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一派欣欣向榮,在改變人們傳統購物方式的同時,也對快遞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單量達到631億件,所以在龐大的市場需求量之下,也使得快遞行業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
縱觀當前中國快遞市場格局,通常都是由三通一達,順豐,京東物流為主導,畢竟在擁有著雄厚資金優勢的情況下,才使得這些頭部玩家有足夠的資本擴展運輸規模和網點。因此,當頭部玩家牢牢佔據著快遞市場之際,使得國人對中國郵政的關注度持續下降,可是需要知道的是,中國郵政才是真正的快遞巨頭。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1980年7月15日,我國正式開辦國際郵政特快專遞業務,並在1984年正式開辦了國內特快專遞業務,僅用時一年,中國速遞服務公司成立,國內快遞業發展逐漸完善。到了1987年,中國郵政有與國際非郵政快遞公司合作,完善了新興業務。
在進入1990年後,我國開始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快遞行業的變革由此開始。在1994年,中國郵政實現信息化,可以利用網際網路針對郵件進行跟蹤查詢。在1995年,中國郵政成立航空公司,極大提高了郵政快遞的運輸效率和保密性。直到2010年6月,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作為主要發起人建立了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並在國內31個省設立分支機構。
所以從成立時間層面來看,中國郵政的發展經歷了層層遞進,為中國民營快遞公司發展和成立打下了堅實有力的基礎。伴隨著業務快遞的不斷完善,中國郵政在近兩年來,中國郵政更是憑藉著突破6000億的營收遠超德國郵政和美國聯邦快遞,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郵政,同年,作為民營快遞陣營老大哥的順豐快遞,營收不過也只是1121.93億元,由此可見在營收層面,中國郵政更是碾壓順豐快遞。
然而,歷史悠久,營收遙遙領先的中國郵政,卻在2019年末的滿意度調查中,中國郵政的滿意度遠遠落後於京東、順豐和中通,這樣的結果似乎說明了中國郵政丟掉了民心,然而導致這一結果的背後,與速度有著直接關係。畢竟在新興的快遞公司大多承諾三天內送貨上門,想方設法地提高運送速度的背景下,中國郵政快遞作為老牌的快遞公司卻忽略了時效性的重要性,運輸速度非常慢,一度被人稱為「龜速」。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因速度被受吐槽的中國郵政,都能夠將重要的包裹和郵件送到那些民營快遞無法送達的偏遠的山區。即便當前中國郵政在全球快遞運輸市場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注入鮮活的技術來提高配送效率也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