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在後秦的時代下發出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不僅是因為害怕「違期被斬」的結局,還有其心中對王侯將相的權力的渴望。
歷史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可是我們卻不能忽略那些已經成為過去式的事情,因為這些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從那個時代中,我們也能夠找到一些現在社會的影子。同時,那個時代的人文依舊對身處現代的我們有著教育意義。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博大精深,有一些知識我希望分享出去。這段今天小編就在這和大家說一下古代王侯將相這個身份的事。
古時人為何對「封侯」這件事異常執著?我們從許多詩人、詞人的詩句中可以發現,即便是讀書人,也依舊念念不忘沙場殺敵,報國保家。陸遊在《訴衷情》中有這麼兩句詞:「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這兩句詞句不僅僅表現了詞人期望戰場殺敵,保衛國家,擊退敵人的願望,還有著渴望建功立業,封侯做將的願望。儘管詞人是為報國保家才「萬裡尋覓封侯」,可是其中也不免有著對「封侯」的渴望。「封侯」也有著絕對的吸引力才會讓這麼多讀書人趨之若鶩。在古代「封侯封爵」轉換為現在的職位,也依舊會讓大多數人無比渴望。
說起侯爵,自中國周朝時期也就是先秦時期就已經有封侯爵的形式了,也就是大家了解的分封制。所以「封侯」開始的時間是很早的,比「皇帝」這個稱號要更早。後來到了漢朝,劉邦為了防止那些分封的異姓王威脅自身統治,就開始廢除分封異姓王。「侯爵」也就成為了非皇室成員所能觸及到的最高的職位。而在漢朝,最高的侯位是萬戶侯」,能成為萬戶侯的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其中我們所了解的名將:霍去病,衛青等就被封為萬戶侯。後世也有萬戶侯的稱謂,不過都只是用來泛指高官貴爵。除了萬戶侯還有千戶侯、百戶侯的稱號等等。而侯爵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在自己的封地上收取賦稅。這些賦稅比俸祿要高得多得多,因為賦稅所得完全由自己掌握。而且很多侯爵是可以世襲罔替的,子子孫孫都可以繼承自己的侯位,也就是說自己在享受的同時,自己的子孫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有利於子孫後代的延續和家族的壯大
除了享受賦稅外,「侯爵」還有什麼權利呢?讓我跟你們仔細講解。
第一,不必向朝廷繳稅。如果你官至侯爵,那麼朝廷就會免除你的所得稅。在早期,侯爵名下的土地,例如那些千戶侯和百戶侯之類的,自己在收得賦稅時還要向高級得到侯爵交納賦稅,侯爵也相當於多了一份收入。到了後期,侯爵是不能夠直接就收取自己封地的賦稅的,收入就少了很多,但是依然不用納稅。也就是說自己錢有多少就是多少,完全不用分出一部分出去。
第二,可以多妻多妾。說到這裡,可能有些人困惑,古人不都是三妻四妾,左擁右抱的嗎?是沒錯,但其實大多只是一夫一妻多妾。(對於平民來說,一妻一妾已經是很滿足的事了,因為當時的平民並沒有太多的彩禮錢去多納妾)。對於品級不同的官員,朝廷會嚴格監管官員的婚姻,對官員的娶妻納妾的行為也有特殊的規定。只有官位高品級高的官員,才能納更多的妾。
第三,可以世襲罔替。官職一般是沒有辦法傳承的,不像是商人可以傳下自己經營的鋪面,而官職沒有一定的才能即便有家人的幫助,也很難會達到自己祖上的官職。但爵位不一樣,爵位可以合法的傳給自己的庶子和嫡子,而且作為只吃朝廷俸祿和自己收取的賦稅的侯爵家族來說,不用做經商這種有太大的風險的事情,所以基本可以衣食無憂的生活。
所以啊,「侯爵」的職位完全就是一個美差,祖祖輩輩基本可以衣食無憂的在一個朝代下安然發展。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侯爵」也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是沙場上無數次拼殺才能得到的榮譽,有付出才有回報這是古代以及現代的一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