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周起元》講述明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2020-12-18 央廣網

  央廣網7月29日消息(記者 呂葉松)自2013年秋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以來,全國各地以「一帶一路」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猶如雨後春筍,不斷豐富各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廈門海滄歷史名人周起元為主要角色的紀錄片《周起元》,目前正處於緊張的拍攝階段,該片將通過情景再現、專家採訪、三維動畫、紀實拍攝等手段和形式,再現海滄知名歷史人物周起元倡導開拓「海上絲綢之路」、鼓勵海洋貿易的遠見卓識。

  據悉,廈門市海滄區文化底蘊深厚,從古至今人才輩出,周起元(1571—1626)生於明朝中後期的海滄區後井村,官至太僕少卿,他一生清正廉明、為民請命、深受百姓愛戴。周起元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海洋文明先驅,曾撰寫《東西洋考˙序言》,主持修建圭嶼塔,大力支持開拓海上航路,首次提出「月港貿易」概念,對月港發展成為當時東南沿海的外貿中心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真實還原、紀念周起元這位「大洋赤子」,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策劃投資紀錄片《周起元》,由海滄電視臺、廈門文廣影音有限公司、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製。該片總策劃、海滄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海滄區委副書記曹放表示,海滄作為廈門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橋頭堡,要在實施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開拓美好未來,必須發揚先賢的精神。這是策劃創作《周起元》紀錄片的初衷所在。

  該片製作方代表、中國紀錄片協會秘書長趙捷介紹說,本片的主題一是周起元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淵源,二是周起元清正廉明的士大夫風格,用現代視角和現實素材來關照呈現歷史,讓「海絲」脈絡在新時代下以更強勁的姿態搏動,激勵後來者更具創新開拓精神,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相關焦點

