位今天的熱烈歡迎,我很感動,這不是因為我有什麼學問,有什麼所長,而是因為大家喜歡我的小說。

先談一下武俠小說這個「俠」字的傳統。在《史記》中已講到俠的觀念。中國封建王朝對俠有限制,因為俠本身有很大反叛性,使用武力來違犯封建王朝的法律。《韓非子》中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就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表達了這個觀點。我以為俠的定義可以說是「奮不顧身,拔刀相助」這八個字,俠士主持正義,打抱不平。歷代政府對俠士都要鎮壓。漢武帝時很多大俠被殺,甚至滿門被殺光。封建統治者對不遵守法律、主持正義的人很痛恨。但一般平民對這種行為很佩服,所以中國文學傳統中歌頌俠客的詩篇文字很多,唐朝李白的詩歌中就有寫俠客的。

武俠小說的三個傳統

中國武俠故事大致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唐人傳奇。唐人傳奇主要有三種:一種講武俠,一種講愛情,另一種講神怪妖異。

另一個來源是宋人的話本。宋朝流行說書講故事,內容大致可分為六種,包括講歷史、佛教故事、神怪、愛情故事、公案(偵探故事),還有一種就是武俠故事,都很受歡迎。

總括來說,中國武俠小說有三個傳統:一、詩歌;二、唐人小說;三、宋人話本。唐朝讀書人考進士,事先要做些宣傳公關工作,希望考試官先有點好印象。枯燥的詩文不能引起興趣,於是往往寫了傳奇小說進呈考試官,文辭華麗,有詩有文,而故事性豐富。當時傳奇的作用大致在此,因此唐人傳奇是「雅」的文學。

宋人話本則是平民的,街頭巷尾說書的場合講的故事,有人記錄下來,是「俗」的文學。唐人傳奇是文人雅士的作品,文字很美,而宋人話本是平民作品,文字不考究,但故事講得生動活潑。

後來發展至明代四大小說,《三國演義》講歷史,《西遊記》講神怪,《金瓶梅》講社會人情(到清朝更發展為重視愛情的《紅樓夢》),《水滸傳》就是武俠故事了。這個傳統曾有中斷,魯迅先生講中國小說歷史時曾說:俠義小說到清代又興旺起來了,「接宋朝話本正統血脈」,平民文學歷七百年又興旺起來。

中國武俠小說歷史很長,在中國文學中有長期傳統。

中外武俠故事的異同

武俠故事也不是中國才有,在外國也有,當然表現方式不同。最早有武俠意味的是希臘的史詩,與我們的武俠小說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金庸先生接著講了一些西方文學中武俠故事的梗概,講到希臘史詩《伊裡亞特》中英雄阿喀琉斯拒絕出戰,好友被殺,為友復仇而與對方大英雄赫克託環城大戰;《奧德賽》中英雄尤裡賽斯漫遊後歸家,力殲滋擾他妻子的眾多敵人;講到英語中最早史詩《布奧華特》中主角協助丹麥國王而與毒龍母子海陸大戰的精彩描寫等等)。

東西方講故事手法都很緊湊,很好看,但結局就有很大不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悲劇收場,但中國寫這些故事,縱然家族有仇,最後男女青年戀愛結婚,家族仇怨化解。例如近代一部著名武俠小說《十二金錢鏢》就是這樣。中國的武俠故事主要以散文來講述,西方則用詩歌形式,如法國的《羅蘭之歌》。西方直到後期才用散文(金庸接著講到英國的《亞瑟王之死》,西班牙的《西特》,以及更後期的法國的大仲馬、梅裡美,英國的史各特、金斯萊、李登·布華、史蒂文孫等等)。

武俠故事是所有民族都有的,東西方文明傳統都有,不過因民族性不同,其主旨也不同。西方的騎士為統治者服務,對皇帝、教會和主人忠心。而中國的這一類作品,代表一種反叛的平民思想,跟當時的政府對抗。後來中國武俠小說也分支了,有一種為政府服務,也有一種是反抗政府的。但中國武俠小說基本思想都不是反對皇帝和政府的,例如《水滸傳》就反對貪官汙吏、反對為非作歹的官僚,而不是反對法律和反對政府的正統管治。中國人其實一般是尊重法律制度的。貪官汙吏、土豪惡霸欺壓良民,俠士認為連「王法都沒有了」,就要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中國傳統文化與小說創作

為什麼現在的武俠小說相當受歡迎,這裡很多同學老師都看武俠小說。很多年輕女讀者不見得對武打感興趣。有時在外國,有人介紹這位查先生是寫中國「功夫小說」的,我就不大喜歡。我這些小說主要不是講功夫的,而是有其他內容在內。不過外國人不太懂。中國人就會了解,打鬥不是武俠小說的根本重要部分,中國過去稱之為「俠義小說」。孟子所說的「義」,是指正當合理的行為。「俠義小說」的「義」,強調團結和諧的關係,這也是中國固有的道德觀念。

