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回2014年9月,此時正逢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一切就緒準備開幕,樂團也即將迎來135周歲的生日,這場開幕音樂會由音樂總監餘隆領銜,邀請了郎朗、文格洛夫、康姆羅西、陳其鋼等多位樂壇大牌捧場。
今晚給大家推送的就是2014年9月6日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開廳的第一場正式音樂會,由余隆指揮,郎朗擔任鋼琴獨奏,演繹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推薦使用音響設備或耳機播放
周末線上音樂會
彼得·伊利奇·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23
I. 非常莊嚴而不太快的快板—精神飽滿的快板
II. 純樸的小行板—最急板
III. 火熱的快板
指揮:餘隆
鋼琴:郎朗
上海交響樂團
演出錄音時間:2014年9月6日
節目單
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出生於今屬俄羅斯烏德穆爾特共和國的沃特金斯克鎮,1893年11月6日逝於聖彼得堡。
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23號
柴科夫斯基此曲作於1874至1875年。當時,他處在創作高峰;第三和第四交響曲、《天鵝湖》、《洛可可主題變奏曲》都出自這個時期。《第一鋼琴協奏曲》現已是最著名的鋼琴協奏曲之一,在創作之初卻因為不符常規而受到嚴重打擊。柴科夫斯基本來想把它題獻給著名鋼琴家、他所任職的莫斯科音樂學院的院長尼古拉·魯賓斯坦並請他首演,但魯賓斯坦聽完全曲,認為它不可演奏、毫無價值。敏感脆弱的柴科夫斯基這回有了足夠的自信,將作品原封不動地出版,並轉而題獻給德國鋼琴家、指揮家漢斯·馮·彪羅,由他在美國首演,獲得空前成功。後來,在自己所有的鋼琴作品中,柴科夫斯基最喜愛這部,經常把它放在巡演曲目裡。魯賓斯坦後來也逐漸意識到作品美感所在,在1881年去世前多次演出。
這部作品最出名的是全曲的引子部分,即一開始的旋律。這條旋律氣勢恢宏,充盈著幸福感,在鋼琴的大和弦步伐下橫掃一切。其來源卻是柴科夫斯基在烏克蘭基輔附近聽到的一個流浪藝人。這個引子同樣也是全曲乍聽之下最不符常規之處:明明寫著降b小調,為何從其關係大調降D大調開始?這麼好聽的旋律,在長達半個多小時的音樂中竟然只出現了這麼一次,其他的音樂好像都和它沒有關係;而古典協奏曲中,引子總是包含了全曲最主要的素材的。音樂學家弗朗西斯·梅斯研究認為,柴科夫斯基實際上是把幾個主題以極巧妙的方式「藏」進了引子旋律,因此引子除了顯得張揚以外,並無出格之處。
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是活潑短小、跳躍性的,它來自一首烏克蘭民歌。充分發展之後,木管和鋼琴奏出副部第一主題,隨後弦樂弱音奏出副部第二主題,二者均性格柔弱、舒緩,帶著企求。鋼琴不斷地重複它們共同的元素,並帶領樂隊發展起來。高潮之後,呈示部結束在副部第二主題。展開部利用的主要是主部主題,柴科夫斯基通過模進、和聲和轉調迅速推進音樂到達一輪一輪的高潮。再現部和華彩表現的主要是副部第一主題。之後音樂輝煌地結束。第二樂章樸素而溫暖,鋼琴和樂隊像兩個孩子一樣互相愛撫。中段「急板」突然進入調皮的嬉戲。慢樂章裡這樣的強烈對比,也是柴科夫斯基的獨創。「急板」的旋律來自一首法國歌曲《盡情歌舞歡笑》,柴科夫斯基和幾個好朋友當時經常唱著玩。第三樂章「火熱的快板」是一首標準的迴旋曲。它的主題是一首烏克蘭民歌《前進吧,伊萬》。樂章總體氛圍非常熱情,一鼓作氣,直衝到底。這部作品,如梅斯所說,柴科夫斯基在選擇民歌素材的同時就考慮了大型曲式的布置。另外,曲風豪放而不乏細膩的抒情,既遵循古典協奏曲體例又有恰到好處的革新,是一部才華橫溢的力作。
曲目介紹撰稿:楊寧
鋼琴郎朗
如果有一個詞來形容郎朗和他的音樂家身份、其個人及其世界觀,相信任何一個與他接觸過的人都會認為是「啟迪」二字。這個詞如同一個音樂動機,在他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中迴響。郎朗用他坦誠直率、充滿激情的演奏激勵無數觀眾,無論是在私人的獨奏會上,還是在最為豪華的舞臺上,例如他與金屬樂隊在第56屆葛萊美獎的合作演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世界各地約40億人觀看了他的演奏;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行的倫敦逍遙音樂節閉幕音樂會;在李斯特200周年誕辰音樂會上與迪圖瓦指揮的費城愛樂樂團合作,這場音樂會在美國的超過300家電影院和歐洲的200家劇院進行了實況轉播(是第一次由獨奏音樂家舉行的古典音樂劇院轉播)。他除了與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典樂大師們建立了持久的友誼,如指揮家丹尼爾·巴倫博伊姆、古斯塔沃·杜達梅爾和西蒙·拉特,也和古典音樂界外的藝術家們,如電子樂舞者「機械哥」斯科特、低音歌者之王胡裡奧·伊格萊西亞斯和爵士樂巨人赫比·漢考克等保持深厚友誼。郎朗同時也與古典樂唱片公司保持密切聯繫,為向大眾推廣古典樂邁出重要一步:他與索尼公司合作,將普羅科菲耶夫《第七鋼琴奏鳴曲》帶到了銷量數百萬的電腦遊戲GT賽車系列的原聲音樂中。此外,他還在東西方聽眾之間搭起了音樂溝通的橋梁。
