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陳三五娘策劃:望吾鄉 三哥故裡史跡多(圖)

2020-11-21 閩南網

  徵集令

  今天我們帶著您逛了逛陳三故裡,您有什麼故事要和我們分享呢?快來響應徵集令,加入「藝」「述」小分隊,有驚喜哦!

  □文藝實物

  「陳三五娘民間文學館」,需要徵集館藏。相關的實物資料,如手抄歌本、石木雕刻、陶瓷藝術品、書畫作品、碟片、磁帶、攝影作品等,都可以參與應徵海選。歡迎您分享故事,有價值的實物資料藏家有意願捐贈,可適當予以藏家貼補。

  □講古比賽

  由海都報、閩南網、洛江區文體旅遊新聞出版局、洛江區文化館、威遠樓文物保管所共同主辦「陳三五娘」講古比賽。有意者請撥打閩南網熱線0595-22561580、洛江區文體旅新局電話0595-22631056,進行電話報名。

  參賽榮譽:最佳講古人可優先申報洛江區一級的傳承人;可獲5000元獎金、最佳講古人榮譽證書;有機會參與潮州陳三五娘文化交流活動。優秀講古人可獲1000元獎金、優秀講古人榮譽證書;有機會參與潮州陳三五娘文化交流活動;紀念獎可獲300元獎金、講古紀念獎榮譽證書等。

  □論文徵稿

  「陳三五娘傳說」

  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化廳、泉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將於2015年11月在泉州舉行,其間將在洛江區舉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陳三五娘傳說」學術研討會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挖掘和提升「陳三五娘傳說」的歷史文化價值,弘揚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打造陳三五娘文化品牌。現向省內外各界廣泛徵集陳三五娘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具體事項如下:

  一.論文參考議題

  1.陳三五娘傳說的歷史淵源研究;

  2.陳三五娘傳說的流播方式及分布區域等研究;

  3.陳三五娘傳說的重要價值研究;

  4.陳三五娘傳說的傳承與保護研究;

  5.陳三五娘傳說藝術形式的演化研究;

  6.陳三五娘傳說與閩南文化的研究;

  7.有關陳三五娘傳說的其他學術性研究。

  二.截稿時間

  2015年9月30日止。

  三.徵稿要求

  1.每篇論文字數在10000字以內(含注釋);使用規範、標準的現行漢字,一律以Word文檔發送至

  郵箱:125815309@qq.com

  聯繫人:彭新國、周劍寶

  電話:0595-22631056

  13505920357、13505936917

  傳真:0595-22631062

  通訊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萬榮街97號(區政府大院前樓522室)

  郵政編碼:362011

  報送論文時請在文章末尾註明作者姓名、職務、工作單位、通訊地址、聯繫電話、手機傳真及電子郵箱等。

  2.論文的徵集採取定向約稿和公開徵稿兩種方式進行徵集。

  3.所有文稿將全部歸檔,限於人力不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四.論文評選

  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來稿進行評審並公布入選情況,對入選論文予以一定的稿酬,並邀請部分入選論文作者赴泉州市洛江區參加研討會、現場考察。

  五.論文出版

  研討會後主辦單位將匯總相關研究成果,正式出版《陳三五娘傳說研究文集》,特邀論文及部分入選論文將收入文集,但不再重複支付稿酬。(海都記者 吳月芳 謝明飛 文/圖)

