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人遭遇打擊報復 業內人士呼籲立法保護舉報人安全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舉報人遭遇打擊報復事件頻繁發生業內人士呼籲

專門立法保護舉報人安全

從我國司法現狀來看,許多人不願舉報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遭到打擊報復,尤其是反腐舉報的風險更大

● 舉報人遭到報復陷害多與舉報信息洩露有關。舉報人保護規定零散籠統,分布在各種法律法規中,缺乏專門的立法和制度

● 無論是保障舉報人權益,還是激勵其他公民積極舉報,都離不開司法機關及時高效的正義護送,離不開對打擊報復行為的嚴厲法律制裁。司法機關在舉報人舉報之初、受理舉報線索時,應該對舉報風險等級進行評估,及時啟動舉報人保護程序

□ 本報記者 王陽

近日,山東廣播電視臺問政節目《問政山東》曝光了山東省平度市應急辦工作人員洩露舉報人信息一事,引起輿論關注。事件中,欄目記者在發現非法排放的露天採坑後,將情況反映給了當地安監辦。10分鐘後,就有人打電話威脅記者。

無獨有偶。北方新報記者在烏蘭察布暗訪一起汙染問題後向當地環保部門舉報,工作人員隨後將舉報信息告訴給了被舉報人。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一致認為,現實中,類似上述洩露舉報人信息的情況頗為常見。儘管我國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中,都有保護舉報人的明確條款,但相關法律規定概括性較強,缺乏更加細化的規則。對於舉報人應當採取哪些具體的保護措施、履行什麼程序、達到何種效果以及如何追責等,現行法律都沒有作出規定。舉報人保護規定零散籠統,分布在各種法律法規中,缺乏專門的制度和立法以保護舉報人。

公民行使權利舉報

頻繁遭遇打擊報復

舉報權是公民行使監督權的一種具體形式,屬於公民基本權利範疇。舉報本身體現了公民的權利意識以及對國家機關的信任。當這種信任被打破時,就不能再發揮舉報權的應有作用。

《法制日報》記者梳理得知,目前的現狀是,舉報人遭受打擊報復的事件一再上演。

其中,最駭人聽聞的應該是10年前河南村民王好讓舉報後雙手被剁。當年,王好讓向河南省沁陽市公安局舉報一起搶劫案的線索。警方根據線索控制住了案犯,不過在監控過程中,案犯逃脫。逃出後的案犯得知是王好讓向警方舉報後,殘忍地剁下了他的雙手。

隨後,案犯被執行死刑,而王好讓失去了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執行法官稱,舉報人受傷害後的救濟保障問題,目前是個法律空白。

相關資料顯示,事發後,沁陽公安局參與辦案的8個警察都受到了紀律處分。

王好讓認為,僅有紀律處分不夠,他認為警察對案犯採取措施不當,讓其逃脫了,才有機會實施打擊報復。他要求追究當事警察瀆職,並在近幾年堅持向政法機關控告。

「案犯逃脫後,我還被蒙在鼓裡,沒有任何一個警察向我通報案犯已經逃跑的信息,更沒有一個警察對我進行人身保護。」王好讓說。

據新京報此前報導,多次協商後,沁陽市公安局已給予王好讓各種補償超過40萬元。

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碩士生導師胡功群認為,從我國司法現狀來看,許多人不願舉報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遭到打擊報復,尤其是反腐舉報的風險更大。

江西萍鄉上慄鎮出口花炮總廠司機柳坤發多次舉報廠長陳豔洪貪汙、賭博、嫖娼等惡行。隨後,陳豔洪出重金僱傭殺手將柳坤發殺害,這是全國首例舉報人被報復殺害事件。

此外,在河南省原省委書記程維高案、平頂山市原市委政法委書記李某案中,都有打擊報復舉報人的情節。舉報人輕者或被圍攻謾罵,或書面檢查,或電話騷擾;重者或降職免職,或開除黨籍,或刑事追究。

與此同時,各類隱性打擊報復舉報人的行為因其手段合法,難以界定,一直處於法律救濟的邊緣。遼寧省鞍山市國稅局職工李文娟因舉報當地國稅局遭到拘留,阜陽「白宮」案舉報人李國福在見律師前幾小時,莫名死在監獄醫院,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舉報人保護問題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尤其隨著一些舉報人受到打擊報復甚至迫害致死等典型案例的披露,這個話題一直觸動著公眾的神經。

