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的溪丘灣鄉,已經寒意襲人,身為鄉扶貧辦常務副主任的賈俊,依然忙碌在脫貧攻堅一線,查檔案、找問題、督整改,下田地、看產業、促項目,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
溪丘灣鄉底子薄、基礎差、自然條件較為惡劣,2014年全鄉綜合貧困發生率31.2%,貧困戶人均收入2736元,屬於典型的「老少邊窮」革命老區。自賈俊任扶貧辦常務副主任以來,在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強力推進「五個一批」「十大工程」,加強調度,深入走訪,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扶貧幹部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拿出攻堅者「闖」的魄力、「搶」的意識、「爭」的勁頭、「拼」的勇氣,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奏響了一曲戰貧困、奔小康的感人樂章。
在全鄉幹部職工和尖刀班的努力下,溪丘灣鄉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老百姓腰包鼓了、房子新了、出行方便了,貧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2019年全鄉迎接國務院脫貧攻堅考核,順利通過脫貧摘帽驗收,在全縣扶貧考核中,溪丘灣鄉在12個鄉鎮中位居第一。
脫貧攻堅路上的領跑者——打好組合拳,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攻堅戰
打好「責任拳」,擰緊緻富「增壓閥」,鼓足發展後勁。黃家包村多山地,土質較差,產業較為落後,群眾生活艱難。賈俊主動向鄉脫貧攻堅指揮部申請,駐片黃家包村。在多次實地走訪後發現,黃家包村石榴產業雖已形成一定的規模,但群眾管護不到位,石榴掛果不理想,成熟後口感較差。
為引導群眾加強管護,賈俊親自為群眾做示範,從起壟、栽種、施肥、剪枝等,為群眾講理論,講實操,確保群眾聽得懂、栽得好、管到位。同時,積極邀請農業服務中心、縣農業局技術人員到黃家包村召開管護培訓會,組織群眾到秭歸、四川進行考察,學習先進的種植經驗。經過三年的發展,黃家包村已發展石榴產業830多畝,為群眾脫貧增收、長久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邀請農業專家到黃家包村組織石榴產業管理培訓會)
打好「政策拳」,轉動扶持「驅動輪」確保穩定脫貧。
「賈主任為人直爽,工作有方法,責任感強,有擔當。」小龍村書記鄭克滿逮「直把話」。小龍村屬重點貧困村,山高路遠、溝壑縱橫,交通一直是制約發展的第一因素。該村堰塘坪3.5公裡的道路整修項目,因多種原因,多年來一直無法實施。2018年,賈俊多次到小龍村實地走訪,傾聽村民心聲,與「尖刀班」、村組幹部座談,了解實際情況。在全面了解情況後,及時向鄉脫貧攻堅指揮部報告,並向縣級主管部門申請了7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整修道路。
小龍村道路建設,傾注著賈俊的心血,爭取5萬元資金用於鋼索橋加固維修,方便群眾的出行;落實130萬元資金,用於沿渡溪13公裡道路改造升級;統籌37萬元,用於整修小龍村李家望屋場至沿渡溪8.3公裡道路……小龍村硬化道路25公裡,整修10公裡,產業路硬化到田間地頭。路通了,產業旺起來了,紅色旅遊發展起來了,小龍村貧困帽子摘掉了。
打好「監管拳」,織密效能「監督網」鞏固脫貧成果。
「對於賈主任,我們有『三害怕一理解』。」巴東縣政協委員會駐徐家灣村「尖刀班」班長宋發康說道。一是害怕安排部署工作,要求嚴,時間緊,「一點雨一點溼」不能馬虎;二是害怕被點名通報,賈主任通報問題點名到事,一針見血,不顧情面;三是害怕現場督辦檢查,對標對表脫貧指標,逐項、逐戶核查,對於發現的問題,現場交辦,限期整改,經常採取「回頭看」的形式,重點督辦各項問題整改情況。作為尖刀班班長,深知脫貧攻堅是一項政治任務,作為具體負責扶貧日常業務的牽頭人來說,任務重,壓力大,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措施,沒有一丁點兒怪罪,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在賈俊強力督辦、村「尖刀班」苦幹實幹下,徐家灣村77戶253名貧困戶全部脫貧,發展茶葉610畝,柑橘510畝,石榴150畝,實現戶戶有產業,家家可就業,同時陣地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改善。
「賈主任雖嚴厲,也有『和藹可親』的一面。」徐家灣村扶貧信息員唐麗感觸頗深。唐麗平時家務事繁多,又要照顧老人,還有孩子讀書,再加上電腦知識欠缺,賈俊經常耐心指導她的業務。因為上報扶貧信息不及時,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要求點名通報,賈俊私下打電話詢問,經核實她業務繁多、業務不熟練,但已經盡力了,就沒有在全鄉通報。
