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君者詹姆這個角色頗多看點,其中,人物形象的「洗白」之路最為津津樂道。從弒君亂倫,到俠氣義勇,從暴躁殘忍,到謹慎自強,從狂徒到紳士,從罪惡到善良,詹姆·蘭尼斯特在劇中走完七季的旅程,完成了自我救贖,也完成了人性中最精彩的蛻變。
一、詹姆將布蘭從塔頂推下,驚掉了觀者的下巴,同時也將自已的黑惡推到深淵。此後,詹姆的洗白之路上的每道坎兒,都過得無比艱辛
詹姆在劇中的第一次出場就背上「弒君者」惡名,但他英俊的相貌和有著「閃亮的碧眼和利如刀鋒的笑容」,卻讓人很難升起太多的恨意,直到詹姆和瑟曦在臨冬城一個廢棄的塔樓內私會時,被布蘭撞見,從而被其從塔頂窗戶推出塔外。這一推雖然沒有至布蘭死命,但卻一下將自己掉入劇作者為其設置好的罪惡的深淵,而角色的厭惡指數也隨之達到頂端。
詹姆洗白之路上的第一道坎兒,出現在布蕾妮押解途中。對於詹姆來說,失去用劍的手,就等於被摧毀了一切。他在深深的絕望中,向布蕾妮吐露了君臨城之戰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包括伊裡斯野火焚城的計劃和為此不得已的弒君動機。之後,他放棄獨自逃生的機會,冒險回赫倫堡,從瓦格·霍特的手裡救下了布蕾妮。在那一刻,詹姆蘭尼斯特在火光中顯現出英雄本色的一面。
第二道坎兒出現在他的弟弟小惡魔即將被處死的時候。一面震怒中的父親泰溫公爵的威嚴和懲罰,一面是痴心愛著的姐姐,而這似乎都無法改變他對弟弟的兄弟情義。他在處決之前放走了弟弟,也將血濃於水的至性之愛瞬間迸發出來;
第三道坎兒出現在高庭得勝歸來的途中,巨龍的烈焰和漫天的恐懼中,絕境中的詹姆竟然縱馬提槍,直取龍母巨龍,在交替出現的勇猛衝鋒的鏡頭裡,人們發現,殘著單手的詹姆竟然神一樣的存在;
最後一道坎兒,自然是在第七季的結尾,異鬼壓境,凜冬將至,詹姆選擇與摯愛的姐姐決裂,蒼生大義,守諾赴難,終於成就了一個悲劇角色的精彩的洗白歷程;
二、角色的洗白,只是外在直觀的展示,而人物的自我救贖,才是形象塑造的內生動力。榮譽、守諾(責任)與自由的騎士精神,是詹姆這一角色得以成功塑造的根源
喜歡追劇的人都知道,一部劇集少則幾十多則上百集,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如果人物的個性象一條直線,無論邪狡詐還是善良勇猛,如果從開始到結尾都是一張面孔,那該有多乏味。所以,高明的劇作者會用到這種人物善惡洗白的手法。但洗白是有風險和有條件的,生搬硬套,故意扭曲,只會讓人設莫名其妙,從而棄劇。而高明的洗白,總是會人物一條令人信服的性格基調,這樣,人物的轉化過程才會合情合理。詹姆蘭尼斯特就是這樣,他的性格基調就來源於有著悠久歷史的騎士精神——榮譽、守諾(責任)與自由。
詹姆,蘭尼斯特出生貴族,15歲就當上了御前鐵衛,他為救君臨平民而殺掉瘋王,當然出於一種責任,雖落下個弒君者的惡名,卻從不後悔,則出於自由的天性。姐弟亂倫,雖有不齒,卻隱含著對愛的執著。他把布蘭殘忍地從塔頂推下,也可以解釋為貴族的驕橫,視人於草芥的迷失。他沒有獨自逃命,而是回頭冒著巨大風險救下布蕾妮,當然是那種騎士的榮譽支持著。最後,當瑟曦女王陽奉陰違,毀掉與龍雪的結盟時,詹姆卻與其決裂,獨自踐約赴難。
我們在談到西方文化時,常會提起貴族精神,其實那個核心就是騎士精神。法國大革命將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送上了斷頭臺,但這個平時生活極為奢侈的女人臨死前還保持著皇室風度,穿著一身白袍,表情鎮靜。瑪麗從牢獄中被推出來,步上斷頭臺時不慎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尖,立即對他說:「先生,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許多人瑪麗的行為歸結為教養,但實際上那是貴族的榮譽在起作用。
許多著名的學者在解釋歐洲貴族的時候說,貴族與權力無關,與榮譽和責任有關。想想看,詹姆蘭尼斯特是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