  • 海滄知名歷史人物傳記紀錄片《周起元》今日開機
    作為該片的總策劃,海滄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海滄區委副書記曹放認為,海滄作為廈門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橋頭堡,擁有全球第二十大貨櫃港,在實施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前景廣闊。珍惜海滄輝煌的今天,不能忘記先賢的奮鬥。開拓海滄美好的未來,必須發揚先賢的精神。
  • 明代周起元的仕宦經歷及其時代
    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蓬勃發展,他還被認為是中西文化海上交流的使者,是海上文明的先驅之一,為此,海滄電視臺、廈門文廣影音有限公司、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聯合策劃創作了紀錄片《周起元》,從另一個角度講述了周起元的一生。
  • 講述絲路傳奇,七集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 央視播出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所形成的「開放、互惠、和平、友好」的歷史基因,成為人類珍貴的文明遺產。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七集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將於5月1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與央視紀錄頻道CCTV-9同時多集聯播,並於5月9日-15日每天20:00登陸央視紀錄頻道CCTV-9。
  • 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將陸續在多國播出
    原標題: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講述絲路傳奇  中國第一部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七集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1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與央視紀錄頻道CCTV-9同時多集聯播。
  • 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自信與世界胸襟
    繪海上絲綢之路的人文地圖  ——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自信與世界胸襟  【記錄中國·溝通世界】     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央新聞紀錄片電影製片廠(集團)聯合出品的8集大型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11月中旬在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一經播出,就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並受邀成為201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影片。
  • 從鄭和墓到牛首山,大咖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南京故事
    」主題,從海上絲綢之路視野下的「鄭和下西洋」,到鄭和與牛首山的關聯,精彩講述海上絲綢之路南京故事。「過去我們對牛首山的認識,只是把它看成是一座佛教的山、一座文化的山、一座旅遊的山、一座生態的山,今天我們發現它具有了一種新的意義,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作為大會主持,賀雲翱教授首先就「山(牛首山)—人(鄭和)—海(海上絲綢之路)」間的關係與專家、學者進行了探討。
  • 「一帶一路」題材紀錄片的故事化講述與國家形象傳播
    它們對之前的絲路題材紀錄片在創作形式、視聽呈現及文化內蘊等方面都有不同層面的創新和拓展,以更具國際化的表達策略進行故事化講述與國家形象傳播,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國以和平發展為基本戰略思想的前提下,在推進世界命運共同體和諧發展道路上所作出的諸多努力與實踐。
  • 電視劇《滄海絲路》開拍 講述海上絲綢之路故事
    日前,我國首部反映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大型電視連續劇《滄海絲路》在北京啟動。   這部劇以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廣西合浦為背景,圍繞西漢王朝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戰略來結構故事,講述一個「海洋版」張騫式的人物,率領一批海洋拓荒者肩負國家重託,從北部灣的廣西合浦始發,履行傳播華夏文明、加強經貿往來的神聖使命,最終開創了彪炳史冊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 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9日起在央視播出
    記者8日獲悉,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9日起將在央視國際頻道(CCTV4)連續播出,首播時間為3月9日至13日上午9點,重播時間為當日23:15。2015年4月和7月,該紀錄片攝製團隊特意到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分別在泉港、安溪、德化、晉江等地進行拍攝。泉州有哪些風貌和成就入鏡?9日起,觀眾們可以在紀錄片中慢慢數了。
  • 古裝劇《滄海絲路》在廣西合浦開拍 講述海上絲綢之路故事
    古裝劇《滄海絲路》在廣西合浦開拍 講述海上絲綢之路故事 2017-08-01 21:39:1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陌陌直播公益課,為鄉村孩子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故事
    5月19日,天津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金鵬做客「帶鄉村孩子打卡絲綢之路」陌陌直播公益課,以《一隻彩繪瓷盤的指引》為題,帶領鄉村孩子們回顧了當年中外使臣執節往返、滿載新奇貨物的巨舶行駛的海上絲綢之路。通過瓷器、香料、絲綢等一件件精美展品的展示,孩子們仿佛置身於當時的海路貿易和文化交流之中。
  • 《共贏海上絲路》首播 用人物故事講述商業文明
    海絲演播室錄製  搜狐娛樂訊 以國際時政新聞精準研讀分析見長的深圳衛視今年又將推出一部大型新聞紀錄片《共贏海上絲路》,這是深圳衛視連續第二年就重大政經題材推出專題紀錄片  秉承「小切口、大時代」的創作思路,深圳衛視《共贏海上絲路》節目以「深商」這一特殊群體作為樣本,展現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以來,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帶來的變化。
  • 央視網紀錄片《藍海中國·福州篇》開機講述海上福州敢拼共贏故事
    《藍海中國·福州篇》開機儀式現場央視網消息 11月25日,央視網大型系列紀錄片《藍海中國·福州篇》開機儀式在福州啟動。福州市副市長李春,福州市各相關單位領導及央視網相關負責人出席開機儀式。作為國內首支海洋城市題材紀錄片,《藍海中國》以海洋強國戰略為指導,集人文、科普、旅行、美食於一體,是央視網致力於集中發揮媒體智庫輿論傳播力和資源集聚力,促進海洋領域務實合作,推動海洋文化交融和經濟發展,講述海與城、海與人血脈聯繫的嶄新嘗試。
  • 聽南越國宮署遺址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近日,「從南越國宮署遺址到海上絲綢之路」展在園博館開展。南越國宮署遺址自1975年被發現,經三次大型發掘將神秘的真容展露在世人面前,一個發達富庶的南越國徐徐向我們走來。層層累積的考古遺存,也向世人訴說著廣州這座港口開港通商、寶舶雲集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故事。
  • 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講述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意義
    12月1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承辦的「2020 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高峰論壇上舉行了共同體成員間合作年度主題作品、4K紀錄片 《穿越絲路雙城記》全球首播發布儀式。
  • 繪海上絲綢之路的人文地圖-光明日報-光明網
    【記錄中國·溝通世界】       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央新聞紀錄片電影製片廠(集團)聯合出品的8集大型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11月中旬在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一經播出
  • 電視劇《滄海絲路》,海上絲綢之路傳奇故事
    該劇圍繞古代西漢王朝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戰略展開,講述一個海洋版「張騫」式的人物,他肩負國家重託,率領一批海洋拓荒者,從北部灣的廣西合浦始發,最終開創了彪炳史冊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西漢時期,為了打通陸地的絲綢之路,張騫受到漢武帝劉徹的委派,出使西域。幾年後,在陸地絲綢之路頗有成效之後,漢武帝劉徹將焦點轉向了遼闊無垠的海上,欲再打通一條海上絲綢之路。
  • 央視網大型系列紀錄片《藍海中國·福州篇》開機 講述海上福州敢拼...
    《藍海中國·福州篇》開機儀式現場  央視網消息 11月25日,央視網大型系列紀錄片  作為國內首支海洋城市題材紀錄片,《藍海中國》以海洋強國戰略為指導,集人文、科普、旅行、美食於一體,是央視網致力於集中發揮媒體智庫輿論傳播力和資源集聚力,促進海洋領域務實合作,推動海洋文化交融和經濟發展,講述海與城、海與人血脈聯繫的嶄新嘗試。
  • 《滄海絲路》重述海上絲綢之路
    本報訊(記者李夏至)絲綢之路上的故事有很多,但是講述西漢王朝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卻很少見。40集大型古裝歷史劇《滄海絲路》以此為主題,講述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  該劇圍繞西漢王朝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戰略展開故事,講述一個「海洋版張騫」式的人物易忠,肩負國家重託,率領一批海洋拓荒者,從北部灣的廣西合浦始發,一路歷經艱辛不辱使命,最終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這個故事取材自歷史事實: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繼打通陸地絲綢之路後,又下達了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旨意。朝廷各方勢力據此反覆角力,頻繁交鋒。最終,名不見經傳的青年易忠臨危受命,擔任漢朝使團正使。
  • 這場論壇有意思 講述寧波、青瓷與海上絲綢之路不得不說的故事
    來自日本衝繩縣立藝術大學的森達也教授,發表了名為「海上絲綢之路與從寧波外銷的越窯青瓷」的報告,講述了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代表商品青瓷之間源遠流長的關係。曾多次參與寧波考古行動的羅鵬,重點講述了東錢湖上水岙窯址的發現情況。位於寧波東錢湖上水岙的越窯窯址,是2016年度浙江省八大考古重要新發現之一,出土的部分青瓷器物與日本鴻臚館遺址、印尼井裡汶沉船、埃及福斯塔特遺址中出品在釉色和紋飾方面極為相似,這對10世紀晚期到北宋中期東錢湖窯場的生產狀況,以及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陶瓷貿易史,特別是寧波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