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2020-12-11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作者:白晶晶(富書籤約作者)

不一樣的心態,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前不久,和表弟一起吃飯,第一時間詢問近況,表弟哀傷地說:

「本來想這份工作繼續幹半年,可能會有點起色,現在還那樣,沒法跟父母交待,以後更不知道怎麼辦。」

表弟今年27歲,翻譯專業,考過了英語專業八級,讀書期間經常帶學生當家教,讓我這樣的英語學渣羨慕不已。

畢業後,輾轉過幾份工作,最後留在一個規模不大的培訓機構,輔導中小學生英語,底薪1600元,每月前30節課時收益,歸培訓機構,之後每課時40元歸自己。

剛開始幾個月,不安排課時,每天的工作是打雜,薪水1600元。

我驚到眼珠子差點掉地上,1600元在省會城市怎麼生活?不吃飯?不租房?不社交?交通費、電話費等雜七雜八算下來怎麼夠?

最艱難時,表弟整整一年沒買過新衣服,住每月300塊的板房,冬天沒暖氣不說,還漏風,一想都心酸。

工作快2年,沒發展前景,工資漲到3000元,刨去吃住基本上沒剩多少。

在適婚年齡,不敢談女朋友,更別說買房結婚。

不禁感慨,明明握著一手好牌,怎麼人生路越走越窄了呢?

人生的際遇真的很奇妙,有的人一路開掛,仿佛股市裡的那根紅線,連連漲停;有的人一片慘綠,年歲越大,選擇權反而越來越少,自身價值也越來越低,仿佛走進死胡同,形成無解的局面。

難道,一切僅僅因為運氣不好?

黑格爾講:存在即合理。

每一個令人唏噓的命運背後都暗藏著玄機。

一、慣性思維的局限性

表弟所在的培訓機構,除了工資外,沒有任何福利保障。選擇它,是因為喜歡教師職業。

我曾跟表弟認真聊過:

「要不考個事業單位?你這麼喜歡當老師,在高中當英語老師也很好啊。」

「高中老師哪裡那麼好考?聽說XX中學的老師都是研究生,好多都是留學回來的。」

「要不考公務員吧?別的不說,至少穩定吧。」

「不要,受不了體制內單調的工作。」

「複習考研吧,研究生畢業後選擇權會多一點。」

「一天這麼忙,哪有時間複習?」

「不然就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吧,機會多,畢竟你英語專業八級都過了,混得再差頂多是維持現狀,萬一出人頭地了呢?」

「算了吧,大城市哪有那麼好立足,自己也不是那種有闖勁的人。」

好吧,所有的出路都被堵死了。

有沒有發現,讓表弟沒法看到希望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是自身具有的思維定勢限制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沒考過事業單位,卻認為應聘條件高不可攀;沒當過一天公務員,卻認定其單調無聊;沒著手準備過考研,卻篤定自己沒時間;沒在大城市嘗過一點苦,卻告訴所有人自己不是拼搏的那塊料。

用長期的思維慣性和淺顯的認知,來判定世界的全部樣貌,是不是有點可悲呢?

我有個朋友,大學畢業時,沒找到工作,家裡人建議考公務員,他堅持認定,考公務員哪有那麼容易,被錄取的人都「有關係」,沒有「關係」怎麼可能考上?

不可否認,這個社會的確存在陰暗面,但絕大多數,尋常百姓家的孩子,不都是靠著自己的汗水在拼搏奮鬥嗎?

到現在,朋友都沒份像樣的工作,前不久,想認真複習考公,卻發現早已錯過了考試規定的年齡範圍。

沒見過大世面,沒感知過新生活,用不成熟的思維模式限定自身發展,待幡然醒悟,卻已歲月蹉跎,只能抱憾終身。

二、自我認知不清晰

表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現在特別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未來的路在何方。

跟許多年輕人一樣,無法清晰認識自我,是成長道路上的硬傷,而那些早早明白努力方向的人,人生顯然更有樂趣。

我認識一個男生Z,跟表弟年齡相仿,不同的是,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畢業後,Z先後在幾家公司工作過,在此過程中,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學校的氛圍,對科研一如既往的熱愛,這更加堅定他考研的決心,而且一定要考中國科學院,考了整整3年,從沒放棄過,最後一年,終於如願。

他說,自己對學術非常痴狂,即使圖書館空無一人,也可以整整坐一天,有時發現文獻中新穎的觀點,可以興奮很久。

現在Z正在準備託福,希望以後能申請去國外讀博,未來成為大學老師,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看到Z眼神中閃耀的光芒,突然發現,明確心中所愛,並為之努力奮鬥的人生,真的很幸福。

表弟和Z,好像一條分水嶺,劃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為什麼差不多年紀的年輕人,差別如此之大?

