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區公示第七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

2020-12-21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麗霞)近期,越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公示了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其中包括廣式燒賣製作技藝、廣式腸粉(布拉腸製作技藝)、相聲(粵語相聲)、廣府傳統婚禮習俗、熊氏少林大易筋經5個項目。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表示,下一步會進行非遺項目傳承人的申報工作,並繼續推動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讓優秀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

食在廣州

老字號眾多 你心中的「美味」是哪家

所謂「食在廣州」,廣州在美食界的地位可見一斑。廣州人愛「飲早茶」,廣式燒賣則是必點的小吃之一。清末時期,隨著廣州通商口岸的開通和茶樓業的興起,燒賣從北方傳入廣州。廣州點心師傅根據本土的飲食習慣對其進行改良,製作麵皮時加入蛋黃液,使麵皮呈淡黃色;餡料則以豬肉為主,味道清淡鮮美。廣式幹蒸燒賣的製作與北方燒麥一脈相承,色鮮味美,爽口不膩。本次申報非遺項目的單位為包道廣式點心專門店,據包道集團總經理戴文青介紹,2014年包道創建之後,為了把項目和產品做得更好,創始人結識了廣式點心泰鬥、包道產品榮譽出品總顧問陳勳,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探討,包道廣式點心專門店摸索出獨特的製作方法與精準科學的用料配方。「目前,我們開展了廣式燒賣製作技藝研發提升工作,通過打造多樣化的銷售模式,讓上班族、普通人不用進到茶樓就可以吃到地道的燒賣。與此同時,為更好地傳承這項技藝,包道積極開展傳藝授徒工作,培養傳承人群,擴充傳承隊伍。」戴文青說。

布拉腸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廣式美食,它價廉味美,出品以「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著稱。本次申報布拉腸製作技藝非遺項目的單位為廣州市銀記腸粉店有限公司。銀記腸粉店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主營腸粉、粥等美食的連鎖餐飲服務企業。經過近年的企業改革與創新,銀記腸粉店有了新的變化。縱觀廣州,以布拉腸出名的腸粉店也有多家。記者就本次申遺情況隨機採訪市民的看法,70多歲的譚先生表示:「我吃銀記布拉腸已經有很多年了,它薄薄滑滑的,味道鮮甜。」而資深老廣駱女士告訴記者,自己還是更偏愛位於西華路的芳記,「皮薄香滑,更加可口。」居住在越秀區的劉女士也表示:「現在我更常吃華輝拉腸,希望各老字號能專注出品,提升布拉腸的味道,這是我們老街坊的一種情懷所在。」

粵語相聲

一朵生長在南粵大地的相聲奇葩

粵語相聲源於北方相聲,發展於上世紀50年代,是中國相聲中最大的一支方言相聲流派。對於喜歡相聲的廣州人來說,著名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黃俊英可謂是給觀眾帶來了數不清的歡樂。作為相聲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黃俊英年輕時接觸到北方的相聲藝術,並被這種幽默風趣的相聲藝術吸引,因而決定把北方的相聲帶到南粵大地。

黃俊英開始對北方的相聲進行深入研究。針對北方方言與廣州話在發音、音調上的不同,他在與其他曲藝演員合作的過程中對曲目進行修改,再用廣州話進行演出。此外,他還根據廣東地區的本土特點,創作演繹出一批具有廣府特色的相聲作品。由於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黃俊英能把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讓觀眾獲得愉快的觀看體驗。《三六九查戶口》《一對一》《廣州話趣》等是廣州街坊熟悉的相聲經典作品。「小時候,我經常看黃老師的表演,他的相聲作品給我帶來了數不清的歡樂。」市民張先生說道。喜歡粵語相聲表演的市民傅先生表示:「黃老師是粵語相聲的代表,童年時期看他的作品,經常被逗笑。而且他還做到了把北方相聲本土化,這點最讓我敬佩。」

廣府傳統婚禮習俗

在儀式感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廣府傳統婚禮習俗,是流傳於廣州、佛山、中山、香港、澳門等廣府地區的人生禮俗之一。它包括擇吉日、過大禮、落櫳、安床、開臉、上頭、出門、入門、回門等幾個環節。當定好吉日後,男方會攜帶禮金和禮品到女方家提親,又稱「過大禮」。女方家接受提親後,由小舅子們將嫁妝箱抬到男方家中,俗稱「落櫳」。婚禮的前一天,新人要進行「開臉」「上頭」儀式。上頭後,新郎新娘各剪一小縷頭髮放到紅包裡,寓意「結髮為夫妻」。一切準備就緒,婚禮當天,新郎和伴郎團「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接到新娘。入門之後,新郎新娘齊齊向長輩敬茶,此時大妗姐會在旁邊說吉祥詞助興,如「飲過新抱茶,富貴又榮華。」出嫁以後,新娘子還要回娘家探親,即為「回門」。

