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委員會要不要行使腐敗犯罪偵查權?

2020-12-18 論道湖南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岐山到北京、山西、浙江就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調研。

  近日,《新京報》刊載了馬懷德教授關於「國家監察委員會呼之欲出」講座中關於監察體制改革的思考和闡釋,其中提到了一個重要觀點,即監察委不能有偵查、批捕、公訴等檢察機關的權力,強調偵查是檢察機關的固有職能。這個觀點很快得到廣泛傳播並為諸多媒體認同。筆者認為,這個觀點涉及偵查權、檢察權、司法權、監督執法權等基本理論問題,也涉及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的權力配置問題,有必要從理論上加以釐清。

  什麼是偵查權

  偵查權是由特定主體和特定方式實施的一種特殊調查權,是依法揭露和查證犯罪的國家權力。我國法律規定,公安(安全)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享有偵查權。偵查權具有主動出擊、查清事實、探明真相、獲取證據等基本特性,並具有限制或者剝奪被調查人人身自由、財產自由、通訊自由等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性調查措施。只有當有證據證明被調查人有可能觸犯刑律時,才可能被立案偵查。也就是說,在反腐敗鬥爭中,只要有證據證明被調查人的腐敗行為有可能構成犯罪,就要立案偵查, 這是懲治腐敗最具威懾力的權力。職務犯罪偵查權又稱職務犯罪監督權,是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勤政廉政的法律手段和措施。從性質上說,它是反腐敗中的執法調查權而不是反腐敗中的司法權。

  什麼是司法權

  司法權簡而言之就是適用法律的權力。司法作為定紛止爭、化解社會矛盾衝突的終極機制,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權是具有被動性、強制性、終局性等特徵。司法權在社會活動和行政活動領域,是評價和處置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與法人之間,公民、法人與國家行政機關之間矛盾衝突的國家權力;在刑事訴訟領域是評價和處置公民和法人是否構成犯罪、如何定罪量刑的國家權力。在我國,司法權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分享,兩權在司法職能中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審判權是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審理和裁判訴訟案件的權力,檢察權是國家檢察機關依法追訴犯罪,保障人權,並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權力。在反腐敗鬥爭中,嚴格意義上的司法權是檢察機關依法審查涉嫌腐敗被告人是否構成犯罪、並依法提起公訴或不起訴的權力;審判機關依法審理涉嫌腐敗犯罪的被告人是否構成犯罪、實現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的權力。司法反腐是反腐敗鬥爭的最後防線和政治領域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

  什麼是檢察權

  從國際視野看,檢察權是伴隨著偵查權和審判權的運行而產生的。其價值在於,一方面制約偵查權,防止偵查權的失控;一方面制約審判權,防止審判權的濫用;因此,檢察權的天然秉性是維護司法公正。既保障準確打擊犯罪,又防止無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我國檢察權作為司法權的另一個重心,是打擊犯罪,保障人權的制度設計,它是通過參與訴訟和監督訴訟來實現的。我國憲法規定,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這就決定了我國檢察機關與審判機關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不僅具有與各國檢察制度相同的在參與訴訟中對偵查、審判活動的程序性制約,而且對整個訴訟活動包括對法院的終局性審判、刑法的執行等進行監督。這是中國檢察制度和司法制度的重要特色。而職務犯罪偵查權作為檢察權派生的權力,其價值功能主要體現在懲治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上。因而職務犯罪偵查權並不具有檢察權的本質屬性。相反,偵查權的配置與檢察權設置的初衷存在緊張關係,因為偵查起訴同體不符合刑事訴訟的現代法治精神,有悖於偵、訴、審相互制約的憲法原則。偵查權的轉隸有利於突出檢察權的司法屬性,增強司法反腐的公信力。

  什麼是監督執法權

  王岐山同志在北京、山西、浙江就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調研時指出,監察委員會是監督執法機關。這就明確了國家監察機構的監督性質和執法性質。監督執法權包括查處腐敗違法行為的調查權和非刑事處罰權,查處腐敗犯罪的刑事偵查權。監督執法權與檢察權和審判權相互制衡,監督執法權對檢察、審判活動是否廉潔公正實施監督。檢察權通過對監察移送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起訴和不起訴進行法律監督;審判權通過受理不服監察處罰決定的申訴案件,進行審判監督,從而確保人民群眾從查辦的每一起腐敗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建國以來,我國雖然沒有國家層面的監督機構,但監督執法權是客觀存在的。在行政監察職能對行政機關公職人員實施依規監督的同時,檢察機關的職務犯罪偵查、預防部門,實際行使著監督執法的國家權力。因而在老百姓眼中,檢察機關是反腐敗的專門機關。而事實上,檢察機關反貪、反瀆和預防部門,是依法反腐的專門力量,為黨和國家反腐倡廉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檢察機關查處貪汙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工作力量的轉隸,職務犯罪偵查權將歸屬監察委員會,成為監督執法權的基本權能之一。