中國的傳統小說最近一段時期日漸式微,很少人用中國傳統古典方式寫小說,現在的小說大多數是歐化的形式。我曾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演講,其中一個主題就是,中國古典傳統小說至近代差不多沒有了。近代有些小說寫得很好,內容和表現方式都非常好,但實際與中國傳統小說不同。不是說西方形式不好,但我們至少也應保留一部分中國的傳統風格。我將來希望與北大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多發生些關係。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優秀的部分,不能由它就此消失。我們可以學習吸收外國好的東西,但不可以全部歐化(金庸接著講述中國當代的戲劇、繪畫、音樂、舞蹈、建築、雕塑中如何仍保持明顯的民族風格,而小說則與傳統形式有重大距離)。

我想,武俠小說比較能受人歡喜,不因為打鬥、情節曲折離奇,而主要是因為中國傳統形式。同時也表達了中國文化、中國社會、中國人的思想情感、人情風俗、道德與是非觀念。

我們在小說形式上是否可作探討,在歐化的小說形式作為目前的主流以外,另一個分支,除武俠小說外,也可以用傳統方式寫愛情故事、寫現實的故事。事實上過去有些創作也很成功,像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像老舍、沈從文、曹禺作品的文字和對話。像《新兒女英雄傳》。當代有些小說也有中國傳統形式和內容,都很受讀者歡迎。

我的小說翻譯成東方文字,如朝鮮文、馬來文、越南文或泰文都相當受歡迎,但翻成西方文字就不是很成功,因為西方人不易了解東方人的思想、情感、生活。在目前東西方兩個文化內容還不是可以完全調和之下,希望我們中國人繼承和發展自己的文化藝術傳統,同時也不排斥西方文化藝術中的優良部分。(眾熱烈鼓掌)