在這一套傳統的廣府婚慶儀式上,總少不了一個重要角色——「大妗姐」。「大妗姐」需要安排婚禮中的大小事務,保障婚禮順利進行。據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家族傳統的第四代大妗姐盧煒煒介紹,大妗姐正式成為一門行業,可以從自己的太姑婆說起。「清末民初時期,太姑婆學習了一些文化知識,就幫助東家打點婚禮事宜。後來她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謀生手段,就慢慢地衍生了大妗姐這個行業。」

從小接觸婚禮習俗的盧煒煒在與姥姥學習的過程中傳承了這門技藝。「因為一份責任,讓我堅持到現在。我想要讓現代人在充滿儀式感的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增進彼此間的感情,促進家庭氛圍的和諧。」然而隨著時代發展,現在懂得傳統婚俗的人越來越少,盧煒煒表示:「我會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讓更多年輕人看到傳統文化散發的光彩。」

熊氏少林大易筋經

可以強身健體的傳統武術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其中少林易筋經是一種通過改變筋骨、打通全身經絡的內功方法。它有「大、小」之分,包括不同的派式,熊氏少林大易筋經便是其中的一種。據現有資料考究,熊氏少林大易筋經是武術家熊長卿先生經過多年經驗改編而成的。著名武術家李佩弦先生自幼習武,他師從熊長卿,成為熊氏少林大易筋經的第一代傳承人。

李佩弦的兒子李家駒,從小開始練習熊氏少林大易筋經,成為第二代傳承人。不同於其他的易筋經,熊氏少林大易筋經除了具備伸筋拔骨的功能外,對人體力量的提升、五臟六腑的調理、疾病的治療防禦起著重要作用。據李家駒介紹,人們在練習熊氏少林大易筋經的時候,主要通過調整呼吸的節奏與把握身體的平衡,實現身心的和諧統一,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這一傳統武術主要包括握拳呼吸、按掌呼吸、雙掌前推呼吸、託掌呼吸等十四個招式。

作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教授,李家駒在教學生醫學知識的同時,還在學校創辦了武術協會,將熊氏少林大易筋經傳播出去。「隨著新興事物的興起,傳統的熊氏易筋經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這幾年在『傳承武術文化』、『全民健身』風潮的影響下,武術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線。」越秀區武術協會會長傅傑告訴記者。在新的時代下要傳承和保護熊氏少林大易筋經,李家駒認為:「一要走進社區,讓居民可以鍛鍊身體;二要走進學校,讓年輕的學生了解接觸,才能讓傳統的武術文化代代傳承。」

如何對非遺項目進行傳承和保護?

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

2019年5月,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開展了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申報和評審工作。據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劉穎雯介紹,申報非遺項目需滿足的條件有: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學藝術和科學價值;具有展現嶺南文化創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具有鮮明特色,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在一定群體中或者地域範圍內傳承、活態存在。「經過大半年的時間,由區級評審專家委員會成員評審和論證,才選出了本次的5個項目。」

面對新一批公示的非遺項目名單,越秀區下一步會採取哪些措施進行傳承和保護?劉穎雯表示,接下來會繼續落實好非遺傳承人的申報工作,「傳承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載者和傳遞者,對保持非遺項目的活態屬性和自身文化屬性起著重要作用。」從靜態的「物」的保護到動態的「人」的保護,體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不斷深入。此外,越秀區還會繼續推動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弘揚傳統文化,增強學生與社區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