貧困群眾的貼心襖——不忘初心,用心用情架起連心橋
曾家嶺村一組貧困戶楊春年,年逾七旬,一家三口人,兒子患有精神疾病,老伴也體弱多病,住的房子是年久失修的瓦房,日子過得清苦,生活黯淡無光,看不到希望。
2018年,賈俊在曾家嶺村走訪了解到該戶的情況後,憂心忡忡,寢食難安。多次到楊春年家中,和村「尖刀班」一起想方設法解決困難,為楊春年一家落實了低保,將楊春年的兒子納入了特困供養對象,一家搬進了安置房,精準落實了各項惠民政策。現在楊春年一家,每月的轉移收入1700多元,兒子看病吃藥有了保障,「兩不愁三保障」基本解決,生活充滿了希望,感恩共產黨的政策好。
「賈主任為人和藹,對於我們這樣穿草鞋的群眾,真心幫扶,為老百姓辦好事、幹實事,是黨的好幹部。」每每提及賈俊,楊春年言語中充滿著感激。
(賈俊看望貧困戶楊春年,講解宣傳扶貧致策)
白羊坪村譚某兵一家,家住巴東縣城大坪社區,2020年2月份以前,生活波瀾不驚,安安穩穩。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了譚某兵一家人的生活,2020年2月7日,經檢查譚某兵被確診新冠肺炎。在得知譚某兵確診新冠肺炎的第一時間,賈俊與譚某兵一家取得聯繫,關注生活動態,了解存在的困難,針對困難落實幫扶。在疫情期間,賈俊多次請大坪社區工作人員為譚某兵一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資,積極為他們申請一類低保,落實了1萬元的慈善資助……解決生活後顧之憂。現在譚某兵一家,走出了疫情的陰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縣委書記單豔平檢查賈俊疫情防控工作)
朱芳,營盤村人,從廣東回鄉創業,成立了巴東縣海宇紫玉淮山專業合作社,現種植紫山藥200多畝,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100多戶貧困戶務工就業。回想起2018年剛開始創業時的艱辛和困難,朱芳說:「創業初期最缺乏的就是資金,感謝賈主任及時為我提供了扶貧小額貸款,讓我有了創業的資本和信心。」
(巴東縣海宇紫玉淮山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芳)
賈俊在了解到朱芳創業面臨的困境時,主動與朱芳對接,協調農商行平陽支行,根據朱芳發展產業的需求,多方溝通,成功的為朱芳發放了45萬元扶貧貸款,解決了朱芳燃眉之急。疫情期間,朱芳回報社會,免費為溪丘灣鄉農村福利院、衛生院等單位捐贈了價值3萬多元的鮮紫山藥和紫山藥麵條。
(賈俊與貧困戶共謀產業發展思路)
父母子女的愧疚人——為公情懷,虧欠家庭太多太多
三年來,賈俊一心撲在脫貧攻堅一線,絕大多數時間都奔波在忙碌的產業基地、項目工地上,虧欠家人太多。談起父母、妻子、兒女,一個堅強、粗獷的漢子,也忍不住落淚。
自從事扶貧工作以來,因為忙,賈俊已經連續3年沒有去看望建始鄉下年逾七旬的嶽父嶽母了。每當提起這個事,他都感到慚愧。
今年8月以來,大姑娘和老父親先後在武漢協和醫院住院做手術,前後時間長達一個多月,光醫藥費就花費了十多萬元。賈俊為順利完成全鄉脫貧攻堅普查、省級績效評價考核,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一線,沒有請過一天假去看望、照顧自己的姑娘、父親。在武漢的那段日子,全靠妻子一人跑上跑下忙裡忙外。高額的醫藥費,加上後續長期康復費用,經濟十分困難,他從來沒有找過政府訴苦。
「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感激他們對我的理解和支持,我會努力回報他們……」賈俊有些哽咽。
(賈俊幸福的一家人)
2020年脫貧攻堅,賈俊有自己的目標和思路:在工作靶向上再聚焦,緊盯未脫貧戶打好「殲滅戰」,緊盯脫貧監測戶打好「阻擊戰」,緊盯邊緣易致貧戶打好「防衛戰」,緊盯老少病殘孤等困難群體打好「兜底戰」。
當下,進入脫貧攻堅收官之戰,賈俊和全鄉242名「尖刀班」成員一道,繼續保持「快馬加鞭未下鞍」的狀態、「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姿態,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確保全鄉4990戶16016名貧困戶與全國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在我心中,脫貧攻堅重如山,既然選擇了這個崗位,就只能風雨兼程,闊步前行!」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賈俊無怨無悔……
作者:湖北省巴東縣溪丘灣鄉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田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