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南寧,我想「樓都」肯定是最貼切的,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村落」,發展到了現在的龐大規模,歷經坎坷,期間設立了許多經濟開發區,有的帶動了區域內的發展,如鳳嶺等地,也有的「高開低走」未能達到眾人的預期,如仙葫區。要是將南寧發展史看作一部電影的話,別墅成群的仙葫區肯定不是「男一號」,配角也算不上,最多算是一個介於「反派」和「路人甲」之間的小角色。
仙葫開發區是邕寧縣政府在1994年成立的,2001年自治區政府批准其為自治區級別的開發區,列為南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園區之一,一時間風頭無兩,大學城、房地產紛紛入駐,先有濱江別墅區,後有半島別墅區、海茵國際花城、碧麗山莊等樓盤,據估計,光是開發商就有十多個,別墅更是成群,又被稱為南寧最早的「富人區」,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2005年邕寧撤縣改區,其下轄的仙葫劃到青秀區的管轄範圍內,在原來的計劃裡,本打算讓它成為青秀區的商貿中心,為此政府在這裡規劃了不少大工程,按照常理來說,擁有這麼大的投入,現在的仙葫應該成為青秀區甚至南寧經濟中最重要的版圖之一,但即使在當時如此多的政策加持之下,仙葫也並沒有騰飛,反倒成了後起之秀鳳嶺的「墊腳石」,漸漸的成為了青秀區被人「遺忘的角落」。
最開始,仙葫開發區委會以售地,業主自建的形式對仙葫別墅區進行開發,區委會負責對小區的統一規劃,以及配套設施、管理等工作。然而業主的設計水準又怎能比得上專業的地產開發呢?更別說是昂貴的別墅了,如果蓋個屋頂,立個支柱就是別墅的話,怎麼說也是好幾百萬的房子,誰會來買單呢?多年過去了,業主認為小區的基礎設施並沒有達到預期,於是許多業主選擇放棄,一度出現爛尾、空置、入住率低等情況,曾經的「富人別墅區」,也就漸漸成為了笑談。
在早期的南寧地鐵一號線規劃中,該路線是經過仙葫的,但不料中途被「截胡」,一號線拐了個彎到東站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漸漸的,仙葫開始走向了衰落,在它的周邊板塊,一個是高大上的富人區風嶺南,一個是新興發展的新區龍崗,與仙葫鄉鎮的形象有著明顯的對比,而仙葫區除了三岸這個得天獨厚的板塊之外,其他地方幾乎停滯不前,更扎心的是,就連三岸的樓盤開發商都已經改了前綴,如今叫鳳嶺南 三岸,仙葫實在是太慘了。
有網友調侃道,仙葫畢竟不是「親兒子」,到底是不是這麼回事兒咱也不清楚,雖然命中缺「鐵」是硬傷,但政府並沒有放棄仙葫區的建設,別墅區部分被荒廢的「爛尾樓」也重新開始動工,附近的休閒設施也在逐步完善中,雖然沒有像萬象航洋城商圈的高檔,但也是應有盡有。或者仙葫的不溫不火,更像是在蓄力,等著某一天可以真正的「騰飛」,只是不知道還要等多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