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便當為何精緻又有美感?從便當文化中看日本人的性格

2020-12-04 千之葉日本留學

說起日本的便當,不少人認為不過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盒飯而已,這其實是不準確的。雖然便當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與我們的盒飯差不多,但是卻多了一份日式的精緻在裡面。

日本人外出喜歡帶便當,已經是一項深遠的傳統。不僅是學生,上班族會經常帶,甚至人們去賞花,旅遊也會帶著便當。從日本的便當文化中,我們毫無疑問可以洞見日本人的性格。

一、便當與日本人的性格

在日本人的性格標籤中,總有一個是追求精緻。在日本的整個飲食環境裡,他們也同樣注重菜餚的造型,把烹飪出來的菜餚作為自然風物中的一種藝術,用以點綴人們的生活。

所以便當總是精緻、極具美感的,它講究形態、配合、擺設,往往一份簡單的便當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來製作。民以食為天,日本人在吃便當這件事上同樣發揮了追求精緻與美感的性格。

我們吃盒飯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儘量吃熱的。而日本人吃便當是不用加熱的。在日劇裡面看到一些學生、公司職員,直接吃自己帶來的便當,也能夠吃得津津有味。他們認為吃便當不加熱並沒感到什麼不妥,更何況日本人最常吃的便當是壽司飯糰等乾食,即使不加熱也可以吃的下去。

此外,日本人認為把食物加熱之後吃,就破壞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並且飯菜的熱氣和香味可能會惹他人不悅。追求天然與純粹,相比自己更重視他人的看法,這些都是從便當中看出的日本人性格。

便當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但是實際上「便當」一詞最早源於南宋時期的俗語,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傳入日本後,曾以「便道」、「辨道」、「辨當」等表記。後來又以日語中的「弁當」一詞傳入中國。

下面來說說便當在日本的形成和發展。

二、日本便當的形成與發展

便當的起源,是一種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的「乾飯」。這種乾飯不易變質,便於攜帶,可以立即食用。這就是古代便當的雛形。

在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飯糰代替幹米飯成為了便當的標準,粳米飯糰很有粘性且更便於攜帶,成為勞動者和武士在戰場上的軍糧。

而之後的桃山時代(1585-1603),當時的大名和貴族經常會在賞花和看紅葉時,攜帶把飯菜擺在專門盒子裡的便當,由此出現了現代便當的雛形。

到了江戶時代(17世紀),日本進入和平時期,便當在這時候從一種充飢性食物變成一種怡情的美食,愈加普及,出現了日本最常見的「幕之內便當」。

幕之內便當是當時人們在去劇場觀賞歌舞伎表演等節目時,幕間休息時吃的便當。當時這種便當的確非常實用,大小剛好夠放在膝蓋上,包括幕間三神器「蛋卷、烤魚和魚板」,食材均切成一口能吃下的大小。直到現在,幕間便當仍是老劇院的一大特色。

到了明治時代(1868—1912),由於學校及工作地點不提供午餐,飯館也不發達,因此大家都會攜帶便當上學或工作。這一時期,日本現代化帶來了鐵路,在車站出售的「駅弁」便誕生了,至今也成為日本車站文化的一部分,深受歡迎。

三、日本的各式便當

米飯、主菜和配菜是日式便當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主菜有魚、肉或者蛋,配菜有蔬菜或者其他副食品。一般來說,製作便當都是採用一些不易腐壞的食材,比較容易變質的東西較少出現在便當裡。

別看便當只是小小的一盒,但是背後蘊藏著深厚的飲食文化。比方說便當的種類紛繁多樣,如果按照功能分,有賞花便當、觀劇便當、遊船便當、火車便當等等;如果按日本傳統分,又有日の丸弁當、幕の內弁當、海苔弁當、松花堂弁當和沖縄県の弁當等,每種便當都有各自的特色。

在這之中,「松花堂弁當」屬於簡便的懷石料理,將各種精緻的菜式加入被隔開成十字的便當盒中,可謂又是另一種極致的表現。

四、便當與日本人的生活

便當是日本文化的縮影,更與日本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各種社會關係中扮演著角色。

在日本家庭中,主婦會給上班的丈夫製作「愛妻便當」,從這份便當中可以看出最近夫妻關係是否融洽:關係融洽的時候,便當菜式比較豐富,鬧矛盾的時候就只有日の丸弁當的份了!所謂「日の丸弁當」就是除了梅幹外什麼都沒有,因與日本國旗相似所以被稱作「旭日便當」。

