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的1月1日這天是元旦,這已經是公認的事實,在這一天人們都會相互道一聲元旦快樂,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元旦快樂變成了新年快樂,這讓很多人非常的不適應,還有些年輕人和小孩子就直接有點分裂了,到底哪個才是新年,如果按照隆重程度來說的話,那肯定是陰曆年更像新年,但如果按照我們平時工作生活用的日曆來說,1月1日的確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而且用的是元旦這麼富有中國古代文化韻味的詞語,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元旦並不是舶來品,而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由此可見,元旦的確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在這種有點分裂的情況呢?這得從曆法及國際接軌說起。
每個文明都會有自己的曆法,因為曆法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而每個曆法的區別就是精準與否,其次就是對於一些節日的定義,很多讀者都知道,中國傳統的曆法是農曆,這是有區別於陰曆的,當然中國的農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逐步發展完善精準的。
現在的農曆其實是一種陰陽曆,它是兼顧月亮繞地球的運動周期和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周期而制定的曆法,一般情況下陽曆的一年是365或者366天,所以才會有「一年有365個日出」的歌詞,而陰曆相比陽曆有時可能會少一個月,為了 協調陰曆和陽曆之間的天數關係,就誕生了陰陽曆,也就是現在的農曆,具體的方法是在曆法中加入二十四節氣以及「19年7閏」法,二十節氣就不用多講了,大家都很熟悉,而「19年7閏」則是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農曆閏年因為多了個閏月,因此閏年有383天-385天,而農曆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
這個是我們熟知的農曆,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按照農曆來的,比如端午、清明、中秋、重陽等,由於是按照農曆來的,跟公曆會有時間差,這就導致了這些節日每年對應的公曆的時間不一樣的,所以每年都會有一個放假通知,就是在調休,讓農曆的假期和按照上班的公曆結合起來。
元旦這個詞雖然是在晉朝的時候出現的,但元旦這個概念卻是很早就有,而且每個朝代都不一樣,比如秦朝就規定10月為正月,那么元旦就是10月1日,商朝時候定義十二月為正月,那麼十二月一日就是元旦,現在一月定位正元是漢朝建立以後制定的,從那以後,一月一直是正月,一直沿用至今。
而公曆說起來其實也是如此,公曆是一種西方歐洲國家的紀年,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它的名字叫《格里曆》,一直到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成為當時歐洲 較為流行的一種曆法,對於閏年,格里曆也有規定,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都不設閏日;這樣的話,格里曆每四百年有97個閏年。格里曆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誤差更小更精準。
而且由於有基督教的影響,公曆紀年以耶穌誕生作為紀年的開始,耶穌誕生前叫主前,耶穌誕生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宗教色彩,將主前改為了公元前,主的年份改成了公元,這就是現代通用的紀年。
既然公曆和農曆都是可以紀年的,為什麼國際採用公曆,而我國也要採用公曆呢?這要從近代社會開始說起,自從人類進入大航海時代,地球逐漸變成了地球村,世界各地的交流和接觸加強,於此同時,歐洲的強大讓歐洲各國走向了殖民時期,尤其是英法等國,世界各地都有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歐洲的文化、語言、曆法也就隨著殖民地而流傳,在殖民時期之前,世界各地的人種和語言要比現代多得多,但就是殖民的發生,讓英語成為世界通用的語言,而歐洲各國採用的公曆也就成為了世界通用的曆法。
元旦一直到清朝時期都是指的正月初一,也就是農曆的一月一日,元旦改成公曆的1月1日還是在中華民國建立以後,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以後,改用公曆,定公曆的1月1日為元旦,而農曆的正月初一為春節,原因是「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也就是說用公曆是為了跟世界接軌,便於統計,而使用農曆則是為了農業生產,1912年的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結尾,這就是中國「元旦」的來歷。
從1912年開始,元旦就和公曆的1月1日結合到一起了,不再是農曆的正月初一了,而這一習慣一直沿用至今,當然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也決定沿用民國時期的規定,使用公曆紀年,將1月1日定為元旦,同時也是採用農曆紀,正月初一就是春節。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公曆的1月1日並沒有太當回事,因為還沒有到春節呢,只有春節才是過年,正月初一的時候才會說新年好,而對於元旦最多就是相互道一聲元旦快樂,但是最近幾年把公曆的1月1日當作新年的越來越多,說新年快樂的也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根據現今的流行趨勢,總結下來原因有兩個:
1、與國際接軌成為習慣,現在中國與世界的溝通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相互之間的貿易也越來越多,每到1月1日這天,領導人都會相互恭賀,進入新的一年,與國際接軌年度結算是按照公曆來的,公司的年度報告、領導述職、股市等都按照公曆來,人們對於1月1日進入新的一年越來越認同,自然而然的就會祝賀新年快樂。
2、娛樂的助推,農曆的春節期間,春節聯歡晚會規格最高、陣容最強大的還要屬央視,地方臺是沒有辦法匹敵的,在這種情況下,某些地方臺就打元旦的主意,於是就有了現代各個地方衛視的跨年夜,而且也越來越火爆,既然都跨年了,說一聲新年快樂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所以公曆的1月1日這天說元旦快樂或新年快樂都是可以的,現在絕大多數人都是認同的,但是對於最熱鬧的春節,就只能說新年快樂或者春節愉快了。