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News 李昊原
責編/楊博丞
8月20日,剛入職某銀行北京分行中關村支行的楊某,在聚餐中因為被敬酒卻沒有喝酒,通過和他的對話,我們細緻地還原了某銀行的職場環境,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以下為對話內容,經DoNews整理:
DoNews:你怎麼看待某銀行?
某銀行前員工:在城商行裡是很好的,不過城商行在商業銀行裡算是第三梯隊。第一梯隊是中農工建交這五大國有行(註:國有行還包括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第二梯隊是股份制銀行,像是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這些,第三梯隊就是做的比較好,有地方特色的城商行了。
銀行能做的業務就是存貸款等那幾塊,比較好的國企、大企業客戶基本都被第一、二梯隊的銀行拿走了,中小銀行怎麼在合規範圍內做出花樣來,或者說找到差異化的細分市場很重要,這也是他們的「立行之本」。某銀行做的比較好的是內保外貸、外保內貸,還有一些質押類的業務,這些業務有質押物,風險比較低,這也跟某銀行的資源和渠道優勢有關,比如是港口城市(註:某銀行成立於1985年,是中國首家中外合資銀行),所以在城商行裡能做大,機構開到全國。
DoNews:能大概描述下某銀行北京分行中關村支行的職場環境嗎?
某銀行前員工:基本上是三級管理體制吧,行長和副行長是支行領導級別,下面會分幾個業務部門,我在的時候是從業務一處到業務四處,處長是支行的中層領導,最後是業務經理,屬於基層員工。
某銀行的人員流動率比較大,當時跟我一起進去的,到現在差不多走光了,升職也比較快,我來到某銀行的時候,當時的行長很年輕,他手下的處長也就比我大幾歲,這位行長後來跳槽了,還帶著培養出來的幾名處長一起走了。如果業務做的好,差不多三四年能做到處長,再三四年做到行長助理,中關村支行在北京是比較好的支行,向其他支行輸送了不少幹部。
同事間關係我覺得挺好的,當時業務開展的也不錯,早上開晨會,晚上開晚會,總結每天的業務情況,第二天跟行長匯報,每天都圍繞著怎麼把業務做大。我對當時行長印象很好,他個人能力很強,內部的獎懲制度也很清晰,大家年齡差的也不大,也沒有什麼山頭主義、倚老賣老的情況,除了業務壓力大點都挺好。
DoNews:會有出去應酬喝酒,發生類似事件的情況嗎?
某銀行前員工:出去喝酒肯定有,包括聚餐、團建,還有對公陪客戶都有,但我覺得還好,從沒出過打人的事情。人有酒量高低,(酒量)不太行的就自己趴著休息,還可以的接著喝,我們當時那一批多多少少都會喝一點,不過不會逼著人喝酒,後來熟悉了,誰不能喝酒我們都清楚。
DoNews:你怎麼看待這個因為員工不喝酒而打人的領導?
某銀行前員工:挺奇葩的。我理解這個事情,跟個人的關係比較大,在某銀行,即使北京分行內部,各個支行也是相互競爭的關係。
每個支行行長的領導風格,怎麼帶團隊的,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客戶資源和背景,都會直接影響整個支行的節奏和業績。因為各個支行的產品都是一樣的,但業績有的支行好有的差,這和行長的領導能力、格局、營銷經驗等有很大關係。
某銀行招人其實不太注重學校和專業,招人很多元化(註:國有行或大行一般對學校和專業卡的更嚴格,此次事件的主人公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的員工進去都是跟著領導學,因此領導們的作用就會更大。所以我感覺支行的職場風氣跟人的關係很大,換一批人可能就不會出出這種事,這事情不好說。
DoNews:在你看來對董某和羅某的處罰算嚴重嗎?
某銀行前員工:這種人肯定要嚴肅處理,有些拎不清,還怎麼帶隊伍?處罰的話,支行的公司是分為基本工資+季度績效工資+年終獎,基本工資沒多少,主要是季度績效和年終獎。他們具體的收入不好說,畢竟跟支行的業績掛鈎。
從與這位某銀行前員工的對話中我們了解到,新員工楊某的兩個問題:喝酒顯然不是銀行必須的要求,但有的領導的確會給員工帶來超越了職責範圍外要承受的壓力。楊某遭遇的情況在某銀行中不是普遍現象,但由於基層銀行體制上的原因,行長等領導層的個人習慣,對一家支行的影響力很大。
雖然這次某銀行人事部門對事件處理的速度和力度,都表現良好,但我們還是會擔憂,如果選擇」硬剛「領導,那以後會不會有被穿小鞋的可能?
8月27日,中國銀行協會在題為《加強行業自律,涵養清廉文化》的文章中指出,銀行業的確存在「酒桌文化」的陋習,「喝多喝少是能力,喝與不喝是態度」,「酒杯一端、業務好談」,其次是有「圈子文化」的陋習,就如楊某被扇耳光,但追罵他到電梯的卻有其他的同事們,最後還有「奢靡之風」,比如這次事件發生的盤古七星酒店,在美團搜了下團購的價格,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針對涉事銀行對外發布的說明,僅採取嚴重警告、扣罰績效之類輕描淡寫的處罰,無異於罰酒三杯,行業內外和廣大公眾頗有微詞。」中銀協在文中還表示,近期修訂了《銀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和行為準則》,並擬建立銀行業從業人員禁入黑名單,從業人員因行為惡劣,對行業造成重大損失和負面影響的將考慮納入行業禁入黑名單,對出現類似有損行業形象行為和事件的銀行分支機構,在整改未落實期間禁止其參加中銀協「星級網點」「百佳、千佳單位」等文明規範服務評估活動。
不過現實是,銀行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很好的職業選擇了,銀行業的現代化、規範化水平也趕超絕大多數行業,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比這個事件還要嚴重多的職場霸凌還在不斷發生。
當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我們身上時,我們會有反抗的勇氣和途徑嗎?
本文源自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