根源在於,Z比表弟對自我的認知更為清晰,對人生的規劃更為明確。

在心理學中,自我認知是指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

其中,自我觀察包含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而自我評價包含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

個體的自我認知,對其心理及行為進行影響,通過在實際生活中具體表現,形成不同的人生狀態。

在懂事的年紀,儘早清晰認知自我,能夠避免絕大多數的迷茫。

三、抗挫折能力不足

表弟曾參加過2次公務員考試,都以失敗告終。

這讓表弟認為,自己不適合考公,與其失敗讓別人看笑話,不如隨便找份工作餬口。

回過頭看,考試失敗再正常不過,百裡挑一,甚至千裡挑一,都是常有的事,成功的人哪個不是經過一番「寒徹骨」,才聞得「梅花香」?

大張是我研究生同學,山東人,刻苦上進,再加上山東是公考大省,競爭非常激烈,備考期間真是卯足了勁,行測的試題都快被他翻爛了。

哪個省份有考試,只要時間不衝突,都會報名,從山東到河南,從重慶到成都,整整幾個月,不是在備考,就是奔赴在考場的路上。

十幾場考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在挫折中成長,在經驗中提升,最終,大張考上天津的檢察院,成為一名優秀的檢察官。

由此看出,強者與弱者的差別,大多數體現為抗挫折能力,強者遇到困難,越挫越勇,越敗越戰,不向世界低頭,最終看到勝利的曙光;而弱者,只要失敗,便一蹶不振,認為老天不公,待其不善。

所謂挫折,是指個體在通往理想目標的道路上,遇到一時無法克服的障礙時產生消極情緒的反映。而抗挫折能力是指個體承受挫折打擊的心理容忍力。

抗挫折能力越強,面對困難越不會低頭,越能在絕境中尋找希望。

李白在《行路難》中記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在生命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無數次失敗和苦難,能否清晰地認識它,扛過它,戰勝它,成為決定人生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無法對抗人性弱點

表弟說:不考研,是因為沒時間複習。

細細一想,沒時間複習,怎麼有時間唱歌、聊天、吃火鍋?分明不是沒時間,不過是為安於現狀找藉口罷了。

在電影《風雨哈佛路》中,女主角麗絲在貧民窟中成長,父母是癮君子,母親感染愛滋離世後,父親去了收容所,孤苦無依的麗絲只能在地鐵睡覺,吃別人丟棄的食物。

在母親的棺材上躺了很久後,麗絲突然頓悟:「我可以為自己尋找各種藉口對生活低頭,也可以迫使自己創造更好生活。」

重返學校後,麗絲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甚至邊打工洗碗,邊複習功課,最終她用兩年時間讀完四年的課程,考上哈佛大學,並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

突然發現,不一樣的心態,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有人抱怨沒時間提升,卻將大量時間用來刷劇,睡覺,這是懶惰;

有人挑燈夜讀,有效利用時間,唯恐沒有成長,這是勤奮;

有人將工作一推再推,眼看deadline將近,才慌忙準備,這是拖延;

有人每天列好計劃,高效完成任務,並留足時間糾錯,這是有規劃;

有人抱怨被脂肪困擾,跑鞋沒穿過,健身房沒去過,窩在沙發吃薯片,順便寬慰自己一次不會胖,這是放縱;

有人風雨無阻,堅持健身跑步,練出令人豔羨的蜜桃臀、馬甲線和少女顏,這是自律。

人性中隱藏著許多弱點:貪婪、縱慾、拖延、懶惰……這些短板會牽絆和阻礙個人未來發展。

不難發現,成功者具備更多優秀的品質,更懂得與人性弱點抗爭,掌握生活主動權。

總體來說,造成人生路越走越窄的原因很多,以上僅僅是主要的四個方面。

五、究竟如何避免人生路越走越窄呢?