相關焦點

  • 陳三五娘故事 陳三五娘民間傳說及歌謠
    陳三五娘的故事在明代中葉衍戲文搬上舞臺之後,明清以來一直在舞臺生根立足,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傳統劇目。幾百年來,民間對陳三五娘這對青年男女的戀愛故事,又賦予許多傳說,至今在潮汕和閩南一帶,尚有傳說的遺蹟。  [五娘井] 今潮州市楓溪區花園鄉,據說就是明代黃九郎的蔚園,稱為花園。
  • 遇見陳三五娘 期待你來分享「藝」與「述」(圖)
    正如代代相傳的陳三五娘傳說。6月13日將迎來我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也是頗具閩南文化風情的「陳三五娘傳說」入選國家非遺後的第一個文化遺產日。  今天泉州市洛江區「陳三五娘傳說」系列活動將舉行啟動儀式。海都報與閩南網今起推出「遇見陳三五娘」系列策劃,期待你聯繫海都熱線通95060、閩南網熱線0595-22561580,分享「藝」與「述」。
  • 北畔出有英臺共山伯,南畔出有陳三五娘
    陳三五娘的故事在明代中葉衍戲文搬上舞臺之後,明清以來一直在舞臺生根立足,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傳統劇目。幾百年來,民間對陳三五娘這對青年男女的戀愛故事,又賦予許多傳說,至今在潮汕和閩南一帶,尚有傳說的遺蹟。
  • 「皇明欽賜祭葬」石刻 「陳三五娘」新發現?
    「皇明欽賜祭葬」石刻 「陳三五娘」新發現?,有關文物保護專家認為「意義非凡」;河市鎮梧宅村是陳三故裡,至今仍有陳氏族裔居住;當地多處實景與傳說交相輝映,一再吸引關注□本報記者 吳拏雲 陳小陽 通訊員 陳繼川 文/圖閩粵交界處流傳一首民謠:「東畔出有許孟姜,西畔出有蘇六娘,北畔出有英臺共山伯,南畔出有陳三和五娘。」
  • 陳三五娘故事 清源山下有座「陳三橋」
    當地村民告訴陳國水,上村是個小村子,只有百來號人;石碑是五年前由鄉人所立的,聽老一輩人說,陳三和五娘當年從潮州出奔,回洛江區河市鎮梧宅村老家,曾經路過這座古橋。當時陳三就是沿著這條古官道跟著哥哥陳運使到廣東,陳三和五娘回泉州時也是走這條小道。「陳三橋」連接著泉州市區和朋山嶺,與陳三故裡梧宅村相鄰,恰好是陳三和五娘回梧宅村老家的必經之路。
  • 閩粵兩省爭申遺「陳三五娘傳說」 專家考證(圖)
    「陳三五娘傳說」在我省潮汕地區廣泛流傳數百年,婦孺皆知,至今不衰。以其為藍本創作的潮劇經典名作《陳三五娘》,被認為可與湯顯祖《牡丹亭》並論。  早在上個世紀,研究「陳三五娘文化現象」的權威人士、我國著名俗文學家薛汕便於《陳三五娘之箋》一書中寫到:「這個故事發生在潮州」。
  • 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是一個廣泛流傳於粵東(今潮州、汕頭、揭陽、汕尾)及閩南的美麗傳說,始於歷史故事,後來演化為戲曲,戲曲故事又使民間傳說更富有傳奇色彩。歷史上的陳三是福建泉州河市人,五娘是潮州府城(今湘橋區)人。傳說中的陳三五娘最後回到泉州,在陳三的家鄉河市一帶,還流傳著與陳三五娘有關的風物和故事。
  • 閩南網與大華網聯手徵集「陳三五娘」傳說實物
    民間傳說「陳三五娘」在閩南、潮汕、港澳臺及東南亞等地,代代流傳。由閩南網策劃的「民間尋寶——陳三五娘傳說實物徵集」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以此為媒,閩南網將與汕頭大華網聯手徵集相關的傳說實物。  「陳三五娘」是中國明代的傳奇作品,講述陳三(泉州人)和五娘(潮州人)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在泉州,「陳三五娘」的故事家喻戶曉。
  • 交響南音《陳三五娘》今晚奏響 首次與觀眾見面
    交響南音《陳三五娘》今晚奏響 首次與觀眾見面 qz.fjsen.com 2013-12-31 09:45  吳月芳 謝明飛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泉州交響樂團昨正式彩排新年音樂會東南網12月31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吳月芳 謝明飛 文/圖)
  • 陳三五娘傳說(一)