◎本文轉載自「中華書局1912」,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金庸寫完後,又寫了13年的武俠小說,他為什麼不能超越金庸?
    無論如何,你不能否認武俠小說是文學作品中獨特的一部分,他們承載著無數漂泊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的夢想。當時,以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已經走到了盡頭,然而我們依然會記住字裡行間的俠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一種作品在歲月中閃耀洗禮。
  • 金庸武俠小說特點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是新派武俠小說的始祖。
  • 金庸十大經典武俠小說
    眾所周知,金庸是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他所著作的武俠小說受到了大家都歡迎,還被改編為電視劇,收視率也是頗高。那麼,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你最喜歡哪一部呢?今天大家再重溫一下經典著作吧!金庸經典武俠小說1、《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小說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衝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 金庸武俠小說的魅力
    金庸武俠小說的魅力  □陶然[香港作家聯會會長]  少年時期在赤道的山城印尼萬隆生活,沒多少娛樂。或許是無聊才讀書吧,便漫無目的地閱讀小說,《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紅旗譜》,等等,似懂非懂。
  •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橫空出世!
    電子版全套兩張CD-ROM,收集金庸1955年以來創作的全部武俠小說作品。這是自金庸作品問世以來,首次經許可出版的金庸作品電子版。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採用通體印金的精美包裝,其包裝設計和製作都可稱為軟體包裝的上品,可作為廣大金庸愛好者的珍貴收藏。儘管金庸小說配以精美包裝,但卻為大眾價格。
  • 與金庸齊名的武俠小說宗師——古龍
    古龍英雄惜英雄 金庸與古龍上個世紀,一提起武俠小說,人們自然想起金庸和古龍很多人都喜歡拿古龍和金庸做對比,其實殊不知,金庸之於古龍,是亦師亦友,兩人共同撐起了新武俠小說的一片天。金庸年長古龍11歲,成名更早,其武俠小說廣為流傳時,古龍剛剛小有名氣。古龍一直很崇拜金庸,古龍初期的作品,借鑑了金庸很多寫法。而金庸也一直關注這個後起之秀。
  • 梁羽生: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大貢獻的是金庸
    吳陳比武的這一拳,打出了從上世紀50年代開風氣,直到80年代依然流風餘韻不絕的海外新派武俠小說的天下。晚年梁羽生回望自己的創作生涯,感慨萬千,當時認為寫武俠小說即使成功,也不是「正途」出身,想不到30年後,他成了武俠小說的辯護人,並因此成為新聞人物,命運真是會開玩笑:「往事並不如煙,要說是說不完的,能說多少就多少吧。這正是:舊夢依稀記不真,煙雲吹散尚留痕。」
  • 金庸武俠小說歷史朝代考
    金庸武俠小說歷史朝代考 2020-11-04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倪匡談《鹿鼎記》: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一
    而作此對聯者,正是才情浩淼的金庸先生本人。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但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這當中,《鹿鼎記》是一個頂點。金庸先生的好友倪匡也曾寫過一篇文章談《鹿鼎記》,談韋小寶、談康熙、談金庸。
  • 金庸與古龍誰的武俠小說成就最高?
    金庸當我們談論武俠小說時,有兩個人是繞不過去,那就是金庸和古龍,一個都作為新派武俠的代表,可以說是不分上下,但是有人卻總願意拿兩人出來比較,例如兩人誰才是武俠小說真正的代表;兩個人誰的武俠小說寫得更好那麼我們先來看一下,兩個人一個是香港人,一個是臺灣人,而且金庸也是比古龍更早寫武俠小說,他在自1955便開始寫小說,以《書劍恩仇錄》開始一直到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他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這些武俠小說在華人世界裡,可以說是影響深遠,相信大多的人都讀過他的這些武俠小說。
  •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六大淫賊
    田伯光,是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採花大盜,外號「萬裡獨行」。雲中鶴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四大惡人之一,輕功在小說中數一數二,極為好色。公孫止是在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的絕情穀穀主,外表仙風道骨,謙謙有禮;內心陰險薄倖、生性風流的偽君子。
  • 金庸封筆後,古龍又寫了13年武俠小說,為何他卻無法超越金庸?
    彼時以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這四大家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已走到湮滅時分,但我們還是會記住那些字裡行間的俠客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才使得一類作品歷經歲月洗禮,仍閃耀如初。若要推敲武俠小說的話,許多人難免會將金庸和古龍相比較,這兩個人的作品都可以視作是武俠小說中的精品,但論地位和影響力,古龍似乎一直都無法超越金庸。現在,我們就來談談,為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金庸要比古龍「更勝一籌」?
  • 【文泉薦書】《射鵰英雄傳》及金庸武俠小說
    金庸後來居上,超過了梁羽生的名氣,成為武俠泰鬥。金庸(1924—2018),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
  • 金庸武俠小說排名TOP14_金庸經典小說推薦排行榜
    一起回顧金庸武俠作品的歌曲,現在聽到也滿滿的童年回憶。緬懷!倪匡先生所著《我看金庸小說》。該書將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部武俠小說進行了大排名,標準是倪匡心目中的優劣程度。關於此排名,倪匡自己說,「只是對小說整體的意見,小說中的人物,分篇再詳細討論」。既然是「對小說整體的意見」,我們且看他是如何評價每一部作品的。
  • 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再版 武俠小說後繼無人堪憂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鍾華認為,新秀作家的水準明顯下降,才是近年武俠小說熱潮減退的最主要原因。他指出,由於金庸、梁羽生等的武俠小說創作成就已達巔峰,無論情節構思、創作技巧和寫作風格,後人都難以超越,最多只能是簡單地模仿。所以,在金、梁退出江湖後,武俠小說就一直陷入低谷。「因此,我們這些傳統武俠小說迷,可說是翹首企盼,把希望寄托在武俠劇身上。
  • 金庸武俠小說為什麼經久不衰?金庸將武和俠演繹到了極致
    儘管古龍的六十多部武俠小說作品質量參差不齊,但他仍以自己的獨門刀法為稱霸寶島,與梁羽生、金庸分庭抗禮,有的古龍迷甚至把古龍的成就排在金庸和梁羽生之上。 我們且不管金庸、古龍、梁羽生誰的武俠小說寫得更好,也不管三人誰的地位更高,我們只談談金庸,談談金庸的武俠小說到底有什麼價值,為什麼成為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 王朔談金庸武俠小說:看著跌份,而對方卻說和王朔不是一類人
    王朔寫作之餘,絕對是要對看不慣的現象表示看法,譬如他對八九十年代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武俠小說很不以為然,為此金庸也順勢「躺q」。金庸小說不被王朔認可王朔說,金庸的小說原來我是沒有看過,知道那是一個住在港寫武俠的浙江人。按照我傻傲傻傲的觀點,港臺作家的小說都是不入流的。
  • 古龍真的比金庸的武俠小說寫得更好?
    金庸我聽過這麼一種說法,有人居然會認為古龍比金庸更優秀,他寫的武俠小說比金庸的那些武俠小說要更好。我不知道那些人,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說法,儘管兩個人都同為武俠小說大師,但是從各個方面來說,那古龍都要比金庸差上一大截,更不要說是比金庸好了。說句不好聽的話,那古龍添為金庸的小弟那都還不夠格。可能我這樣說,一些古龍迷又要在這裡噴我了。其實還先不要忙著噴,古龍不如金庸,這是一個事實,他無論從哪個方面來比較,那都是不如金庸。
  •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輕功高手
    金庸武俠小說中對武功的描寫可謂五彩繽紛,蕭峰的掌法、令狐衝的劍法、石破天的內功等等異彩紛呈。而金庸武俠小說中對輕功的描寫也是十分豐富的,今天我們來說說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輕功高手。金庸武俠小說中還有哪些輕功高手呢?歡迎大家留言。
  • 可能是金庸,也可能是古龍,聊聊人生第一回看的武俠小說
    沒想到居然很是上癮,讀完後,再也看不進其他奇怪的武俠小說了。也有人我說看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梁羽生先生的《七劍下天山》。小學時在鄰居家聽過一段評書,說得非常精彩,聽得特別過癮,當時心想世上居然有這麼好聽的故事。之後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一直念念不忘,那時候剛開始看武俠小說,還不知道金庸、古龍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