而日本的小朋友,從從幼兒園到高中,同學之間會經常交換便當,一份可愛的便當甚至能讓你成為班中的「人氣王」,為此很多母親費盡心思製作每日便當。

媽媽們喜歡給孩子們的便當裡加入許多可愛又溫馨的元素,稱為「卡通便當」。比如將食材做成小動物的模樣,配上背景,仿佛是一副栩栩如生的畫面。

近年還流行一種「角色便當」,根據動漫卡通等角色擺設而成,角色生動形象,很受歡迎。這些可愛的便當既能喚醒孩子內心對美的追求與渴望,又能增進食慾,改善挑食問題。

有時候日本媽媽還會在便當上添加文字給孩子打氣加油或者訓話。當然了,如果和老媽吵架了,或許今天的便當就變成這樣子了。

日本女孩子也會給喜歡的男生準備表達愛慕之情的「愛心便當」。荷包蛋是愛心便當裡最常見的食材,通常會被做成愛心形狀,包含著少女心思和濃濃的愛意。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中國菜講究色、香、味;而日本料理卻追求色、形、味。一個「形」字,就體現了日本飲食文化的傳統:追求精緻與美觀。一盒便當雖小,卻也是日本飲食文化的縮影,是日本人性格的真實反映。

相關焦點

  • 為何日本人都吃冷便當?早上做的便當,到中午不就涼了嗎
    這種冷的食物,認為便當一點味道都吃不來,太讓人生氣了,或許是自己不適應。那麼日本人為什麼可以接受冷便當呢?便當其實日本人做的便當大部分都是飯糰形成的,並且擺放精緻美觀,飯糰就跟壽司一樣,可以冷著吃,所以日本人從小就喜歡吃冷便當,而且水也是喜歡喝涼水,這個飲食文化和我國完全不同,中國向來是以熱食為主,不過當便當裡面有油炸或者含油的菜
  • 探尋日本便當文化,最貴便當要上千塊人民幣,中國盒飯遜色不少!
    探尋日本便當文化,最貴便當要上千塊人民幣,中國盒飯遜色不少! 日本的便當文化歷史悠久,日本歷史記載最早是出現在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文化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和肉或者鹹菜在陽光下曬乾,叫做「乾飯」,因為這樣不易變質而且還便於攜帶,很適合出遠門食用。
  • 日本人為何愛吃「冷掉」的便當?原來跟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有關!
    許多日本學生與上班族都有帶便當的習慣,這些便當不論是前一天的剩飯又或者是早上才準備的菜餚,都是放到中午直接打開來吃,因此飯菜常常已經涼掉了!這種冷便當文化早已在日本根深柢固。便當便當文化為何在中國沒有延續下去,反而在日本形成一種獨特的現象?
  • 日本媽媽自製便當走紅,可愛到捨不得吃,比動漫裡的便當還精緻
    相信小夥伴們都眼饞過,動漫裡那些角色拿出來的便當。每到中午的時候,就可以掏出媽媽做的精緻便當,不論是形狀還是種類,都非常讓人滿足,想自己也可以吃一口。但是動漫畢竟是動漫,現實中也會是這個樣子嗎?在INS上,就有一位日本的全職媽媽走紅,就因為她太會做便當了!
  • 日本人的便當秀色可餐
    (感謝「鴨鴨」的投稿分享日本生活。)來日本留學已有快三年,每次和國內同學說起日本的飲食,很多人都會提到日本的便當,賞心悅目,秀色可餐。所以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日本人的便當吧。@matome.naver確實,便利店裡的便當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看著都很美味。而且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上班族會帶便當,日劇或動漫裡經常看到妻子很早起床為丈夫和孩子準備漂亮的便當。
  • 日本媽媽是怎麼把便當做得那麼精緻?她們為什麼有那麼多時間?
    本期導讀:日本媽媽是怎麼把便當做得那麼精緻?她們為什麼有那麼多時間?最近大家都陸續復工了,之前的文章中分享了10道中式便當菜的做法。很多朋友看了之後問我,怎麼能把便當做得再精緻些呢?說起精緻的便當,我們自然會聯想到優秀的日本媽媽們。
  • 為什麼日本人都喜歡吃冷便當?
    桐學們早上好呀~「便當」這個詞,桐學們應該都不陌生吧,日劇日漫經常能看到,不管是幼稚園的娃娃、公司的白領,還是賞花日野餐,也都會帶上便當。「便當」作為日本人現代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絕對是日本飲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 日本超精緻便當 J Bento Box 全美上線!A5照燒和牛便當、咖喱和牛便當、味噌魚便當等多款便當,全美郵寄免運費!
    日式便當不僅僅是省時、方便的代表,其實還象徵著一種對精緻生活的追求。特別在疫情居家令期間,做飯已經做到瓶頸期的飲食男女和家庭煮婦們,一份「精緻➕營養➕方便」的日式便當,簡直就是宅家續命神器!現在全美小夥伴都有口福啦 ✨ 來自日本的 JBENTOBOX 為大家精心準備了5款超級精緻的日式便當,食材包括:A5 和牛(A5 Wagyu)、日本頂級新瀉越光米(Koshihikari)、
  • 日本人對待吃飯有多認真?便當能整出花,是精緻生活還是窮講究?