強化保密知識教育

嚴防舉報信息洩密

相關案例顯示,舉報人遭到報復陷害多與舉報信息洩露有關。因此,信息保護的嚴密與安全是保障舉報人合法權益的第一道屏障。

2018年9月中旬,廣西南寧市的謝先生買了一袋旺旺雪餅。隨後,謝先生實名寫了一封舉報函,分別寄往廣西玉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廣西玉林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報旺旺雪餅的生產廠家和銷售商。理由是其連續食用旺旺雪餅多天,運氣並沒有變旺、變好,「旺旺雪餅的廣告涉嫌虛假宣傳」。

讓謝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舉報函隨後被公開在社交媒體上,信函落款處的姓名、電話等信息赫然在上。謝先生也因此一夜爆紅,成為眾多網民口中的「奇葩」。

胡功群認為,保護舉報人的隱私是舉報制度的基本原則。對謝先生舉報信被公開的處理,問題不在於廣告語是否誇大,而在於舉報人的信息隨便被公示。「不管舉報的內容是否合理,也要盡到最基本的保護義務,有關部門應徹查是誰將舉報信公開的,加大洩密懲戒機制的力度,給公眾絕對的安全感,為舉報人免除後顧之憂。」

北京律師肖東平說,舉報人遭受打擊報復問題的關鍵不是被舉報人報復的手段過於高明,而是被舉報人的舉報信息被外洩。「如果被舉報人不知道舉報人是誰?何來打擊報復一說?為杜絕洩密現象發生,應嚴格追究洩密責任。對於洩密者或洩密單位,一律予以嚴懲。」

今年9月12日,《問政山東》欄目記者在青島平度市田莊鎮寶落村採訪一個非法排放的露天採坑時發現,尾砂沒有經過管路便進行排放,對主壩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問政山東》欄目記者將這一情況舉報給了平度市田莊鎮安監辦。大約10分鐘後,這名記者就接到了被舉報人的電話,對方聲稱,「你不用管我怎麼知道的,反正我已經知道你的電話了!」

上述消息傳出後,引發輿論譁然。隨後,涉嫌威脅《問政山東》欄目記者的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郭澤強認為,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公民具有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和刑法第三百零八條都是專門針對舉報人、證人的保護規定。2016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保護、獎勵職務犯罪舉報人的若干規定》,明確規定違反規定解聘、辭退或者開除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等十種情形,屬於對舉報人實施打擊報復行為。「不論法律規定是否具體,至少不會允許被舉報人知道舉報人的信息。」

提高舉報獎勵標準

嚴格落實保護措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以「零容忍」的態度與反腐敗作鬥爭,推出一系列反腐敗新舉措,經過持續的「打老虎」「拍蒼蠅」,反腐敗取得良好效果,同時也進入反腐的攻堅區和深水區。

最高人民檢察院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查辦職務犯罪的案件線索中,80%來自群眾舉報。

「快來舉報貪官吧!只要舉報屬實,將貪官繩之以法,追繳回來的贓款,就有你一份。」這是重慶某辦案機關推出的舉報獎勵辦法,明確了具體的獎勵比例,實名舉報貪官最高可獲20萬元獎勵。

此外,相關執法部門近期也先後印發了舉報獎勵的辦法,大幅度提高舉報獎勵限額:食藥監總局修訂舉報獎勵辦法,單次舉報獎勵限額提至50萬元;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政府新聞辦近日召開發布會,舉報黑惡犯罪線索最高獎勵8萬元;廣東舉報傳銷違法犯罪案件,最高可獲30萬元獎勵;湖北舉報涉煙違法案件,最高可獎20萬元。

今年5月28日,全國掃黑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全國掃黑辦主任陳一新表示,掃黑除惡的下一階段要推動智能化舉報平臺使用,發動群眾力量,藉助智能化手段和大數據技術,加強涉黑惡線索摸排,保證為期3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可持續發展。

陳一新說,要對舉報人提高舉報獎勵標準,嚴格落實保護措施。就此,全國掃黑辦在打造智能化舉報平臺時也規定,通過外網依託網際網路接收群眾舉報後,將信息轉為涉密內網流轉,從而保護信息安全。同時要求線索核查單位強化安全保密工作,明確全部線索核查人員都必須寫保密協議或作出保密承諾。

在郭澤強看來,舉報違法行為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但舉報人壞了被舉報人的「好事」,他們一旦知道舉報人的真實身份,很可能會打擊報復舉報人。「要消除舉報人的顧慮,保護舉報人的切身利益。從某種程度上講,舉報保護比重獎舉報更重要。」