但郎朗從未忘記最初啟迪了他,並將繼續給他帶來啟迪的偉大作曲家們——如李斯特、蕭邦等等,郎朗現在演奏他們的作品給更多人帶來快樂。甚至在著名的卡通《貓和老鼠》中的「貓兒協奏曲」都向童年時期的郎朗介紹了李斯特——他現在仍擁有這種在發現音樂時孩童一般的快樂,並藉助他在聯合國的工作和其名下的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致力於他的「第二職業」,將音樂帶到世界各地的孩子們的生活中去。在啟迪別人的同時,郎朗自身也在受到啟迪。這或許正是他被《紐約客》雜誌稱為「世界鋼琴大使」的品質。
孩提時代,從中國瀋陽來到大城市,並贏得全國最好的音樂教授的注意是需要特殊努力的。接下來離開祖國,到世界聞名的美國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求學。郎朗小小年紀就實現了上述的這一切——他3歲時開始彈鋼琴,贏得了瀋陽鋼琴大賽,5歲時開了第一次公開個人演奏會,9歲時進入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贏得了柴科夫斯基青年音樂家大賽,並在13歲時在北京音樂廳演奏了完整的蕭邦練習曲。他遠赴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加裡·格拉夫曼,當他的機會到來時,他早已有所準備。17歲時,他被要求為著名的演奏家安德烈·瓦茨做一次極其偶然的替補演出——在「世紀音樂會」上演奏,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柴科夫斯基鋼琴協奏曲。這讓他成為了雜誌記者口中的「一夜成名者」,並很快收穫了在世界一流音樂廳中演奏的機會。
在今天看來,郎朗的經歷讀起來就像是一本暢銷書(實際上,他的傳記《千裡之行:我的故事》已由蘭登書屋用11種語言出版,並受到了廣泛好評;作為他對於兒童教育承諾的一部分,他還專門為琴童們出版了一本《我是郎朗》)。他被《紐約時報》稱為「音樂世界裡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在世界上每一個主要城市舉辦過門票售罄的音樂會,還是首位與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和紐約愛樂樂團合作的中國鋼琴家。
郎朗獲得的獎項有:世界經濟論壇選出的250個全球青年領袖之一,並在達沃斯獲得了2010年的水晶獎。2011年5月,郎朗榮獲威爾斯王子在皇家音樂學院頒發的榮譽音樂博士學位,並在2012年5月在曼哈頓音樂學院接受了他的第二個榮譽博士學位。2011年11月,他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的最高獎。最近,他還獲得了德國最高的平民榮譽,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榮譽勳章,以表彰他對於音樂的卓越貢獻。2013年1月,他獲得了由法國文化部長頒發的藝術與文學勳章。
他是世界上最多產以及知名度最高的錄音藝術家之一。由他獨奏、亞歷山大·德普拉作曲的電影《面紗》配樂而獲得了金球獎。他還錄製了譚盾作曲的《夜宴》和《我與夢露的一周》的原聲配樂。他的所有唱片都進入了世界上的許多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排行榜。他與巴黎管弦樂團和艾申巴赫指揮合作的貝多芬第一和第四鋼琴協奏曲,初次登上了《公告牌》雜誌古典唱片銷量排行榜的首位。郎朗還出現在了目前古典音樂家在《公告牌》雜誌的新藝術家榜單上的最高位置。2007年,他獲得了葛萊美獎提名,成為第一位提名最佳器樂獨奏家的中國藝術家。他最近為轟動日本的電影《交響情人夢》錄製了原聲音樂,為「蕭邦計劃」(紀念蕭邦200年誕辰的最大項目)錄製了24首練習曲,與多明戈錄製了《五月之夜》,並與史上最成功的電子遊戲GT賽車錄製了開場音樂。
2010年2月,郎朗作為專屬錄音藝術家加入了索尼音樂娛樂公司。他和索尼合作的首張唱片是2010年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奏會的實況錄像(包括一段3D拍攝的片段)。他的下一張CD「李斯特:我的鋼琴英雄」和DVD「現在李斯特」,是為慶祝這位大作曲家的200周年誕辰而發行的。2012年他還發行了「蕭邦專輯」。他最新發行的唱片是與西蒙·拉特爵士以及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兩首20世紀鋼琴協奏曲傑作,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三協奏曲》和巴託克《第二協奏曲》。
明日預告
周末線上音樂會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指揮:餘隆
小提琴:朱利安·拉赫林
演出錄音時間:2015年3月14日
推送時間:2020年4月12日
在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