  賦予監察委員會對腐敗違法行為的調查權、處分權,對腐敗犯罪的偵查權,這與腐敗從違法到犯罪的關聯性特徵高度契合,創新了非刑事手段和刑事手段並用的腐敗治理模式,增強了腐敗預防的前置性和有效性。特別是查辦腐敗犯罪案件監視居住等偵查措施的運用,適應了腐敗犯罪隱蔽性、高智能的調查取證需求,同時,為取消社會反映強烈的「雙規」措施創造了條件。由監察委員會偵查,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從根本上改變了刑事司法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弊端,體現了偵、訴、審獨立運行和相互制約的刑事訴訟原理及其以權制權的控權法則,增強了法治反腐的公信力。

  通過改革監察體制,建立集中統一的國家反腐敗專責機構,地方和部門的同體監督轉化為國家層面的異體監督,不僅可增強對權力制約的剛性,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反腐敗抗幹擾能力;行政監察權和檢察偵查權轉化為國家監督權,可突破行政與檢察的部門壁壘,實現行政違法和職務犯罪查處的有機統一,增強反腐敗整體合力;克服偵訴同體的機制掣肘,激活被壓抑的監察、偵查權能,可催生行政違法監督和腐敗犯罪查處的內在動力,同時,要強化對監察委員會自身的監督制約,實現查辦案件的程序化、規範化、法治化。

  (本文作者吳建雄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健全國家反腐敗領導體制機制研究》首席專家,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湘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焦點