1. 培養發散性思維,多維度看待世界

人生具備多種可能性,慣性思維通常會被習慣、環境、自身閱歷、自身知識限制,無法全面認識世界,並對未來產生迷茫。

條條大路通羅馬,培養發散性思維,多維度看待世界,尋找一條最適合自身未來發展的道路。

在多維度看待世界的同時,要勇於嘗試和突破,實踐出真知,沒有足夠多地試煉,不要輕易放棄。

在最該拼搏努力的年紀,儘可能多試錯,在教訓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鞏固提升,千萬不要故步自封,更不能停滯不前。

2. 儘快清晰認知自我,儘早做好人生規劃

對自我認知不清晰,是造成迷茫的最主要原因。

蘇格拉底說:一個人最難的事是認識自己。那麼,如何能夠清晰認知自我呢?

多讀書,尤其要讀一些思想性或者表達新思想的書籍,同時不斷思考復盤,吸收你認為正確的思想,拓寬自身看待問題的視角,更好認知自我。

多行走,每年制定出行計劃,在行萬裡路的過程中,塑造寬廣的胸懷和眼界,有助於了解自己。

多提升,只有不斷學習提升,才能了解未知的世界,接觸更為優秀的人,擇善而從,並以他們為參照,明確自身所知、所想、所欲。

在清晰認知自我之後,儘早做好人生規劃,明確人生方向,為之不懈奮鬥。

3. 正確認知挫折,增強心理建設

辛棄疾在《賀新郎·用前韻再賦》中記載:「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會遇到挫折和苦難,逃避和懼怕不可取,只會讓你束縛手腳,喪失前進的勇氣。

正視挫折,接受挫折,是提高抗挫折能力最為關鍵的一步。

尼採說:「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

面對挫折和苦難,調整好心態,用平常心看待它,踏平它,你會突然發現沒有什麼能夠打敗你了。

強大的心理建設能力,也在不經意間形成

4. 學會對抗人性弱點,不斷成熟心智

對抗人性弱點,核心是要學會與欲望作鬥爭,需要你明確弱點產生原因,理性認知後果,採取有效措施。

如果你身體脂肪含量已超標,忍受不住美食誘惑,想想這些高熱量食物會帶來哪些危害,想要避免危害發生,必須克制欲望。

如果你拖延,那就延遲享樂時間,約束自己完成工作再打遊戲,慢慢學會自律。

與人性弱點抗爭,是心智不斷成熟的旅程,背後有別人無法想像的艱辛,但咬牙堅持後,一定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俞敏洪說:

「一個人的生命和思想應該像一條河流一樣,開始起步是小小的、窄的細流,逐漸走向開闊,生命變得豐滿,最後像大江奔騰一樣寬廣,像大海一樣浩瀚,這樣的人生和思想才是值得擁有的。」

謹以此文,獻給正在人生路上不斷奮鬥前行的你。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白晶晶,富書籤約作者,奔放的大白羊,曾是國家公務員,辭去公職後,法學博士在讀,愛美食,愛八卦,愛寫故事,能朝九晚五,也能仗劍走天涯,簡書@我叫白晶晶。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相關焦點

