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郝靜秋 通訊員 王樹 攝影 韋承金)10月16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百年校慶紀念大會暨校友論壇在田家炳音樂廳隆重舉行,來自全國給地的600餘位嘉賓、校友共聚一堂,共探南開經濟學科一流建設,共慶南開大學百年華誕。
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曹宇,深圳市委原常委、深圳警備區政委曹紹業,山東省原省長助理周齊,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深圳市委原副秘書長李羅力,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常務副所長常修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南開大學講席教授逄錦聚,南開大學終身校董、湧現科技總裁周海冰,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原主任田貴明,天津城建大學副校長王建廷,南開大學財富經濟研究院院長陳宗勝教授,南開大學原副校長、經濟學院教授佟家棟等出席大會。大會由經濟學院負責人主持。
楊慶山在大會致辭中表示,明天是南開大學的百年校慶日,熱烈歡迎各位校友回家。南開經濟學科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底蘊深厚,一直是南開大學重要的支柱學科之一。自學科創立以來,經過幾代南開經濟學人的艱苦奮鬥,逐步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經濟學人才培養基地、經濟學研究創新基地、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思想庫。當前,經濟學科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重點支持的7個學科之一,希望學院抓住發展機遇、乘勢而上,努力將經濟學科建設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搖籃、中國經濟學高水平理論研究的重鎮、服務社會和諮政建言的國家級經濟智庫,以及具有學術話語權的重要國際交流平臺。
經濟學院負責人帶領全場校友再次重溫了南開經濟學科的歷史瞬間。他說,創辦南開的初心在於「救國」,如今發展南開的基礎在於「愛國」,成就南開的重任則在於「治國」。這也是當代南開經濟人的歷史責任與使命。經濟學院今後將緊抓「雙一流」建設的發展機遇期,以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兩個重心,以理論經濟學為支撐,協同發展應用經濟學,以改革創新為持續動力,以協同整合內部資源為突破,在已有優勢的基礎上,大力提升國際化程度,增強標誌性成果,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努力把南開經濟學科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知名學科。
「南開百年歷史,經濟學科一直是南開的重要支柱學科,經濟學科興則南開興,經濟學科強則南開強。」逄錦聚作為教師代表,在發言中講述了南開經濟學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什麼是南開經濟學的優良傳統和南開經濟學人的精神?我想是:以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以允公允能立德樹人為根本;深厚的愛國、愛民情懷,寬廣的歷史、世界視野,嚴謹的務實、求是學風。南開一百年,前進的道路還會有荊棘、還會不平坦,南開經濟學科、南開經濟學人,一定會繼續弘揚百年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南開經濟學人的精神,知中國、服務中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力前進,做出優異貢獻。」
李羅力、常修澤、周海冰作為經濟學院校友代表也紛紛發言。他們回憶了在南開的求學時光,分享了學習母校老師的精神品格,並為母校百年華誕送上祝福。他們認為,智圓行方,是對南開經院走出去的莘莘學子最好的詮釋。回顧過去百年,一代代南開經濟學大師們鋪就了心繫國家、經邦濟世的南開道路,每一個南開經濟學人,都應以先賢前輩們為榜樣,要作「能動的人」,而不是「單向度的人」,繼續腳踏實地,將小我融入大我,將個人理想融入時代發展,為南開經濟學科的一流建設貢獻力量。
在校生代表、南開大學財政學系2018級博士研究生趙迪說,在諸多師長的教誨中,「公能」精神是南開人最核心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是南開人最獨特同時也是最驕傲的符號。作為新時代南開人我們將始終懷著「經邦濟世」的大志,堅守「智圓行方」的準則,知中國,而服務中國。
校友論壇上,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帶來了「中國經濟轉型與創新經濟發展」主旨演講。他說,當前我國經濟已邁入新常態,如何理解和面對新常態,這是我們最應該考慮的問題。過去四十年,中國成長為世界工業化大國,製造業總規模相當於美國和日本的合計。但我們的製造業主要依靠低素質勞動力和中低端技術,創新能力低,缺乏核心競爭力,導致產業升級速度慢。在全球範圍內,製造環節收益率明顯下降,而創新環節收益率迅速提高,這不斷提示我們,科學技術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根本,而競爭水平和強度影響著經濟增長的質量。在中國,北京、深圳和上海集聚了高等院校的科學研究與大量高科技企業的研發創新,二者融合,為中國城市的轉型做出表率與示範。希望中國以此為標杆,發展科學技術與創新經濟,實現中國經濟的轉型。
原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發展規劃司原司長徐林校友在「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預期和對策」的主旨演講中預測,綜合各方面情況,我國未來5至10年經濟潛在增長率為5%左右。如果要穩定中長期增長,可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個角度採取措施。在供給側方面,穩定勞動力供給,提高勞動力質量可以緩解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深度全方位對外開放,並在此基礎上強化國際化大都市發展,這為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需求側方面,我們應以改革而不是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為重點來穩定擴大需求,促進城市群和都市圈協調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並鼓勵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低碳經濟,這樣的創新性改革是我們發展與增長的動力。
本次校友論壇還設置了「中國建國70周年經濟發展回顧與展望」「第四次工業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兩個專題論壇。嘉賓們圍繞論壇主題方向,深入地闡釋見解、切磋觀點。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汲汲駸駸,月異日新,發煌我前途無垠……」全體參會人員齊唱南開大學校歌,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百年校慶紀念大會暨校友論壇圓滿落幕。
南開經濟學歷史悠久、久負盛名。1919年,南開大學成立之初設立文、理、商三科。1923年在文科下設立經濟學系,在商科下設立商學、銀行學和會計學三個系。以何廉、方顯廷、陳序經等為代表的第一代南開經濟學家確立了「經濟學中國化」的宗旨,產生了一大批聲望卓著的研究成果,特別是蜚聲海內外的「南開指數」,至今仍被國內外學者廣泛引用。1931年南開大學商科、經濟系和經濟研究所合併組成經濟學院,這是中國高等學府中設立的第一個經濟學院。從1935年開始,經濟研究所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前唯一一所招收經濟學研究生的高等學校。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數次調整,南開經濟學科被整合為經濟學系和經濟研究所兩個機構。改革開放後,南開大學經濟學科獲得重生與發展。在經過1994年和1997年兩次機構調整後,經濟學院基本上形成了目前門類齊全的學科布局和組織構架。2014年,以經濟學院為核心,由南開大學牽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國家認定,成為國內目前唯一一家經濟類協同創新中心,進一步鞏固了南開經濟學科在國內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