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真假美猴王」到底爭的是啥?觀音說出真相,顛覆你的認知!
文/姜子說書
《西遊記》故事裡,唐僧第二次趕走大徒弟孫行者之後,擺出一副「吃了秤砣鐵了心」的絕情模樣,結果,不久之後,豬八戒和沙僧前後出去化齋,唐僧落單,不料卻被六耳獼猴拿出鐵棒,打了一個小發昏,暈了過去。
86版《西遊記》有一出熱鬧非凡的大戲,喚作「真假美猴王」,就改編自明刊百回本《西遊記》裡的這個橋段。
然而,在吳承恩寫的《西遊記》原著中,美猴王真的有真假之分嗎?真的美猴王就是孫悟空嗎?假的美猴王就是六耳獼猴嗎?
姜子曾經說過,書中的花果山上,有兩隻神猴,一隻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靈猴,喚作「石猴」,是一顆無性的初心;另一隻是隱去了「石」字的美猴王,是有了名利心有了憂愁的凡間猴子。
所以,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爭的是什麼?不是西天如來佛祖的經書,也不是孫悟空的身份!那他們爭的又是什麼呢?
還記得二心攪亂大乾坤的時候,南海觀音菩薩匆匆趕來,她對西天如來佛祖說了什麼暗語嗎?
世人的注意力都在兩隻猴子孰真孰假上,然而,南海觀音菩薩偏偏不問真假,卻請如來辨明邪正!沒錯,南海觀音菩薩讓西天如來佛祖辨明的是邪正,而非真假!
什麼意思呢?什麼是「辨明邪正」呢?「邪」指的是什麼?「正」指的又是什麼?首先,我們可以簡單地把「邪正」轉化成「善惡」兩個字!正所謂:「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
在之前的說書章回,姜子還說過,南海觀音菩薩讓西天如來佛祖辨明的是邪正,所謂的「正」,便是孫行者,所謂的「邪」,便是「美猴王」。成佛與成仙的便是作為修行者的「行者」,「披毛並帶角」的便是作為六賊的「美猴王」。
《西遊記》故事裡,有一個詞喚作「心猿意馬」,人心若猿猴,變化不定,難以捉摸,貪嗔痴三毒,加上七情與六欲,最終便是六賊紛紛,魔障難消,百魔侵身。
要知道,在《西遊記》原著中,唐僧出發的時候,就已經明明白白告訴讀者——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正因為「心生降魔」,所以,自從孫悟空出了五行山,一路上開始妖魔不斷。
要知道,取經團隊師徒四人,加上取經人的腳力,五眾皆是罪人,作者如此安排,西天如來佛祖對南海觀音菩薩如此吩咐,定要找尋神通廣大的妖魔,給取經人當徒弟,亦是此意。
在姜子解讀《西遊記》的章回中,姜子曾經反覆強調過,六耳獼猴雖說是孫悟空的二心,但,若要究根結底,說到根本上,應當斷句為「六」、「耳」、「獼猴」,「耳」是助詞,原著中經常有這樣的用法,獼猴即「心猿」,「六」即「六識」、「六根」、「六根」。
所以,說白了,所謂的「真假美猴王」,就是一個錯誤的說法,美猴王就是六耳獼猴,六耳獼猴的耳朵最神奇,為什麼呢?因為,貪嗔痴三毒,孫悟空代表的是「嗔」!而身本憂、意見欲、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這六賊,孫悟空代表的是「耳聽怒」!
也就是說,打破頑空的孫悟空,便是佛性的行者,而在此之前,六賊紛紛的心猿,便是六耳獼猴,也就是美猴王,是一顆凡心,甚至是一顆披毛並帶角的獸心。
所以,與其猜測被打死的猴子到底是孫悟空還是六耳獼猴,不如靠譜地問上一句:孫行者和六耳獼猴,你希望誰是被打死的那一個呢?
別不信,其實,世人都盼著六耳獼猴勝出,孫行者被打死!因為,在大部分世人眼裡,鬧天宮的那個美猴王,才是真正的蓋世英雄!然而,在《西遊記》作者筆下,鬧天宮的那位,不過是披毛並帶角的妖猴罷了,是忘了初心,有了名利心,被混世魔王附了體的妖獸。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明刊百回本《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