  • 人生的路啊,為什麼越走越窄?40年前那封信,「油膩」中年再回首
    1980年5月,《中國青年》刊登了一封「潘曉」來信,其中提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觀點,並感嘆「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隨即,一場持續了半年多時間的全國範圍內「潘曉討論——人為什麼要活著」就此引發,共有6萬多人來信參與討論。
  • 人生的路啊,怎麼越走越窄
    既是對歷史承諾的擔當,也是對實現社會與人生的叩訪,更是對未來歷史的觀照。」今天的我們相互嘲弄著到底24歲還是28歲才是青年的定義;笑罵著老闆沒良心,說好國家規定青年們可以有半天假卻不實施;倒數著每月的信用卡還款日期,感嘆生不逢時,屈才於斯......改變?
  • 人生,若不懂這三條人際交往的「潛規則」,路會越走越窄!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若不懂這三條人際交往的「潛規則」,路會越走越窄!曾國藩說「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由此可見,大器晚成是一種人生常態。同為晚清中興名臣的左宗棠早年人生也很波折,直到40歲才開始正式步入仕途。漢高祖劉邦沛縣起義時48歲,花了7年時間,登上皇帝寶座。
  • 長安劍:臺灣的路為什麼越走越窄?蔡英文在裝糊塗
    蔡英文執政臺灣,真的是把臺灣今後的路越走越窄——蔡英文,這麼羞羞的話你怎麼好意思說出口!?蔡英文和她綠油油的臺灣地區執政黨認為:大陸在臺灣參加世衛會這件事情上表現的不夠「大氣」,把臺灣「排除」在世界衛生大會之外,讓臺灣醫療衛生「隔絕」在世界以外,嚴重影響臺灣人民的福祉,甚至可能把臺灣變成世界傳染病防疫體系的漏洞,威脅全人類。
  • 《孤兒怨》的主角沒有泯然眾人矣,不過她的戲路越走越窄
    然而這個觀點有些片面,當我們仔細分析伊莎貝拉·弗爾曼的現狀與發展,發現他並沒有泯然眾人矣,不過她的戲路越走越窄,導致了她從作品的數量上就不是很多,相比於童星時期逐漸淡出的主流視線。在好萊塢電影論壇上,一些比較資深的影迷也認為伊莎貝拉·弗爾曼現在露面比較少的原因,就是因為戲路窄了,資源當然就少了。
  • 《周易》:40歲之前你必須過的3道坎,過不去,人生就會越走越窄
    在國外尚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在國內,《易經》的影響力更是流傳千年未曾消減,很多人從中汲取能力用來引導自己的人生,這其中就包含著人在四十歲之前會遇到的三道坎。這三道坎過不了,你人生的路就會越走越窄;這三道坎過去了,你人生的路就會越走越寬。
  • 做人太過老實,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差,路會越走越窄!
    而面對複雜的社會現實以及形形色色、性情各異的人,做人太過老實的人往往覺得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應對,結果導致人際關係越來越差,路越走越窄,自身的福氣也會慢慢消失。而且,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社會環境越是文明、開放,太過老實的人的生存空間就會越小,辦事的難度也就會越大。三、太過老實的人不知道承諾會帶來麻煩老實人大多是老好人,因為抹不開情面,總是輕易地就給予別人承諾,有時明明知道自己根本辦不到,也不好意思推辭。
  • 吞噬星空:有的人已經起飛,有的人路越走越窄,有的事千萬別做!
    巨作小說,又開始走向經典動漫路,《吞噬星空》動漫上線了,羅峰是和唐三一起走來的,當然在動漫化的這一路,《鬥羅大陸》走的更快一些,當然《吞噬星空》也不晚。 在早期的時候,主角羅峰同樣命運坎坷,遇到的問題不是雞毛蒜皮,而是關係命運。
  • 懂得這幾點為人處世原則,你的人生路會越走越寬
    他們風光時不覺得,尤其是一旦人生發生變故,基本上也是樹倒猢猻散的類型。他們只能靠自己苦苦掙扎,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他們這種自己把自己人生路堵死的,基本上也是不會懂得為人處世的原則的一類人。如果他們認真吸取教訓,深刻理解並懂得人生為人處世的原則,那麼他們的人生路一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順風順水。一、懂得要時刻與人為善。那些為人處世的高手,大多都知道「和氣生財」這一說法。
  • 事不可做絕,話不可說死,如果你還不懂這點智慧,路會越走越窄