  •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叢斌:監察機關行使的調查權不同於刑事...
    下午,山西團全體會議間隙,叢斌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監察機關行使的調查權不同於刑事偵查權,不能簡單套用司法機關的強制措施。「不能簡單套用司法機關的強制措施」叢斌表示,國家監察法是反腐敗國家立法,為監察機關依法履職提供法律依據。
  • 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同時,行政監察法的監察對象未納入司法機關、立法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及其他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存在監察盲區。在手段措施配置方面,紀檢監察的調查權和檢察機關的偵查權在辦案實踐中要麼不敢用、要麼相互借用,既制約實際運用效果,又影響制度規範運行。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後,中央部署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取得了寶貴經驗。
  • 司考刑法: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
    其中,有權行使偵查權的機關除公安機關外,還包括人民檢察院、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   2.專門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有明確的職權分工。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審判權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檢察權只能由人民檢察院行使;偵查權由法定專門機關依照其立案管轄範圍行使。
  • 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 獨立行使監察權
    原標題: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馬某,某區教育局負責人。張某,該區某公辦學校後勤主任。馬某與張某是親戚關係。張某因涉嫌貪汙賄賂被區監察委員會依法開展調查;馬某認為自己是領導幹部,就試圖採取一定的影響和手段阻止監察人員開展對張某案的調查。
  • 吳建雄 馬少猛 | 司法人員職務犯罪偵查制度的基本理論與機制構建
    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司法人員相關職務犯罪這一制度的設立,蘊含著配合監察全覆蓋、增強法律監督剛性、助推司法公正、推進腐敗治理現代化的制度價值。堅持問題導向,確立新的偵查工作理念,優化偵查權行使的管轄與分工,健全完善新的偵查工作程序和權力運行、監檢協調、技術保障和人才培養機制,能夠進一步充分發揮這一特定權力的制度效能。
  •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職務犯罪檢察職能定位與機構設置
    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實施,監察機關行使腐敗犯罪調查權,對構成犯罪的腐敗分子,移送司法機關起訴、審判、執行,法治正義得以重塑。它告訴人們,以紀檢監察程序帶動強勁的反腐風暴,最終要走向司法機關的嚴密有序的刑事訴訟,司法反腐是政治反腐的法治依歸,這就決定了職務犯罪檢察在反腐敗政治格局中處於鞏固監察執法成果和實現反腐罪刑法定、彰顯反腐法治權威的中心環節。
  • 瀘州市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
    該市撤銷了市監察局、市預防腐敗局和市檢察院的反貪汙賄賂局、反瀆職侵權局、職務犯罪預防科後,將其相關職能和人員編制融合組建了市監察委員會,與市紀委合署辦公,實行一個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能。市監察委員會成立後,領導班子與市紀委領導班子職數保持一致。
  • 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如何理解監委依法獨立行使監察權
    宋溪 製圖監察法規定,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幹涉。監察機關辦理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北京市一年多來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實踐表明,要深刻理解並落實好這一規定,必須把握好四個關鍵詞:依法、獨立、配合、制約。依法,明確了監察委員會行使監察權的法律依據。制定監察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國家立法把黨對反腐敗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機制固定下來,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監察委員會作為反腐敗工作機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嚴格遵照憲法和法律履行職責。
  • 回顧及展望我國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權
    幾十年來反腐敗鬥爭為我們檢察機關自偵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檢察機關偵查工作經受了歷史檢驗,偵查權得到了充分發揮。[1]  (一)新中國成立前的職務犯罪偵查制度之雛形  我國檢察機關行使偵查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蘇區革命鬥爭時期。
  • 檢察權配置視野下的職務犯罪偵查權的完善
    檢察機關行使職務犯罪偵查權,是基於職務犯罪偵查權的性質,是強化法律監督和職務犯罪偵查工作專業化以及減少辦案成本、提高辦案效率的客觀需要,檢察機關行使職務犯罪偵查權,特別是對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的偵查,更能體現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用。
  • 設立監察委員會有什麼意義?監察對象將大大拓展
    ­  2016年,一項事關反腐敗體制改革的重磅方案出臺: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部署在3省市設立各級監察委員會,作為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這標誌著中國監察體制的改革正式拉開了序幕。­  視頻:法治在線特別節目 坐標·方略­  監察委員會的設立有何特殊意義?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國家監察機關:監察委員會
    各級監察委員會是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按照《監察法》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察,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在最新的憲法修正案當中,用一節對監察委員會作出規定,確立監察委員會作為國家機構的法律地位,充分彰顯了監察委員會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也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保證國家監察委員會履職盡責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當前,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但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 監察委員會的設立有何特殊意義?
    原標題:監察委員會的設立有何特殊意義?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介紹說,監察委員會的設立就是要整合反腐敗的資源和力量。「這個反腐敗資源和力量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個是現有的行政機關內部的監察機關,還有預防腐敗機關。另外還要整合現在人民檢察院內部的反貪部門,還有反瀆職部門,以及預防職務犯罪部門。」
  • 國家監察機關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依法實施監察,由國家監察...
    其配合主要表現在下述四個方面:其一,監察機關對公職人員行使監察,通過對相應監督線索的審查、分析,如認定公職人員存在腐敗、瀆職性質的違法乃至犯罪行為,即啟動調查或偵查程序,通過調查、偵查,確定行為人涉嫌職務犯罪,即移送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其二,檢察機關依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對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行為」實行檢察監督,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的要求,以及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
  • 監察委員會要主動接受監督
    原標題:監察委員會要主動接受監督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後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監督無禁區,任何權力都要受到監督。」隨著各級監委組建完畢,《監察法》頒布實施,「誰來對監委實施監督」議論頻次居高不下。
  • 溫斌:司法規律與檢察偵查權配置
    (二)現行職務犯罪立案偵查管轄體制影響了偵查效果。現行刑事訴訟法第十條規定賦予檢察機關享有一定的機動偵查權,但立法對檢察機關行使機動偵查權的範圍和程序規定過於嚴格,只限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它重大的犯罪案件。
  • 山西監察委員會呼之欲出,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監察委員會是指依據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設立的監察委員會。將試點地區人民政府的監察廳(局)、預防腐敗局及人民檢察院查處貪汙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部門的相關職能整合至監察委員會。  由誰產生?
  • 山西監察委員會呼之欲出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監察委員會是指依據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設立的監察委員會。將試點地區人民政府的監察廳(局)、預防腐敗局及人民檢察院查處貪汙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部門的相關職能整合至監察委員會。
  • 北大將設監察委員會 獨立行使監察權
    北大將設監察委員會 獨立行使監察權 2014-10-09 03:14:22來源:新京報作者:責任編輯:官志雄   北京大學將設立監察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