    日本的飲食很有特色,但是要說有多美味還真談不上,雖然有一些日本美食的確能讓人舌尖陶醉,但是整體而言日本的飲食也就這麼回事,日本的飯菜看上去倒是挺漂亮。日本人生活節奏很快,過去咱們都是中午下班回家吃飯吃過午飯再稍微休息一下的時候,日本人就是帶飯在班上吃,不論是上班的人還是上學的人都是自己帶一盒飯,他們把盒飯叫便當,雖然絕大多數人沒去過日本,不過日本的動畫片都讓我們對日本人的午飯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了解。日本人做的便當,雖然沒什麼硬菜,可是顏值沒得說呀,咱不得不佩服日本人這種一本正經瞎忙活的精神。
  • 疫情間日本人都「苦兮兮」吃便當?那是你不知道日本便當多好吃!
    那就只能說你too young too naive,不知道日本的便當有多少花樣,又有多好吃!日本人有多愛吃便當?便當在日本被稱為「弁當」,日本人愛吃便當的習慣由來已久,最早在平安時代的《延喜式》中有記載,當時的體力勞動者們會吃飯糰作為午餐,算是最早的便當雛形。
  • 為什麼日本人都喜歡吃便當?
    日本雖然國土狹小,可文化底蘊一點不比我們差,甚至許多微小的細節比我們處理的還要好,就比如便當。日本的便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墳時代(約四至六世紀之間),那是的便當僅僅是把做好的米飯在太陽下曬乾,叫做乾飯。
  • 看完之後才知道:日本叫便當,我們賣的只能叫盒飯
    很多第一次到日本的人看到日本賣的便當,都十分的驚訝,因為這些五顏六色的便當,似乎已經成為裝點日本街頭的「裝飾品」,已經超出了食品的範疇。日本的便當文化,大約是從1200年前開始的,據說當時的貴族會去賞櫻或者賞紅葉,而隨身攜帶的就有名叫「提重」的東西,這個是被認為日本便當的原型。
  • 日本人帶便當去上學,早上做的便當,到了中午才吃,不會涼嗎?
    便當這個詞,在日本,不僅代表著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文化。日本人無論是上學上班,或者外出郊遊,都要帶上一份便當。甚至是在旅遊雜誌上,都有專門介紹日本列車便當文化的。日本的列車便當種類很多,每個地方的列車,都有自己獨特的便當。這些便當已經成為旅遊中的一環,是單單為了吃列車便當,都值得去一趟旅行。
  • 菜色豐富又精緻的日本鐵路便當,是如何誕生的?
    不只在東北的鄉下,日本從城市到鄉間,只要有火車的地方,從新幹線、快車、慢車、蒸汽火車都會有鐵路便當,而且口味和菜色隨著當地的特產而變化,因此鐵路便當是最容易用平價吃到各地特色美食的方式。最早的鐵路便當從何而來呢?我們得回得明治維新的時代,看看當時鐵路便當是如何在日本各地出現的。
  • 56歲日本主婦製作的便當:從配色到選材,都充滿了精緻感
    每次一提到日本美食,很多讀者都會想到日本便當。在傳統的日式飲食文化當中,日式便當絕對不是填飽肚子的飯盒那麼簡單。如圖所示,一份正宗的日式便當裡面,傳承著最日常的日本文化,體現著對生活的高度熱愛,以及烹飪者對飲食文化的藝術追求。最近,就有一位56歲日本主婦製作的便當走紅了,從配色到選材,都充滿了精緻感。
  • 日本吃冷便當:無法理解的文化 暗藏民族禮儀
    日本的便當產業,一年的銷售額達到6萬億日元,相當於3000億人民幣左右,便當是日本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它深深地紮根於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日本的便當歷史悠久,最早出現在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叫做「乾飯」,具有不易變質,便於攜帶,可以立即食用的優點。在戰國時代成為武士在戰場上的軍糧。
  • 日本便當文化,一眼讓人食慾大開!
    日本在16世紀下半葉出現了專門裝便當的容器。在江戶時代,隨著一日三餐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便當變得非常普遍。無論是工作旅行還是節日活動,他們都會隨身攜帶午餐,並且從食材上開始講究。在江戶時代末期,歌舞伎開始流行。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在休息時間會吃便當。
  • 充滿「日本味」的便當文化
    從古至今,日本的便當文化都充滿著當時人們的心意,而現今這項文化在海外也備受矚目。 公益財團法人味之素食文化中心內收藏了許多關於飲食文化的專業資料,為探尋便當文化的魅力所在,我們請教了專務理事津布久孝子小姐。
  • 「火車便當」:品位日本的鐵道文化
    「火車便當」已成為日本鐵道的一大名片,形成一種特色文化,甚至走出了國門,讓世界各地的遊客都讚不絕口。據說日本鐵路便當多達5000種,除了每年上市的新品,不同車站還會推出具有鄉土特色的當季限定。有的吃貨會為了一路品嘗不同車站推出的鐵路便當,專程乘列車穿越大半個日本。
  • 這是一篇讓你食慾大增的文章 | 日本的便當文化
    「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五人展」系列活動之日本便當分享會即將於7月25日在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就讓這篇文章帶你了解一下日本的便當文化吧!��本文原載於公眾號japanembassy。便當(Bento)這個詞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這個詞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非常多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