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記者 賴泳源 通訊員 王峰 沈璐 肖小芳 攝影 張聖曜
「歡迎大家來到士山農業,今天分享土雞蛋……」8月22日下午,劉柏蓮坐在養雞場直播臺,網絡帶貨售賣土雞蛋。不一會兒,直播擁入600多名網友紛紛留言,詢問品質和折扣,上百份土雞蛋隨即售出。
這一幕發生在邵陽市洞口縣市山村,隨著中國電信邵陽分公司駐村扶貧隊的到來,村裡網絡條件日益改善。在扶貧隊幫扶下,產業經濟蓬勃發展,網絡銷售越來越火。截至今年五月,市山村102戶貧困戶331人已全部脫貧。
智能生活一線牽,異鄉人打工不再孤單
「我很好,你們也要照顧好自己。」劉晚妹邊打電話邊朝攝像頭打招呼。原來,在外打工的大兒子通過平安鄉村視頻監控,看見她帶著小外孫在門口玩耍,特意打個電話。
劉晚妹告訴記者,兩個兒子在外打工,沒法經常回家,就安裝了攝像頭。「現在,他們時常查看攝像頭,看看家裡的變化,時不時打電話回來。」她坦言,內心感到很溫暖,仿佛他們就在身邊。
(劉晚妹一邊打電話一邊朝著攝像頭打招呼。)
據介紹,平安鄉村利用天翼雲、大數據等新技術,通過監控上雲端、視頻算法加密,實現信息安全存儲的智能監控。中國電信邵陽市分公司駐村扶貧隊隊長劉立楚表示,相對於傳統監控,中國電信湖南公司「平安鄉村」監控利用中國電信天翼雲承載的模式,不僅攝像頭能與手機屏、電腦屏、電視屏互動,並通過村級管理平臺與村委會進行聯網,按市、縣、鄉鎮、村逐級分權分域調看和回看視頻。平臺還結合高清監控設備,實現了高清監控、遠程視頻查看、拍照錄像、異常偵測等多項核心技術的應用。
(工作人員在攀登鐵塔,檢修網絡狀況。)
在村部附近,一戶村民告訴記者:「有了這個設備,我們在家裡做飯,再遠也能用手機查看田地情況,小偷即便有四隻手也偷不走我家油茶和柑橘了。」
產業發展雲助力,村民學網課種出「致富果」
(村民給油茶樹苗除草鬆土。)
關於油茶樹,邵陽當地有一句諺語「開花,就開出糖來;結果,就結出油來」。說的是油茶經濟效益好,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2016年,扶貧隊駐村後,通過前期考察、入戶詢問等方式,確定發展油茶產業。
(扶貧幹部走訪貧困戶。)
處暑時節農事忙。從2016年開始,102戶貧困戶331人每年免費領取3000餘顆油茶樹苗,栽種在田頭地邊,種植面積累計227畝。到今年,第一批油茶樹迎來豐產期,不少油茶樹掛滿了油茶果。
「村民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油茶培植、施肥和病蟲害管理。」劉立楚說,相比線下課程,線上課程在內容含量、學習時間上具有優勢,避免了村民來回奔波。「有不懂的內容,可以電話諮詢。縣裡農業老師也定期過來指導,手把手教授技術。」
(紅黃相間的油茶果掛滿了枝頭。)
在油茶林地,61歲的歐陽秋金在揮鋤除草。「老伴生病花費不少,家裡入不敷出。」她說,扶貧隊進駐後,家裡種植6畝油茶和柑橘,預計每畝產出3000元。兒子在養雞場上班,每個月4000元,兒媳婦在外打工,每個月也有幾千。「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每株油茶樹毛收入80元左右,每年每人將增加收入800元左右。」劉立楚介紹,扶貧隊將藉助網絡渠道推介,叫響市山村油茶知名度,還將組織開展扶貧消費,幫助村裡銷售茶油。
土貨借網出深山,農業巾幗轉型「帶貨網紅」
(劉柏蓮在直播帶貨土雞蛋。)
80後劉柏蓮大學畢業後,在沿海就業,做到總經理助理的職位,工作穩定薪酬高。2008年,她有了返鄉創業的念頭,便和丈夫雙雙放棄工作,回家著手開始養雞,成為鄉村「雞倌」。
2013年,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劉柏蓮和團隊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加工與服務一體化的模式,走上了集種蛋雞養殖、雞苗孵化、青年雞培育、成雞及雞蛋銷售、雞肉加工與銷售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目前,年出欄17萬隻雞,產出500萬枚土雞蛋。
「現在我們轉型做直播帶貨。」劉柏蓮說,平臺包括芒果雲超市、抖音和虎牙等。此外,她建立了團隊,主攻淘寶直播。「大約10%至20%的農產品通過網上銷售。」目前,各個平臺都積攢不少粉絲,劉柏蓮成了一名「帶貨網紅」。
(飼養的雞群在樹下休憩閒走。)
順暢的直播,建立在良好網絡基礎上。劉立楚告訴記者,邵陽分公司累計投入資金80餘萬元,開通了移動通訊基站,電信信號全覆蓋360度無死角,開通光纖入戶寬帶信息網絡,建成了寬帶鄉村。
產業得到發展,村民受益匪淺。貧困戶王斯群妻子有心臟病,每次看病花費不菲。「現在每個月有三千收入,看病有報銷,壓力沒這麼大了。」他還透露,兩個孩子都考上大學,尤其兒子在深圳上班,每個月收入過萬。「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