今年6月28日,中央掃黑除惡第20督導組進駐寧夏回族自治區後,將關於隆德縣公安局觀莊派出所涉嫌「保護傘」的舉報線索轉交隆德縣公安局核查。隆德縣公安局對舉報線索沒有認真核查,違規將舉報人信息洩露給被舉報人觀莊派出所所長趙慧,並違規將舉報人帶到派出所進行詢問,趙慧對舉報人及其前來問詢的兒媳進行兩次毆打,致使兩名受害人住院治療。

中央掃黑除惡第20督導組接到舉報後,認為這起事件性質惡劣,情節嚴重,要求迅速查處,依法依規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隨後,經固原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對負有直接責任和重要領導責任的隆德縣委常委、政法委副書記、公安局局長安繼海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免去縣委常委、政法委副書記、公安局局長職務。對負有直接責任的隆德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教導員、大隊長於泳給予留黨察看一年、政務撤職處分,降為科員,調離公安隊伍;對負有直接責任的隆德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韓東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調離公安隊伍;對負有直接責任的隆德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李麒才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同時,固原市市公安局決定對趙慧以涉嫌故意傷害犯罪刑事拘留,依法進行處理。

武漢律師陳勇說,無論是保障舉報人權益還是激勵其他公民積極舉報,都離不開司法機關及時高效的正義護送,離不開對打擊報復行為的嚴厲法律制裁。司法機關在舉報人舉報之初、受理舉報線索時,應該對舉報風險等級進行評估,及時啟動舉報人保護程序。「只要舉報人發出人身安全需要保護的求助,公安機關應立即出警處置,讓每一個受到打擊報復的舉報人不再孤立無援。對舉報有關重大案件線索或有組織犯罪的具有特殊貢獻的舉報人,可借鑑國外對舉報人的身份重置、異地安置等制度。」

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馬皚稱,讓知情人勇於發聲,需要在法律制度方面多下功夫,包括暢通舉報渠道,履行好舉報保密、安全保障義務,給予舉報人獎勵和補償等激勵機制。此外,需要加強對於舉報行為的宣傳,提升公民對於舉報行為的接受度和認可度,營造一種敢於舉報、樂於舉報的社會氛圍。唯有這樣,舉報人才能獲得足夠的保護。

