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則強,弱則亡。
最近電視上正在熱播《大秦賦》,跟著追了幾集之後就看不下去了,這編的都是啥?都把觀眾當傻子了麼?觀眾是只配看這屎一樣的作品麼?
這幾年國產電視劇的質量直線下降,有時候我都在想,導演和編劇們為什麼就覺得現在的觀眾喜歡「吃屎」呢?
於是,我又回頭二刷了《大秦帝國之縱橫》,看得時候我們都在感嘆這部的演員都是從兵馬俑坑偷跑出來的,太過癮了。
我男神-富大龍老師,真是演什麼像什麼,演技炸裂。演秦惠文王,即使身高不高,但是氣場一米八,王氣十足。
隨便一坐,都是霸氣的坐姿
隨便一攤,都是殺伐決斷
嬴駟和羋月,這對在劇裡甜得要死
這部的編劇也把秦惠文王刻畫得非常立體。秦惠文王一即位就是車裂商鞅,但卻遵從商君之法,說明他心裡非常清楚地知道,商君做了替罪羊。
彭城相王,因為國力尚弱,受盡屈辱。但一點也不喪氣,仍想著要「東出」,夢想著有招一日秦國可以統一天下,真是敢想敢幹。
求賢若渴,機緣巧合,啟用了公孫衍,大勝。公孫衍後來想回魏國,他飲酒相送,我相信他當時肯定動過殺心,最後還是決定放他走,我想,後來公孫衍給秦國帶來許多麻煩的時候,他肯定也後悔過當年自己的婦人之仁。
再遇張儀,一個是想要成就霸業的君王,一個佔盡口舌之利的勢利之徒,一拍即合,一對好基友就這麼成了。張儀負責外交,秦惠文王武力,實行「糖果+大棒」政策。凡事先商量,商量不下來,再打仗,打仗秦人沒有怕的,真是完美啊。
張儀和嬴駟,一對好基友
這部劇還有一點讓我很觸動的地方,那就是受限於時代,即使是如此勵精圖治的嬴駟+如此擅長外交的張儀,也會有吃癟的時候。
打仗勝了,迫於形勢,也要割地。外交不停,戰爭不斷,左支右絀,辛辛苦苦幾十年,版圖也沒擴大多少。
晚年的嬴駟意識到可能有生之年,即使犧牲了自己的親弟弟都無法實現理想,於是,開始自我懷疑,瘋魔了。
英雄暮年,太過悲壯。
老年嬴駟
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
縱觀嬴駟的一生,全心全意搞事業,晚年還被迫還把自己最愛的女人和親兒子「流放」到苦寒之地,到老不得相見,就為了大秦有個穩定的將來。可惜,嬴蕩是個蠢貨。可見子女的教育多麼重要啊,畢竟要把祖宗的基業託付給他啊。
當君王,著實太不易了。
看完這部,我回頭刷了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找點慰藉。嬴駟再慘,也沒有他爺爺和他爹慘。
第一部的秦國,積貧積弱多年,基本就是一打仗就輸的狀態。看秦國的宮殿就可以看出來有多貧窮,所以那個時候的秦君就更憋屈了。這麼一比較,嬴駟的悲慘就減輕了一些。
嬴駟的爺爺和爹
第一部我最喜歡的段落是徙木立信,以及商君的那三句關於法制的名言「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十二個字我總是時不時想起來就會念一念,特別是刷微博的時候。
一想到商君最後的結局是車裂,再想到張儀的結局是與公孫衍一起喝酒回憶往昔,就知道縱橫的編劇還是偏愛張儀的。這個口口聲聲的勢利之徒為了秦國的未來,列國奔走,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還總是犧牲自己心愛的女人。到頭來,一朝君王一朝臣,唏噓。
張儀夫婦
在劇裡,我也很喜歡張儀的老婆-蘇暄。這個女人敢愛敢恨,有自己明確的擇偶觀和婚姻觀,就算張儀貴為相國,也敢於表達老娘就是不喜歡只專注搞事業的男人。反而是張儀落魄的時候,願意跟張儀在一起,真是妙人。
大秦帝國系列我最喜歡縱橫的還有一個原因是裡面的每個人物都刻畫的很立體。比如,大魏王和惠施,楚王和令尹大人等。編劇很好地描繪了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
看劇的時候,儘管我知道秦國最終會統一天下,但還是不禁會想,這麼多代君王只要其中一環出錯,統一天下的可能就不會是秦國了。
時也,運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