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我們,哪裡需要,我們就在哪裡出現。」一名戰士在日記中寫道。正是這種濃厚的百姓情結,使他們永遠保持著戰鬥的姿態,默默奉獻,毫無怨言。
本文摘自《人民論壇》2007年第15期,作者:曹鈺,原題為:「我踏火而來,為的是搶救人們的生命」
2003年11月3日,一個歷史永遠銘記的日子。當天凌晨,湖南衡陽衡州大廈發生火災。衡陽市消防支隊指揮中心的官兵們冒著烈火濃煙,緊急組織疏散居民,幾十分鐘後,樓內94戶412名群眾全部被安全轉移。參戰官兵集中力量圍殲大火,8時30分左右,意想不到的災難發生了,大樓突然坍塌,正在緊張戰鬥的31名消防官兵被埋壓在廢墟中,11名官兵負傷,20名官兵壯烈犧牲。許多官兵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手握著水槍,保持著戰鬥的姿勢。
這20位烈士,最年輕的剛剛18歲,最年長的不過41歲,他們有的剛從學校畢業,還沒有來得及品嘗愛情的甜蜜,有的已經是丈夫,是父親。平日裡,他們有愛,有恨,有歡笑,有憂愁。他們熱愛生命,珍惜生活。正是懷著對祖國、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他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忠實地踐行了「人民消防為人民」的錚錚誓言,譜寫了中國消防史上最悲壯、最英勇、最震撼的一頁。
一次次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抉擇,無數可愛的消防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熊熊火海中,人們看到英勇的身影像猛虎一樣在衝鋒、搏鬥。近年來,公安消防部隊每年都有近30名官兵在大火中英勇捐軀,黃東華、鄭忠華、張軍、黃欽華……一個個年輕的名字,在烈火中化為忠魂,鑄起一座座永遠的豐碑。他們的犧牲讓人震憾,也讓人感動,更讓人深思。目前在有人大呼世風日下,許多人一味追名逐利、自私冷漠的情況下,這種以犧牲生命作為終極的奉獻方式顯得彌足珍貴。時代需要這種崇高的犧牲精神,人們更應該銘記這種崇高的犧牲精神。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消防官兵只與火災有關,其實不然,他們承擔著非常繁重複雜的任務。除了在烈火中救人,他們還要參與抗洪搶險,高空救援,阻止毒氣侵犯居民,救助交通事故被困傷員,幫助市民摘下惱人的馬蜂窩。只要一個「119」電話,消防官兵就會挺身而出,慷慨赴命,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保衛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公安消防部隊的職責在逐步擴大,據國務院15號文件規定:消防部隊除完成火災撲救任務外,還承擔著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危險化學品洩漏、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等18類應急救援、救助任務。據公安部消防局政策研究處處長張劍明介紹,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消防火災出動次數和社會應急救援和救助的出動次數的保守記錄是44萬次,其中社會應急救援和救助的出動次數佔到了24萬次,還多於火災的出動次數。
「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我們,哪裡需要,我們就在哪裡出現。」一名戰士在日記中寫道。正是這種濃厚的百姓情結,使他們永遠保持著戰鬥的姿態,默默奉獻,毫無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