    原來陳三告別兄嫂,趕回潮州,正在四處尋覓五娘芳蹤,五娘又驚喜又激動,益春又在邊後鼓勵,親手摘下窗前的一對並蒂荔枝,將隨身帶的手帕包好,投給陳三,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陳三撿到手帕荔枝,抬頭驚鴻一瞥,看見競是朝思暮想的五娘送給伊定情信物,正是喜從天降,為了接近五娘,陳三喬裝改扮為磨鏡師傅,到黃家磨鏡,故意打破寶鏡,甘願為奴三年,以作賠償。  陳三的到來,使五娘心亂如麻,既甜蜜又痛苦。
  • 陳三五娘是否真有其人
    陳三感此溫情,化裝成磨鏡工匠,設法往黃府磨鏡,故意打破寶鏡,就賣身在黃府為奴,以賠償鏡價,藉機希望和五娘接近。事得五娘貼身婢女洪益春的拉線,幾經曲折,最後三人私奔,結了姻緣。這是戲文的概略。此劇原名《荔枝記》或《荔鏡記》,《陳三五娘》是民間的叫法。
  • 泉州梨園戲《陳三五娘》傳說入圍國家非遺(圖)
    梨園戲《陳三五娘》中五娘臨鏡梳妝(資料圖)  閩南網7月24日訊 泉州書生陳三,為追求自由的愛情,甘心為奴三年;而潮州黃五娘,也決意與封建禮制決裂,與心愛的人遠走他鄉……陳三五娘傳說,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 五娘娘家來客 探訪陳三故地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訊 百名《陳三五娘》劇迷,從五娘故鄉廣東潮州殺到泉州,探訪陳三故裡。昨天,本報聯合泉州廣播電臺,帶領戲迷重走了一次五娘與陳三的私奔路。  車剛在洛陽陳壩村停下,劇迷們就迫不及待地跑下車,一探傳說中的陳三故地。
  • 百年歌仔戲冊說唱陳三五娘 折射閩臺文化交融
    抄出此歌恰無通,望恁朋友代我添。」「這本是講述陳三五娘故事的『歌仔冊』。」張主示說,自己是文史愛好者,不久前從一名本地人手中收集到這本冊子。根據手寫者的記錄,這本「歌仔冊」抄就於清末至民國初期,至今已有近百年。
  • 推廣陳三五娘傳說,是他退休後的新事業!
    原來是陳三五娘傳說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黃九成開講啦,他每年都會走進學校,以講古的形式,演繹「陳三五娘傳說」,讓學生了解家鄉文化。鑽研「陳三五娘」15年 項目入選國家非遺黃老是洛江羅溪三村村人,雖然已76歲高齡,但仍精神矍鑠,談起「陳三五娘傳說」更是滔滔不絕、容光煥發。生在南音之鄉泉州,對於南音,對於南音裡的故事,他自幼耳濡目染,受益匪淺。
  • 泉州南音創《邂逅·絲韻》 演繹陳三五娘相關名曲
    閩南網11月30日訊 「陳三五娘傳說」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又多了一種表達方式。昨晚,作為泉州市第三十二屆戲劇會演的參賽節目之一,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推出《邂逅·絲韻》專場。通過對傳統南音曲目的篩選,使陳三五娘傳說相關的南音片段演繹為一場故事性、綜合性的藝術表演。  經過短時間創排,昨晚《邂逅·絲韻》呈現在第三十二屆戲劇會演的舞臺上。
  • 新生代演繹全本《陳三五娘》(組圖)
    早報記者 張素萍 王柏峰 文/圖  昨晚7時30分,梨園戲標誌性劇目《陳三五娘》在一群年輕演員的傾情演繹下以全本形式演出示人,這是時隔10多年後全本《陳三五娘》的首演,也是新一代演員挑戰上世紀60年代版本的首演。
  • 電影《陳三五娘》演員今安在?
    在《陳三五娘》一劇中飾演「五娘」,榮獲華東戲曲匯演一等演員獎,並於1957年拍攝彩色戲曲藝術片。  代表作:梨園戲傳統劇目《陳三五娘》中飾「五娘」、《呂蒙正》中飾「劉月娥」  電影版《陳三五娘》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五娘,在那一代人心中,五娘就是多情女的化身。難怪著名劇作家田漢,看了梨園戲《陳三五娘》後即興賦詩道:「爭說多情黃五娘,璇秋烏水各芬芳。」
  • 搜珍數十年為陳三五娘建檔案(組圖)
    幾百年來在閩粵兩地廣為傳唱的傳統戲曲劇目《陳三五娘》,至今仍擁有大批鐵桿粉絲。這不,近百位潮州戲迷們最近還專程去了趟「姑爺」陳三的故裡洛江區梧宅村,細細參觀了一番。
  • 亞藝節期間 洛江舉辦「陳三五娘學術研討會」
    亞藝節期間,兩岸學者相聚泉州,共同研討「陳三五娘」  來自中國社科院、臺北藝術大學、武漢大學、華僑大學的多位專家,圍繞「陳三五娘」傳說的歷史淵源、藝術演化、傳承保護  接下來三場學術報告,幾十位專家學者還圍繞「陳三五娘」主題,在戲曲作品的探討、故事傳播研究、語言研究、「陳三五娘」故事與潮汕、閩南文化、史料整理與研究等多個層面進行了深入、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