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青島速度
一定可以守護住這紅瓦綠樹 碧海藍天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剛過完國慶黃金周的青島打了重重一棒。截至10月11日23時,青島市共發現6例確診病例,6例無症狀感染者。
疫情發生後不久,青島市立即制定並啟動全員核酸檢測方案,計劃3天內對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5區檢測全覆蓋,5天內對全市檢測全覆蓋。
這樣的反應速度也為公眾情緒吃了一顆「定心丸」。截止10月16日18時,青島提前6小時完成全民核酸檢測,已採樣1078萬份,已出結果1016萬份,未發現新增。
霎時間,「青島速度」刷屏網絡,收穫了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的點讚。
《華爾街日報》感慨道,這些努力幫助了中國經濟的「更快速的復甦」,並且正有效防止潛在的「第二波感染風險」。
青島速度,不僅是戰勝疫情的底氣,更是城市飛速發展的雙翼。就在最近10年,青島城市化建設的速度已經不斷刷新人們的期待,地鐵、隧道、大橋、機場、CBD......摩天大樓崛地而起,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讓青島人和青島樓市樂此不疲地享受著城市發展帶來的福利。
不如就讓我們在文字中穿越10年城市建設光陰,看青島的滄海巨變:
2011年
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及青島市三城聯動戰略中的重要交通樞紐,膠州灣大橋通車運營,這項國際屈指可數的現代化橋梁集群工程從動工到貫通只用了四年。
同年,歷時3年的青島膠州灣隧道通車運營,實現了「青黃相接」的願望,黃島地產價值也因此水漲船高。
2012年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了青島未來的空間布局,即「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由此拉開了城市空間發展的大框架,「大青島」的宏偉版圖至此輪廓清晰。
2015年
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開通,這是中國山東省第一條建成運營的地鐵線路。3號線使李滄區,市北區和市南區三大主城區串聯起來,重塑島城發展格局,改變了市民出行生活方式,顛覆傳統生活方式,「地鐵商圈」應運而生。
2016年
自從09年隨著「新都心」的概念被提出,這座曾被城市遺忘的角落重新煥發了生機。舊村改造、斷頭路打通、地鐵開通、五大商業綜合體接連入駐、商務樓宇拔地而起……直到16年開始,凱德mall開業,「新都心」成為了真正的「城市綜合體」。
2017年
青島提出了深化「三帶一軸、三灣三城、組團式」的城市空間布局,構建覆蓋全域、面向未來的城市群主體形態。「三灣三城」的城市架構是首次提出,即構築「中心灣區、西部灣區、東部灣區」海灣型城市新格局。
在戰略指導之下,「屹立東方 走向世界」的東方影都正式竣工。作為區域龍頭項目,青島東方影都助力青島成功申創了「世界電影之都」,青島文旅地產走入了世界的聚光燈下。
2018年
上合組織峰會在青島召開,上合組織個成員國領導人聚首奧帆中心,宣布支持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更多的合作與發展機遇,從這裡向「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發出召喚。
2020年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建設全面竣工,在這碧海藍天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膠東區域發展方向迎來新拐點。
青島速度背後,是人才輩出的驕傲
功以才成,業由廣進。其實,不管是全城有序做完核酸檢測,還是青島的城市化建設,「速度」的背後是青島人才輩出的驕傲。
為了城市發展,青島也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引進計劃。除了安家費和住房補貼之外,今年青島會籌建十萬套人才住房,讓人才安居再樂業。近日,高新區2020年第一批次產權型人才住房配售發布公告。
在區域之內,城陽聚焦人才「買房難」「買房貴」的難點,創新出臺《關於吸引人才享受共有產權住房政策的實施意見》,從房源和資金方面給予支持。人才共有產權房面向從院士到大專學歷等七類人才開放,人才與企業產權共有,企業承擔購房總價款的30%並一次性付清,不同層次人才在8年後無償獲贈30%產權,或在10年內回購30%的產權。城陽區上半年經濟社會運行數據顯示,人才共有產權住房政策累計完成報名1.4萬人;累計籤訂人才協議7904人;完成網籤7173人,已網籤人才中新引進區外人才3129人;引進各類人才1.02萬人,較去年同期增長46%。如今,政策推行已半年有餘,成效已經開始顯現。
回顧這幾年間的起落浮沉
很難想像如今璀璨奪目的繁華都市
在過去還是貧窮的邊陲漁村
而她的一舉一動
也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深刻的影響著中國與世界
END
編輯 | 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