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學會「低調忍耐,審時度勢,拼命一搏」,你離成功不遠了
「經典」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所載為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之經典作為源頭活水。「經典」不僅構成民族之傳統,而且提供給全人類以無限之啟發。
《易經》就是這麼的經典,是闡述天地世間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易經》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易經》告誡我們:每人的一生有3道坎,只有忍耐過去的人,才能變得更強大。
第1道坎:謀事之初,起步難,低調忍耐,磨鍊才能強大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都順風順水,沒人願意經歷各種的苦難,但是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遇到逆境的時候,不要總是去想它有多麼的可怕,因為逆境就像是一場修煉,渡劫之後,一個人會收穫更清醒的自我認識,和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易經》告訴我們:謀事之初,起步難,低調忍耐,磨鍊才能強大。
人生中的重要轉變,很多都與逆境或創傷經歷有關。
預料之外的事件,會打破我們生活平靜的組織方式。但這也並非都是壞事,它能夠讓我們正視自己的生活,認真的思考並解決問題。在思考和重建生活的過程中,我們更有可能發現那些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在逆境後成長。
第2道坎:不順之時,阻力難,韜光養晦,等待時來運轉
《易經》說,順境時泰,逆境是否。順逆之間,互相轉化,泰極生否,否極泰來。
每個人都能享受順境,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易經》告訴我們:在否卦逆境之時,不要與時勢對抗,徒勞拼搏,而是審時度勢,避開風頭,保全自身實力,忍耐一段時間,再找新的機會,重新出發。
一個心理強大、堅韌、靈活的人,能夠隨時隨地充分地、活躍地去處理生活中的每個困境,記住,不僅要強大,更重要的是要靈活。
第3道坎:困境之時,忍住一口氣,奮力反擊,逆境崛起。
《易經》坤卦說:「澤無水,困。有言不信。君子以致命遂志。」
」有言不信」 有兩層意思: 一是,身處困境之時,你說的話,別人不信,他們不相信你會翻身,認為你的承諾不可能再兌現;二是,身處困境之時,別人說的話,你不要信,不要指望別人怎樣幫助你,你得鐵了心靠自己!《易經》告訴我們,「君子以致命遂志」,反正無路可退,要豁出去,拼命一搏。
曾國藩也認為,很多人的成功都是逼出來的,要麼死,要麼成功,最後就成功了。現代博弈論同樣支持這個觀點,在競爭中,橫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你要是不要命了,誰都怕你,都會給你讓出道路來。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讀書是一個人的畢生事業,無論你身處什麼位置、什麼年齡,都應該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不僅可以增加氣質、文化素養,還能淨化自己根深蒂固老化的思想,拉近自己和不同年齡人的距離。那麼在書的選擇上,《易經》絕對是不二之選。
《易經》涵蓋了世俗的大小道理,其中的知識值得我們深刻推敲。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做到精神豐富飽滿。就連孔子也曾說過,再多給我幾年學習《易經》,我也就不會犯什麼大錯了。
大家都知道,《周易》即《易經》,是傳統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它把我們人一生當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做了一個總結,總結髮現我們會遇到六十四類問題,六十四個場景所以《易經》就把這六十四個場景叫做六十四卦。
換句話來說,《易經》就像是一面鏡子,你遇到了一個問題,用這面鏡子做參考,你可能會少走很多的彎路。也可以說是一本佔卜書,尤其是有事難以抉擇的時候,卜一下吃個定心丸。但要記住,福禍相依,真假相依,虛實共存,這是這個世界的常態。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易經》,但苦於古人的文言文枯燥複雜,也就有了這版帶注釋、譯文的《易經》,它不僅簡單易懂,內容還十分豐富完整,讓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
你還在等什麼,快點擊這裡購買 ↓
總結一下,易經最精髓的地方就是教人做「選擇」,認清自己在哪個時間節點很重要,因為這就是你現階段的「命」,此處的「命」是你人生的一個基礎。總之,是要提高自己的水平,而不是去好為人師,誇誇其談,空有理想沒有行動,那樣的話你一定是痛苦的。當然,不能忘記提升道德水平和境界,否則你想更上一級難於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