來源:法制日報

相關焦點

  • 公權私用,立法保護舉報人又如何
    公權私用,立法保護舉報人又如何 楊於澤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1-09    [列印] [關閉]     最近《中國青年報》關注到,安徽阜陽「白宮委書記」張治安動用紀檢、公安機關,羅織舉報人罪名,將其投入囹圄,致其非正常死亡。《民主與法制》雜誌披露,河北省委原書記程維高成立專案組,給媒體人石堅羅織罪名,「送」他十年刑期。反思下來,很多人寄希望於「立法保護舉報人」。    能夠立法,專門保護舉報人,當然是一件好事。制定這樣一部法律的社會共識,應當說早已形成,也不存在什麼立法技術障礙。
  • 舉報人遭威脅 法律如何保護
    我國法律在保護舉報人方面有哪些規定?舉報人應當如何保護自身安全?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在法律政策方面,我國對保護舉報人一直非常重視,並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多部法律中作出明確規定。」張建偉告訴記者。例如,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公民具有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
  • 中紀委和公檢法如何保護舉報人的人身財產安全?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財政部日前聯合發布《關於保護、獎勵職務犯罪舉報人的若干規定》,進一步完善保護、獎勵職務犯罪舉報人工作。除此,還有哪些部門對保護舉報人提出過具體的要求?這些要求能不能有效保障舉報人人身財產及身邊人的安全?
  • 最高檢:「70%舉報人受到打擊報復」報導與事實不符
    中廣網北京6月21日消息(記者湯一亮)近日有媒體稱,有70%的舉報人受到了打擊報復。對此,最高人民檢察院舉報中心主任王小新21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一報導與實際情況並不符合。  王小新介紹說,2007年至2009年,全國檢察機關受理群眾舉報48萬1000多件,其中,屬於檢察機關受理的案件27萬6000多件,每年因舉報遭到打擊報復的不超過200件。另外,有60%—70%的舉報是匿名舉報,這部分人是不可能受到打擊報復的,所以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打擊報復確實存在,但數量少,根本不存在70%的舉報人受到打擊報復的情況。
  • 關於完善舉報人(吹哨人)制度的建議
    目前,食品、藥品行業是我國目前最積極建立「吹哨人制度」的領域,比如為了鼓勵業內人士舉報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業潛規則,深圳市從2016年8月1日起實施「吹哨人制度」[1],舉報問題食品最高可獎勵60萬元。根據規定,舉報人指出被舉報人具體違法事實,並提供相應證據、查證屬實的,按實際入庫罰沒款的30%給予獎勵,最高不得超過60萬元。
  • 馬上評|汙染舉報人被拘,如何回應「打擊報復」質疑
    初步查明,李根山等刑滿釋放人員打著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員的幌子,相互勾結,採取毆打、威脅、辱罵、恐嚇等手段,先後實施了尋釁滋事、敲詐勒索、搶劫等違法犯罪行為,現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李根山等人各類違法犯罪線索。11日,中衛市公安局沙坡頭區分局通報稱,又收到大量檢舉揭發的違法犯罪線索,又有6名涉案嫌疑人落網,此為惡勢力團夥犯罪案件。
  • 誰是出賣「劉老根會館」事件舉報人的「內鬼」?
    可是,舉報人曾一智近來有些心神不安,主動找到媒體希望報導,「是因為我發現自己的信息被透露給了被舉報人」,「如果不通過媒體報導此事,一是無法對破壞文物的事情進行制止,二是我的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曾一智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此前因為保護文物,她在拆遷現場被毆打過兩次,相機被搶過三次,恐嚇信、恐嚇電話、被跟蹤就更多了。有類似經歷的舉報者並非曾一智一人。
  • 法律當如何保護「舉報人」
    這類事件反映出我國現行法律對舉報人保護的缺憾。  我國法律提倡公民乃至公務員大膽舉報,也同時規定,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刑法第254條對這種報復陷害的行為,也有明確的處罰規定。  從法律邏輯上看,我國對舉報人的權利作了相應規定,並以刑法為後盾,保證舉報的順利進行。但這僅僅是邏輯上的完美無缺。
  • 拿什麼保護你,我們的舉報人!(圖)
    網友:新華  在當前的反腐敗工作中,反腐部門往往認為查處腐敗是頭等大事,而對舉報人的權益保護則有所忽略,存在嚴重的「重打擊、輕保護」的傾向。  檢察院是提倡實名舉報的。《京華時報》6月22日的報導稱,北京市網上舉報第一案的舉報人獲3萬元獎金。
  • 中國首次明確「隱性報復」舉報人情形
    但同時,如何激發舉報人實名舉報職務犯罪的熱情、如何保護舉報人安全也考驗著相關部門。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財政部日前聯合下發的《關於保護、獎勵職務犯罪舉報人的若干規定》(下稱《規定》)中,首次提出「隱性報復」行為,並進一步細化了對職務犯罪舉報人的保護和獎勵規定。
  • 人民網:「最牛公務員」為何敢找舉報人麻煩
