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林洙,因為梁思成被擺在了一起,一個原配,一個後妻,一個女神級的存在,一個只是平凡的女人。

初看關於林徽因的作品,關注的最多的是那些風花雪月的故事,然而無論作者如何的讚美其才情、睿智 ,把那段康橋之戀寫的如何美,把林徽因說愛上金嶽霖的事情寫的如何成為一段佳話,小編對於林徽因就是喜歡不起來,這也就是眾人眼裡林徽因的「綠茶」屬性吧。把林徽因打成「綠茶婊」的這些事件大都是出自林洙寫的《梁思成、林徽因和我》一書,如果不知林洙其人,單看林洙的「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的遺孀」的名頭,小編本能的就有些欽佩,本能的就去信任,這也就導致了不喜了林徽因好些年,當有人告訴小編說其實是林洙的人品有問題,正如當年相信了關於林徽因人品的批駁,對於林洙的事情,小編著實是看了又看,查了又查。
在與梁思成結婚之前,林洙與梁思成的得意門生程應銓有過一段婚姻,1957年,程應銓被劃為右派,第二年,林洙與其離婚,並禁止兩個孩子再與他們的父親來往,據林洙說:」我不得不考慮這個家庭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孩子長大以後會不會來問我:「媽媽,你當初為什麼沒有和右派劃清界線?」我將何言以答?最後我決定離開他……「據程應銓對自己的侄女講,林洙跟他離婚時說,他只有兩件事是讓林洙感覺好的,一是1956年作為中國建築家代表團的成員出訪波蘭等東歐國家,那時林洙作為年輕的建築家的妻子覺得很風光;還有一件就是他譯了一本很好的書,得了不少稿費,這兩件事都直指名利。1968年,程應銓因各種原因跳入遊泳池,將自己和水一道冰封,盛年早逝。有人說,"林洙當初,在英年男子那兒,她何其薄寒,施以冰季;而在垂暮老者那兒,她何其忠誠,報以春季。愛情,果然沒有邏輯,沒有道理可講"。可是,英年男兒貧賤是真,垂暮老者泰鬥是實。
如果這件事可以被歸為人性弱點,她與梁思成的是否恩愛也可以被歸為小女人的虛榮心,說到底這些都不足以引起民憤,她最令人討厭的地方是把自己已故丈夫和已故丈夫的妻子以及其他社會名流的風花雪月的事情寫出來出版,當做消費市場的消費品,單是這種做法,就不太厚道了,更不用說還編造捏造扭曲事實。

梁思成逝世後,沒了他的保護,她在清華園裡甚至連走路都抬不起頭,知道他們之間事情的人對她都是冷眼相看,她很難得到人們的尊敬。1986年她寫了第一篇關於梁思成的回憶文字,自此林洙在寂寞了十多年後,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方向,從91年陸續出版了幾次關於梁思成的回憶錄,內容大同小異 ,書名有所變化而已。04年林徽因百年誕辰之際,她出了名為《梁思成,林徽因和我》的書,書的內容大體還是上面幾本回憶錄的框架,只是加了關於林徽因的,加了關於自己的。這個書名,這個時間點很難讓人不懷疑林洙的動機-----之前幾版刻意迴避淡化林徽因,如今為了迎合市場又迫不及待拉著林徽因,當然又不甘心自己的默默無聞,所以把自己也突兀地並列其中。更有意思的是13年的修訂版本相比11年有個地方修訂的讓人目瞪口呆:書脊部分林洙的小照換了,好吧,算是更洋氣了些,這個,本來也沒什麼,但是,之後的這張照片,是特殊場合的,是林洙與前任丈夫程應銓的結婚照啊……把跟前夫的結婚照,放在與後夫秀深情的回憶錄封面上,這麼有創意的舉動,很多人大概連想都想不到,但是,林洙就是能做的這麼堂而皇之,再加一點猶抱琵琶半遮面——只放在書脊,封面倒是沒動。

書中提到的金嶽霖事件,大約是1932年,梁思成從寶坻調查回來,林徽因找梁思成傾訴:「我苦惱極了,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如何才好?」梁思成知道是金嶽霖後非常痛苦,仔細思量後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老金,我祝你們永遠幸福。」徽因沒有離開他,說了那句著名的話:「你給了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將用我一生來償還!」金嶽霖知道後,對徽因說:「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應該退出。」三人從此終身為友,毗鄰而居,傳為一段佳話。這件事情根本經不起推敲,1932年梁思成調查寶坻6月回到家中,林徽因已懷孕數月,梁從誡出生日期是1932年8月4日,而這年,金嶽霖正在美國進修數理邏輯。後來有人請金先生為《林徽因文集》寫一段話,金嶽霖想了半天,一字一頓說:「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說的話,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不說,才是金嶽霖先生愛情的格局。
林洙曾這樣評價林徽因:「她是我一生中見到的最美、最有風度的女子。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充滿了美感,充滿了生命力,充滿了熱情。」話是這樣說 ,然而事實呢?不少人來找她回憶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不可迴避的「友誼」,「我只是想,假如有人來問我這件事情,我從保護林徽因的角度,怎麼跟他們來說這個事。」這是赤裸裸的欲蓋彌彰啊!還有她說的「跟死人吃醋有什麼勁」,對一個曾經幫助過自己又是自己老師的人,這是應該有的尊敬嗎?

林洙話裡話外給了眾人很多誤導,導致林徽因成為了「綠茶婊」,但是,想想不覺得很逗嗎?林徽因婊,婊的吃糠咽菜也沒離開祖國,婊得一個女子讀了艱苦的建築系,婊得為了建築事業健康盡毀,不求舒服求難受是吧?關於梁林金的關係,如今被人反覆引用的文字,最初的來源大都是林洙,令人不得不有所想法,而所有的當事人都已不在,哪怕梁林的兒子,梁從誡,也已去世,林洙可以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但是也不能夠她說什麼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