相關焦點

  • 5項目入選越秀區非遺名單
    5項目入選越秀區非遺名單金羊網  作者:譚錚、朱海靖  2020-03-27 3月26日,記者從廣州市越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了解到,
  • 越秀又添五項區級非遺
    該區第七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包括熊氏少林大易筋經、廣式燒賣製作技藝、廣式布拉腸製作技藝、廣府傳統婚禮習俗、粵語相聲新快報訊 記者鄧毅富報導 6月11日,廣州市越秀區「傳承文化瑰寶,講述中國故事」主題系列活動及通草畫展覽的啟動儀式在越秀區文化館舉行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公示
    文旅部發布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
  • 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評審會在秦州區文化館召開
    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評審會議在秦州區文化館召開新天水訊 為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完善非遺項目體系,繁榮和發展地方特色文化4月16日,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評審會在秦州區文化館召開。李子偉、辛軒、閻虎林、康小花、胡曉宜等天水知名民俗專家、文化學者參加評審會議,天水市文旅局非遺科科長楊曉紅、秦州區文旅局副局長馬穎男到會指導。
  • 雲南57人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央廣網昆明1月11日消息(記者李騰飛)近日,文化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雲南省57人入選。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組專家在各地推薦申報的基礎上,對全國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有關部門及港澳地區推薦的申報人進行了評審,提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共1113人。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近期公示 奉賢「阿炳」孫文明二胡...
    近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推薦項目337項中,被譽為「奉賢阿炳」孫文明二胡曲「上海奉賢的二胡藝術(江南孫氏二胡藝術)」榜上有名。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專家對全國推薦申報的943個項目進行了評審。最後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傅瀟瑤)
  • 莆田市第四批非遺項目 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東南網6月1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偉強)記者昨日獲悉,近日,莆田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日前已公布,共有121人被確定為莆田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截至目前,莆田已擁有9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55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414個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 佛山白眉拳、塔坡習俗…13個項目入圍區級非遺名錄
    佛山白眉拳、塔坡習俗…13個項目入圍區級非遺名錄 2020-12-23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沙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公示 罈子菜、小缽子甜酒都是非遺
    長沙晚報訊(記者 胡兆紅)長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今日起公示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單,共有28個項目入圍,長沙人愛吃的罈子菜、小缽子甜酒等成為非遺傳承項目。   據悉,長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組織專家按照評審標準和程序對全市9個區縣(市)、市直單位申報的41個項目進行了初評。
  • 中山「南頭燈酒」入選廣東省第七批非遺項目
    日前,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75個推薦項目公示,中山市的民俗活動南頭燈酒榜上有名。  今年3月至11月,省文化廳組織開展第七批省級非遺項目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從全省200個符合申報條件的項目中評審出推薦項目75個,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曲藝、傳統技藝、民俗等多個類別。
  • 我縣兩個項目入選第五批洛陽市非遺代表性項目
    我縣兩個項目入選第五批洛陽市非遺代表性項目 2020-08-29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掌握著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活態傳承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昨天,記者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嘉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近日開展了第四批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經各地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和覆核審定等程序,確定了第四批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95人。
  • 潮州6名工藝大師上榜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
    近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我市吳維清、劉耀生、蔡賽花、謝華、謝金英、葉竹青等6名大師榮登榜單,涵蓋大吳泥塑、潮州花燈、潮州抽紗、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潮州彩瓷燒制技藝等非遺代表項目。
  • 花都新增5個區級非遺項目!
    花都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示了!有五個非遺項目入選快往下看吧!!近日,我區公布了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駱秉章民間故事傳說、獅嶺打銅技藝等5個項目被列入我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截至目前,我區區級「非遺」項目已有11個。
  • 句容茅山1人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推薦名單
    日前,文化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道教音樂(句容茅山道教音樂)代表性傳承人何春生榜上有名,如果20天公示期滿無異議,他將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962年出生的何春生,是茅山道教音樂唯一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擅長笛子、二胡和笙的演奏,笛子用平均孔,笙用固定音位,二胡用一個把位,能自如吹拉出五個調性,能隨「高功」的聲調從低八度到高八度任意轉換,準確地表達該音樂的特色,在正一道派有一定代表性和影響力。
  • 商丘第五批市級非遺傳承人名單公布,這些民間高手就在你身邊!
    作為一個地區的文化名片  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小覷  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  商丘公布第五批市級非遺傳承人名單  記者昨日從市文化館獲悉,經各縣區申報、專家組初評、社會公示、評審委員會審議等程序,我市在10月26日認定並公布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1人名單。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掌握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代表性人物。
  • 泉州市第五批市級非遺名錄43個項目推薦名單公示
    近日泉州市文廣新局公示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包括泉州什音、泉州踢球舞等在內的43個項目名列榜單。  去年8月,泉州市文廣新局啟動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在各縣(市、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及市直有關單位申報的基礎上,泉州市文廣新局組織評審委員會根據項目價值進行認真評審和科學認定,推薦了43個項目。
  • 南頭鎮2人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人名單
    近日,根據《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的通知》文件,南頭鎮黃祺宗和蕭就元一同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人名單。同時,黃褀宗還積極推動「非遺進校園」活動,親身到校園中開展講座,引導青少年關注非遺、傳承非遺。由於他在非遺傳承工作中的突出貢獻,於2015年被評為南頭鎮「十大正能量」,2017年被評為「中山好人」。蕭就元,南頭燈酒習俗。1987年開始參加燈酒習俗,熟識燈酒習俗歷史及儀式各個流程。
  • 是日七夕,小e帶你走進越秀非遺:廣府傳統婚禮習俗
    今年2月,越秀區人民政府網站公布了越秀區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其中包括廣式燒賣製作技藝2019年5月,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開展了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申報和評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