    作者|道君有朋友給我炫耀自己的」毒舌「,說」我一句話說的就把他噎死了,屁都沒有再放「,說起來洋洋自得,我嘴上沒說話,可是,我心想,你很牛,可這樣的你路會越走越窄的!一件事,即便你有百分百的把握,也不能一句話說死,更不能隨便就給人下定論。有些人做事,非要把別人逼到死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事做絕」,不給人留後路。那結果就是,逼得人狗急跳牆。而自己呢?也斷了自己的路,這樣的人,別人是不會再願意和你打交道的。
  • 晴雯的職場之路,為什麼會越走越窄,直至山窮水盡
    我知道我這麼說,晴雯的粉絲們一定會暴跳如雷:為什麼?她為人直爽、光明磊落,具有反叛精神,晴雯……很抱歉,你所說的晴雯的這些優點我通通都不否認。她美麗能幹,她品性高潔,全是事實。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原本都應該都為她的職場加分。
  • 一個人不能把路走窄了
    跟你的家人去爭吵,吵贏了,親情便沒有了;跟你在乎的另一半爭吵,吵贏了也就沒有人跟你一起走了;跟朋友去爭吵,你還是贏了,那你不僅僅是真的讓人無話可說,而且你的生活一定會一塌糊塗。你爭到了屬於你的道理,卻輸掉了所有的感情,最後到頭來還傷了你自己。生活中多一點心平氣和,多一點溫柔以待,我們的生活才會有溫暖的陽光。
  • 人生路很長,自己別把路走窄了,把人做好了,什麼都會有的
    01人生處處風景,生活處處有詩意。看人間,寬寬的是路,窄窄的卻是心,人世間最多遺憾是缺少那顆包容的心風雨來去,花開易落,人間走過,不要錯過。路,不僅是距離,更是一種經歷。絆住腳的,往往不是荊棘石頭,而是心。
  • 「女德」流延之路 已越走越窄
    饒是如此,也日漸式微,頹勢畢現,路越走越窄。不過,我們在為民眾的素質提升和自我覺醒點讚的同時,更呼喚制度鋒利的「牙齒」。《禁止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若干規定》的適用對象只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對於向成年人兜售「女德」教育這一塊尚無明確制度規制——而在現實中,荼毒成年女性的「女德班」往往更為多見。
  • 人生不順時,謹記三句話,路會越走越寬!
    導語:感悟人生,靜心閱讀,品位人生。文/飛魚人生總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生活並不是多麼都遷就著我們,社會也不會輕易讓自己過關,一個人只有強大起來,才能應對種種突如其來的事情,好的壞的都能冷靜處理,在煩心的時候,不如想想以下三句話,讓你走去低估,怡然自得。
  • 銳評|陶瓷「煤改氣」一意孤行進行到底,路只會越走越窄
    我總是在問自己,為什麼「煤改氣」要「一刀切」(中央政府一直在反對「一刀切」)?為什麼可以達到同樣的排放標準,還要硬性規定強制「煤改氣」?我總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似乎又不夠明白。這種做法暫且不拉到是否「違憲」的高度,至少違背了一些公共常識。
  • 人生,把握這五個訣竅,才能越走越順
    年齡越大,走過的路越長,經歷的事越多,我們總會明白,風水輪流轉,沒有人能一生順風順水,也沒有人能一世蹉跎。 處於巔峰時,不狂妄自大,也不盛氣凌人,否則一定會有禍事降臨。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懂得風水輪流轉,人生,把握這五個訣竅,才能越走越順。
  • 自殺女研究生楊元元:她的路為何越走越窄
    「在自縊於宿舍之前,一向以堅強示人的楊元元最後感慨:知識為什麼沒有改變她的命運?她幼年喪父,家庭貧困,考入名牌大學卻從未找到合適的工作;她30歲了還沒有一次完整的戀愛,至死與母親一起生活,且因此愧不如人。儘管她篤信「人不可以被打敗」,但在這個單一崇拜「成功」的時代裡,她是一個標準的「失敗者」。
  • 越走越寬的華山天險一條路
    「華山天險一條路」—————依託科技、科教興市,則形象地指明了上海長遠的突破之路。  唯一選擇  華山,又曰「西嶽」。從山腳登攀,直至海拔2160米的主峰太華山,古往今來只有一條磴道,山路崎嶇,上接藍天,下臨絕壑。而一旦登頂,則層巒疊嶂,彩翠雲濤。這是「華山天險一條路」的險峻所在,也更是「華山天險一條路」的引人之處!
  • 這兩種類型的工作不要長期幹,邊際成本無法遞減,路越走越窄
    在職業生涯的道路上,會有很多的迷惑性,暫時的高收入,或者穩定性來讓你獲得暫時的職場安全感和相應的報酬,但是隱形的時間成本和未來的風險卻隱藏的很深。尤其在現在時代發展飛速,技術迭代更新非常高效,已經不再是靠大公司給你背書你就可以成長很快,可以賺到很多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