    當地村民則向記者反映說,此事發生後,雷清平不僅沒有歉意,還放言要找舉報人的麻煩。  一個小小的鄉鎮股級幹部,氣焰囂張到了如此地步,多少有點出人意料。不過,若將他雷大主任的所作所為,放到現行制度的大背景下考量,也就不值得大驚小怪了。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報導,改革開放30年來,評出的10個反腐名人,有9人遭到打擊報復。
  • 村治保主任舉報他們聚眾打麻將,他們打擊報復舉報人
    村治保主任舉報他們聚眾打麻將,他們打擊報復舉報人金羊網  作者:董柳  2020-02-17 江門檢察機關提前介入一宗對疫情防控舉報人進行報復的非法拘禁案
  •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提倡實名舉報 雙刃劍中傷舉報人如何被保護
    然而,比起「獎賞」,實名舉報者們更期待的是法律層面上切實有效的保護,為實名舉報做出制度上的配套。 「大部分舉報人處境更為艱難,需要國家在立法上進一步保護。比如保密,我之前鬧得時間比較長,不擔心單位知道,但大多數人應該不希望對方知道是誰舉報的。而且法律就一句『不允許打擊報復』,這話說起來很空啊。要詳細規定懲戒措施,從立法、經濟、關注都要重視。你看對我的支持,大概就是紀委在微博上說了幾句話,也就僅限於此吧。」
  • 北方:舉報信是如何落入被舉報人之手的?
    而且舉報的村民,還有的「丟了工作」,有的「被派出所扣留」,特別是有一封舉報信還落入了被舉報人手中。如此現實,顯然讓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而盤點被舉報人彭榮均的權力與關係網,不難發現其中確實盤根錯節:比如彭榮均是個村官,但其還是公司負責人,公司本是集體企業,卻牽連到股權轉讓給個人問題;比如舉報者剛剛走上舉報之路,就丟工作,甚至被刑事調查,可見被舉報人彭榮均與上級相關部門以及官員之間的某種「裙帶關係」以及替在利益勾連等。
  • 違規查視頻找出舉報人 強迫撤銷舉報
    (記者 何小敏 通訊員 粵紀宣) 據南粵清風網消息,近期,廣東省紀委督辦查處了一起打擊報復舉報人的典型案件,相關違紀人員受到處理,舉報人的名譽得以恢復、職務和待遇得到落實。2016年5月,在收到舉報人實名反映化州市某建築工程公司(楊梅鎮集體企業)廣州分公司負責人張某公款行賄,以及之前匿名舉報遭到打擊報復等問題後,省紀委領導高度重視,督促茂名市、化州市紀委辦理。
  • 舉報人最高可給予一次性獎勵2萬元
    群眾知悉黑惡勢力違法犯罪行為向警方舉報,經查證屬實的,對舉報人最高可給予一次性獎勵2萬元。  獎勵辦法明確了11類舉報重點:威脅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以及向政治領域滲透的黑惡勢力及違法犯罪線索;把持基層政權、操縱破壞基層換屆選舉、壟斷農村資源、侵吞集體資產的黑惡勢力及違法犯罪線索;利用家族、宗族勢力橫行鄉裡、稱霸一方、欺壓殘害百姓的「村霸」「地霸」等黑惡勢力及違法犯罪線索;在徵地、租地、拆遷、工程項目建設等過程中煽動鬧事的黑惡勢力及違法犯罪線索;在建築工程、交通運輸
  • 河北平山縣政府網站「洩露」舉報人姓名電話(圖)
    顧偉查看平山縣政府網站「領導信箱」裡其他信件發現,其他舉報人的姓名、電話也同樣被「公示」出來,有些網友舉報的問題情節嚴重、性質惡劣,「這要讓當事人知道了,這些舉報人得多危險。」  信箱開通兩年舉報人信息一直公開  8月19日下午,記者登錄平山縣政府網站,找到「領導信箱」欄目,隨意點開20多個反映信件看到,裡面舉報人的姓名、電話、聯繫郵箱等信息,和信件內容一起都可以隨意查看。有的舉報人設置了不公開狀態,但這也只是信件內容無法查看,舉報人的姓名、聯繫電話、聯繫郵箱依然處於公開狀態,通過信件題目也能推測大致內容。
  • 中央巡視組如何保護舉報人
    中央巡視組如何保護舉報人 2013-11-06來源:瀟湘晨報 中央巡視組會為舉報人保守秘密,確保其身份不被洩露。   目前,中央第二輪巡視正在10個被巡視地區、單位全面展開。中央巡視組如何開展工作?巡視工作取得了哪些效果?如何保障舉報人權益?
  • 舉報人獲得被舉報人賠償後,是否可以向行政機關提出撤銷舉報?
    在作為公法的刑事法律領域中,如果一位婦女遭遇強姦後向公安機關報案並獲立案,事後犯罪嫌疑人主動向該婦女賠禮道歉、賠償巨額金錢,並獲得諒解,然後該婦女作為受害人到公安機關提出撤銷報案。如果公安機關應允該婦女的要求撤銷案件,那麼這就是對世人宣示:男人只要有錢賠償,就可以違背婦女的意志強迫與其發生性關係而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 男子威脅「在南京紫金山著日軍軍服拍照滋事」的舉報人被警方行政...
    據@南京玄武警方在線 3月2日通報,在微博威脅「在南京紫金山著日軍軍服拍照滋事」舉報人@上帝之鷹_5zn 的男子丁某已被南京市公安抓獲,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拘留7日的處罰。經查,丁某因對孟某在網上舉報唐某、宗某在南京紫金山抗戰遺址拍攝二戰日本軍服照的行為不滿,為達到威脅孟某今後不再舉報此類事件的目的,於2月25日在其個人新浪微博發表了威脅、侮辱孟某及其家人人身安全的不法言論,引發大量網民關注,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丁某威脅、侮辱孟某及其家人人身安全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之規定,被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拘留7日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